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2021年12月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杜玉梅王丽丽赵梁丹审核人:朱建新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贴

好条形码。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21分)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

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

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

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

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

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

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

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

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

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姐嫂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

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

写洗兵马之欢忡,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

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

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

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

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

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

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

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

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

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

“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秋赏,相反

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0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

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0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

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

被日本侵略,应该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你的英语很好,让我很吃惊!

我小时候上过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所以对英文很熟悉。但为什么你会吃惊?

因为,因为,你看你们的军队,你知道的,有点,有点像一群不太文明的野蛮人。呵呵,那是你还

不太了解我们。

无论如何,布宁觉得这个中国人正在变得熟悉起来,陌生的世界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可以从缝隙里

面一窥究竟。布宁道,王先生,老实讲,我特别地困惑。过去,我以为我很了解中国人,可现在又发现

你们很陌生。美国军队,你要知道,很少打败仗。可是,这一回,我们的一个军竟然要向南逃几百公里,

要一直逃到海边去。

布宁接着说,讲心里话,我们的人真的有点被吓坏了!你们的脸总是面无表情,成百上千的同伴死

了不害怕,受了重伤不惨叫,像影子一样。我总是在不停地问,这些中国人脚踩无数战友尸体向前冲锋

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我不想激怒你,但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你们是不太文明的野蛮人,人的生命最重要,这是文明人的

共识,只有野蛮人才会不吝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所以,你们的勇敢是野蛮人的勇敢,或

许不能叫勇敢,而只能叫疯狂。

对面的中国人一直低着头,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许久,他说,参加这支军队的人,都是些没

过过一天好日子的人,我们经过大灾大难,九死一生,才活到了今天。我们比谁都想活着,为了活得更

好,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他又说,被叫作文明人或野蛮人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的苦难你们经受过吗?你们理解吗?我们为什

么要在乎你们的看法呢?

布宁说,可无论如何,野蛮人终究是过不上好生活的呀!就算你们打赢了这一仗,好日子能自己来

吗?说到底,只有让人们都接受了文明人的共识,这世界才有希望。

对面的中国人说,可你们是怎么让别人接受的呢?用的是刺刀炸弹。我是南京人,小的时候,亲眼

看见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几十万人。我脑子里的记忆只有滴血的刺刀!十几年来,我的梦里也都是各

种各样滴血的刺刀!南京城外的长江里漂着密密麻麻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比蚂蚁还多。这个景象就连

一个疯子都不敢去想。所以,别用武力恐吓中国人,这会让我们不顾一切的。

是的,你们可能没想到中国人会来到朝鲜,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和你们打一仗。依你们文明人的

共识,我们就应该投降,因为我们在冰天雪地里还穿着薄衣服、单胶鞋,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死。

我们投降过,跟俄国人投降过,跟英国人投降过,跟八国联军投降过,跟日本人投降过,可是,投降有

用吗?投降换来了生存吗?投降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吗?你理解一个总是被抢掠、总是被屠杀的民族的的

心吗?中国人骨子里头是很善良的。可是善良人只有流泪,泪流干了,也就清醒了,现在把善良收起来

了!

布宁有些失望。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美国就像个拿

着刀的猎人,想让一头野牛驯服下来,可偏偏这头牛彻底被激怒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从精神上沟通看

来是办不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不仅是思想的,还是历史的,凡人的智慧无法

穿过这道墙,只有上帝办得到,继续用武力?像对待德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可是,他们并不是狼,而只

是一头红了眼睛的牛,过去,他们总是被人推进屠宰场,现在,只想保住属于己的草,说到底,如果我

们没做错什么,那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布宁有些伤感地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死去的美国士兵的头盔写着:“Warishell"(战争就

是地狱)。当时我的脑子好像被硫酸洗了一样。我在想,成为一名职业军人这么多年,我竟然一次也没

在清晨惊醒过。你看看,在战场上,除了仇恨还是仇恨,到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今天用子弹打死

了我,明天,我用匕首割断你的喉咙!在太平洋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会把日本人的脑袋割下来,晒干,直

到只剩下焦黄的头骨。他们还会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以及战友们的名字,并且带回家乡,给亲友们看。

你能说他们做错了吗?日本人不也是这样残忍地对待我们的吗?可是,这样的战争难道不是噩梦吗?

布宁停顿了一下,说,过去,我总是在想,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更多的人可以在战争之外得到福

祉。挨揍的那些国家本来就是强盗,那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应该受到教训,然后改过自新。可是,我却

从来没想过,有没有一种比战争更好的方法?春天里的风可以让枯树长出绿叶子,可枪炮能做得到吗?

对面的中国人似乎没听懂他的话,当然,他觉得这个美国人也同样没听懂自己的话。他说,你们怎

么就不明白,中国人要的很简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但这好日子可不是你们嘴上讲的那些好听的话。

什么是好日子?只有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才知道!

说完,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能发热的纸袋凉透了,再没有一丝热量。他看了眼头顶的月亮一狠

心,说,咱们得赶路了。他站起来,阵阵眩晕,身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

(编自《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7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国战士与美军战俘之间的一段对话,透过美国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在

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战斗的中国战士的崇敬之意。

B.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让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位志愿军战士对和平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但他更明

白争取这样的生活必须靠中国人的自立自强。

C.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在坚守高地,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这一对比尤为鲜明的突出了中国军人

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王尽美说“我们投降过"是指中国因为自己的孱弱而在曾经经历的那些侵略战争中受尽屈辱和欺凌,而

“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则是指中国再也不会软弱地把希望寄托在“投降”。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格来增强小说的艺术性,比如“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身体像块干透

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使用比喻来说明年轻战士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B.小说多处使用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布宁有些失望","布宁有些伤感","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

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等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C.小说善用细节呼应,开头的“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和结尾的"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再如首尾出

现的“头顶的月光”等等,在形成了首尾照应的同时,也渲染了战地环境的恶劣。

D.小说开始交代了对话双方的姓名,但是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时却多次使用“对面的中国人”来指代王尽美,

这样故意制造抽象称谓,暗示了两个士兵背后国籍、阵营、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

6.小说以对话展开情节,却以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作结,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T0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

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趾诱边

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

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间宫。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

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

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廖王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

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

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哪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

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

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昨,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即蟹。明年又坐减松

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

谥清简。

莹性诚意,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日:“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

愿朴力学者。(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

/旬日间/宿蠹一清

B.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日/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

旬日间/宿蠹一清

C.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

/旬日间/宿蠹一清

D.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

旬日间/宿蠹一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B.应天,在明代指南京,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北京),应天作为留都。

C.方面官,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职。明清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按察使等。

D.削籍,"籍”这里指官名册,“削籍"就是将官员名字从官名册中除去,意味着永不录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

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泛滥,他巡察

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

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

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改按云南,交趾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4分)

②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久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铁④,归问时裂帛久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

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铁:《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

因而弹锲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日暖南山石”一句使用虚写手法,表达了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思乡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

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

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

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薛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

注: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

B.领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

C.颈联“苍薛”“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2)《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简意深”的两句是:,。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9分)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

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

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

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

检验标准精确到了O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

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

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

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

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

种概念模型,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

模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

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

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

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呢?原因就在于,这么

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

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

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

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靡然成风层见迭出沸沸扬扬蜂拥而至

B.蔚然成风层见迭出沸反盈天趋之若鹫

C.靡然成风司空见惯沸沸扬扬趋之若鹫

D.蔚然成风司空见惯沸反盈天蜂拥而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

C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

D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

C逐渐解决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D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解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

QL,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缸,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

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四、课内文言知识考查(6分,每题2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争宠而心当其能害:嫉妒②明于检乱治:治理国家

B.①故劳苦倦做极:极点②探王听之不聪疾:痛心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