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_第1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_第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_第3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_第4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教案11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把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胜利的乐趣,培育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和学的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383454956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幼儿园李教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假如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指名读题,并要求口头列式。

问:为什么用42来计算?

明确:要求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2个一份进展平均分,看能分成几份。

连续提问:假如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说说列式的依据。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追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明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12个分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谈话:请大家观看这道算式,它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复后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3.出示挂图,请依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12?

先让学生分组争论,再组织全班沟通:

把4个橙子每个分成12一份,可分成几份?412是几?

板书:412=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4.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依据每23米剪一段23,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23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四、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拘束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沟通。

课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经受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把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使学生在探究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胜利的乐趣,培育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展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忙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消失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殊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究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受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究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学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育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学生把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讨论的奉献,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预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

观看、演示、小组合作沟通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兔子和乌龟进展赛跑竞赛,(如图)兔子围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乌龟围着边长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认为它们谁跑的路程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圆的周长又该怎么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引导提醒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争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水杯(指底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争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局部,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绕线法”和“滚动法”)

(3)学校外面的操场,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肯定局限性,必需要查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受探究全程,验证猜测发觉。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答复,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打算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比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当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看可发觉,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由于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

小结:通过观看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确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毕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方法来找到这个精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绕线法或滚动法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存两位小数)争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觉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奉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觉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连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严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最终得到了比拟准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觉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状况。

3、教学圆周率:π≈3.14。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争论:

(1)求圆的周长必需知道哪些条件?

(2)假如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答复,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cm2.r=1.5m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例如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存两位小数)指名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稳固新知。

1、请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又怎样来表示?假如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

①.有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形花坛,在它四周每隔1.57米放一盆花,一共要预备多少盆花?

②.已知一棵大树的周长是9.42米,你能算出它的直径吗?

3、完成推断选择题。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3、4、5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c=πd

=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圆形物

周长(C)(毫米)

直径?(d)(毫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存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试验记录单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

2.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外表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

能敏捷运用外表积、侧面积的有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一)口答以下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争论: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应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圆柱的外表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外表积.

2.比拟圆柱体的外表积和侧面积的区分.

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圆柱外表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外表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例如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外表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外表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应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外表积.

(五)教学例3.

1.出例如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存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留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外表积.题里告知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存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存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存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讨论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外表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外表积在实际应用时要留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外表积,在实际应用时,要依据实际需要计算各局部的面积,必需敏捷把握.如油桶的外表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外表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外表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纳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和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学问,学会从统计图中精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推断和简洁的猜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详细含义,培育同学认真观看的习惯。

教具预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日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沟通,总结规律

1、小组研讨、沟通。

依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依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沟通、争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局部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局部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

2、引导释疑。

在同学争论沟通的根底上,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观看,说说统计图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详细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供应的数据比拟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引导同学熟悉到:在利用统计图作推断和决策时,肯定要认真观看,留意从统计图供应的数据信息动身,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讨论,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猎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分析力量和合作力量。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所供应数据的实际状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状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留意观看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忆旧知

出示xx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楚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状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教师又供应了xx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楚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索,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沟通,形成方法

1、学生沟通: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展比拟。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展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展讲解。

(1)应当留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楚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展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赐予学生肯定的思索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看角度。)

4、通过比拟,形成共识。通过比拟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响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稳固练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讨论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忙我们便于看出事物进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自主沟通与探究,比拟,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觉的统计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留意观看身边的数学学问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学问。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日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沟通。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依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索,举手答复。

学生:

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

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

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23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23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刚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索,沟通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依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觉什么?

学生:

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绽开小组争论,相互沟通。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识别方向。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详细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识别方向,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详细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提问法、争论法、练习法

教具预备: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熟悉这些方向。

2、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看: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学问,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看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熟悉的方向有什么特殊之处。

发觉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终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留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外形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看地图时,教师让学生留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看后,到班级沟通观看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学问,增加学生收集信息的力量。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学问呢?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依据详细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熟悉。

(1)说明:纳税的种类许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依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例如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稳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难点名称:

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分

难点分析:

从学问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生疏,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正确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学问解决问题有肯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假如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优待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有肯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学问去分析、沟通、比拟才能解决。

难点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受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依据实际状况进展表述,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两种购置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拟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全部的优待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优待的形式有许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出例如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依据这些信息,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缺乏100元的局部呢?怎么办?

3、独立思索,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索,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沟通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现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5、启发思索,辨析缘由。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优待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优待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日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优待的形式有许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留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分: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则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待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稳固,提高力量。

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预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小结:

同学们,在今日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优待有许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留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分。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九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学生教难精确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殊是在表述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看比拟,使学生把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根底上,熟悉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做好铺垫

1、拍节奏嬉戏

师:(板书:︱×××︱这个节拍你们能拍出来吗?

(学生一起齐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呢?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根据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一样的节奏拍的。

师:假如教师让你们根据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始终拍下去,不叫停顿,

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许多许多次。

生:要拍很多次。

师:象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刚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

【用嬉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另外,已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抽拉教具,一次消失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⑴当逐个消失至第七个图形,即第三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师: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吗?

生:下面一个图形是“○”。

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的呢?

生:由于这幅图形的排列挨次是有规律的,每组都有三个图形,前面两个是圆,后面一个是三角,而且是根据这样的规律重复地出项的,所以这个图形应当是第三组的其次个图形,固然是“圆形”。

师:×××同学答复得特别好。

(教师接着演示,让学生猜出图形)

⑵出示完第12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圆”时,消失了“……”。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后面有许多组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这样的图形。

师:对的。也就是说,这幅图形是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象呢?

生:许多组,很多组。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无限)

【采纳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熟悉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育学生推理性规律思维力量。】

二、进展新课

㈠循环小数

1、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32÷6),并引导学生留意观看商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觉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消失“3”。

师:为什么会重复消失“3”呢?

生:由于余数重复消失“2”了,所以……。

师:这么说,32÷6的商里有多少个“3”呢?

生:有很多个“3”。

师:既然是有很多个,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我认为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很多个“3”。

(板书:32÷3=5.33……)

2、出示2.7÷11,让学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笔。

师:想一想,假如连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生:商里会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4”和“5”。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生:由于余数重复消失“5”和“6”,所以商就会重复消失“4”和“5”。

师:是不是这样的状况呢?连续除除看。

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商。

生:2.7÷11等于0.24545等等。

师:“等等”用什么符号表示?能不能不写省略号?为什么?

生:不能不写省略号。由于只有写上省略号,才能表示商后面还有许多45。

师:(出示下面一组题)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熟悉循环小数,引导学生发觉当两个数相除消失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这就重视了让学生把握学问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3、概括。

师:象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

生:一个小数,几个数字重复消失。

生:一个小数,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

生: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消失。

【注:画横线局部,是教师逐步板书内容】

师:你们认为哪些同学说的最好?最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写的与×××同学刚刚说的还有什么不同?

生:书上多了“小数局部”这几个字。

师:书上为什么要强调从“小数局部”的某一位起呢?

生:这就是说循环小数是从“小数局部”而不是从整数局部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段地重复消失。

4、推断。

师:请同学们推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小黑板出示)

0.999……

5.02727……

6.416416……

3.21212121

3.1415926……

0.547745……

学生推断后,教师组织争论。

⑴师:3.21212121师循环小数吗?

生:不是。

师:小数局部的“21”这两个数字不是依次重复消失三次吗?为什么不是循环小数呢?

生:虽然“21”重复地消失了三次,但没有“不断地”重复消失,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它是有限小数。

⑵师:3.1415926……是无限小数吗?

生:是。

师:是循环小数吗?为什么?

生:由于小数局部没有消失一个或几个一样的数字,所以……。

⑶师:在0.547745……这个小数中,“5”、“4”、“7”这三个数字已重复消失两次,它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生:虽然“5”、“4”、“7”这三个数字重复地消失,但没有依次地重复消失,所以它也不是循环小数。

【结合实例,帮忙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熟悉循环小数。这种抽象的文字概念,学生并不能靠读几遍就理解的,要联系实际,逐字逐句地争论它的意义。】

㈡循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