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_第1页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_第2页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_第3页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_第4页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西南医院肿瘤科胡绍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现在是1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输液概述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是一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它的优点就是药物能够100%的直接进入到血液中,药物吸收快、见效快。主要用于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静脉输液也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错误使用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严重的还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是2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我国静脉输液概况我国正处于“输液迷信”时代,静脉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吊瓶森林”比比皆是,据统计,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过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成为当之无愧的“输液王国”。现在是3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81%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上需花费全天75%的工作时间(2000年初)。大多数人过高的估计了静脉输液的作用,弱化了可能的风险。根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静脉输液带来的结果现在是4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不良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10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27岁的男青年小郭,因嗓子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输液时突感不适,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前医生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开了来立信、克林霉素和生理盐水输液治疗。家属称其有药物过敏史,医院则称医生开具的药品不用皮试。--新京报10月17日报道2010年11月26日广东省中山市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一名19岁男生因发烧前往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室输液,返回宿舍后突然病发,经抢救无效身亡。目前死亡结果初步判断为心脑血管疾病。--南方都市报11月29日报道现在是5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风险无处不在现在是6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静脉输液对病人的伤害静脉输液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工程技术的解决办法主讲内容现在是7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质量监管因素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现在是8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是造成输液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药品说明书)临床护士工作量大,床护比例失调,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心理,责任心减弱等,均可导致输液不安全后果。质量监管因素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现在是9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炎微粒污染空气栓塞套管堵塞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

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现在是10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生炎症,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很多,与药液的PH值和渗透压、无菌操作技术、留置导管材质等因素相关;临床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1静脉炎现在是11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常见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多发于外周静脉导管和PICC,尤其是将较粗的导管置入较细的静脉时,对血管壁和内膜的摩擦所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常常由于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导致内皮细胞破坏所致。

细菌性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这种静脉炎还有引发败血症的潜在危险。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壁内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伴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现在是12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微粒污染现在是13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微粒污染的定义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存在于液体中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不可溶的外源性物质。微粒类型,包括ICU的病人,每天要应对1000万的微粒,主要是由于输液容器的更换及各类不同药物之间的药物反应。每个ICU病人,常常每天要输入50种以上不同的药物。风险来自于所使用药物混合后所产生的沉淀物. (Anonymous,2004)(≥50µm)肉眼可见;(2-50µm)显微镜可见现在是14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微粒污染来源输液前准备

1.容器

2.配药输液中

1.静脉输液装置

2.输液配件进入病人体内

静脉输液导管

现在是15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微粒污染的原因玻璃制品使用18G针头从安瓿瓶中抽取药液。微粒会进入注射器随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Lye2003]塑料制品来自输液导管的微粒:加注药液时,有接近50万的额外微粒进入输液系统合成橡胶针头通过胶塞进入输液瓶时,会切下皮塞碎屑,这些碎屑可能会被注射器抽吸后注射进病人体内.[Roth2007]不可溶药物不溶于药液的固体物质[Durganetal.2004]现在是16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不溶性微粒

微粒是指各种输液中50μm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纤维、粉尘、橡胶塞屑、氧化锌、碳酸钙、薄膜屑、药物结晶、薄膜屑等都是不溶性微粒。通过输液进入人体有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或者在肾脏和胆囊中作为核逐渐形成结石。病人在一次静脉注射疗程中可进入直径>1μm的粒子10-20万颗。现在是17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空气栓塞现在是18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19空气栓塞定义

血管的空气栓塞是空气(或外因造成进入的气体)在手术当中或其他与空气接触的方式下进入静脉或动脉脉管系统,造成的全身效应。现在是19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空气栓塞的原理

由于心脏快速反复收缩和舒张,将气体搅成泡沫状,空气栓塞泡沫血通过右心室进入肺部,将阻塞血流通道,造成肺部缺血,造成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窒息死亡。进入血管血液循环心脏空气空气栓塞现在是20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导管堵塞静脉输液结束后,护士封管操作不当,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而导致血液反流也会造成套管堵塞。现在是21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静脉穿刺过程中,穿刺不成功,会发生液体外渗,尤其以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外渗引起的损伤最为严重;穿刺技术不熟练;患者不合作等原因均会导致血管损伤。现在是22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输液对病人的伤害

发热反应静脉炎导致肺水肿空气栓塞微粒污染现在是23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发热反应由于药液中含有热原,病人在0.5-1小时内出现冷颤、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严重者甚至可休克。热原主要是指某些被破坏的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具有较强致热作用。此外,各种不溶性异物颗粒,即非代谢性颗粒如脱落的橡皮屑、玻璃屑、纤维屑、滑石粉、药物结晶、空气中的灰尘等均可作为热原。现在是24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静脉炎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现在是25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导致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现在是26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现在是27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28微粒污染对患者的损害玻璃碎屑来自安瓿瓶的玻璃碎屑会导致静脉炎静脉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明显的发热、疼痛及红肿静脉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血栓症(血管内血液凝固)

炎症+血栓=血栓性静脉炎成人窘迫综合征肺动脉肉芽肿一个因持续输液致死的病人,肺组织中的玻璃碎屑现在是28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29微粒污染对患者的损害塑料制品微粒肉芽肿性肺部疾病(阻止气体交换)心肌炎皮疹合成橡胶微粒局部组织栓塞及肺梗死微粒堵塞的后果血栓形成:通过免疫系统被杂质微粒包裹血栓形成血栓症会堵塞血管引起血管栓塞现在是29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压力复杂性纠纷

传染病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例如:患者)尖锐的仪器

与工作相关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比其他领域高1/3来源:Eucomed;EuropeanHealthcareWorkersatrisk;May2004(www.eucomed.be)静脉输液对护理人员的伤害现在是30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针刺伤多重因素导致医护工作者面临高比例的职业危害的风险!化学污染HIV感染现在是31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工程技术的解决办法

正确选择静脉输液工具职业安全培训现在是32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国内采用的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一般为15微米左右,但药液中98%左右的微粒小于10微米。

现在是33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护士条例》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

护士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现在是34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克林顿签署防止针尖扎伤法案ConfidentialInformation--ForBDInternalUseOnly2000.11.6签署,OSHA在2001.1.18发布修正标准。法案在2001.4.18正式生效,7.17开始执行。内容包括:锐器伤登记、评估/选择安全医疗器械介入、要求使用安全的医疗器械现在是35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欧洲医院与医疗雇员协会欧洲公共服务联盟签署关于预防医院和医疗部门锐器伤害的框架协议2009年7月17日布鲁塞尔协定现在是36页\一共有39页\编辑于星期四我国相关职业安全法规《护士条例》200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护士条例》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在护士队伍建设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