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整理)

一、填空题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

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

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

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

长与山海经》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

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

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

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小学生粗粗

的《儿童世界》与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

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

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

怜。

4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

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

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

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

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

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

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

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

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

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让

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

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

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

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

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无常是一

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民间传说。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

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回国后,他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

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

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

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

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

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24孝图》,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

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

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长妈妈送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

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

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

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

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

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

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

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

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

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

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

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12、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

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

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

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

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

记》和《藤野先生》;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

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藤野先生,范

爱农。

13、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

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

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

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

的。(藤野先生)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

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

河)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

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

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

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二、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

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

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

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

太太的不满(C)

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

特点(C)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

D.朴实

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什么(B)

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

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

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A.有B.

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

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

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

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

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

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

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五、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

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

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

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

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

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

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

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

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

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

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

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

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

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

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

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

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

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

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

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

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

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

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

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

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

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

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

“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

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

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

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

容。

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

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

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

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

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

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

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

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

理的封建家长。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

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

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

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

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

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

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

“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

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

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

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

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

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

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

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

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

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

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

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

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

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

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

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狗猫鼠》。《狗

猫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

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虫蛆、鸷禽猛兽”

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

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

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

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爱憎分明,为

人正直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猫偷鱼

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

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

与人背道而驰。

4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

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

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

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

显得封建。

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