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题改课件_第1页
分析化学考题改课件_第2页
分析化学考题改课件_第3页
分析化学考题改课件_第4页
分析化学考题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地区高等农林院校《分析化学》统考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用硼砂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时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___色变成_________色。甲基红黄橙或浅红12.

用K2Cr2O7法测定Fe2+时应在___________介质中进行,选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___色变成________色.3.

强碱滴定弱酸时,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和磷酸二苯胺磺酸钠绿紫或紫蓝弱酸的平衡常数和浓度(Ka和ca)4.

NH4HCO3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NH3)+c(OH-)+c(CO32-)=c(H+)+c(H2CO3)25.

减少平均值的随机误差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纠正系统误差的方法通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配位滴定中αY(H)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THCl/NaOH=0.01024g/mL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平行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分析结果的校正Y的副反应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每mL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0.01024gHCl测定次数对照由H+引起的配合剂311.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时选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__色变成______色。12.间接碘量法应在______________酸度介质中进行。酚酞无浅红中性或弱酸性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3.碱式滴定管一般用于盛碱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515.一元弱碱在水中的分布系数主要取决于溶液的pH值()。16.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硼砂标准溶液().17.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量点的电极电势为下式()

×√×√14.三磺基水杨酸合铁溶液显黄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紫色光().(吸收蓝色光)618.

通过调节电光分析天平垫脚可调整它的零点()。×19.沉淀滴定中的Mohr法用K2CrO4作指示剂()。20.称取FeSO4·7H2O试样,宜用直接称量法进行()。√×7取一份水样,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样中的Ca2+和Mg2+,这样可求得水样中Ca2+

和Mg2+的总量或水的硬度。(5分)(2)另取一份水样,调节pH=12-13,此时Mg2+

形成Mg(OH)2沉淀,加入Ca指示剂,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样中的Ca2+,由Ca2+和Mg2+的总量减去Ca2+的含量可求得Mg2+的含量。(5分)924.称取胆矾(CuSO4·5H2O)试样0.4-0.5克,放入250mL碘量瓶中,加入5ml1mol/L的H2SO4

及100mL蒸馏水,待胆矾溶解后加入10ml饱和NaF溶液及10mL10%KI溶液,摇匀,置暗处5分钟,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0.5%淀粉溶液,继续用标准液滴定至浅蓝色,然后加入10ml15%KSCN溶液,摇匀,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10

溶解胆矾时为什么要加入H2SO4?能否用

HCl代替H2SO4?为什么?简答:防止Cu2+的水解;不能用HCl,因为Cu2+与Cl-作用形成[CuCl4]2-使测定结果低:Cu2++4Cl-=[CuCl4]2-(2)加入KSCN目的何在?可否在酸化后立即加入KSCN?为什么?11简答:掩蔽Fe3+;不能,因为Fe3+已氧化I-使测定结果偏高:2Fe3++2I-=I2+2Fe2+简答:I-被空气氧化成I2遇淀粉而显蓝色。

为什么滴定至终点后,溶液放置一会儿会变蓝?13四、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4分)25.试样中的As转化为Ag3AsO4后,再转化成AgCl沉淀,以AgCl的重量计算试样中As2O3

含量时,使用的化学因数是()A.As2O3/AgClB.6AgCl/As2O3

C.As2O3/6AgClD.3AgCl/As2O3C14计算式0.1246×40.11×(21.22-16.18)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A.一位B.二位

C.三位D.四位C1529.关于高锰酸钾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在HCl介质中进行B.使用自身指示剂C.其标准溶液较稳定

D.反应速度较快B1730.只考虑酸度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B.酸效应系数越大,突跃范围越大C.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D.pH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D31.关于目视比色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比较入射光的强度B.只适用于真溶液C.比较透过溶液后的吸光强度D.比较一定厚度溶液的颜色深浅D1832.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或NaHCO3或Na2CO3或它们的混合物,用HCl标准液滴定至酚酞终点耗去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V2mL盐酸,如果V2>0,V1>0,V2<V1,则该碱液为()A.Na2CO3B.NaHCO3+NaOHC.Na2CO3+NaHCO3

D.NaOH+Na2CO3D1934.

下列分析纯试剂可以作基准物质的是()A.HCl和CaCO3

B.K2Cr2O7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CaCO3和FeSO4·7H2OD.硼砂和NaOHB2135.

以NaOH滴定H3PO4(Ka1=7.6×10-3,Ka2=6.2×10-8,Ka3=4.4×10-13)至生NaH2PO4,宜选择的指示剂为().A.甲基橙(pKHIn=3.4)B.中性红(pKHIn=7.0)C.甲基红(pKHIn=5.0)D.酚酞(pKHIn=9.1)C2236.

用0.10mol/L的HCl溶液滴定同浓度的NH3•H2O

(Kb=1.80×10-5)时,最佳的指示剂为().A.甲基橙(pkHIn=3.4)B.溴甲酚兰(pkHIn=4.1)C.甲基红(pkHIn=5.0)D.酚酞(pkHIn=9.1)C2338.定量分析中不是精密量器的为()A.容量瓶和滴定管B.滴定管和移液管C.分析天平和移液管D.量筒与刻度烧杯D2539.某有色溶液的透光度为40.0%,则其吸光度为()A.0.398B.0.100C.0.40D.0.200A2642.下述数据记录正确的是()记录编号 ABCD 硼砂质量0.91010.9102 0.91050.9106定容体积 100 100.0 100.00 100.0移液体积25.0025.025.0025.00滴定管初读数0.00 17.50 0.14 0.25D2943.用KMnO4法滴定Fe2+时,Cl-的氧化被加快,这种情况称()A.催化反应B.自动催化反应C.诱导反应D.副反应CC44.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A.非单色光B.介质的不均匀C.单色光D.溶液浓度较高3045.已知pH=3.0,4.0,5.0和6.0时,logαY(H)分别为10.8,8.6,6.6和4.8;logKf(ZnY)=16.6.用2.0×10-2mol/L的EDTA滴定同浓度的Zn2+的最高酸度为pH等于()A.3.0B.4.0C.5.0D.6.0B46.测量吸光度的主要条件为()A.参比溶液B.比色皿厚度C.单色光的波长D.A、B和CD3147.滴定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相比()A.滴定分析法准确度高B.滴定分析法准确度低C.两者准确度相当D.滴定分析法适合于微量分析A324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分离、鉴定、测定原理和方法的科学B.定量分析可分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C.定量分析的滴定方式有直接、间接、置换和返滴定等D.分析化学的任务是测定各组分的含量D33五、计算题:(每题13分,共26分)49.取50.00ml某酸性试液(可能含HCl、H3PO4

或其混合物)两份,分别用0.1000mol/L的NaOH滴定,第一份用甲基红作指示剂需20.00ml滴定至终点;第二份用酚酞作指示剂需40.00ml滴定至终点.求每升混合液中含每种酸多少克?(已知HCl式量为36.55,H3PO4式量为98.00,H3PO4的Ka1=7.6×10-3,Ka2=6.2×10-8,Ka3=4.4×1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