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中考2014年-2016年及二模)物理压强难题整理上海中考难题整理(2008年~2016年)变化压强(08)1、如图13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08)2、如图17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于V乙C.V甲可能小于V乙 D.V甲一定小于V乙5.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ρ酒精=0.8×103kg/m3)①若乙容器中酒精的质量为1.6千克,求酒精的体积V酒精。②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③现有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物体A、B和容器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放入容器中后(液体不会溢出),可使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最大且压强最大。求该最大压力F最大和最大压强P最大。AB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柱形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的关系是()ABA.pA’>pB’B.pA’<pB’C.pA’﹦pB’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高H=0.2米、底面积S=4×10-3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h=0.18米高的水。⑴求容器中水的质量。⑵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⑶若将一个体积为1×10-4米3的均匀实心立方体物块轻轻浸入容器中的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至少为____________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达到最大值;(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求出:最大压强值为多少?8、如图所示,高度相等的实心圆柱体甲、乙、丙、丁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丙的组成材料相同且密度小于组成丁的材料密度,乙和丁的底面积相等。若将质量相等的物块分别放在四个圆柱体上,则甲、乙、丙三个圆柱体中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大于圆柱体丁对地面的压强的是()A.甲B.丙C.甲和乙D.乙和丙甲乙丙丁甲乙丙丁9、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BA甲乙 A.PA<PBFBA甲乙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10、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体积为2×103米3的水。①求水的质量m水。②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器。③在容器和地面之间垫上一块上表面积为S木的轻质木板后,再将一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实心物块投入在水中,浸没并静止在容器底部后水不溢出。若物块静止后,相比未放物块时木板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Δp木对地、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Δp水对容器,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轻质木板S木的取值范围。11、如图3所示,把质量为m甲、m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甲=2ρ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0。若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四分之一高度,并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此时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m甲、m乙及P乙、P0的大小关系为()A.m甲=4m乙P乙=1/4P0B.m甲=2m乙P乙=1/2P0C.m甲=1/2m乙P乙=P0D.m甲=1/4m乙P乙=P0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金属容器A、B,每个容器质量为0.5千克,底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高为60厘米,分别装有2千克的水和3.0×10-3米3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求:(1)水的体积;(2)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3)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边长为8厘米、高为50厘米的金属柱体分别放入A、B两个容器中,是否有可能使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达到p水>p酒?若有可能请算出p水和p酒的值(无需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若没有可能,通过计算说明理由。13、如图2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甲、乙长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此时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14、如图4所示,底面积不同的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A.△m甲一定小于△m乙 B.△m甲可能小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D.△m甲可能大于△m乙15、如图所示,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有质量为2千克的水。①求水的体积V。②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③若在容器中抽出一定质量的水,使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小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两倍,求抽出水的质量范围。16、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若将甲、乙沿竖直方向按相同的比例切去1/n,并叠于对方上方。则甲、乙对桌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及叠放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图5图5乙甲图6图6甲乙17、如图6所示,边长分别为a、b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则甲物体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体的质量。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甲:Δp乙为。18、如图11所示,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两容器各盛有2千克的水、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①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水。 ②求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③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块,若将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酒精中后,两液体均未溢出,且两液体各自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______。19、如图13所示,已知薄壁圆柱形容器A、B的底面积分别为0.01米2和0.02米2,高均为0.12米,现分别盛有0.1米高的水和酒精。求:⑴A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⑵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ρ酒=0.8×103千克/米3)⑶若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小明和小华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方法方法同学所设计的方法是否可行甲小明在甲容器中倒入△V的水,在乙容器中抽出△V的酒精()乙小华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①请判断,两位同学的设计是否可行,在()用“√”或“×”表示。②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方法,通过计算说明该方法是否可行。20、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体积为5×103米3的水。①求容器中水的质量。②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③现将一质量为0.2千克的物块浸在水中,求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最大增加量。2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水>P酒精,F甲=F乙 B.P水>P酒精,F甲<F乙C.P水<P酒精,F甲=F乙 D.P水<P酒精,F甲<F乙甲乙甲乙AAB22、如图所示,有两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2:3,装有质量不等的水。将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甲放入A容器中,将物块乙浸没在B容器的水中,且均不溢出,要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则判断甲、乙的体积关系()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2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形物体甲、乙体积相等,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关系是()A.F甲一定小于F乙
B.F甲可能等于F乙C.F甲一定大于F乙
D.F甲可能大于F乙24、(2014•上海)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个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的观点正确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25、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ΔP液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①小红猜想:ΔP液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G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ΔP液。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ΔP液中和相关条件,可得:ΔP液与G(8)(选填“有关”或“无关”)。②小华猜想:ΔP液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F浮有关,于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浸入液体中,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经计算得出F浮,并测得ΔP液,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根据表二的实验示意图和相关数据,验证ΔP液与F浮相关的猜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依据是:同一物体浸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请填写实验序号9中的相关数据:F浮为牛、ΔP液为帕。26、学了连通器知识后,某同学在研究U形管压强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她先在U形管内注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将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浸入甲液体中A、B两处,观察到U形管内两管水面高度差的情况如图7(a)、(b)所示;然后她又在U形管内注入相同体积的酒精,重新将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浸入甲液体中A、B两处,观察到U形管内两管酒精液面高度差的情况如图7(c)、(d)所示。请仔细观察比较图中所示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和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ρ水>ρ酒精)甲甲B酒精酒精甲A水B甲A甲水h2h1h3h4(a)(b)(c)(d)(1)比较图7中(a)、(b)[或(c)、(d)],可得出初步结论:在U形管内注入相同体积的______液体(选填“相同”或“不同”)时,金属盒浸在甲液体中的深度越大,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2)比较图7中(a)、(c)[或(b)、(d)],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27、小伟和小赵等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6(a)所示,在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接着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随后,他们又在如图16(b)所示的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通过分析发现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液体质量是无关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他们记录的数据继续分析.(已知ρ酒精=0.8×103千克/米3)图1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面积大小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可知:。
(3)为了得出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与的关系,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4与7;5与8;6与9)可知:。
(4)该小组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与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b)分析比较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28、(2014•上海)如图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两个水平面上,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甲,B中盛有深度为19h,体积为5×10﹣3米3的液体乙(ρ乙=0.8×103千克/米3)①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②求水平面对容器B的支持力FB的大小.③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额压强相等,先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高均为△h的液体后,容器对各自水平面的压强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h的取值范围.29、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17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挂在绳子下面,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用仪器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p,将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p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二列中。(已知ρ1>ρ2,容器足够深,液体不溢出。)表一(液体密度为ρ1)表二(液体密度为ρ2)实验序号h(米)p(帕)△h(米)△p(帕)10.0210000.0l020.013010000.0110040.0l110050.0212000.0220060.04140070.0515000.0330080.08180090.1020000.040100.142000实验序号h
(米)p(帕)△h(米)△p(帕)110.028000.0l0120.0l8001300.0l80140.0l880150.029600.02160160.041120170.0512000.03240180.081440190.1016000.040200.141600①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④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大于时,压强p不再随h而变化。15年30、如图4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作文国庆600字11篇
- 白内障护理查房
- 环保型道路施工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 建筑渣土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 如果再让我选择550字(10篇)
- 中国主题美术课件
- 电力企业投资项目核算流程
- 高一物理浮力定律的教学方案
- 2025年院感科室科研工作计划
-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现代化种植设备智能化升级策略
- 中国十大名画
- 2022伊之密MES系统平台使用手册
- 校园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课件
- CJJ-181-2012(精华部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 医药企业管理练习测试卷
- 基于单片机的微波炉控制器
- 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 问题图片和整改图片对比 危险源识别(中)
- 医药企业管理练习试题附答案(一)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课程思政案例】《国际物流》:立德树人深挖教学内容,信义忠诚彰显思政元素
-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