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美丽,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意对学生的积存。

教具预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讲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仔细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阔。

浩淼:形容水面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留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索: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稳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构造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答复,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奇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宝”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宝”说明白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知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答复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索:你用什么方法翻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觉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争论。结合理解“隐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知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竞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裕,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漫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养分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用之不竭

漂亮的南沙群岛蔚为壮丽

风光迷人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篇二

《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消失“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育学生的理解、想象制造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蔼待人,相互敬重,对小狗的遭受产生怜悯心的同时,要正确熟悉自己。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爱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爱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诞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仔细,那么投入,我想你们肯定把握了不少学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教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厌烦批判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竞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舞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索: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消失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怜悯、杜鹃-怜悯、狐狸-称赞)

3、狐狸为什么称赞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称赞的。

4、面对这种称赞小狗有怎样的反响?(指导读出难过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拟喜爱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盼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专心地去发觉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信任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熟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欢乐以及喜爱大海的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想: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玩耍的声音:再认真听,你又发觉了什么?

4、学生猜测:孩子们在大海边玩耍玩耍的场景。全班进展沟通。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欢乐,你们想去看看那欢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

2、快速地扫瞄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展沟通: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尝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展沟通,全班反应。

4、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共性化朗读

6、连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走,让我们再去观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沟通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欢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信任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爱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

(一)读其次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观看力量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观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叙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别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预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留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骄傲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

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留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订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局部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留意3个加点字应当读轻声。

5、说一说局部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状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留意字形。

2、沟通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展表扬。

其次课时

一、导入: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当感到骄傲才对!

(1)师述(2)指名说(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当感到骄傲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课件展现:消失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眼毛(两层)肉疙瘩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知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答复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其次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指名读3、4小节

板书:()沙漠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头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忧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沟通小骆驼担忧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忧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争论并完成思索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由于()。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由于()。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由于()。

4、沟通: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学问。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终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当--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骄傲)

读好骄傲。

师总结:课文叙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推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完毕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观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其次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1、同桌争论。

2、指名沟通。

板书设计:14、我应当感到骄傲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

睫毛双层拦住风沙

驼峰肉疙瘩贮存养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熟悉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洁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敬重、关怀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内容

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着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欢送。

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沟通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把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诞生字词及不熟悉、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洁净净

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状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留意读出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奇中和善、慈善、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赞扬、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3、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复习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洁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静静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依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头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静静地返回家园呢?

三、学文感悟过渡: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教师先来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呢?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方法发动他们回来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抓紧帮忙藏胞把地抢种上。”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很多无名的工匠制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致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很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希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教师今日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表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详细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订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沟通。

3、引导表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宝。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致。

第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局部,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宝。

其次局部(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局部(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美丽。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指名学生读第一局部。

2、质疑、合作探究。

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其次局部。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展理解。

A、“在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存下来”说明还有许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展比拟,“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展比拟,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致。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很多叙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特别多、精致。这个句子详细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非常精致,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才智和制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异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争论沟通。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局部。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索:最终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致动人)

最终一段说明白什么?(敦煌壁画精致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下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七

《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好玩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展友情沟通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擅长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目标:

1、熟悉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发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4、渗透乐于交往的心理,学习交往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悉4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了解诗的构造,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一、复习词语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或使用词卡)

1、无边、航海、回巢、蜜蜂。(读准字音)

2、“一封”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写一封封信”是什么意思?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件,一件件;一个,一个个)

3、“很多”、“很多很多”它们有什么不同?“很多很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如: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

4、“想”、“多么想”有什么区分?(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如: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课文中哪句话中用到了这个词?读读。

(我多么想写呀,写很多很多的信。)

5、怎么读更能表达写信人的心情?

指导: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很多很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

(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专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答复,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竞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妙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专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三、布置作业:

自学生字新词。思索你想给谁写一封信,写什么。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忱。

2、指导写字。

一、学习课文

(一)小最终把自己想写信的愿望实现了,他替许多朋友写了信,那么他都替谁写信了呢?请你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思索这个问题。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我”替小鸟给妈妈、替花朵给蜜蜂、替大海给小船、替云给云、替树给树写信。)

依据板书提问:教师把我字加了引号你同意吗?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我”指的是(二)那么“我”都分别替它们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局部内容,然后说给大家你读明白了什么?

1、①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②“黄昏”是指什么时候?教师这里有一幅黄昏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

③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焦急了)

④是呀,小鸟焦急了,那么我们应当怎么读呢?

(练读,指名读,直到读好。)

⑤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①“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

②为什么要“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③“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

你想的是这样的吗?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盛开的花朵)

你还能说出几个和“姹紫嫣红”意思一样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④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

3、谁能接着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安静。)

②假如有海上风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进港躲避。)固然,假如海上需要抢险、救援、执行重要任务的时候,英勇的水手还会毫不迟疑地出海的。

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小节。

4、你还读懂了什么?

①“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

②你知道云是怎么变成雨的吗?

③看这两个字“森林”多牛牛范文.niubb.牛牛范文net有意思啊!

你是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