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作品中的乡土想象,外国文学论文纵观西方文化史,从(〕中的伊甸园、柏拉图的理想国直到文学作品中的乌托邦,人类对美妙社会的想象和构思代代相承。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硕鼠〕一诗寄托人们对没有剥削压迫的乐土的神往,老子设想远古时代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构建至德之世,陶渊明也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一个童孺纵行歌,花白欢游诣的社会。人们普遍将社会的理想放在过去或者将来,以表示出对当下现实的疏远和背离,尤其在世事纷乱、社会动乱的年代,人们越发怀有对没有争斗杀戮,大地欣欣向荣,万物茁壮成长的环境的向往。对美妙社会的设想成为一种传统,积淀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这或许是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诗歌能够持久地博得读者推崇的一个原因所在。阿兰布鲁姆以为:对诗歌的需求,是人类灵魂中最有启示性的因素。①弗罗斯特的诗歌超越时空的限制,备受世人青睐,尤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当代化进程中,农村正在被主流社会抛弃和遗忘,诗样的田园正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消失,弗罗斯特却以笔下的诗歌重塑一种乡土想象,这正迎合人类灵魂深处对启示意义的需求。一、农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弗罗斯特不是将农民作为一个相对立于知识分子的他者形象来描绘叙述,而是亲身融入农业劳动当中,选择当个平凡的农民,即便成名后返回美国,诗人还是那样选择在农场里生活。弗罗斯特将农民的朴实与诗人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都市化一路高歌猛进、席卷大地的时代,他怀着对乡土的情感与记忆,将乡村景物和农耕生活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审美对象。有评论者提到: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的、艺术的和道德的中心地带但总有一些文学远离这种中心,而描写乡村地带、社会的底层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②作为一位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固然在英国的文学中心伦敦成名,但他的绝大多数自然诗以乡间常见景物、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或诗人躬耕后的感受为题材,或写景或抒情,无不以乡村为背景。例如(补墙〕〔MendingWall〕叙述乡村猎人们的狩猎行为,墙野兔和猎犬构成一幅乡村所特有的风景图画;(摘苹果〕〔AfterApple-pick-ing〕一诗将采摘苹果这样习以为常的寻常之事纳入诗中,并且没有做任何诗性的装饰和美化,以白描式的手法,借木桶梯子和苹果这些静物来阐述一种劳作的经过;在(雪夜驻马在林边〕〔Stoo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一诗里小马的抖摇动作与林中的寂静互相映照,愈加衬托出这片冰雪覆盖而迷蒙幽深的林子的寂静。③在(规矩〕〔TheCode〕一诗中,诗人讲述雇工们在河边的草场上干活,他们把摊晒的干草收拢起来,堆成草垛。①(茅草屋顶〕〔TheThatch〕、(最后一片牧草地〕〔TheLastMowing〕等诗歌的标题就已显示出诗人从乡村世界里取材,并借此表现一种深奥玄妙的情感。②随着弗罗斯特成名后盘桓在一个个大城市,历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坎坷和磨难,早年的乡土感情逐步沉到心灵深处,构成弗罗斯特一生抹不掉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怀对诗人的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世界如何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乡土中富于象征性的事物始终能给予诗人启迪。弗罗斯特常被称作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是从华兹华斯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中转站,是朗费罗之后最孚众望的美国诗人.③米沃什曾感慨:很难理解一个国家怎能产生3位如此不同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艾米丽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④米沃什充分意识到这3位诗人在美国诗歌历史中的地位,及他们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惠特曼栖身于用钢铁和水泥建造的大都市纽约,以狂放而豪迈的笔调纵情讴歌美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狄金森则沉浸在自个的隐逸生活之中,以近乎婉约的气质关注生与死、爱与爱人、美感与自然等神秘的内心情感,而弗罗斯特在探寻求索美国本土诗歌特色时,着力表现一片乡村自然世界。弗罗斯特曾讲他最喜欢的工具是镰刀、斧头和笔,这代表了他的3种生活方式,即用镰刀割草,用斧头伐木和用笔写作。弗罗斯特热爱乡村环境,体验农耕生活,在自然界当中寻找代表象征意象的详细事物,创作出朴素简单、清新自然又寓意复杂的诗歌。二、阿卡迪亚式的乡土想象弗罗斯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新英格兰乡村中度过,弗罗斯特与新英格兰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他诗歌的关键所在,而他诗歌的意义在这种联络中蔓延出来.⑤弗罗斯特直接或间接地描绘叙述新英格兰世界,展现了这里的景物和人情,以及叙述者在华而不实体味到的欢乐。但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并不完全是一个真实的地域,而是诗人运用写实与虚构的手法构建出的阿卡迪亚世界。维吉尔在(牧歌集〕〔Eclogues〕中创造了阿卡迪亚,其重要特征在于它不是神话的杜撰,而是一个现实的地方,诗人结合现实与虚构的表现方式将其理想化,使其成为美妙的牧人王国。弗罗斯特的新英格兰与维吉尔的阿卡迪亚具有类似性,有评论家指出,弗罗斯特同前人维吉尔和忒奥克里托斯一样,从乡村的、纯朴的角度去评论更广大的世界.⑥美国现代文化史家列奥明确指出弗罗斯特在西方牧歌历史上的重要位置:假设我要按时间顺序讲述所有牧歌理想的重要细节,我应该以美国思想进入欧洲思维的时刻开场,以如今即1963年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逝世结束。⑦有评论者以为,从维吉尔以后,牧歌一直关注于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的张力.⑧牧歌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式的关系,表示出的是人们对现实的设想。维吉尔重视阿卡迪亚世界中的经历体验现实部分,但并不是为了突出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而是为了在阿卡迪亚世界中追求一种既源于现实生活又远离残酷现实的真切情感。这种情感正是弗罗斯特诗歌一直强调和追求的。他的诗歌并不是为了刻画新英格兰乡村世界的真实生活细节,而是向读者道出一种婉转、细腻而沁人心脾的情感。尽管他的诗歌中没有美丽的牧羊女、遨游的羊群、原野上的雏菊或一丛丛紫罗兰,然而正如莱伦指出,弗罗斯特作为一位牧歌诗人所获得的成功源于弗罗斯特在牧歌构造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基础,能够用来讨论乡村的现实.⑨弗罗斯特继承了牧歌借乡村景物传达诗人对理想社会和真诚情感的向往之情这种诗歌形式。弗罗斯特描写乡间生活的诗歌诸多,华而不实,(牧场〕〔ThePasture〕一诗具代表性。在这首看似简单直白的诗歌里,弗罗斯特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描写清泉、树叶和小牛,营造出一种典型的牧歌神韵和境界,华而不实弥漫着爱与新生。而叙述者邀请诗中的你一起来到他的乡村事务中,他将要牵着小牛,前去清理牧场的泉源。诗中的泉源等意象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片林木葱茂、牧草萋萋的景象,这里的小牛和它的母亲互相依靠,代表着波士顿以北沃野上绵延不绝的生命,暗示了牧场的光明前景。而叙述者牵着小牛,去耙净飘落在水中的树叶,这种简单而温馨的场景表示清楚人与自然互相依靠,自然秩序与人类秩序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气氛。而诗人强调我不会去太久,邀请你也来吧.诗人将作为叙述者的我与作为被邀请者的你并列放置,使叙述者与你乃至读者群众构成一种诗内诗外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986-2025输送带滚筒摩擦试验
- GB/T 15062-2025变形高温合金无缝管
- 2025黑龙江牡丹江东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21人(2025年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聘16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春季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威海技师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9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春季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安徽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IPD项目-TR1要素评审表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元、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完整资料)
- 拌合站拆除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胰岛素的种类及应用(共26张PPT)
- 数学教师简历模板3篇
- GB/T 96.1-2002大垫圈A级
- 2022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完整版隧道项目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
- 赤峰元宝山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在建脱硫吸收塔“3.23”火灾事故报告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2课《别人眼中的我》课件(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