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程吸附7课件_第1页
水处理工程吸附7课件_第2页
水处理工程吸附7课件_第3页
水处理工程吸附7课件_第4页
水处理工程吸附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附的基本理论吸附剂及其再生吸附工艺与设计吸附法的应用水处理工程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这里的固体称吸附剂。被固体吸附的物质称吸附质。吸附的结果是吸附质在吸附剂上浓集,吸附剂的表面能降低。在水处理领域,吸附法主要用以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各种溶解性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等。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物及余氯等,也可以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保证回用水的质量。第一节吸附的基本理论一、吸附的机理和分类1.原理:一种物质自动地向另外一种物质表面转移,最后吸附在另一种物质表面的过程,叫吸附;涉及到相界面的一种反应过程;吸附发生在: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固界面(主要针对这一方面,将固体物质叫吸附剂,液体叫吸附质)吸附发生的原因:表面分子受到净的向内的拉力而具有较高的能量,它力图吸引其它物质分子使之富集于表面上以降低物系的能量;

溶质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固体颗粒的高度亲和力

静电吸引力,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力常用吸附等温线有三种类型: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如V、C0一定,改变投炭量,则发现水中剩余的溶质浓度C及q也随之改变-说明吸附量与剩余浓度不是线性关系2.吸附等温式—计算及应用①Langmuir等温式假设条件:吸附剂表面均一,各处的吸附能相同;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剂表面饱和时,吸附量最大;表面上没有吸附质转移运动;平衡时吸附速度=脱附速度平衡吸附量qe与液相平衡浓度ce的关系为:计算过程:Ⅰ型Ce没有极限值,但qe却有一个极限值,Langmuir型;Ⅱ型Ce有一个极限值Cs,称为饱和浓度,但qe却没有极限值,BET型;Ⅲ型Ce与对等的qe都没有极限值,Freundlich型;ⅠqeceⅢqeceⅡqececs(a)Langmuir模型变换式:据吸附实验数据,按式作图可求出a、b值。当吸附量很小时,即当b·ce<<1时,qe=abce,即qe与ce成正比,等温线是一条直线;当吸附量很大时,即当b·ce>>1时,qe≈a,即平衡吸附量接近于定值,等温线趋于水平。cs值估计偏低cs值估计偏高(b)BET模型需要知道饱和浓度CS的值,数据足够可以以此作图即得直线;对CS值进行估计,估值正确才能画出一条直线来平衡浓度很低时,可简化为Langmuir模式。(c)Freundilich模型Freundilich在一般范围内与Langmuir式接近,但在高浓度时不像后者那样趋于定值;在低浓度时,也不会还原为直线。对于一组吸附实验数据,究竟采用哪一公式整理,并求出相应的常数来,只能运用数学的方式来选择。通过作图,选用画出最好的直线的哪一个公式。都能应用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公式。3.表面化学性质—表面氧化物—酸、碱两类低温活化(<500)的碳可以生成表面酸性氧化物,水解后可以放出H+,吸附碱金属氢氧化物高温活化(800-1000)的碳生成表面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可放出OH-基团,吸附酸性物。(二)吸附质的性质溶解度—活性炭是疏水性物质,低—吸附增加极性—非极性和极性小的好分子量—不应太大,<1000溶质浓度-一般是浓度增加吸附量呈指数增加,也有例外(三)操作条件温度—吸附放热,低温有利pH-对吸附率有影响接触时间—足够的接触时间,0.5~1.0h四、吸附动力学1.水膜内的物质迁移速度

由Fick定律,水膜内的传质速度NA由下式结出:

(7-12)式中D——溶质在水膜中的扩散系数,m2/L;δ——水膜厚度,m;

kf——水膜传质系数,m/L;c——水中溶质的浓度,kg/m3;

ci——颗粒表面的溶质浓度,kg/m3。固定床填充层单位容积的吸附速度为

(7-13)式中ρb——填充层的表现密度,kg/m3;

av——填充层单位容积的颗粒外表面积,m2/m3。膜扩散孔扩散吸附活性炭吸附过程示意2.内孔扩散速度多孔性物质内部的扩散现象极为复杂,受到细孔扩散和细孔壁表面扩散两方面的影响,但类似于分子扩散,均以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作为推动力。其中通过细孔内液相向颗粒内部扩散的速度为(7-15)式中NP——细孔内的扩散速度,kg/(m2.h);

DP—一细孔内有效扩散系数,m2/h;

c----细孔内溶液浓度,kg/m3;

r——扩散方向的距离,m。

细孔壁上的表面扩散以吸附量梯度为推动力,沿表面从吸附量大处向小处作二维移动。表面扩散系数与吸附质分子的大小、温度、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结合能有关。其速度为:(7-16)式中Ns—一表面扩散系数,kg/(m2·h);

ρa—一吸附剂的表观密度,kg/m3;

Ds—一表面扩散系数,m2/h。颗粒内总扩散速度为武(7-15)与(7-16)之和,即(7-17)假定在细孔内某一位置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呈平衡状态,则有

(7-18)

将上式代入式(7-17)得

(7-19)式中Di是以溶液浓度为基准的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m2/h.在溶质浓度很高,吸附前后浓度变化不大的条件下,Boyd导出以下近似式估计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和吸附速度:

(7-20)

第二节吸附剂及其再生一、吸附剂要求:吸附能力强;吸附选择性好;吸附平衡浓度低;容易再生和再利用;机械强渡好;化学性质稳定;来源广;价廉。1.活性炭多种原料制得—动植物、煤、石油、纸浆废液、废合成树脂等活化是关键:药剂活化—与ZnCl2、H2SO4、H3PO4等混合后,升温炭化气体活化—成型后的炭化物在高温下与CO2、水蒸汽、空气、及类似气体接触,利用这些气体进行碳的氧化反应,除去挥发性有机物,微孔更发达。比表面积大,500~1700m2/g2.树脂吸附剂—合成树酯一种新型有机吸附剂,具有网状结构,呈多孔海绵状,加热不熔化,可在150℃下使用,不溶于酸、碱,比表面积达800m2/g。四种类型:非极性、中极性、极性和强极性最适宜于处理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分子量略大和带极性的有机物。3腐植酸系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重金属废水及放射性废水,除去离子性质结构:芳香结构的、性质相似的酸性物质的复合混合物分两大类:天然的富含腐植酸的风化煤、泥煤、褐煤等;把富含腐植酸的物质用适当的粘合剂做成腐植酸树脂。处理离子:Hg、Zn、Pb、Cu、Cd等二、吸附剂再生考虑吸附质的理化性质,吸附机理,吸附质的回收价值第三节吸附工艺与设计分间歇和连续:间歇:搅拌吸附连续:通过吸附床一、间歇操作搅拌池型:连续搅拌泥渣接触型:类似澄清池1.多级平流吸附原水经过n级搅拌反应池得到吸附处理反应池1原水Q,c0W1q1W1q0反应池2c1W2q2W2q0反应池3c2W3q3W3q0Q,c3处理水搅拌式吸附池泥渣接触型吸附池2.多级逆流吸附充分利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使接近饱和的吸附剂与高浓度的进水先接触:反应池1原水Q,c0反应池2c1反应池3c2Q,c3W,q1W,q4q2q3处理水新炭失效炭经n级逆流吸附的总物料衡算式:操作线方程二、固定床吸附在废水处理中常用固定床吸附装置。其构造与快滤池大致相同。吸附剂填充在装置内,吸附时固定不动,水流穿过吸附剂层。根据水流方向可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种。

降流式固定床吸附出水水质好,但水头损失较大,特别在处理含悬浮物较多的污水时,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有时还需在吸附剂层上部设表面冲洗设备。1.穿透曲线(1)吸附带:指正在发生吸附作用的那段填充层,在吸附带下部的填充层几乎没有发生吸附作用,而在吸附带上部的填充层已达到饱和状态,不再起吸附作用。(2)穿透曲线:以吸附时间或吸附柱出水总体积为横坐标,以出水吸附质浓度为纵坐标所绘制出的曲线。(3)穿透点:当出水吸附质浓度Ca为(0.05-0.10)Co时所对应的出水总体积或吸附时间的穿透曲线上的那一点。(4)吸附终点:出水浓度Cb为(0.90-0.95)Co时所对应的出水总体积的穿透曲线上的那一点叫吸附终点。hC0C1hC0C2hC0C3C0C4C0C5CECBC3C4C5C0tBtE出水体积(或出流时间)饱和部分吸附部分未吸附部分穿透曲线

当废水连续通过吸附剂层时,运行初期出水中溶质几乎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层吸附剂达到饱和,床层中发挥吸附作用的区域向下移动。吸附区前面的床层尚未起作用。出水中溶质浓度仍然很低。当吸附区前沿下移至吸附剂层底端时,出水浓度开始超过规定值。以后出水浓度迅速增加,当吸附区后端面下移到床层底端时,整个床层接近饱和,以水浓度接近进水浓度。

三、移动床吸附原水从下而上流过吸附层,吸附剂由上而下间歇或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床处理规模大时,每天从塔底定时卸炭1~2次,每次卸炭量为塔内总炭量的5%~10%移动床较固定床能充分利用床层吸附容量,出水水质良好,且水头损失较小。由于原水从塔底进入,水中夹带的悬浮物随饱和炭排出,因而不需要反冲洗设备,对原水预处理要求较低,操作管理方便。目前较大规模废水处理时多采用这种操作方式。四、流化床吸附

原水由底部升流式通过床层,吸附剂由上部向下移动。由于吸附剂保持流化状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设备小而生产能力大,基建费用低。

流化床操作控制要求高,为防止吸附剂全塔混层,以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并保证处理效果,塔内吸附剂采用分层流化。所需层数根据吸附剂的静活性、原水水质水量等决定。第四节吸附法的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吸附法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废水中用生化法难于降解的有机物或用一般氧化法难于氧化的溶解性有机物。包括木质素、氯或硝基取代的芳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洗涤剂、合成染料、除莠剂、DDT等。当用活性炭对这类废水进行处理时,它不但能够吸附这些难分解的有机物,降低COD,还能使废水脱色、脱臭,把废水处理到可重复利用的程度。所以吸附法在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处理流程上,吸附法可与其他物理化学法联合,组成所谓物化流程,也可与生化法联合,如向曝气池投加粉状活性炭;利用粒状吸附剂作为微生物的生长载体或作为生物流化床的介质;或在生物处理之后进行吸附深度处理等。表7-4部分工业废水吸附处理实例思考题:1.活性炭为什么有吸附作用?什么物质易为活性炭吸附?什么物质难于吸附?2.为什么说活性炭在水中的吸附过程往往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的综合作用过程?3.吸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作业题:1.某化工厂每小时排出含COD30mg/L的废水50m3,先拟采用活性炭处理法,将COD含量降至3mg/L之后,作为工厂用水循环使用,静态试验在反应体积为1L的反应瓶中进行,废水静态试验结果如下:另外,根据炭柱试验,求出了吸附带厚度为1.04米,要求:(1)绘制吸附等温线,并求出表示溶液浓度和吸附量之间关系的计算式。(2)求出使用活性炭,并通过一级搅拌吸附装置进行处理时的活性炭投加量。(3)将泥渣接触反应池作为搅拌池来使用,被处理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为1小时,现在原水浓度急剧增加,COD增至60mg/L,按照(2)求得的活性炭投加量进行运转时,处理水质恶化到何种程度?假如要保持出水COD为3mg/L,求所需的活性炭投加量。假设平衡关系的浓度范围为0-60mg/L,而且可以利用上述(1)中所求得的关系。(4)用碳柱进行处理,炭柱的工作周期定为1000小时,如果采用双柱全饱和串联运行,即在碳柱退出运行进行再生,碳柱中碳的容量被完全消耗尽,试计算双柱串联所需碳柱尺寸及每个碳柱的工作时间。碳柱滤速12.5m/h,活性炭填充密度为0.4kg/L。2.试推导当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表示时的传质单元数Nof表达式。例7-2某化工厂每小时排出含COD30mg/L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