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_第1页
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_第2页
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_第3页
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_第4页
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补充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多数病毒粒子的大小为

A.10nm,

B.lOOnm左右

C.300nm

D.10-300nm

2.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pm

B.nm

C.mm

3.E.co刀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4.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5.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6.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7.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8.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9.在一70℃时病毒的保存时间为:

A.以小时计

B.以天计

C.以月计

D.以年计

10.昆虫病毒主要靠()感染

A.接触

B.口器

C.伤口

ll.CPV是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2.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3.GV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4.核多角体病毒是:

A.dsDNA杆状病毒

B.ssDNA杆状病毒

C.dsRNA病毒

D.ssRNA病毒

15.质多角体病毒是:

A.dsDNA球形病毒

B.ssDNA球形病毒

C.dsRNA球形病毒

D.ssRNA杆状病毒

16.颗粒体病毒是:

A.dsDNA杆状病毒

B.ssDNA杆状病毒

C.dsRNA杆状病毒

D.ssRNA杆状病毒

17.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8.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寄主

A.

形态

BC.

核酸

19.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20.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21.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22.昆虫病毒体的多角体能溶于

A.乙醛

B.氯仿

C.稀氨水

23.Lactobacillus是靠产能

A.发酵

B.呼吸

C.光合作用

24.Anabaena是靠产能.

A.光合作用

B.发酵

C.呼吸

25.是合成核酸的主体物。

A.5—D核糖

B.5~D木酮糖

C.5-D甘油醛

26.ATP含有:

A.一个高能磷酸键

B.二个高能磷酸键

C.三个高能磷酸键

27.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产能。

A.发酵

B.呼吸

C.光合磷酸化

28.酶是一种的蛋白质

A.多功能

B.有催化活性

C.结构复杂

29.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EMP

B.HMP

C.ED

30.参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高能化合物是一.o

A.乙酰CoA

B.GTP

C.UTP

31.Pseudomonas是靠产能。

A.光合磷酸化

B.发酵

C.呼吸

32.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链霉菌

B.蓝细菌

C.紫硫细菌

33.合成环式氨基酸所需的赤解糖来自。

A.I1MP途径

B.EMP途径

34.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物a-酮戊二酸来自o

A.EMP途径。

B.ED途径

C.TCA循环

35.反硝化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能时,电子最后交给。

A.无机化合物中的氧

B.O2

C.中间产物

36.Nitrobacter进行呼吸产能时电子最终交给:

A.O2

B.无机化合物中的氧

C.中间产物

37.在的/。中。加力M细胞中存在有:

A.光合系统1

B.光合系统2

C.A、B都有

38.参与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A.ATP

B.GTP

C.UTP

39.在4a岳细胞中因为存在有所以能产NADPH?。

A.光合系统1

B.光合系统2

C.A、B都有

40.细菌PHB生物合成的起始化合物是:

A.乙酰CoA

B.乙酰ACP

C.UTP

41.下列光合微生物中,通过光合磷酸化产生NADPH?的微生物是:

A.念珠藻

B.鱼腥藻

C.A、B两菌

42.氢细菌产生ATP的电子传递系统存在于:

A.细胞壁中

B.细胞膜中

43.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高温使核酸变性。

C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A-Co

44.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A.0.06-13.6nme

B.250-280nmo

C.300-400nmo

45.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A.50%。

B.70%o

C.90%。

46.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o

B.71-72℃30mino

C.60-70℃30mino

47.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48.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

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49.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

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50.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

A.血球板计数法。

B.涂片计数法。

C.比浊计数法。

51.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A0-40℃»

B25—37℃。

C35—40℃。

52.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A0.3-0.4Vo

B+0.IV以上。

C-0.IV以上。

53.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

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

54.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0.001%。

B0.1%。

C1%0

55.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5-10%,

B10-15%o

C15-20%,

56.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A破坏膜的结构。

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57.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阻碍核酸解链。

C切断DNA链。

58.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根际微生物

B.叶面附生微生物

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59.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根瘤

B.菌根

C.叶瘤

D.叶面乳酸菌

60.根土比是指:

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61.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土根比

B根土比

C比土根

D比根土

62.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

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3.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

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4.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互利共栖关系

B.偏利共栖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65.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66.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

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67.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68.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A.土壤质地。

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C.湖泊水文。

D.地球化学。

69.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缺乏营养。

B.高pH。

C.夏摹高温。

D.无固定场所。

70.下列细菌种群可以选择作为土壤熟化度的指示微生物的是:

A.自生固氮菌。

B.梭状芽抱杆菌。

C.硝化细菌。

D.硫酸盐还原细菌。

71.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时一般易造成:

A.植物病害。

B.植物疯长。

C.植物正常。

D.植物营养缺乏。

72.下列微生物不是原生动物捕食对象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抱子。

C.真菌菌丝体。

D.真菌抱子。

73.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A.近海海水微生物。

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表面海水微生物。

74.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

A.pH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

75.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

A.蚯蚓。

B.原生动物。

C.细菌。

D.植物根系。

76.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

的关系称为: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77.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0刀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

CO?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78.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中造成土壤通气。

79.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不仅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植物种类。

B.土壤其他生物。

C.种植时间。

D.播种方式。

80.下列土壤微生物类群中被称为土壤生物先行者的是: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藻类。

81.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不研究土壤中

A.微生物种类。

B.微生物数量。

C,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强度。

D.微生物对动物的致病性。

82.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A.营养物质。

B.水。

C.空气。

D.空间。

83.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

A.生长促进作用。

B.种群选择作用。

C.生长抑制作用。

D,不显不影响。

84.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85.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86.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嗜盐。

87.微载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C.高度专一性。

D.适应性。

88.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

A.偏利共栖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89.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

菌则解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构成了:

A.拮抗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偏利共栖关系。

90.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91.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A.近海海水。

B.河水。

C.湖水。

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92.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A.沿途两岸土壤。

B.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93.1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

A.103

B.10,

C.105

D.108

94.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水田土壤中真菌较旱地土壤中多。

B.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95.微生物寄生于高等植物具有:

A.随意性。

B.适应性。

C.专一性。

96.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A.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C.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97.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

A.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种微生物进入另•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于后者生存。

D.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98.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的是:

A.兼性厌氧细菌。

B.专性厌氧细菌。

C.好氧性细菌。

D.放线菌和霉菌。

99.VA菌根是指:

A.真菌菌丝包围植物幼嫩的吸收根形成的菌套。

B.真菌菌丝进入植物根皮层间隙或细胞内形成泡囊一从枝。

C.由真菌菌丝变态形成的假根。

D.真菌插入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的菌丝。

100.原生动物捕食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抱子等可以:

A.促进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平衡。

B.原生动物的无节制繁殖。

C.杀死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所有微生物。

D.促进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01.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大大超过根外土壤中的数量,其中下列因素不是促进因素:

A.根系分泌物

B.根系造成的土壤通气状况改善

C.根系造成的土壤水分富集

D.根际温度

102.根际微生物的下列活动对植物不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分解有机物

B.转化矿物元素

C.产生生长刺激物

D.提供代谢过程所需的水分

103.一般来说,下列微生物种群中属土壤真菌最多的种类是:

A.半知菌亚门

B.鞭毛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

D.子囊菌亚门

E.接合菌亚门

104.要测定土壤中某特定的微生物生理类群必须使用:

A.高选择性培养基

B.普通培养基

C.低选择性培养基

D.土壤水

105.粘细菌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感细菌群,使敏感细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这

种关系称为:

A.内寄生关系

B.外寄生关系

C.拮抗关系

D.捕食关系

106.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

A.拮抗关系

B.共生关系

C.内寄生关系

D.外寄生关系

107.下列微生物类群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是:

A.非光合型原核微生物

B.光合型原核微生物

C.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

D.结构复杂的真核生物

10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109.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110.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11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11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11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11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11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C.lml/M3

11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11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11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11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12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12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12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2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2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125.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126.“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127.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C.喷石炭酸

D.A.B.并用

128.干热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灭菌物不能有水

B.保温过程中不能开箱门

C.降温不能太快

129.霉菌水浸制片的关键操作是:

A.菌丝要分散

B.菌丝首先要用50%的乙醇浸润

C.盖盖玻片不能有气泡

I).A-C

130.加热法染芽胞的染料通常是:

A.孔雀绿

B.结晶紫

C.复红

D.蕃红

131.复红法染鞭毛的关键操作是:

A.玻片干净

B.染料新鲜

C.菌体活化适当

D.A、B、C

132.镀银法染鞭毛的关键操作是:

A.玻片干净

B.染料无沉淀

C.加热适当

D.菌体活化适当

E.A-D

133.进行简单染色使用的染色液通常是:

A.复红

B.蕃红

C.结晶紫

D.孔雀绿

E.A-D均可

134.物镜头上的“APO”字母代表:

A.消色差物镜

B.复消色差物镜

C.半消色差物镜

135.物镜头上的“Ach”字母表示:

A.平场物镜

B.超平场物镜

C.消色差物镜

136.物镜头上的“NH”字母表示:

A.正相差物镜

B.负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37.镜头上的“0.17”表示:

A.要求的盖玻片厚度

B.要求的载玻片厚度

C.镜头浸油的深度

138.镜头上标有“NFK”字母的镜头是:

A.照相目镜

B.荧光目镜

C.相差目镜

139.目镜头上的“PK”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补偿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40.物镜头上的"Splan”字母表示:

A.超平场物镜

B.平场物镜

C.消色差物镜。

141.物镜头上的"SplanApo”表示:

A.超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B.超平场半消色差物镜

C.超平场物镜

142.物镜头上的"PlanApo”表示:

A.超平场物镜

B.平场物镜

C.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143.物镜头上的"Plan"字母表示:

A.平场物镜

B.消色差物镜

C.超平场物镜

144.目镜头上的"WF"字母表示:

A.广视野高眼点补偿目镜

B.高眼点目镜

C.广视野目镜

145.目镜头上的"SWK"字母表示:

A.超广视野目镜

B.高眼点补偿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46.目镜头上的"WHK"字母表示:

A.超广视野目镜

B.广视野高眼点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47.物镜头上的"F.L"字母表示:

A.消色差物镜

B.半消色差物镜

C.复消色差物镜

148.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149.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

CACCATCAT?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150.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A.接合和转化

B.转导和转化

C.接合和转导

D.接合

151.转化现象不包括

A.DNA的吸收

B.感受态细胞

C.限制修饰系统

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152.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A.生长速度快

B.易得菌体

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所有以上特点

153.转导噬菌体

A.仅含有噬菌体DNA

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

C.对DNA酶是敏感的

D.含1至多个转座子

154.在Hfr菌株中:

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

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155.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

A.AGGCAA

B.CTTTGA

C.GUAAAU

D.CGGAGA

156.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

A.青霉素

B.紫外线

C.丫嘘类染料

D.转座子

157.在大肠杆菌(Eco/力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水平上。

A.转化

B.转导

C.转录

D.翻译

158.转座子。

A.能从DNA分子的•个位点转移到另个位点

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

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

D.可引起喋吟和哪嚏的化学修饰

159.当F*xF杂交时

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

B.F菌株儿乎总是成为卜”

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

D.F因子经常插入到「细胞染色体上

160.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

这一现象不是由于:

A.接合

B.转化

C.普遍转导

D.专性转导

161.F因子和。噬菌体是:

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

B.对寄主致死

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

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

162.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

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

B.包含有F质粒参加

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

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

163.一个大肠杆菌但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

称为:

A.营养缺陷型

B.温度依赖型

C.原养型

D.抗性突变型

164.转导子是指:

A.供体菌

B.转导噬菌体

C.转导前供体菌

D.转导后受体菌

165.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

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

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基因的重组

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

166.当Hfrx「时,

A.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

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

C.单链DNA链的5'端首先进入F细胞

n所有卜状均占全7F确

167:抗药性质粒G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

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

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

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

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168.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分子的交换要求:

A.转座子

B.插入序列

C.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

D.反转录

169.F&F一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细胞转变为F.细胞

B.F,细胞转变为F一细胞

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

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

170.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

A.点突变

B.颠换

C.转换

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

171.准性生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

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

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

172.流产转导不具有的特性。

A.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

B.供体基因为单线遗传

C.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

D.后代细胞均可获得供体基因产物

173在性转导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基因交换通常发生在Hfr和F细胞之间

B.与F因子相邻的染色体基因被转移到F细胞中

C.F因子通常被插入到『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D.如果杂交被中断,则只有F因子全部转入F中

174.以下不适用于接合的特点是:

A.基因转移是单向的

B.要求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C.溶源细胞被诱导后才发生

D.在£。0方中,F因子参与该过程

175.柠檬酸发酵是:

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176.酒精发酵是:

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177.乳酸发酵是:

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178.丁酸发酵是:

A.好气发酵。

B.厌气发酵。

C.兼厌气发酵。

179.硝化细菌是:

A.化能无机营养菌。

B.化能有机营养菌。

C.光能营养菌。

180.水稻田施用化学N肥的有效利用率为:

A.l/4o

B.1/3。

C.1/2。

181.反硝化细菌一般都是:

A.微好气的。

B.兼厌气的。

C.厌气的。

18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

A.好气微生物。

B.厌气微生物。

C.兼厌气微生物。

D.A.B.C,都有。

183.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菌大多是:

A.好热菌。

B.中温菌。

C.嗜冷菌。

184.硝化细菌的能量来自:

A.底物水平磷酸化。

B.电子传递磷酸化。

Q光合磷酸化。

185.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被还原为:

A.N0J

B.NH3

C.N2

D.A,B,C

186.脱N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气呼吸时,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A.NOJ

B.SO?'

C.NH3

187.水稻田施用有机肥过多造成水稻烂秧是由于:

A.反硝化作用引起的。

B.反硫化作用引起的。

C.过量水溶性镒中毒。

188.在下列三种微生物中,能造成管道腐蚀的微生物是:

A.硫杆菌。

B.硝化杆菌。

C.脱硫弧菌。

189.硫化细菌生长所需的能量来自:

A.HzS的氧化。

B.S的氧化。

C.硫代硫酸盐氧化。

D.A.B.C..渚。

190.0「。侬〃力勿进行光合作用时:

A.产氧。

B.不产氧。

C.产H2O

191.在厌气土壤中,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A.可由Fe?+氧化为Fe"。

2+

B.可由Fe?+还原为Fe0

C.A.B.均可。

19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脱N硫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化能无机营养。

B.化能有机营养。

C.光能无机营养。

\93.Beggiatoa是:

A.化能自养菌。

B.化能异养菌。

C.光能异养菌。

194.Chromatium的营养类型是: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A.B两者。

195.Chlorobiwn曾是:

A.厌气的光能自养菌。

B.兼性光能异养菌。

C.好气光能自养菌。

196.分解果胶的微生物有:

A.好气细菌。

B.厌氧细菌。

C.好气真菌。

D.A.B.C,

197.分解果胶的细菌有:

A.好气的芽胞杆菌。

B.厌气芽胞杆菌。

C.欧氏杆菌。

D.A.B.C»

198.浸麻脱胶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A.枯草杆菌。

B.多粘芽胞杆菌。

C.费氏梭菌。

199.麻类脱胶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

A.果胶酶。

B.纤维素酣。

C.半纤维素酶。

200.土壤中磷酸钙的溶解主要依赖于:

A.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

B.COz溶解产生的碳酸。

C.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

D.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

E.A-Do

201.能氧化氨的细菌是:

A.硝酸细菌。

B.亚硝酸细菌。

C.氨化细菌。

202.制奶酒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乳酸菌。

C.A.B.都参与。

203.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是:

A.子囊菌。

B.担子菌。

C.酵母菌。

204.制作酸奶的德氏乳杆菌是:

A.正型乳酸菌。

B.异型乳酸菌。

C.既是正型乳酸菌又是异型乳酸菌。

205.植物乳酸杆菌在制作酱腌菜中进行的乳酸发酵属于:

A.正型乳酸发酵。

B.异型乳酸发酵。

C.正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都有。

206.硝化杆菌属主要存在于:

A.土壤。

B.海水中。

C淡水中。

207.硝化球菌属主要分离自:

A.土壤。

B.海洋。

C.淡水水域。

208.硝化针状菌属主要来自:

A.土壤。

B.海洋。

C.淡水水域。

209.脱硫脱硫弧菌是:

A.严格厌氧的,端生单鞭毛菌。

B.兼性厌氧的,端生单鞭毛菌。

C.严格厌氧的,端生丛毛菌。

210.Beggiatoa的主要特点是

A.丝状体无分枝,能滑行。

B.丝状体有分枝,能滑行。

C.丝状体无分枝,不能滑行。

211.0/。的主要特点是:

A.G-的无芽胞短杆菌。

B.G+的有芽胞短杆菌。

C.G+的无芽胞短杆菌。

21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假单胞菌的营养类型是:

A.化能自养。

B.化能异养。

C.光能异养。

213.脱S弧菌在进行反硫化作用时以作电子供体。

A.有机物。

B.硫化物。

c.co?©

214.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走:

A.EMP途径。

B.ED途径。

C.HMP途径。

215.在pH小于的森林土壤中基本没有硝化作用:

A.3

B.5

C.6

216.硝化作用进行最旺盛的环境条件是:

A.好气中性土壤。

B.好气的微酸性土壤。

C.好气的微碱性土壤。

I).A.B.

217.硝化细菌对环境敏感。

A.酸性

B.碱性

C.微碱性

218.盖氏铁细菌是:

A.具鞘的专性化能无机营养菌。

B.不具鞘的专性化能无机营养菌。

C.单细胞的化能异养菌。

219.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进行硫化作用时:

A.紫硫细菌的硫磺颗粒积累在细胞外绿硫细菌的硫磺颗粒积累在细胞内。

B,紫硫细菌的硫磺颗粒积累在细胞内绿硫细菌的硫磺颗粒积累在细胞外。

C.两者的硫磺颗粒都积累在细胞外。

D.两者的硫磺颗粒都积累在细胞内。

220.在合成性的硝酸还原中,硝酸被还原为:

A.N02

B.NOH

C.NHB

221.发酵假单胞菌进行酒精发酵是走:

A.ED途径

B.EMP途径

C.HMP途径

222.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223.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224.£co”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225.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构成细胞物质

B.提供能量

C.A,B两者

226.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断9(»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碳素物质

B.氮素物质

C.水

227.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228.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229.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所需碳源不同

C.所需氮源不同

230.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需要消耗能量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231.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232.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微量元素

B.氨基酸和碱基

C.维生素

D.B,C二者

233.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A.生长因素

B.C源

C.N源

234.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235.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糖类物质

B.碳酸盐

C.农副产品

236.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10%

B.30%

C.50%

237.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C源

B.N源

C.生长因素

D.A,B,C都提供

238.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239.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厌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好氧菌

240.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厌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好氧菌

D.A和B

241.缺少合成AA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A.原养型

B.野生型

C.营养缺陷型

242.弗氏放线菌是:

A.自生固N菌

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固N菌

C.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固N菌

D.联合固N菌

243.Anabaena是:

A.固N蓝细菌

B.固N光合硫细菌

C.联合固N菌

D.共生固N菌

244.Rhizobium是:

A.自生固N菌

B.共生固N菌

C.联合固N菌

D.固N蓝细菌

245.Izotobacter是:

A.光合固N菌

B.共生固N菌

C.自生固N菌

D.联合固N菌

246.含脂刚螺菌是:

A.联合固N菌

B.共生固N菌

C.自生固N菌

D.光合固N菌

247.肺炎克氏杆菌是:

A.好气自生固N菌

B.兼厌气自生固N菌

C.好气共生固N菌

D.光合固N菌

248.与植物根形成根肿的微生物是:

A.根瘤菌

B.弗氏放线菌

C.农杆菌

249.颗粒体病毒主要感染:

A.鳞翅目幼虫

B.膜翅目幼虫

C.双翅目幼虫

D.鞘翅目幼虫

250.外生菌根菌主要是:

A.担子菌

B.子囊菌

C.接合菌

251.VA菌根真菌的大多数在分类上主要属于:

A.子囊菌亚门

B.接合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

252.白僵菌是:

A.杀虫真菌

B.杀虫细菌

C.杀虫病毒

253.Bad11usthuringiensis的杀菌机制是靠:

A.B-外毒素

B.晶体毒素

C.芽胞

D.A.B.两者

254,能用作产甲烷菌生成CH,的底物有:

A.纤维素

B.乙酸

C.G化合物

D.B.C

255.参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有:

A.产酸细菌

B.产甲烷细菌

C.好氧菌

D.A.B

256.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最适Eh值是:

A.+0.IV

B.-0.IV

C.-0.15V

D.-330mV以下

257.沼气发酵的条件是:

A.好氧

B.严格厌氧

C.兼性厌氧

D.微好氧

258.中国农村的沼气池主要是:

A.浮罩式沼气池

B.水压式沼气池

C.气袋式沼气池

259.人类最先发现的抗生素产生菌是:

A.点青霉

B.产黄青霉

C.灰色链霉菌

D.降红小单抱菌

260.紫云英根瘤菌是:

A.含有PHB的G-周生鞭毛杆菌

B.不含PHB的5周生鞭毛杆菌

C.不含PHB的无鞭毛杆菌

D.含PHB的G-无鞭毛杆菌

261.苏云金杆菌是:

A.具周生鞭毛的G*芽胞杆菌

B.具周生鞭毛的G+无芽胞杆菌

C.无芽胞G,周生鞭毛菌

D.G’的弯杆菌

262.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决定于细菌细胞中的

A.F质粒

B.R质粒

C.col因子

D.染色体

263.产生抱囊的菌根叫:

A.外生菌根

B.AM菌根

C.VA菌根

264.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

A.出芽繁殖

B.分生抱子

C.抱囊抱子

D.芽抱子

265.Bacillus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抱囊

B.芽胞

C.伴胞晶体

D.子实体

266.芽胞细菌的繁殖是依靠:

A.芽胞

B.裂殖

C.出芽

D.藻殖段

267.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膜的分裂

B.壁的分裂

C.DNA的复制

268.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二分分裂

B.纵裂

C.出芽

269.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霉菌

D.酵母菌

D.单细胞藻类

270.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各种各样,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球菌

B.螺旋菌

C.放线菌

D.杆菌

268.最主要的产芽胞细菌是:

A.革兰氏阳性杆菌

B.球菌

C.螺旋菌

D.产甲烷细菌

269.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

A.竣酶体

B.淀粉粒

C.聚羟基丁酸

D.异染粒

270.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臧颗粒是:

A.异染粒,

B.肝糖粒

C.淀粉粒

D.聚羟基丁酸

271.Micrococcus的译名为

A.链球菌属

B.微球菌属

C.小单胞菌属

D.四联球菌属

272.Bacillus的辉名为:

A.假单胞菌属

B.乳酸杆菌属

C.梭菌属

D.芽胞杆菌属

273.假单胞菌属的拉丁文属名为:

A.Xanthomonas

B.Nitrobacter

C.Pseudomonas

D.Escherichia

274.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

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275.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质粒

276.细菌芽胞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A.聚-B-羟基丁酸

B.2,6-毗咤二竣酸

C.氨基酸

D.胞壁酸

277.的c/VusMuri力在形成芽胞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菱形或正方形的物质,称之为:

A.抱囊

B.伴胞晶体

C.核蛋白质

D.附加体

278.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为一层,含有的特有成分是:

A.脂多糖

B.脂蛋白

C.磷壁酸

D.核蛋白

279.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280.细菌的鞭毛是:

A.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

B.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

C.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

D.细菌的繁殖器官

281.细菌的芽胞是:

A.一种繁殖方式

B.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C.一种运动器官

D.一种细菌接合的通道

282.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

A.偏端单生

B.两端单生

C.偏端丛生

D.周生鞭毛

283.枝原体的细胞特点是:

A.去除细胞壁后的细菌

B.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C.无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D.呈分枝丝状体的原核微生物

284.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竣酶体

B.类囊体

C.藻胆蛋白体

285.细菌细胞内常见的内含物有:

A.线粒体

B.附加体

C.肝糖粒

286.£c。〃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A.氢键

B.肽键

C.甘氨酸五肽

287.Staphylococcus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交联间的肽间桥为

A.肽键

B.甘氨酸五肽

C.氢键

288.从土壤中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菌能产生荧光色素,此色素存在于或扩散到

A.细胞中

B.培养基中

C.粘液中

D.菌体表面

289.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例如光合细菌产生的光合色素存在于:

A.培养基中

B.菌体中

C.菌体表面

D.粘液中

290.Azotobacterchroococcum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

A.粗糙型菌落

B.光滑型菌落

C.分枝丝状菌落

D.粉末状菌落

291.蜡质芽胞杆菌霉状变种在牛肉蛋白脓培养基表面形成:

A.分枝状的菌落

B.粘稠糊状的圆菌落

C.绒毛状圆形菌落

D.粉粒状圆形菌落

292.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

A.苏云金杆菌

B.蛭弧菌

C.衣原体

D.类菌体

293.在下列原核生物分类中,属古细菌类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枝原体

C.放线菌

D.产甲烷细菌

294.细菌的细胞核是:

A裸露的DNA分子.

BD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

CRNA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

295.Star也r/ococcusaureus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组成中的四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为:

A.L-丙氨,酸一L-谷氨酸一DAP—D-丙氨酸

B.L-丙氨酸一D-谷氨酸一DAP—D-丙氨酸

C.L-丙氨酸一D-谷氨酸一L-赖氨酸一D-丙氨酸

D.L-丙氨,酸一D-谷氨酸一DPA—D-丙氨酸

296.E.c。//肽聚糖亚单位组成中的四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

A.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

B.L-丙氨酸-D-谷氨酸-L-鸟氨酸-D-丙氨酸

C.L-丙氨酸-D-谷氨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

D.L-丙氨酸-D-谷氨酸-L-二氨基丁酸-D-丙氨酸

297.自养细菌中固定CO?的场所是:

A.类囊体

B.竣酶体

C.异染粒

D.淀粉粒

298.下列细菌中能产芽胞的种是:

A.Bacillussubtilis

B.Staphlococcusaureus

C.Lactobacillusplantarum

D.E.coli

299.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A.巴斯德

B.柯赫

C.吕文虎克

D.别依林克

300.最先分离到根瘤菌的学者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别依林克

301.毛霉{Mucor)的无性繁殖产生

A.内生的抱囊抱子

B.外生的厚垣泡子

C.内生的游动抱子

D.外生的节抱子

302.根霉{Rhizopus)的无性繁殖产生

A.内生的节抱子

B.内生的抱囊抱子

C.外生的分生抱子

D.外生的游动抱子

303.青霉(PeniciHiu而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抱囊抱子

B.外生的分生抱子

C.外生的节抱子

D.外生的游动抱子

304.曲霉(击网小刀/us)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分生抱子

B.内生的分生抱子

C.外生的节抱子

D.内生的游动抱子

305.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A.霉菌菌落

B.链霉菌菌落

C.细菌菌落

306.指出错误的回答,真菌的无性抱子有:

A.分生抱子

B.接合池子

C.游动抱子

D.节泡子

307.指出错误的回答,真菌的有性泡子有:

A.卵抱子

B.抱囊抱子

C.子囊抱子

D.担抱子

308,酿酒酵母(ZcMarcwycescerer/s/ae)的无性繁殖是:

A.裂殖

B.芽殖

C.假菌丝繁殖

D.子囊抱子繁殖

309.酿酒酵母菌的有性泡子是:

A.卵抱子

B.子囊抱子

C.担泡子

D.无有性抱子

310.指出错误的回答,根霉菌的泡子囊具有:

A.囊轴

B.囊托

C.囊领

D.囊梗

311.酿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是:

A.一端出芽

B.二端出芽

C.多边出芽

D.:端出芽

312.指出正确的回答:鞭毛菌亚门的真菌:

A.是由有隔菌丝组成

B.主要是陆生真菌

C.可以产生游动抱子

D.可产生分生抱子

313.指出错误的回答。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

A.菌丝片断

B.芽殖

C.裂殖

D.分生池子

314.指出错误的回答,真核微生物包括有:

A.真菌

B.粘菌

C.枝原体

D.原生动物

315.接合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A.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抱子

B.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抱子

C.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卵抱子

D.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抱子

316.子囊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A.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胞子

B.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抱子

C.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抱囊抱子

D.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接合抱子

317.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A.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担泡子

B.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担抱子

C.菌丝无隔,有性生殖产生节抱子

D.菌丝有隔,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泡子

318.半知菌的主要特征是:

A.菌丝无隔,没有有性生殖

B.菌丝有隔,尚未发现有性生殖

C.菌丝有隔或者无隔,没有发现有性生殖

D.菌丝有隔,没有或很少发现无性抱子

319.鞭毛菌亚门的主要特征是:

A.菌丝无隔,泡子或配子可游动,有性生殖产生卵泡子

B.有性生殖产生接合抱子,菌丝无隔

C.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抱子,菌丝无隔

D.有性生殖产生担抱子,菌丝有隔

320.绵霉(Achlya)的有性繁殖产生:

A.接合抱子

B.子囊抱子

C.卵泡子

D.担泡子

321.绵霉{Achlya)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分生抱子

B.外生的节抱子

C.游动抱子

D.外生的担抱子

322.木耳{Auricularia)的有性泡子是:

A.担抱子

B子囊抱子

C.接合抱子

D.卵泡子

323.蘑菇(Agaricus)的有性抱子是:

A.外生的担抱子

B.外生的分生抱子

C.内生的子囊泡子

D.内生的接合抱子

324.子囊抱子总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a或b兼有

325.指出错误的回答,担抱子是:

A.单倍体

B.大多数都是内生的

C.从双核菌丝产生的

D.有性也子

326.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

A.有隔菌丝

B.无隔菌丝

C.假菌丝

327.脉抱菌{Neurospora)的有性生殖产生:

A.内生子囊抱子

B.外生子囊抱子

C.内生的卵抱子

D.内生的接合抱子

328.脉抱菌{Neurospora)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担抱子

B.外生的分生抱子

C.外生的节抱子

D.内生的游动抱子

329.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

A.子囊菌亚门

B.担子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

D.接合菌亚门

330.寄生真菌靠吸器吸收养料,吸器存在于:

A.寄主体外表上

B.寄主细胞外表上

C.寄主细胞间隙中

D.寄主细胞里面

331.根霉菌的假根是长在:

A.基内菌丝上

B.气生菌丝上

C.匍匐菌丝上

D.附属菌丝上

332.指出正确的回答,在真菌有性生殖中,两配子囊交配后可产生:

A.粉泡子

B.子囊抱子

C.接合抱子

D.子囊抱子或接合池子

333.指出错误的回答,青霉菌的无性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池子梗

c.♦基

D.副枝

334.指出错误的回答,曲霉菌的形态结构有:

A.足细胞

B.分生抱子梗

C.小梗

D.副枝

335.指出错误的回答:毛霉菌的抱子囊具有:

A.囊轴

B.襄托

C.囊领

D.囊梗

336.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A.甘露聚糖

B.葡聚糖

D.儿丁质

337.匍匐曲霉{Aspergillusrepens)的有性生殖产生:

A.子囊抱子

B.卵泡子

C.接合抱子

D.无有性生殖

338.路氏类酵母的生活史属:

A.单倍体型

B.双倍体型

C.单双倍体型

D.双核体型

339.啤酒酵母菌的生活史属

A.单倍体型

B.双倍体型

C.单双倍体型

D.双核体型

340.八抱裂殖酵母菌的生活史属:

A.双倍体型

B.单倍体型

C.单双倍体型

D.双核体型

341.指出错误的回答,厚垣泡子是:

A.有性生殖产生的

B.是由有隔菌丝的真菌形成的

C.不脱落的

D.在真菌中经常发生的

342.指出正确的回答,在担子菌亚门的真菌中,担抱子的形成在后。

A.体细胞配合

B.锁状联合的形成

C.产囊丝钩的形成

D.减数分裂

343.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D可进行光合作用。

344.人类通过微生物生产的食品有:

A牛奶

B火腿

C酸奶酪

D黄瓜。

345.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

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346.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是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vanGogh

B.vanHoogenstyne

C.vanDyck

D.vanLeeuwenhoeko

347.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的原因的概念称为:

A进化论

B病原菌论

C生物学细胞论

D报酬递减论。

348.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349.在微生物学中提出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Hooke的工作

B发现了抗生素

C阐明了DNA的结构

D发展了遗传工程。

350.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光学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紫外线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351.所有微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A.ATP

B.DPN

C.DNA

D.AMPo

352..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A藻类

BRNA分子

C病毒

D细菌。

353.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A目名和科名

B科名和属名

C属名和种的形容词

D属名和多样化的词。

354.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一起皆属于:

A原生动物

B盐生动物

C绿藻门

D原核生物界。

355.真菌界中发现的两个类群生物是:

A病毒和酵母菌

B酵母菌和霉菌

C霉菌和细菌

D细菌和原生动物。

356.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证实病原菌学说

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357.微生物中单细胞类型的重要藻类是:

A变形虫和纤毛虫

B杆菌和球菌A.

CRNA和DNA病毒

D甲藻(腰鞭毛藻)和硅藻。

358.蓝细菌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他们能进行:

A二分裂

B异养营养

C光合作用

D运动

359.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最小病原体是:

A原生动物

B细菌

C病毒

D立克次氏体。

360.测定显微镜系统的分辨率必须知道:

A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B聚光镜和光阑大小

C数值孔径和光波长

D显微镜工作距离。

361.与油镜折射率相同的物质为:

A空气

B玻璃

C细胞质

D水。

362.可通过下述方式最容易地鉴定出病人是否患有梅毒:

A明视野显微镜观察到螺旋体

B制备电子显微镜制片

C用革兰氏染色和明视野显微镜观察

D放碎屑于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363.下面代表自小到大依次体积增加的微生物系列:

A真菌、病毒、细菌

B病毒、细菌、真菌

C原生动物、真菌、立克次氏体

D立克次氏体、病毒、原生动物。

364.微小RNA病毒是:

A最小病毒

B最大的衣原体

C最大的酵母菌

D最小的真菌o

365.下面的染料用在革兰氏染色法中:

A美蓝和刚果红

B苯胺黑和石炭酸品红

C番红和结晶紫

D刚果红和美蓝。

366.鉴别染色法是一种:

A显示微生物的不同结构

B不同情况下采用A.

C将细菌划分成不同类型

1)用于不同显微镜观察细菌。。

367.下面所有染色法都适合于负染色法,除了之外:

A利用染料如苯胺黑

B微生物不着色

C微生物染色很深

D用酸性染料。

368.热固定的步骤在进行:

A染色前

B染色步骤结束前

C只有用多步染色法时

D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时。

369.相差显微镜观察是有价值的:

A病毒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酵母菌。

370.暗视野显微镜和明视野显微镜不同是由于暗视野有一•个特殊的:

A目镜

B细调节螺旋

C聚光镜

D物镜。

371.•纳米等于:

A千分之一毫米

B千分之一米

C百万分之一米

D十亿分之一米。

372.革兰氏染色法乙醇脱色步骤后革兰氏阴性菌:

A呈现蓝紫色

B呈现红色

C呈现无色

D呈现深绿色。

373.大多数明视野显微镜可达到的放大率是:

A一万倍

B一千倍

C十万倍

D十倍。

374.显微镜的聚光镜承担:

A控制进入观察视野的亮度

B减少玻璃的折射率A.

C放大物体

D使光线聚集成强光束。

375.微生物学中采用染色技术,是由于:

A多数显微镜是劣质的

B微生物细胞质是透明的

C染色使电子偏差传播到载玻片上

D染色使得不需要显微镜的聚光镜和光阑。

376.除之外,下面所有微生物都被认为是原核生物:

A细菌

B病毒

C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