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试1、将5.0L压力为的和15.0L压力为的同时混合在20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
B:
C:
D:
答案:D2、0.18%的葡萄糖(分子量为180)溶液的凝固点与()溶液的凝固点近似相等.
A:
B:的尿素
C:的蔗糖
D:
答案:B3、下列关于稀溶液的通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乘以溶液的摩尔分数。
B:利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可测物质分子量。
C:稀溶液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则会降低。
D:稀溶液的只与溶剂本身有关,与溶液浓度、温度无关。
答案:A4、下列哪一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最高()
A:
B:
C:
D:
答案:C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水的凝固点时,冰的饱和蒸汽压等于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在水的正常沸点时,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水在100℃时和标准压力下,水能达到气液两相平衡
D: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水的凝固点、沸点、比热都很高
答案:A6、含有的溶液,,其中的物质的量,及的摩尔分数是()
A:0.034、0.80、0.20
B:0.036、0.20、0.80
C:0.046、0.16、0.84
D:0.030、0.30、0.70
答案:C7、下列溶液中蒸汽压最高的是()
A:
B:
C:
D:
答案:B8、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的比值为()
A:无法判断
B:接近于3
C:接近于2
D:等于1
答案:B9、的水溶液和的溶液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凝固点较高
B:溶液的凝固点较高
C:蒸汽压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B10、下列哪一项在稀溶液的通性中起主要作用?()
A:渗透压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下降
D:蒸气压下降
答案:D11、浓度相等的四种稀溶液蒸气压相等的是()
A:
B:
C:
D:
答案:A12、浓度为的溶液,实验测得其凝固点下降了0.0359K,那么该溶液的电离度为()。已知。
A:0.93
B:93
C:0.48
D:0.52
答案:A13、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f=1.86,若水溶液的凝固点是-0.0186°C,则AB分子的离解百分率是()
A:100
B:0.0
C:1.0
D:99
答案:B14、常压下将固体撒在冰上,将会()
A:冰发生融化
B:和凝结在一起
C:无变化
D:冰变硬
答案:A15、将A()及B()各称出10克,分别溶入100克水中,成为A、B两溶液,用半透膜将两溶液分开后,发现()
A:B中水渗入A
B:(A中水渗入B、B中水渗入A、没有渗透现象)这三种说法都不对
C:没有渗透现象
D:A中水渗入B
答案:D16、已知水溶液的,则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接近-0.186°C是()
A:
B:
C:
D:
答案:B17、已知5%葡萄糖水溶液是血液的等渗溶液,则5%的尿素水溶液应该是血液的()
A:等渗溶液
B:低渗溶液
C:37°C时是等渗溶液,其它温度不一定
D:高渗溶液
答案:D18、将某聚合物2.5g溶于100.0mL水中,在20°C时测得渗透压为,该聚合物的摩尔质量是()
A:
B:
C:
D:
答案:D19、实际气体在那种情况下更接近于理想气体?()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答案:A4、将30克某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120克水中,使水的凝固点下降到-1.86℃,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已知Kf=1.86)
A:120
B:30
C:186
D:250
答案:D第二章测试已知,则反应的应为()。
A:
B:
C:
D:
答案:C一定条件下,乙炔可自发聚合为聚乙烯,此反应()。
A:
B:
C:
D:
答案:B对于反应来说,和关系是()。
A:
B:
C:
D:
答案:D下列物质中,为零的物质是()。
A:
B:C(金刚石)
C:
D:
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的反应在高温下有可能自发进行
C:放热反应都可自发反应进行
D:纯物质的皆为零
答案:B下列各组均为状态函数的是()
A:U、H、S、W、Q、G
B:U、H、S、P、V、T
C:ΔU、ΔH、ΔS、W、Q、ΔG
D:
答案:B在373K,时,水蒸发为水蒸汽的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零的是()
A:
B:
C:
D:
答案:C已知HCl的,则可判断下列反应:的为:()
A:
B:
C:
D:无法判断
答案:C已知
等于()
A:
B:
C:
D:
答案:D下列哪一反应(或过程)的熵值是减小的()
A:晶体溶于水
B: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C:反应
D:固态的升华
答案:B反应,,标准状态下,此反应:()
A:低温自发
B:任何温度均自发
C:高温自发
D:任何温度均不可能自发
答案:C在298.15K和标准态时,下列反应均为非自发反应,其中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根据数据,,反应(1);(2),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
A:(1)能自发(2)不能
B:(1)和(2)都能自发
C:(1)和(2)都不能自发
D:(2)能自发(1)不能
答案:D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列等式哪一项是正确的?()
A:
B:
C:
D:
答案:D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等于()
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已知,及的分别为–75,–394以及–286,那完全燃烧时,应放热:()
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A小苏打按下式分解生成纯碱
已知在273K时,,在323K时,那么上述反应()
A:
B:
C:
D:
答案: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定温度下,元素稳定单质的
B:应用盖斯定律,不仅可以计算化学反应的,还可计算
C:化合物的标准熵是由稳定单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该化合物的熵变
D:能燃烧的物质含有热量,反之则不含有热量
答案:B若某反应的,由此可推断该反应()
A: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B:
C:在非标准状态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D: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A同温同压条件下,按熵值递增次序排列正确的()
A:
B:
C:
D:
答案:B第三章测试反应,欲使有害气体NO、CO尽可能转化为和,应采取的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答案:A升高温度后,某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增大,则此反应()。
A:
B:
C:
D:
答案:D某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常数,温度下降到T2达到平衡,测得平衡常数,且,此反应的应为()。
A:小于0
B:大于0
C:由决定
D:0
答案:A在密闭溶器中,A、B、C三种理想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不变
B:2倍
C:9倍
D:3倍
答案: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反应在673K和873K时分别为0.080和0.41,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
C: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
D:化学反应商Q和标准平衡常数的单位均为1
答案: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B:一个反应达平衡之后,测定各物质浓度得平衡常数,加入一些产物,在相同温度下,重新达到平衡之后,再测定各物质的浓度,得到,这两次结果应该相同,即。
C:浓度或压力的改变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商值;而温度的改变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引起的变化
D:一定温度下,1,2两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间的关系为,则两反应标准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
答案:D某反应,这意味着:()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两个方向进行的机会相等
B:正反应不可能进行,生成物不存在
C:反应物A和B的初始浓度太低
D:正反应能进行但进行的程度不大
答案:D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所以平衡右移.
B: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使其减少.
D:增大压力不利于的转化.
答案:D反应则反应:的应为()
A:1/a
B:
C:a
D:
答案:B已知下列前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第四个反应的为()
A:
B:
C:
D:
答案:D在5000C时,在1升密闭容器中,以。开始进行反应(此时反应的)那么平衡时:()
A:.物质的量之比是1:3:2
B:总的物质的量是6
C:的物质的量为1
D:物质的量之比是1:3
答案:D反应,平衡时总压力为,离解率为50%。则此时的为()
A:1/4
B:1
C:1/2
D:1/3
答案:D气体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建立了化学平衡,如果温度不变,但体积缩小了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2倍
B:9倍
C:不变
D:3倍
答案:C改变下列哪种情况,对任何已达到平衡的反应可使其产物增加()
A:减低温度
B:增加反应物浓度
C:加压
D:升温
答案:B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浓度不断减少,故不断增大.
B:加入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常数。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平衡右移.
D:增加压力,使c及c均增加,平衡不移动。
E:根据的表达式,随着反应的进行,C浓度不断增加,
答案:D合成硝酸时,吸收塔内的反应为:,为了增加的平衡产率,必须()
A:加压并升温
B:加压并降温
C:减压并降温
D:减压并升温
答案:B值为()A:
B:
C:
D:
答案:D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热效应的数值H愈大,温度对其平衡常数的影响就愈大
B:某气体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愈大,则其分压的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就愈大
C:由于120C时反应,此时若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为1%,则不会分解
D:若反应方程式两边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等,只要改变体系的总压,平衡就一定发生移动
答案:D反应,平衡时和CO的分压各为和,则此反应的值为()。
A:6.1
B:0.06
C:3.7
D:14.8
答案:C(第三章)反应
C
(s)
+
CO2(g)2
CO
(g)
的平衡常数
等于(
)。
A:
B:
C:
D:
答案:B第四章测试某反应,当温度从升高到,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4倍,若从升高到,则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40倍。()
A:对
B:错
答案:B一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右移动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升高,逆反应速率降低造成的。()
A:错
B:对
答案:A反应系统中加入催化剂后,虽然降低了Ea,但不会因此改变。()
A:对
B:错
答案:A下列哪种情况系统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最少()
A:无法判断
B:很小
C:很大
D:接近于1
答案:A若反应当反应的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将会有()
A:都减小,同时Ky增大
B:减小,同时Ky增大
C:都增大,同时Ky减小
D:增大,同时Ky减小
答案: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反应,k必定大
B:零级反应的速度常数k的单位为
C:当所有反应物的浓度加倍时,反应速度也加倍,那么这个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
D: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则该反应为基元反应
答案: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正向为吸热的反应来说,如果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度必然增加,逆向反应速度减少
B:同一化学反应,当条件变更时,活化能减少,反应速度也随之减少
C: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D: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称为活化能
答案: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B:提高温度,对活化能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的增加比活化能小的要大
C: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也适用于复杂反应
D:有反应Ⅰ、Ⅱ,298K时反应速率,而318K时,则
答案:B9、某分解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2时,反应速度为0.3,如果这个反应为二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6时,这个反应的反应速度()将是()
A:0.60
B:0.30
C:2.70
D:0.90
答案:C10、反应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的主要理由是()
A:高温下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每次碰撞能量增大
B:活化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C:活化分子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D:高温下分子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C11、反应为一基元反应,该反应的速度常数的单位应当是()
A:
B:
C:
D:
答案:A12、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也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13、有一化学反应,三次实验数据如下:初始(A)∕初始(B)∕生成D的初始速率()0.030.030.3×10-40.060.061.2×10-40.060.092.7×10-4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A:
B:
C:
D:
答案:C14、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则正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C15、不会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的因素()
A:反应活化能
B:改变反应物浓度
C:反应温度
D:催化剂
答案:B16、如图所示,反应所涉及的焓相对大小为:,因此:()
A:该反应是放热的.
B:逆反应的活化能低于正反应活化能.
C:该反应是不可逆的.
D:该反应不可能有催化剂.
答案:A已知反应的。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加速达到平衡
B:增加压力,使、增大,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C:升高温度,增大,减小,将导致平衡向左移动
D: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平衡常数逐渐增大。
答案:A对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发生下列哪项变化()
A:平衡常数变小
B:速率常数变小
C:反应速率降低
D:活化能减小
答案:C300K时鲜牛奶4小时变质,但在277K时保存48小时,则牛奶的活化能为()
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503K时的反应的活化能为184.1KJ·mol-1,若加入催化剂后变为104.6KJ·mol-1,此时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为()
A:
B:
C:
D:
答案:C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较大的反应,k必定大
B:k值与催化剂的加入无关
C:k不随温度变化
D:V正通常随时间而减小
答案:D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B: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C:反应级数等于化学反应式中各反应物计量系数和
D: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系数,此反应为基元反应
答案:B第五章测试1、弱酸浓度越小,值越大,故pH越低。()
A:对
B:错
答案:B2、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越多,HAc离解得越少。()
A:对
B:错
答案:B3、下列能做缓冲溶液的是()
A:和混合液
B:和混合液
C:和混合液
D:和混合液
答案:C4、在氨水中加入少许后,将()
A:、pH都增大
B:、pH都减小
C:减小,pH增大
D:增大,pH变小
答案:B5、一元弱酸HA的,则溶液的pH值等于()
A:5.82
B:2.39
C:5.30
D:2.91
答案:D6、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和HAc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间确定存在的关系是()
A:
B:
C:
D:
答案:A7、在25℃时,某一元弱酸溶液的电离度为0.2%,则此溶液的浓度为()
A:
B:
C:
D:
答案: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HCl溶液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和NaOH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B:用NaOH中和pH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HCl溶液,所需NaOH的量相等
C:用HCl中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相同的KOH和水溶液所需HCl的量相等
D:用NaOH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HAc和HCl溶液,所需NaOH的量相等
答案:B将的HAc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2倍时,其浓度和PH的变化趋势各为()
A:增加和减小
B:减小和增加
C: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
D: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答案:B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弱碱溶液,当加水稀释时,pH值减小
B:在多元弱酸的稀溶液中,二元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其最后一级的离解平衡常数
C: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使其电离度减小,盐效应使其电离度增加
D:对于弱酸溶液,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
答案:D将1升4氨水与1升2盐酸溶液混合,混合后OH-离子浓度为()
A:2
B:1
C:
D:
答案:C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0.10HAc溶液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HCl溶液,HAc的离解度减少
B:加入浓HAc,由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结果HAc离解度增大
C:加入少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
D:用水稀释,离解度增大
答案:B下列溶液中缓冲能力最大的是()
A:水0.5升与水0.05升的混合液
B:水0.5升与水0.05升的混合液
C:水0.1升
D:水0.1升
答案:A0.025HAc溶液与等体积NaAc溶液相混,要使pH维持4.05,混合后酸和盐的浓度比应为()
A:5:1
B:6:1
C:50:1
D:30:1
答案:A用和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范围()
A:2.4~4.0
B:6.5~8.5
C:10~12
D:2~4
答案:B对于下列反应正确的叙述是()
A:是碱,而是它的共轭酸
B:是酸,而是它的共轭碱
C:是碱,而是它的共轭酸
D:是酸,而是它的共轭碱
答案:D、、的共轭碱性强弱顺序是()
A:
B:
C:
D:
答案:B反应的值为,则的该溶液的pH值是()
A:4.34
B:3.25
C:5.30
D:6.78
答案:C均为的三种盐溶液:这三种盐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2)>(3)>(1)
B:(1)>(2)>(3)
C:(1)>(3)>(2)
D:(2)>(1)>(3)
答案: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pH=8.0,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磷酸型体是()。已知:的
A:
B:
C:
D:
答案:A在110ml浓度为的HAc中,加入10ml浓度为的NaOH溶液,则混合溶液的pH值为()(已知HAc的)
A:3.75
B:2.75
C:4.75
D:5.75
答案:A在的饱和水溶液中,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溶液在1升水溶液中,HAc的电离度为()
A:1000%
B:100/0.1%
C:10%
D:100%
答案:A0.20甲酸溶液中3.2%的甲酸已电离,它的电离常数是()
A:
B:
C:
D:
答案:B如果乙酸的离解常数是1.75×10-5,则以什么比例混合乙酸和乙酸钠得到pH=6.2的缓冲溶液()
A:6.3/35
B:6.3/1.75
C:6.3/175
D:6.3/17.5
答案:C根据下列质子传递反应,最强的质子碱是()
A:
B:
C:
D:
答案:B第六章测试当溶度积大于离子积时,就会产生沉淀。()
A:对
B:错
答案:B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的越多,沉淀越完全。()
A:错
B:对
答案:A石灰乳中存在着下列平衡反应:,加入下列溶液,可使固体增多的是()
A:溶液
B:溶液
C:
D:溶液
答案:A难溶化合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其溶度积是()
A:
B:
C:
D:
答案:C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B:溶液中组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大于它的溶度积时,就会产生沉淀.
C:溶度积大者,其溶解度就大.
D:水稀释含有固体的溶液时,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增大
答案:B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A:
B:
C:
D:
答案:D在下列难溶银盐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注:选项括号里为溶度积常数
A:
B:
C:
D:
答案:A下列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的是()。注:选项括号里为溶度积常数
A:
B:
C:
D:
答案:A的为,0.1升饱和溶液的浓度是()
A:
B:
C:
D:
答案:B的溶度积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3.3,若将的放入10升水中,则未溶解的样品有()
A:0.21g
B:
C:
D:2.1g
答案:A的饱和溶液浓度为,它的溶度积为()
A:
B:
C:
D:
答案:D1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06257克,若不考虑溶解后离子的水解等因素,的是()
A:
B:
C:
D:
答案:A
的溶度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是()
A:
B:
C:
D:
答案:B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属于下列哪一种()
A:相同
B:无法判断
C:减小
D:增大
答案:D在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问何者先沉淀(
)已知
A:先沉淀
B:同时沉淀
C:无法判断
D:先沉淀
答案:D
当固体在水中建立平衡时,为使固体量减少,需要加入少量的()
A:
B:
C:
D:
答案:A某溶液中含有、和,浓度均为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是()。已知三者溶度积常数分别是:
A:
B:
C:
D:
答案:A在含有离子的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溶液使离子产生沉淀,沉淀析出的先后次序为()。已知:的溶度积分别为
A:
B:
C:
D:
答案:C
同温度下将下列物质溶于水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注:括号里为各自的溶度积常数。
A:
B:
C:
D:
答案:A已知和的溶度积分别为。若某混合液中,,当加入时,则会发生()
A:只有沉淀
B:先沉淀
C:只有沉淀
D:二者都沉淀
答案:A的饱和溶液中,其中一定是()
A:
B:
C:
D:
答案: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度积非常接近,皆约,则二者饱和溶液中,浓度是浓度的1/2
B:的溶度积非常接近,皆约,则溶液中含和的浓度相同时,逐滴加入浓度均为的和NaI的混合溶液,首先沉淀的是
C: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其完全变成了沉淀
D:混合离子中,所能形成的沉淀中,溶度积小一定先沉淀
答案:B第七章测试写出中S原子的氧化数()。
A:
B:
C:
D:
答案:B方程式配平后的中,Pb的系数是()。
A:1
B:2
C:4
D:3
答案:A,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因为它在反应中得的电子数多。()
A:错
B:对
答案:A已知,测定一个电极,则溶液中必定是()。
A:
B:
C:
D:
答案:B下列氧化剂中增加,其氧化能力增强的物质是()。
A:
B:
C:
D:
答案:C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后溶液中各物质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浓度不同,将两个半电池用盐桥和导线联接,这个电池的电动势()
A:=0,=0
B:≠0,≠0
C:≠0,=0
D:=0,≠0
答案:D用两铅片分别插入两溶液中,做成电极I和II,分别得到电极电位:,说明两溶液中为()
A:I=II
B:无法判断
C:I>II
D:II>I
答案:C配平好下列反应:,的系数是()
A:3
B:4
C:2
D:1
答案:C已知在酸性介质中,等于()V
A:1.94
B:0.71
C:1.23
D:0.52
答案:D将反应设计为原电池,若在铜半电池溶液中加入氨水后,则电池电动势E值将()
A:无法判断
B:减小
C:不变
D:增大
答案:B下列哪一个反应设计出来的电池不需要用到惰性电极材料()
A:
B:
C:
D:
答案:C已知,,从标准电极电势看,不能氧化,但用加浓盐酸,可以生成这是因为()
A:(两个相差不太大、酸度增加,、增加,减小)三个因素都有
B:增加,减小
C:酸度增加,
D:两个相差不太大
答案: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电对的为-0.25v,故的为-0.50v
B:因为所以绝不能用与盐酸作用制取
C:已知各为-0.762V和0.345V,铜锌原电池的电动势之所以为1.105V,原因在于离子的浓度较离子的大
D:含氧酸根的氧化能力通常随溶液的pH值减少而增强
答案:D电对的为0.534V,250C时,当离子浓度为时的为()
A:0.593V
B:0.534V
C:0.471V
D:0.650V
答案:A已知,,则为()
A:1.499V
B:1.70V
C:1.825V
D:0.635V
答案:A下列电对中,最大者是()
A:
B:
C:
D:
答案:B反应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0V,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0V,则此时该反应的lg为()
A:
B:
C:
D:
答案:D已知则的溶度积为()
A:
B:
C:
D:
答案:A已知电极电势图:根据上列电势图可预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A:
B:
C:
D:
答案:C根据溴元素电势图:可求得(BrO-/Br)为()
A:1.52V
B:0.76V
C:0.364V
D:0.728V
答案:B已知下列数据确定为()
A:+0.689V
B:-0.355V
C:–0.689V
D:+0.355V
答案:D将反应Ni+Cu2+=Ni2++Cu设计为原电池,下列哪一个为正确的电池符号?()
A:
B:
C:
D:
答案:DKMnO4与H2O2反应,可写出下列两个反应(
)(1)2KMnO4
+H2O2
+3H2SO4
=2MnSO4
+K2SO4
+3O2+4H2O(2)2KMnO4+5H2O2+3H2SO4
=2MnSO4
+K2SO4
+5O2+4H2O
A:(2)式对
B:两式都对
C:(1)式对
D:两式都不对
答案:D根据值判断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不能够共存的是(
)
(ClO3-/Cl-)=1.451V,
(BrO3-/Br2)=1.482V,
(Fe3+/Fe2+)=0.771V,
(Pb2+/Pb)=-0.126V,
(Sn4+/Sn2+)=0.151V,
(I2/I-)=0.54V
A:Sn2+和I2
B:Fe2+和Pb2+
C:Fe2+
和Sn4+
D:Br2和ClO3-
答案:A有三个电池设这三个电池中各物质浓度都是,则它们的()
A:电池反应式相同,E相同
B:电池反应式不同,E相同
C:电池反应式不同,E不同
D:电池反应式相同,E不同
答案:D某溶液中含有三种离子。要求只把氧化出来而们留在溶液中,应选择哪种氧化剂(
)。已知:,,
A:
B:
C:
D:
答案:A第八章测试(第八章)n
=
3,l=
3,m
=
2,ms=的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存在的。
(
)
A:对
B:错
答案:A(第八章)磁量子数m=0的原子轨道都是s轨道。
(
)
A:错
B:对
答案:A(第八章)
|ψ|
2代表电子在核外单位空间的概率分布。
(
)
A:对
B:错
答案:A(第八章)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Ar]3d5
4s2,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
B:
C:
D:
答案:B(第八章)若将氧的原子结构写成[He]2s12p5,则违背了
(
)
A:能量最低原理
B:保里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
答案: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B:电子的波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C: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大小
D: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答案: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均有正负之分
B:P原子轨道近似“8”字形,所以P电子按“8”字形运动
C: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由上到下逐渐减小
D: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原子轨道能量由n,l,m共同确定
答案:C下列述所问题分别由哪些实验证明?(
)(1)认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所依据的实验之一;(2)证明电子具有波动性的著名实验;(3)卢瑟福用于证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原子核的实验;
A:原子光谱;α粒子的散射实验;电子衍射
B:原子光谱;电子衍射;α粒子的散射实验
C:电子衍射;原子光谱;α粒子的散射实验
D:α粒子的散射实验;电子衍射;原子光谱
答案:B下述四个问题:(1)描述电子层能量高低的次序和电子云离核远近;(2)描述原子轨道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级的次要因素;(3)描述电子云或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4)描述核外电子自旋状态。分别由哪些量子数决定?(
)
A:自旋量子数,角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
B: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
C:角量子数,主量子数,自旋量子数,磁量子数
D:磁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自旋量子数
答案:B下列哪个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
A:Ne
B:Li
C:H
D:F
答案:C下列电子的六套量子数
(3、2、2、+1/2);(3、0、1、+1/2);(2、-1、0、+1/2);(1、0、0、0);(3、2、2、2);(2、0、-2、+1/2)
中,
不可能存在的有(
)
A:6套
B:2套
C:5套
D:3套
答案:C对于多电子原子,下列所描述的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
A:(3、2、2、-1/2)
B:(2、1、0、-1/2)
C:(2、1、1、-1/2)
D:(3、1、1、-1/2)
答案:A一个2p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1)
2、1、0、+1/2
(2)2、1、0、-1/2
(3)
2、1、1、+1/2
(4)2、1、1、-1/2
(5)
2、1、-1、+1/2
(6)2、1、-1、-1/2试指出氧原子电子层结构中,2P4中的四个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是(
)
A:(3)(4)(5)(6)
B:(1)(2)(5)(6)
C:(1)(2)(3)(4)
D:(2)(4)(5)(6)
答案:D关于原子轨道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迹
B: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
C:某一原子轨道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即波函数
D: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率密度
答案:C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P
B:N
C:O
D:C
答案:B今有一元素,其原子中有5个半充满的d轨道电子,该元素是(
)
A:Co
B:Zn
C:Fe
D:Mn
答案:D某元素基态原子,在n=5的轨道上有2个电子,在该原子n=4的轨道中会有(
)电子
A:8—18个
B:8—23个
C:18个
D:8个
答案:A价电子构型为3d84s2的元素,属于(
)
A:d区,第四周期,VIII族
B:d区,第三周期,VI族
C:ds区,第四周期,IB族
D:ds区,第三周期,IIB族
答案:A允许f轨道存在的最低的n值是
(
)
A:6
B:5
C:4
D:2
答案:C当角量子数为5时,可能的简并轨道是(
)
A:6
B:13
C:9
D:11
答案:D关于屏蔽常数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屏蔽的电子离核越远,σ值越大
B:当n和z相同时,某电子的σ值越大,该电子的能量越低
C:屏蔽选定电子的其他电子数目越多,σ值越大
D:某电子的屏蔽常数σ反映了该电子被屏蔽原子核作用的大小
答案:B预言周期表中第八周期的元素数为(
)
A:50
B:68
C:32
D:72
答案:A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A:3d9
4s2
B:3d104s1
C:3s2
3d10
D:3s1
3d10
答案:B下列离子中,离子半径的大小次序为(
)
A:S2-
<Cl-
<K+
<Ca2+
B:K+<Ca2+
<Cl-<S2-
C:Cl-
<S2-<K+<Ca2+
D:Ca2+
<K+
<Cl-
<S2-
答案:D24号元素电子层结构及元素名称为(
)
A:[Ar]3d44s2
钒(V)
B:[Ar]3d44s2
铬(Cr)
C:[Ar]3d54s1
铬(Cr)
D:[Ar]3d54s2
钒(V)
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Ψ|2
表示电子的几率
B:|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图象称为电子云
C:|Ψ|2
值大于Ψ值
D:|Ψ|2
的空间图象就是原子轨道
答案:B第九章测试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B:阴离子总比阳离子大
C:键较活泼,易发生反应
D:任何分子中键的键长均相等
答案:C下列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的是()
A:和
B:和
C:和
D:气体
答案:D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电子对的是()
A:
B:
C:
D:
答案: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为正面四体。
B: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C:杂化可分为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D:型共价化合物中,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答案: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只要分子结构对称,该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两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化学键为键;以共价多重键结合时,化学键均为π键
C:C=C的键能的一半大于C—C的键能,小于2倍的C—C的键能
D:杂化轨道参与而形成的化学键一般都是键
答案: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的原子最多所能形成共价单键的数目,等于基态的该种元素原子中所含未成对电子数
B:色散力仅存在非极性分子之间
C:所谓SP3杂化,是指1个S电子与3个P电子混杂
D: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答案: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的数目与参与杂化的轨道数目一定相等
B:由电负性相同的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必定是非极性分子
C:成键原子的价电子层中若无未成对电子,就不能形成共价键
D:共价键皆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答案:A下列分子间既存在诱导力,又存在取向力的是:()
A:气体
B:和
C:和苯
D:和
答案:B形成HCl分子时原子轨道重叠是()
A:重叠
B:重叠
C:重叠
D:S—S重叠
答案:BSiCl4、C2H4分子中()
A:分子中都有π键
B:属于极性分子
C:分子中都有杂化轨道成键
D:不都属于非极性分子
答案:C下列分子中既具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A:
B:
C:
D:
答案:A中心原子仅以SP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
答案:A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的分子构型是()
A:平面三角形
B:正四面体
C:V型
D:三角锥形
答案:A、和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其构型是()
A:正四面体
B:正方形
C:四边形
D:三角锥形
答案:A下列物质中,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A:
B:
C:
D:
答案: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硼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故只能形成一价的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
C:在HC≡CH分子中,有两个π键,在中,也有两个π键,故分子也很活泼
D:Be的外层电子是,激发到一个轨道上,就能形成杂化轨道
答案: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键,有一个键和一个π键,所以它比单键的化学性稳定
B:非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
C:是非极性分子
D: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大于氢和氯的电负性差值,故CO的极性比HCl的大
答案: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四面体构型的分子,其中心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是,凡是中心原子采用杂化轨道的分子,其空间构型必定是四面体
B:键合原子之间如果存在叁键,则其成键轨道多是sp杂化轨道,反之以sp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不一定具有叁键
C:分子中,有杂化轨道形成的键
D:和都具有sp杂化轨道形成的键
答案:A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分子中的键为非极性键,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极性越强
C: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的共价键
答案:A下列哪个分子的偶极矩不等于零()
A:
B:
C:
D:
答案:A下列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的是()
A:
B:
C:
D:
答案:C下列型分子中,具有直线形结构的是()
A:
B:
C:
D:
答案:D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都是等性杂化,且空间构型是四面体形的是()
A:
B:
C:
D:
答案:B下列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和诱导力的是()
A:
B:
C:
D:
答案:B第十章测试已知的构型为平面正方形,所以中心离子为杂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竞赛考试协议书
- 小学生手机管理协议书
- 脱欧金融协议书
- 瑜伽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美发劳动协议书
- 退股合作协议书
- 砂场付款协议书
- 员工贷款公司用协议书
- 手工十字绣合同协议书
- 酒吧供酒协议书
- 三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及相关拓展考查
- 2024年代收居间费协议书模板下载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杭州银行春招在线测评题
- DB42-T 2286-2024 地铁冷却塔卫生管理规范
- 门窗施工安全承诺书
- 高度近视并发症
- 电力维修简单的协议书模板
- 第七届江西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单选题题库附有答案
- 2024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电梯安装修理维护程序文件及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