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圈与快门
数码相机与传统的单反相机一样,利用光圈与快门控制
曝光量。关于光圈与快门的概念,我们在上期的学堂栏目中
有过详细介绍。光圈即是光线通过镜头的口径,这个口径越
大,其在单位时间内所投射的光线也就越多;而快门是光线
通过镜头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其曝光量就越小。通常大
家所能够见到的光圈刻度为:1.422&45.6811、
16.22等。f值是镜头的焦距除以光圈的口径孔的大小)而
得到的数值,在焦距恒定的情况下,f值越大,光圈的口径就
越小。每一级光圈级数之间的单位进光量相差两倍。
从物理结构上分析,一部数码相机的快门组件大多由一
个快门控制器和幕帘组成,通过控制幕帘遮挡光线时间的长
短来达到瞬间曝光的目的。而我们所说的光圈就安放在镜头
的几片透镜中,由几片金属薄片组合而成,利用金属薄片的
开合程度控制光通量大小。
既然光圈与快门都可用以控制曝光量,那么只要决定了
光圈值f,就可由快门速度修正曝光量。同理,也可以先决
定快门速度,然后调整光圈以获取正确的曝光量。例如,我
们测出正确的曝光量为光圈。1、快门I/O秒,在曝光量
不变的前提下,可将快门提高到1/60秒,光圈调大到CA
因其快门从1/0秒调到1/60秒使曝光时间减少一半,那么
光圈就应调大一级,以增大单位时间的进光量,光圈与快门
的一增一减正好使曝光量达到平衡。但光圈与快门各有其
独到之处,因此每种搭配产生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必须依据
拍摄物体的需要及个人想要表达的拍摄意图,选择最适合的
组合,才能发挥光圈与快门的实际意义。
快门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速快门,区分的标准在于快门的
速度。通常高速快门能将移动中的物体有效的固定,使物体
的动作细节和质感更加鲜明;慢速快门常用来拍摄夜景。
慢速快门有以下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将相机固定,通过
较慢的快门速度使移动中的物体产生模糊图像,从而使清晰
的静物背景衬托出动感的主题。二是让相机随着物体运动的
方向平移或转移,这和第一种方法刚好相反,背景会变得相
当模糊,而移动的主题会得到清晰的表现。两种方法的目的
同样是为了将主体和背景分离开来。三是突出整张照片都模
糊不清的效果,可借着摇晃相机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方法,
专业摄影师们常用慢速快门来拍摄夜晚的城市。在选用慢速
快门时须特别注意,因为每一级慢速快门,相差的曝光时间
很大,在用慢速快门拍摄移动的图像时,如果快门速度过快,
很可能会出现影像冻结的情况;而如果快门速度太慢,整个
被摄物体看起来又会过于朦胧,失去了想要表现的效果。因
此在拍摄过程中还要自己反复尝试,比较其差异,才能拍出
精彩的照片。
光圈与快门速度的关系
光圈与快门速度各自的功效。
光圈除了控制胶卷感光作用外,还同时具有三个突出的功
效:
1、对控制景深有直接作用。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
深长。
么对表现被摄物的质感、纹理有显著作用。就某些被摄体
而言,表面的质感纹理往往是显示其特征的重要方面。要想
获得极为清晰的质感纹理,正确对焦是前提,且收小光圈也
是必需的,拍摄距离很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I光圈对调和色彩有作用。用大光圈能使一些原先对比强
烈的色彩在画面上协调柔和,不再触目抢眼。
快门速度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光线在胶卷上停留的时间。但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功效,
1,较快的速度能将呈动态的被摄体“凝固”住,
2,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显示或强调被摄体的动感。
它还能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在画面上制造出迥然各异的
氛围等。
其次,在摄影前须进行一番考虑,以确定照片究竟是想突出
表现被摄体的哪个方面,是想使被摄体的动感得到充分的体
现,还是想纤毫毕现地反映出被摄体的外表质感;或是强调
背景的清晰。答案明确了,才能根据需要在选择时有的放矢。
可根据确定的拍摄目标和方法先定好曝光组合的一方,然后
以此为基础,根据具体光线情况,再确定较合适的另一方,
构成一个正确的曝光组合。如拍摄的题材是划船,摄影者要
清晰地拍出划船的人,可先把快门速度定为1/25秒,以保
证影像不晃动,随后再根据现场光线情况,选择出合适的光
圈数。
何为TTL闪光?何为ATIL闪光?何为ETIL闪光?
TIL(Through^IhMLens):ttl传感器测定胶片的反光,确
定何时终止闪光,现在的E08TIL测光是多分区的,它能
根据焦点的选择来确定测光权重。
ATIL(AdvancedThrough—ns):和TIL一样的测光
系统,但是多了一次预闪,用于确定主体的距离,再和环境
光测广一起考虑,确定光圈。其实距离信息也可以简单地采
用自动对焦镜头返回信息,但这也许是尼康的专利,佳能只
好不得已来了这样一个
E-TIL^restoredevaluativethrough—thlens):5Q
500N30Q3系列的机身配上EX闪光灯,可用&TIL
系统,原理是曝光前先由EX闪光灯发出小功率的预闪,用
B38本身的评估测光系统测光,然后根据环境光测光结果和
预闪测光结果计算出正确的闪光量,原理上是很先进的闪光
系统。
1.关于AutSaW当的使用
很多朋友认为auto出不了好pp,M才能出好PR一味的追求
全手动,认为全手动甚至在画质上都会有飞跃性的提高。但
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你的观点是完完全全不正确的。那么
我就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Aut他们到底有什么
差别。
(1)Auto顾名思义,这是全自动档,在传统fc中Auto
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定一个快门一个光圈,就这么简单,你
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在DC中相机还要再多
做一步,那就是白平衡,当然在默认模式下,也是auto白
平衡。
(2)A所谓A档,是指光圈优先模式这个也是我最
喜欢用的模式了,我的照片99.是用这个档拍的。那么
缗当都作了什么呢?还是从名字开始。光圈优先,在这个档
内你所能调节的只是光圈,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出一
个恰当的快门速度保证正确的曝光量。当然,在DC内你还
可以手动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补偿控制测光模式(点测/
矩阵,重)这些是Auto所不能的。那我们就称他为半自动
把,光圈优先可以很好的控制精深,如果你明白倒易率的原
理,还可以很轻松的用光圈控制快门速度。(光圈越大快
门越快反之越小)。所以这个档能让你完成基本上你所有的
拍摄工作。当然你要很小心快门溢出(大光圈下快门速度
过快,超过相机的额定速度,此时相机会有提示)
(3)SS档和脩当刚好相反,它是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在
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不是光圈拉,而是速度,当然你也
可以调节诸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等,相机会根据你
所选定的速度给出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模式一般用再运动
摄影,或者固定速度摄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门速
度IX此时用S档最好了。不过请注意,S档会出现光圈
溢出的情况,(告诉快门时,超过最大光圈,或者低速快门
时超过最小光圈)。你也可以根据倒易律通过速度调节光
圈。
④PP档就是progranm档,程序曝光,其实说白了他
就是一个阳和S档的组合,在这个档你可以调节白平衡,
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出一组合理
的光圈快门组合,你只需要用拨盘从中间选出一个合适的,
在这个模式下你不用考虑溢出。其他的和A6是一样的。
(5)MM卜当就是全手动档,在这个档绝大多数相机会关闭
内置测光表,光圈速度虽以调节,如果经验不足,没有外之
测光表,这个档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只有在
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才使用M当。
接下来再解释几个问题:
一:通过调节光圈或者速度可以改变曝光值么?
在Autq'作档中曝光值时被内置测光表锁定的,通过调
节光圈是不能改变曝光值的,所改变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
档中才会改变曝光值,因为M卜当中是不受内置测光表限制的。
二:我想用儿外档又想改变曝光值我该怎么办?
在从<"5中想改变曝光值要靠调节曝光补偿,在州当中调节
曝光补偿实际上是对速度进行调整,在S档中是对光圈进行
调整,在碎当中对两者进行调整。
三:在个档中如果光圈快门白平衡一样的话,排出的照片有
区别么?没有
关于色温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
念。色温究竟是指什么?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
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
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
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
而其具体厦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
长。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
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
“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
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
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
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
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
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
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
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
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
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鸨丝所放射出
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
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
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
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
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CIIt日光型、340CIIt
强灯光型和320UK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
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
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
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厘定色温相匹配,
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
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
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
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
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
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
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
800cl及1寸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
低达4400,It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
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
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
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CL
It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
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CL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
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
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
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生
圈。
然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
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
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
数码黑白照片拍摄技巧
数码因为宽容度小,表现不出黑白银盐那么多的灰阶层次,
是有一些缺陷。但最基本的,纯黑、纯白以及中间调还是可
以拍出来的,当然层次没有银盐那么多,表现力差一些。因
此在拍的时候更要注意曝光,我一般的感觉:高光过度不能
超过2级,暗部不足不能低过3级,因此最大宽容度也就在
5级以内。
意思是在你要拍的范围内,如果你想表现画面的每一个
细节,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曝光值差别要在5级以内。
举个例子:用点测光,以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设定光圈F5.6,
如果画面上最亮的一点为快门速度1Z500秒,那么最暗的一
点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8秒,否则暗部就无法看到细节了。
这个宽容度数据应该是单反数码的,对于普及型DC;因为
OCD更小,宽容度还要小!所以为什么同样4m素,8
口寸GCD的相机表现出来的画面素质会好过口.7时的。除了
噪点因素外,宽容度的差别是很大的。
了解了DC的曝光特性,再回过头来说如何曝光。实际
±,自然环境条件下,绝大多数场景的光比(就是最亮和最
暗的亮度之比)都远远超过5级,而且我们拍一张片,并不
是都需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清楚。因此,通过确定恰当的
曝光组合来表现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就很重要了。这方面的泰
斗当属美国的亚当斯,他创立的分区曝光法是摄影技术上的
一个里程碑。要详细说清楚分区曝光法恐怕不是这个小帖子
能解决的,但其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无论胶片还是GOQ其
感光宽容度都小于自然环境的光亮度范围,亚当斯把最亮
(纯白)到最暗(纯黑)分成10个区域(后期他又进一步
划分成11区),通常黑白银盐胶片可以表现的是7个区域
左右,彩色负片大致可以表现6区,彩色反转片和DSIR的
GCD大致可以表现5区,而一般的普及型小数码大概也就可
以表现O.5区了。
因此在拍摄的时候,首先根据拍摄意图,确定你要的中
间调(即所谓19灰,也就是相机测光的计算依据)在何处,
然后再对画面需要保留细节的最亮处和最暗处点测,看其亮
度是否超出上述表现范围,如果超出了,你就需要想办法啦!
比如逆光人像,如果以人面部测光为准,背景高光必然严重
过亮,如果需要高光有细节,就必须提高人面部亮度以缩小
整个画面的亮度差,通常我们可以用闪光灯补光或者反光板
补光。再举个相反的例:阴天外拍人像,光线太平,拍出来
的人物没有立体感,特别是在黑白照片上,更是全部灰成一
片,这时候需要用闪光灯或者外拍灯提高人物亮度,如果把
灯光打在人面部,仍然以面部曝光为准的话,背景亮度自然
就不足而暗下去,这样主体就很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在拍摄风景的时候,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蓝天白
云加上青山绿水,人眼看起来非常美的风光,可拍回来的照
片要不就是蓝天白云,下面一片漆黑,要不就是青山绿水,
天空一片死白,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实际景物亮度超出感光材
料(胶片或者OCD宽容度所导致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加偏
振镜或者中灰渐变镜减掉一部分天空的亮度,缩小亮度范
围,使成像亮度在可表现范围内。另一种方法特别适合eq
就是拍两张,一张以天空曝光为准,一张以地面曝光为准,
然后在Photoshop中两张合成。注意此办法最好用三角架以
保证两张片拍摄的位置不改变,否则在后期合成中会很麻
烦。
由上所述,了解拍摄画面上各个区域的亮度信息对得到一张
曝光适当的图片非常重要,因此点测光功能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绝大部分的普及型数码相机都有点测
光,当然这个“点”的面积和传统意义上的“点”测光比较
似乎大了些,但一般情况下也够用了。使用点测光需要注意
的有两点:一是任何测光都是基于反射率1蜘板条件,也
就是说按照测光值曝光得到的是一个灰度为1缔图像,1%
灰度大致上接近中国男性手背。二是得到测光值后确定的曝
光两硬是以画面要求的中间灰调为中心,要保留的细节应该
在正负两级亮度范围内。举个例子说明:拍一朵阳光下的花,
背景是树丛,逆光拍摄。首先确定我们要表达的内容:一是
花,需要有相当完整的细节;二是背景的树丛,希望与花有
明显色调、灰度的变化,如果花是浅色的,则希望背景是深
色以突出花,关于构图及色彩配合这里暂不考虑。好,我们
怎么拍呢?首先,直射阳光下,花瓣上被照亮部位的亮度会
非常高,和其他未被照亮处相比,其亮度差常常都超出003
所能表达范围,这样直接拍出来的片子,要不就是花上有一
块块毫无细节的死白,要不就是有一团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
不到黑斑。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准备一块白纱,描
图用的硫酸纸更好,在被摄体上面将阳光柔化,减小明暗光
比,这样就可以保证花的明、暗部都在曝光宽容范围内,都
可以表现出足够的细节
其次我们不希望花的背景与花亮度或者色调相近,这样会
造成主体不够突出,一个手段是采用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或者
微距镜头雾化背景,另一个方法就是选择背景在背光面,这
样因为亮度不足,在以花曝光为准的情况下自然暗下去,当
然,背景也不一定是越暗越好,有时候适当的细节对于表现
主题也是大有帮助。
最后说说黑白摄影中的曝光问题,黑白摄影没有色彩的因
素,完全靠亮度变化来表达,因此黑、白、灰的组成在一张
照片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构成影调的变化外,不同亮度
的线条、面积也是画面构成的核心要素。而且黑、白、灰在
很多情况下也是相互对比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拍摄黑白片
时,更需要准确了解画面上的亮度构成与对比因素,根据创
作意图来确定曝光组合。
黑白摄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在人眼中看起来差别很
大的东西,在黑白世界中却难以区分,比如红花绿叶,在彩
色世界里对比非常鲜明,但在黑白条件下,都表现为灰,而
且亮度相差很小,因此在拍摄时,如果要表现红花绿叶的差
别,就需要采用滤色镜,当然DC拍的彩色在转黑白时候可
以通过选取红色通道,丢弃掉其他通道,再转为黑白的办法。
到底什么是曝光补偿
说到曝光补偿,我们首先要提到一个名词一一曝光量,所谓
曝光量,就是EV(ExposeValue),而曝光补偿调节的其实
就是这个Wo
曝光补偿的调节范围一般在土2EV左右,调节的时候可以按
照或者口EV为步长跳跃,大致可分为一2.Q-1.7、
一1、-1.Q-0.7、-0.3和"FO.-F0.7、+1.Q+1.+1.7、
十2.0等12个级别。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当半按快门
时,液晶屏上显示的效果图与实际输出的照片基本上是一致
的。如果显示的效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
测试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偏差,这时候曝光补偿就派上用场
To
曝光补偿在实际调节的时候,会使快门速度发生变化。简单
的说,曝光补偿调节的是应而调节的最终方式是通过增加
或者降低快门速度实现的。上面说到了曝光补偿的调节范围
一般在±2EV左右,那么当我们逐级调整EV的时候,快门速
度也是会随只改变的。以20D为例,我们将镜头的光圈固定
为F4拍摄固定光源的物体时,假设在正常Ev下快门速度
为口0$当5时就为1/30S,而当EW).5时就为1/15S
了。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在一些需要高快门速度的环境中,
可以适当地降低风从而提高一定的快门速度,是画面清晰
有效的避免因为手的抖动而导致的画面模糊。
另外,由于是使用数码相机,我们就不得不关注一下,曝光
补偿与190的关系了,这也是笔者在实际使用中总结的一些
经验。通过实际拍摄的照片来看,当EV比标准值减小时,
由于曝光的不足,使画面看起来更纯净一些,而当皿比标
准值到时,曝光量增加,输出的照片相对纯净度会下降一些。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预先降低一档风完后在后期处理
时,再调整到正常水平,这种方式,可以比较有效的降低噪
点影响画质的问题。
曝光补偿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
曝光补偿说起来感觉很简单,但是到了实际应用阶段时,往
往会无所适从。对于要拍摄的一个场景,到底想要什么效
果?什么风格?这些因素往往都决定了对EV操作的严谨性。
该加则加,该减则减,掌握好这个度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
场景的改变,W调节的变化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总的来说有
有以下几种大致的框架,掌握了这些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创作
的意图。
首先,随着冬季的来临,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去拍摄雪景,特
别是在雪刚刚下过以后,整个城市都被白茫茫的雪花所覆
盖,而此时正是曝光量需要手动调节的时候。我们知道现在
的相机都基本上都在使用TTL测光方式,以19仲灰为测光
基准,而由于雪的表面反光比较厉害,正常测光后,快门速
度会相对于平时有所提高,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有一定的
偏暗。这时通过提高一定的EV值可以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靓
丽很多,更能让你的拍摄过程充满想象力。那么到底该提高
多少皿才好呢?我们说,在正常的日光条件下,增加1EV
后,基本可以得到正常标准吓的效果。另外,有些朋友
可能会考虑使用CPL(偏振镜)来降低雪表面的反光,这也
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第二,当拍摄以黑白为主题的照片时,我们应该降低印从
而使照片的黑白色调更加纯正,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
希望看到本来黑色的物体变成深灰色。而在拍摄以白色为主
色调的时候,由于上面我们说到的相机以1哪灰为测光基
准,所以需要继续双从而是白色看起来更加“白”。这种
“白加黑减”理论,在为一些产品拍摄产品照时表现尤为明
显,通过“白加”可以使背景洁白干净,而更加突出产品本
身。
第三,在高对比度条件下,很多情况都是背景过亮,而主体
却很暗。这时候到底是加EV还是减双我们说要根据实际
的拍摄创作需要了。如果你需要剪影效果,那么就没必要增
加或反之,如果你想让被拍摄主体清晰,曝光准确那么就
不得不在牺牲背景的情况下增加双也就是说为了使主体曝
光准确,而背景曝光过渡。延伸一下,我们再来说说很多人
在拍摄黄昏、晚霞等风景片时,由于接近太阳处的亮度很高,
如果按照这个为基准进行曝光,那么很难想象,很多经典的
光影效果是怎么出来的。正确的方法是至少要降低1球来使
整个画面处于欠曝状态,从而使晚霞更有层次感,更能体现
出意境。
第四,在拍摄人物时,为了使人物的脸部更加白皙,多采用
直接对脸部测光并增加EV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一般环
境下会使脸部看起来更加通透。如果再配合反光板等辅助器
材的使用,效果将更加明显。而我们在拍摄花花草草的时候,
虽然感觉和拍人物感觉是差不多的道理,但是却多降低EV
来拍,为什么?因为花花草口□较艳丽,如果按照标准EV
来曝光可能会使花花草草失去细节,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
增加花草的质感,适当的降低EV会有不错的效果。
总之,对曝光补偿的控制,不仅是数字上的学问,也是你对
摄影的一种理解。无论你是增是减,都是为了拍摄出精彩的
照片。以上经验也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并不代表就是完全准
确的。因为,更多的经验还是要靠大家通过摄影创作带来的
乐趣而感受到的。
焦点一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形成的像点
焦距一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一像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的功能与作用:.
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
成像越小。
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景角越小,焦距
越短,景角越大。.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
深越大。.
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
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
焦距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长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
越大。
焦距、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镜头基本公式:高斯成像公式
F焦距、u物距、V像距
相对口径一一光圈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计算方法与有效口径
相同n=^/f
有效口径一一镜头人射光瞳最大直径与焦距之比rW/f
景深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
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
使用大光圈,景深小.使用小光圈,景深大.物距小,景深
小.使用广角镜,景深大
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光圈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景深与像深像深一一景深前界和景深后界分别共轲的两个
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像深与景深相对应,像深越大,景
深也就越大。确确定景深的标准:135相机可允许的模糊
圈直径一般为1/^0皿即0.033rmj
超焦距:当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位于无限远的景物结成
清晰的影像,同时在有限距离某一点上的物体也能达到清晰
的标准,近于这一点的物体就模糊起来,那末,这个物体到
镜头之间的距离就是超焦距。.
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光圈开
大一级,超焦距就增加0.5倍。.焦距越长,超焦距越大。
尝试一下:如果某光圈的超焦距为10米,则调焦在10米
时,景深为5米三,使景深增加了口超焦距,即5米。运
用超焦距可把景深范围内不同距离的动体都清楚地抢拍下
来,免去调焦时间。
明度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径大通光量多,
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
算.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曝光的重要因数之一
场曲在一个平坦的影象平面上,影象的清晰度从中央向外
发生变化,聚焦形成弧型,就叫场曲.原因是中心离镜头近,
周边离镜头远.一般拍照团体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纠正
这一缺点
下图焦点前后,有一段清晰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理解基本理论。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
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
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
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
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
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
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
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
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
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
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
越差。
处择合适的光圈。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
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期值表示),比如1ZL6
或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口径光圈(由
较小的《值表示),比如8或小,产生短浅的景深,
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
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
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
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
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
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
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
第一张用CA第2张用6,以此类推直到用S2拍。
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X10英寸照片。用“
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
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
准。用S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
晰,而且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心2拍出的
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
成了相机抖动。
糖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
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
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
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
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
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
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
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
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
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
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
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
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
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
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
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
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柱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
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一但只是当你的拍
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
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
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
的。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
来用28毫米镜头以S.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仍在
同一位置,但换用lOWOO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
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检验照片你就
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
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
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
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
清晰范围。
致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
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
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
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
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一
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一平行。
你不必使用诸如S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
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
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
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
分辨率。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00
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
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
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
摄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
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
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
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
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
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
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一取景
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100英尺
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
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崎定正确的焦点。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
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小,向
焦点后方延伸大约ZA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
大致设在大场景的上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
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
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
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
的一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
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
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
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
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
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
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
看?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
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
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岩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
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
成为次要问题了。微用超焦距调焦。有一个能够产生
最大景深的特殊点TG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
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
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
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
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
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
像模糊。(有关超焦距的计算公式请参见本刊今年第4期72
页《读者来函选登》一编注)
例如: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
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
超过3H(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心0秒的慢速快门,这
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
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
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
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
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
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沙用无限远调焦。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
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
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它们
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
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
费了景深。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
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
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
的一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
拍水景的技巧喜雨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
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
的拍摄要求。
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
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
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
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
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
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
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为使拍
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
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
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
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
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
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附图拍摄于江西某村口,这个地方
实际上并不十分出色,但通过慢速快门的作用,小溪的流水
有了新的魅力,使原来很平常的一幅山村小景变得富有趣
味。
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
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
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
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
画面的清晰度。
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
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什么是标
准镜头?
以前,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运用得最多、
最广泛,而现在由于从广角到中长焦距的变焦镜头的问世,
很多人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闲置不用,而用这种镜头来代
替标准镜头使用,忽略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作用,这种
做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准镜头在拍摄佳作
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像差较小,
成像质量优于一般同档次的镜头,最大相对孔径较一般同档
次的镜头大,如有的135照相机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最
大相对孔径达到了0.9、1、1.2等,从而保证了在低
照度的照明条件下有足够的光圈。同时,标准镜头的体积小,
携带方便。标准镜头的主焦距因照相机所用胶片的尺寸不
同而异,其原则是与画幅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视角大约
在40—53度。它所摄得的影像接近于人眼正常的视角范
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
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形像。
在摄影创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运用不同的
手段,使用标准镜头拍摄出具有广角镜头或中长焦镜头的效
果。当我们将照相镜头对着很近的被摄主体,使用大光圈拍
摄特写或近景时,就可以获得背景虚糊,类似中长焦镜头的
效果。当我们将标准镜头对着处于中景或全景的景物对焦,
并使用小光圈拍摄,则可以使画面中的远近都很清晰,获得
广角镜头的拍摄效果,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具有不可低估
的作用。
有韵律的线条,妙不可言。
偏振镜的性能与应用
线偏振镜外观呈灰色,可以让与其偏振方向平行的振动光波
通过,同时,还能使其它方向的振动光波受到不同程度的减
弱。人造线偏振镜一般用经碘浸染等加工过的聚乙烯醇膜,
胶合在二片平板光学玻璃之间制成。它能让与其偏振方向同
向的线偏振光通过约8%,而令与其偏振方向垂直振动的线
偏振光透过不足1%。为了安装在被摄体前后两侧以拍摄光
弹性效应,或安装在照明光源前以消除金属物体表面的反光
等,有些滤光镜厂家如肯柯、B十W生产有尺寸较大的偏
振板。如日本肯柯公司供应30义40cm的偏振板。
偏振镜在黑白摄影中与普通滤色镜有着明显区别。偏振
镜一般不改变被摄景物中非偏振的各种不同颜色之间,在转
变为消色时的明暗对比和黑白影调反差,即对各非偏振色光
一视同仁。而滤色镜则可通过其对各种色光的不同透光与阻
光即透过与吸收)特性,使景物中不同颜色之间,在画面中
的明暗对比和黑白反差发生明显改变。’
偏振镜与彩色摄影用调色温滤光镜和彩色补偿滤光镜
也有着明显区别。偏振镜不改变光源的色温,一般也不影响
景物中各种非偏振色光所成影像的总色调。
为了消除或减弱自被摄景物反射来的偏振光,应适当旋
转线偏振镜的调节环,使其偏振方向与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彼
此互相垂直或斜交。其中二者交角愈趋近零则偏振光减弱程
度愈小,而二者交角愈趋近于90度。则偏振光减弱程度愈
大。
具体调节方法如下:把偏振镜直接安装在单镜头取景照
相机、摄影机的摄影镜头前端,边徐徐旋转偏振镜的调节环,
边通过取景调焦屏观察被摄景物中的偏振光源,直至其消失
或减弱到预期效果时为止;把偏振镜先放在眼前,边取景边
旋转偏振镜调节环,直至偏振光消失或减弱到预期大小,然
后在调节环方位保持不变即令调节环上的标志所指示的方
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偏振镜平移至套在旁轴取景式照
相机的摄影镜头前端。此后照相机不可随意改变拍摄方位,
否则需重新调整偏振镜的偏振方向。
测光的意义
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
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
会Under或Over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
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
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
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
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
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CPU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
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I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
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TheLens)量测光线的方
法,简称为TE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
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
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IL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
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OCD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
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
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
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工工就不
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标准四大测光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都会在规格表之中罗列
以下这四种测光模式:
中央平均测光
最广为采用一种测光模式,也是相机厂商内定之测光模式之
一。这个模式是考量到一般摄影者大多习惯将对焦部位置于
画面中间,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原件,会根据来自画面中央
某一比例的测光值,搭配另外一搜集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
据,经过CPU对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取得到拍摄的
建议测光数据。以Nikon系列的相机来说,其著名的中央
重点测光模式,以中央部位占75%(范围依照各种相机厂牌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余占了25%逐渐延伸至边缘。在一
般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模
式,但是果画面主题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中央重点测光
就不适用了。
中央部分测光
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央平均测光”是对画面占大范围的平均
区域((约为*12%)视相机厂牌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行
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
的需求而设计的,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
之,能更加确保算出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
量。应用范围包括:舞台、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
不过由于区域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
已经较少于相机中出现了。
点测光(SR5P
为了克服中央平均测光的不足之处,厂商研发出此种点
(SK5D测光模式(1〜3%),来避免逆光状态下对主体测
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
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
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去区
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
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Under就是Over,造成严重的曝光误
差。由于点测光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码相机
“岫cr。微距拍摄”上,因此初学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
方式,初步可以选则主景中的中间调来作为测光基准点。
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属于近代新开发的技术,约在15年前Nikon
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区域测光功能,其余中央重点测光之最
大不同点,便是它将画面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
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早期的Nikon机种将
测光区域区域成八大块,各自独立运算每个测光区所得的数
值,并由相机内建的数据库来作曝光值的统合与判断。剔除
画面中的边界值,例如OVER的部位,所求得的曝光值,不
但具有准确的效果,连带着带动新一代相机自动化之发展。
目前,Nikon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多配备有256区
域区域测光功能,其它厂牌如:Canon,Minolta也有类似
的设计,不过相机内建之数据库与处理能力不同罢了。也就
是说,区域测光的准确性,不仅在于所属的硬件能力,还在
于背后的数据库大小与辨别能力。过去,Nikon为求曝光准
确度,在构建数据库时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后,分析归纳其曝
光数值,作为数据库判断的依据。经过使用者的验证,这种
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
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
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测光的原理
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
1馀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1%”这个数值来源是根
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
表面可以反射近9叱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时)
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
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就是1浜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
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
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例如对着一张白
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
到的照片会是Under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片上看来是灰
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魏勺场景,需要增加皿曝光
补偿值。同理,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映例如
对着一张黑纸测光,则得到的照片将会是6班黑纸也会被
拍成灰纸(深灰)。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娜场景,需
要减少曝光。
不过,现实的测光情况就没有那么单纯,复杂的自然界光影,
光线和色彩等,往往会干扰测光的准确性。甚至,什么时候
选择中央重点、点和区域测光?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
偿?补偿多少?到最后都要依靠拍摄者自己去累积经验来
判断。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和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区域范围、
透过比较了解和实际操作对主景的拍摄比较能准确判断。
什么是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指的是感光设备(通常是OCD,电
子耦合器件)有效的图像获取像素值,只要拥有足够的像
素值,照相之后,便可以借着图像分辨率的调整,得出够大
而精致的成品,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像素的多寡来代表数码
相机的分辨率。
如果所使用的数码相机是Nikon的CoolPix950,它
的GOD可以获取到211万的像素值,有效的范围则是
1600x1200像素=192万像素。若是以相片品质150dpi
的图像分辨率打印,可以打出10.7x8的成品,若是以印刷
品质300dpi的图像分辨率打印,则可打出5.3x4的成品。
同样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无法保证图像的品质,就
过去百万像素等级的数码相机观之,各品牌之间的镜头、聚
焦能力、GQD大小•一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都是百万像
素的数码相机,所得到的图像也有所差距。就二百万
像素等级的数码相机观之,由于有能力制作此一等级相机的
几乎都是知名的相机、光学大厂,因此,所设计的相机性能
优越,解析力亦佳,剩下的品质变量便在于操作者的技巧与
专业能力了!和扫描仪非常类似的是,数码相机也有
所谓的软件分辨率,因此,要分辨数码相机真实的分辨率时,
首先要查出感光设备(通常是COD)的规格,再来看拍摄
成品的图像大小。如果有一品牌、型号的83是130
万像素,最后的成品却高达二百万像素,那当然是使用软件
仿真(或是计算)的成果,这样的型号也无法拿来和真正
的二百万像素机型做比较(无奈的是,有些厂商就是很喜
欢玩数字游戏,却不肯明白地标示OCD的像素值)o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光学镜头的解析能力一定要优于感光
QCD的分辨率,而OCD的获取像素值,一定要大于最后的
有效图像大小!
镜头标识的含义(尼康篇)
按字母顺序排序
AI:AutomaticIndexing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
发布于1977年,是Nikon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AI是指
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
量的过程和方法。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容AI技术的机身
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
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Nikon
F2AF2ASNikkomatELZFT3和E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
技术的机身。
代表镜头:NikkorAI5Q/L4
AI—SAutcmaticIndexingShutter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在1981年,Nikon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
它能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通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
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1-S卡口Nikkor镜头。根据镜头
光圈环和光圈直读环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数字以及插刀卡口
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识别。当AI—S镜头用于NikonFA
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
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时,它们能
够在非常宽的光照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曝光控制。因为AI-S
镜头是为FA上的曝光“自动化”而定制的,因此机身的自
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
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
代表镜头:NikkorAIS5QA.4
AF-SSilentWveM?tor静音马达
代表该镜头的装载了静音马达SilentWveNbtor,9,这
种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moto^),可以
由“行波”(travelling械ves)提供能量进行光学聚焦,可
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可全时手动对焦。可支持
镜头自动对焦的相机有F5;F4;F10QF90KF9aF8a
F7QF65;DI;Dl^D1HDI00,其余的机身可以接
用,也可以测光,但不能自动对焦。
代表镜头:28-70mni/1.8HD-IFAF-SZocnt^ikkor
C型镜头:Distance焦点距离数据传递技术
代表镜头可回传对焦距离信息,作为3D景物的亮度,景物
对比度,景物的距离)矩阵测光的参考以及工工均衡闪光的
控制。1992年推出。
代表镜头:28-105mn/.卜.5DAFZocn+ikkor
CRCCloseRangeCorrection近摄校正
采用浮动镜片设计,保证近摄时光学素质不下降,例如AIS
2VLaAF8VI.4DIF之类均采用了GRC技术。
DC:Defocus-imageControl散焦影像控制
尼康公司独创的镜头,可提供与众不同的散焦影像控制功
能。镜头的前端有一个散焦定位转环,该环上的光圈值从F2
到F5.6共4挡,分别标在环的左右,用R(后景散焦)与F
(前景散焦)来指示。这是一种特殊的定焦镜头,其最大特
点在于容许对特定被摄体的背景或前景进行模糊控制,以便
求得最佳的焦外成像,这一点在拍摄人像时非常有价值,它
还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所想要表现的来控制照片的各个部分,
这也是其它厂家同类镜头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尼康只有2支DC镜头:AFDC105nmf^DAFDC135nm
f^D
ED:Extra—lowDispersion超底色散镜片
是指这支镜头内含田镜片,最大限度降低镜头色差
(chrcmaticaberration),从而保证镜头有优异的光学表
现。
代表镜头:80-200nm四8DEDAFZocm^ikkor
G型镜头
与嵯镜头不同的是,该种镜头无光圈环设计,光圈调整必
须由机身来完成,同时支持3愧阵测光。这样的设计减轻
了镜头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种镜头与F\F10QF8Q
F61F6QF55,F5QF40LROW口D1机身完全兼容,
对于F4F9CNF90XF7QF801和401等机身,只能使用
程序曝光和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与剩下的其他机身不兼容。
G型Nikkor镜头操作更为简便,理论上没有误操作,因为它
无需手动设置最小光圈。这是塑料他镜头的延续,针对那
些几乎从不手动设置镜头的摄影者。现在Nikon有将愧头
推广的趋势。
代表镜头:28-80nm匕.A5.6GAFZocm-Nikkor
IF:InternalFocusing内对焦技术
所谓内对焦是指镜头在对焦时,前后组镜片都不移动,而由
镜头内部的一个对焦镜片组(focuslensgroup)的浮动来
完成对焦,对焦时镜头长度保持不变。IF技术的采用使快速
而安静的对焦变为可能。
代表镜头:85nmf/1.4DIFAFNikkor
IX镜头
1996年Nikon为APS相机Pronea发布的价廉、紧凑的镜头。
性状与塑料AEJD镜头相同。不能适配于非APS机身。减少
了预留给反光镜的空间,意味着这类镜头不同用于35nm相
机,而且像场也太小,不足以覆盖35rml胶片。但是标准的
细镜头却可以用于APS相机。
Micro
是指这只镜头是微距镜头,或有微距拍摄的功能
代表镜头:105nmi/L8DAFMicrcHSHkkor
NNew新型
Nikon一些改进型镜头的标志,例如著名的AF80-20Q^.8D
W全时手动对焦
与佳能的FIWL样。
曜镜头:内置头
机身内置聚焦马达是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但这个策
略对巨大的望远自动镜头并不能很灵,这使得Nikon新机身
无法高效使用望远镜头。19兜年Nikon发布了内置了CR序
动聚焦长焦镜头6,以满足AF机身先进的自动曝光功能,
从而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磔镜头看起来和AI-S
镜头是一样的,但这些镜头却拥有AF镜头的电子和大部分
性能。
目前只有3支理镜头:50(HIFHED1200-170(^.6-8
40.&
PC-Shift:移轴镜头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多用于建筑摄影。
RF:RearFocusing后组对焦技术
与IF不同的是,RF镜头由后组镜片(rearlensgroups)
完成对焦。由于后组镜片比前组镜片要小,易于驱动,所以
保证了迅捷的对焦速度,而且镜头长度一样不变。即对改善
成像质量亦有贡献。
代表镜头:85nmf/1.8DAFNikkor
SSlim轻薄
Nikon一些薄型镜头的标志,例如AIS504.8s
SICSuperIntergratedCoating超级复合镀膜
TC:Teleconvertor增距镜
VR:VibrationReduction电子减震系统
NHCN防手震镜头的代号,可用于手持摄影在低速快门时,
增加画面的稳定性。能支持W的机身有F*F100.F8Q
F6\DLDlOa其余机身可以使用镜头但不支持VR功能。
代表镜头:80-40(hm/5-5.6DED岷AFZocnrf^ikkor
镜头标识的含义(佳能篇)
按字母顺序排序
AFDArcTFormDrive弧形马达
为早期印镜头的细驱动而开发的弧形直流马达。与困蚂
达不同,AFD马达对焦是有声的。
DQMulti—LayerDiffractive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后总结试题及答案
- 塔吊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证书考试传播媒介选择考题及答案
- 团课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康复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的用户心理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在线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快消品行业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政协遴选考试题及答案
- 社会责任感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小学期中家长会活动方案及流程
- GB/T 43824-20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教育行业选址分析
- 2024年安徽国元农业保险滁州中心支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迹象与治疗方式
- 冷库制冷负荷计算表
- 迅雷网盘最最最全影视资源-持续更新7.26
-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技巧
- GB/T 19510.213-2023光源控制装置第2-13部分: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
- 2024年桥式起重机司机(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库(职校培训)
- 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