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_第1页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_第2页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_第3页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_第4页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呼吸系统全貌呼吸系统呼吸道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实质肺间质支气管树肺泡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第一页,共146页。鼻第二页,共146页。鼻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第三页,共146页。喉组成喉的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第四页,共146页。喉喉的连结-前面观喉的连结-外侧面观第五页,共146页。喉喉的连结-前面观喉的连结-后面观第六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前面观后面观第七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第八页,共146页。第六颈椎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第九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4、5胸椎体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杈处称为气管杈第十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第十一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杈内面形成一矢状位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气管隆嵴第十二页,共146页。气管隆嵴气管和支气管第十三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第十四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支气管是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气管分出的一级支气管,分别称为左、右主支气管第十五页,共146页。前面观后面观气管和支气管第十六页,共146页。气管和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略直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第十七页,共146页。肺肺是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和无数的肺泡组成肺具有内分泌的功能第十八页,共146页。肺第十九页,共146页。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右肺宽而短左肺窄而长肺第二十页,共146页。肺具有一尖一底肋面、内侧面前、后、下三个缘肺略呈圆锥形第二十一页,共146页。肺第二十二页,共146页。肺肺尖由胸廓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可以超过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第二十三页,共146页。肺第二十四页,共146页。肺肺底与膈邻贴又称为膈面肺底略向上凹第二十五页,共146页。肺第二十六页,共146页。肺右肺左肺第二十七页,共146页。肺肋面的面积较大并且圆凸贴近肋和肋间肌第二十八页,共146页。肺第二十九页,共146页。肺肺的内侧面也称为纵隔面在内侧面的中部偏后有一凹陷,称为肺门第三十页,共146页。肺右肺左肺第三十一页,共146页。肺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第三十二页,共146页。肺右肺左肺第三十三页,共146页。肺在肺门附近有几个支气管肺淋巴结也称为肺门淋巴结第三十四页,共146页。肺第三十五页,共146页。肺在经过固定的肺标本上,肺表面可以见到压迹和沟这些压迹和沟是受邻近器官所压而形成的第三十六页,共146页。右肺左肺肺第三十七页,共146页。在肺门的前下方有心压迹,其中左侧的心压迹大而深在左肺肺门的上方和后方有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的压迹右肺的肺门后方有食管压迹肺第三十八页,共146页。右肺左肺肺第三十九页,共146页。肺肺的前缘薄而锐利第四十页,共146页。肺右肺左肺第四十一页,共146页。肺前缘遮盖心和心包的大部分右肺的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的下份有一个心切迹心切迹的下方有一向前内突出的左肺小舌肺第四十二页,共146页。肺第四十三页,共146页。肺肺的后缘圆钝,贴于脊柱的两侧肺的下缘也比较锐利第四十四页,共146页。肺右肺左肺第四十五页,共146页。肺肺的下缘伸入胸壁和膈所夹的间隙内其位置可以随呼吸上下移动第四十六页,共146页。肺第四十七页,共146页。肺X射线成像第四十八页,共146页。肺的分叶左肺由起自后上斜向前下的斜裂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除有与左肺相应的斜裂,还有一水平裂(右肺副裂),因此右肺由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第四十九页,共146页。肺的分叶水平裂斜裂斜裂上叶中叶下叶上叶下叶右肺左肺第五十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连于肺泡第五十一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第五十二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支气管的分支呈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第五十三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第五十四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一级支气管)分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肺叶支气管(二级支气管)在各肺叶内又分出数支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第五十五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第五十六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段支气管以下的多次分支,统称为小支气管至管径为1毫米左右的小支气管称为细支气管第五十七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管径0.5毫米的终末细支气管从肺叶支气管直至终末细支气管,一共约有17级分支第五十八页,共146页。肺内支气管第五十九页,共146页。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呈锥体形,尖向肺门,底多朝向肺的表面第六十页,共146页。肺小叶第六十一页,共146页。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小叶第六十二页,共146页。肺小叶第六十三页,共146页。呼吸道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从鼻腔到肺内的肺泡是连续而反复分支的管道系统第六十四页,共146页。呼吸道呼吸系统的管道按功能可分为导气部呼吸部第六十五页,共146页。导气部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道第六十六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从鼻腔开始一直到肺内的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具有保持气道通畅和净化吸入空气的重要作用第六十七页,共146页。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呼吸道呼吸部第六十八页,共146页。呼吸道呼吸部是从肺内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直至终端的肺泡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第六十九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的结构呼吸道导气部的管壁一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外膜但各层间无截然分界第七十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的结构导气部的黏膜大部分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内分泌细胞第七十一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七十二页,共146页。纤毛细胞纤毛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纤毛纤毛运动活跃,向咽的方向呈有规律的麦浪式摆动第七十三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七十四页,共146页。纤毛细胞这种有规律的麦浪式摆动,可以将管腔表面的黏液和附着在管腔表面的尘粒、细菌等异物推向咽部被咳出第七十五页,共146页。纤毛细胞纤毛细胞是净化呼吸道的重要成分之一第七十六页,共146页。杯状细胞杯状细胞的顶部胞质内有粘原颗粒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是一种大分子的糖蛋白第七十七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七十八页,共146页。杯状细胞粘蛋白和管壁内的腺体分泌物在管腔内共同构成一道黏液性保护屏障第七十九页,共146页。杯状细胞黏液性保护屏障可以黏附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溶解吸入的SO2、CO等有害气体,并随黏液咳出体外第八十页,共146页。基细胞基细胞呈圆形,位于上皮的基底部,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基细胞有增殖能力,可以分化为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第八十一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第八十二页,共146页。刷细胞刷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可能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性细胞,可以转变为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刷细胞还可能有感受功能第八十三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八十四页,共146页。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呈矮柱形,基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又称为小颗粒细胞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含有5-羟色胺、蛙皮素或生长抑素第八十五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八十六页,共146页。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物质通过旁分泌作用,或血液循环参与调节呼吸道管壁平滑肌和肺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以及呼吸道腺体的分泌第八十七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八十八页,共146页。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基膜固有层位于上皮深面,常见淋巴组织,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八十九页,共146页。气管上皮超微结构模式图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九十页,共146页。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与上皮组织联合分泌sIgA(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释放入管腔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病毒的复制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第九十一页,共146页。黏膜下层除血管、淋巴管、神经外,常见淋巴组织和分散的浆细胞黏膜下层内还有许多浆液性和黏液性腺泡组成的混合腺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下层第九十二页,共146页。腺体分泌物和上皮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在管腔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黏液层,黏附异物和细菌等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下层第九十三页,共146页。因此,气管在通气的过程中,还具有物理化学和免疫性的防御功能呼吸道导气部的黏膜下层第九十四页,共146页。呼吸道导气部的外膜外膜内有软骨构成管壁支架保持气道通畅第九十五页,共146页。导气部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道第九十六页,共146页。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环行平滑肌,通过在植物神经的支配下发生收缩或舒张,可以调节进入肺泡的气流量第九十七页,共146页。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正常情况下,吸气时平滑肌松弛,管腔扩大于呼气末,平滑肌收缩,管腔变小第九十八页,共146页。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在病理情况下,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呼吸困难,称为支气管哮喘第九十九页,共146页。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每个终末细支气管可分出两支或两支以上的呼吸性细支气管第一百页,共146页。呼吸性细支气管第一百零一页,共146页。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是肺导气部和呼吸部之间的过渡性管道第一百零二页,共146页。肺泡管肺泡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每个呼吸性细支气管约分成2~3个肺泡管肺泡管是由许多肺泡围成的管道第一百零三页,共146页。肺泡管第一百零四页,共146页。肺泡囊肺泡囊与肺泡管相连续,结构与肺泡管相似肺泡囊实质是众多肺泡的共同开口处第一百零五页,共146页。肺泡囊第一百零六页,共146页。肺泡肺泡是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呈杯状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第一百零七页,共146页。肺泡第一百零八页,共146页。肺泡上皮肺泡上皮由Ⅰ型和Ⅱ型两种细胞组成Ⅰ型肺泡细胞数量多,肺泡表面大部分由Ⅰ型细胞覆盖第一百零九页,共146页。肺泡上皮Ⅱ型肺泡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嵌于Ⅰ型细胞之间相邻Ⅰ型细胞间,或Ⅰ型细胞与Ⅱ型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第一百一十页,共146页。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46页。肺泡上皮Ⅱ型肺泡细胞可以分泌二棕榈酰卵磷脂成分该成分在肺泡上皮表面铺开,形成一薄膜,称表面活性物质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46页。肺泡上皮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泡气体之间所形成的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46页。吸气时,肺泡扩张,表面活性物质分布稀薄,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回缩力增强,防止肺泡过于膨大肺泡上皮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46页。呼气终末时,肺泡缩小,表面活性物质相对浓厚,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降低,避免肺泡萎缩肺泡上皮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46页。因此,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肺泡直径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细胞不断产生,经Ⅰ型细胞吞饮转运或经呼吸道排出,保持不断更新肺泡上皮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46页。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肺泡隔肺泡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紧贴肺泡上皮肺泡隔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46页。肺泡隔是肺泡内的O2与血液中的CO2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隔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46页。相邻肺泡之间有小孔相通,每个肺泡有一个或多个肺泡孔肺泡孔是沟通相邻肺泡的孔道肺泡孔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46页。肺泡隔与肺泡孔模式图第一百二十页,共146页。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时,可以通过肺泡孔建立侧支通气,防止肺泡萎陷但在肺部感染时,病菌也可经肺泡孔扩散,使炎症蔓延肺泡孔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46页。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为气-血屏障气-血屏障也称为呼吸膜气-血屏障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46页。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上皮基膜内皮基膜内皮细胞气血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46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46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46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46页。肺的血管肺有两种血循环管道肺动脉与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46页。肺动脉与肺静脉肺动脉是肺的功能性血管肺动脉入肺后不断分支,与各级支气管伴行,直至肺泡,在肺泡隔内形成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46页。肺动脉与肺静脉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行于肺间质内起初不与肺动脉伴行,至形成较大的肺静脉时,才与支气管和肺动脉伴行出肺门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46页。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伴行入肺,沿途在导气部管壁内分支形成毛细血管,营养管壁组织,终末支至呼吸性细支气管第一百三十页,共146页。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管壁内的毛细血管一部分汇入肺静脉另一部分则形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经肺门出肺支气管动脉还分支供应肺淋巴结、浆膜、肺间质和血管壁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46页。肺的神经肺的神经来自肺丛,由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组成,它们的神经末梢分布至支气管树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46页。肺的神经副交感神经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