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1页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2页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3页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4页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统编版(2019)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老师:

授课时间:第2页知识讲解法律

与生活民法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劳动法诉讼法知识框架第3页知识讲解第一课知识框架学民法用民法民事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含义——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三要素民法与社核民法的基本原则人身权总述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第4页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2-6,找出下列问题答案(3分钟):1.什么是民法?民法典有何意义?2.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它的三要素是什么?3.怎么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4.民法为什么规定基本原则?有哪些原则?其具体内容有哪些?讨论探究思考:民法是什么样的法律?民法典颁布有何意义?

放映室

第6页知识讲解1.民法含义(民法调整的范围):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体内容注意:①民法调整的主体地位必须平等,不平等不适用民法。(平等主体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②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姓名、外貌、身份、尊严等)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房子、车子等)。其他关系不调整。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法人不是“人”,无生命体征第7页知识讲解2022年3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税收监管中的线索,发现邓伦涉嫌偷逃税款。

经查,其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偷逃个人所得税4765.82万元,其他少缴个人所得税1399.32万元。税务机关决定对邓伦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日前,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依法向邓伦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

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邓伦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不适用;在民法中的平等指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即不能强制、命令别人做什么,若题干表示为“国家机关强制”、“命令某人做什么”,则不归民法管。注意:主体是“国家机关”不一定不适用民法,行使公权力、收税、罚款不归民法;若是与买卖有关,则归民法管。(注:恋爱关系不适用民法)同样是公民与政府,下列两种情境下,二者的是否都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情境一:政府通过竞标方式,向某商店采购了一批办公电脑。情境二:由于某商店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政府对其进行了罚没,并吊销其营业执照。是否案例:深入理解平等主体第8页知识讲解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

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法律条件:已经出生的、活着的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3名词点击)法人的类别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特殊法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某企业驻上海代表处等。注意:法人的分支机构(如“分店、分公司、分厂、代理机构”)没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课堂检测第9页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畴的是(

)A.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B.丁许诺其女友如果求职成功就陪其出国旅游C.丙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D.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详解】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系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D正确。A反映的是公司与其隶属的内部生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B属于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适合法律强制调整;C反映的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三个选项反映的关系都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D易错提醒: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课堂检测第10页

判断:下列情形适合民法调整吗?1.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李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3.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4.某职工因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5.甲与网友相约在咖啡厅见面6.甲男与女乙的婚姻关系7.母亲与孩子达成了每天由自己烧饭、孩子洗碗的协议8.乙与孤儿院达成了收养一名孤儿的协议9.甲赠与其18岁的侄女乙一台电脑√×√××√×法律只调整重要的、典型的社会关系√“收养协议”属于《收养法》(民法的组成部分)的调整范围第11页知识讲解2.民法典(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重要性: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12页知识讲解3.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财产关系财产所有财产流转人身关系人格关系身份关系物权、知识产权、债权、股权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名誉、隐私权配偶、亲属、监护P5相关链接(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第13页知识讲解3.民事法律关系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平等主体)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如:人身权、财产权)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例:1岁婴儿有接受遗产的权利能力,但没有处置财产的行为能力第14页知识讲解知识拓展: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P4)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17岁的小李,自己在电子厂打工,购买了8000元项链,其父亲以孩子未满18周岁为由主张申请要回,是否可行?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14岁小李帮小王找到了悬赏一万的狗,事后小王以小李未成年为由拒绝支付,小李是否可以主张要回赏金?注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15页知识讲解

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男方所有。2:在李某与孙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乙公司立即停止使用甲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4: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歉。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专利、著作)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3.民事法律关系②民事客体: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第16页知识讲解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

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3.民事法律关系③民事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第17页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自然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关系物债权关系行为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人身利益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第18页拓展延伸知识讲解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思考:1:拾金不昧是道德还是法律要求?2: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元酬谢金?3:如果小林归还皮包后,失主变卦不肯付酬金怎么办?悬赏广告第19页拓展延伸知识讲解

①根据民法,“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

②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小林认为拾得他人的物品应不计报酬返还失主说明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认为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

③有明确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小林履行了拾得遗失物的义务人的责任,失主同样也应该履行交付承诺酬金的义务,以保障小林获得酬金的权利,否则视为违约,小林有权主张其获得酬金的权利。《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第20页知识讲解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原因:(2)体现(二者关系):第21页知识讲解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2010年“北雁云依”父女俩受访第22页知识讲解案例中的取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理由: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的“姓”,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自然人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自然人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自然人的意愿和实际做法。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这也提示我们,自然人行使姓名权需要依法进行。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关于姓氏选取的规定就是对自然人行使姓名权的一种合理限制。这个案例说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第23页知识讲解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2.必要性:第24页知识讲解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3.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它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是民法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25页知识讲解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基础性原则、价值和秩序。善良风俗,是指基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习俗,也可称为社会公共道德,是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第26页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含义2.民法典3.民事法律关系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必要性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易错易混总结第27页1.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4.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会就能够和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检测第28页1.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