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课件_第1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课件_第2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课件_第3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课件_第4页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动态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2.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提出问题:(用问句)2、作出假设:(用陈述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开始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代谢废物的积累,酵母菌呈S型增长.[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记录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___________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______________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_____________℃下培养7天。高压蒸汽血球计数板25°(1)血球计数板构造:实物图正面图纵切面图计数室,2个滴液处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大方格中方格小方格计数室平台上有九个大方格的方格网,中间大方格为计数室计数室放大计数室有两种规格:一是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两种都共有400个小方格。计数室计数时用25中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央5个中格(即80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是16中格计数板,则只数四角上的四格酵母菌数(即100小格)。然后求出一个小方格的细胞平均数(N)放大放大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将计数室充满即可),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方法

a.视待测菌悬液浓度,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加无菌水适当稀释,如菌液不浓,可不必稀释。b.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d.静置片刻(待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滴液处

e.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五个中方格计数,若细胞位于小方格的线上,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以减少误差。f.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计数应重复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g.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第4天第6天第1天死亡第7天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注意计数时间每天要固定)四、实验结论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_________型增长变化。S探究实验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第1天第4天第6天第7天不需要。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的自身对照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无菌水稀释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2.讨论:血球计数板上的误差应如何减少,力求准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个小组取同样的菌液进行计数,取平均值。如果镜检是发现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则应当稀释后再计数。(2)计算A/5×25×B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假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即0.1mm3中的总菌数)为:提示:1ml=1cm3=1000mm31ml菌液总的总菌数为:=A/5×25×B×10×1000=50000A·B(个)酵母菌计数方法: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为抽样检测法抽样检测法。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酵母菌计数通常采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血球计数板(见右图)有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小方格的边长为Xmm,加盖盖玻片后的深度为Ymm。若显微镜下观察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为A,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1mL=1000mm3)

A.1000A/X2Y B.300A C.3×103A/X2Y D.AX2Y/1000A取小量酵母菌液直接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

A.活细胞数

B.死细胞数

C.菌落数D.细胞总数

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D死亡五、实验评价用你所在小组的记录数值所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与平均值作出的曲线相比相似程度怎样?试作出解释。[误区警示]1、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2、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_________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__________几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3、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____________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振荡竞争同侧相邻依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过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1.课题:

2.实验材料:酵母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三个恒温培养箱等。3.实验步骤:(1)把相同量的酵母菌放入三支含有相同的培养液的试管中培养,编号为1、2、3。(2)

(3)4.实验预测结果及结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把1号试管放入5℃的恒温箱中培养,把2号试管放入28℃的恒温箱中培养,把3号试管放入70℃的恒温箱中培养。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如果酵母菌数目1号<2号<3号,说明温度越高,越适合酵母菌生长。如果酵母菌数目1号>2号>3号,说明温度越低,越适合酵母菌生长。如果酵母菌数目1号<2号>3号,说明酵母菌生长有一个最适温度。31.(8分)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⑴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组、_______组和________组的结果。⑵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D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供氧少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浸泡和冲洗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现将1ml谷氨酸棒状杆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①实验前是否需要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灭菌?为什么?②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五个中格80小格内共有谷氨酸棒状杆菌48个,则上述1ml谷氨酸棒状杆菌样品中的细菌有_______个?如何减小误差?

随机取样,多次计数,取平均值需进行灭菌,防止杂菌干扰,造成试验数据错误240000将10毫升酵母菌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值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4、1、31.21×107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双选)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