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_第1页
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_第2页
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_第3页
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_第4页
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技巧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两三点雨/山前

两三点/雨山前

不通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例如:其一/犬坐于前一、依据位置(一)

句首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夫大国难测也盖以诱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2、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例如: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已而夕阳在山故不为苟得也例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岂止五百里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3、句首谦敬副词:窃、请、敬例如:敬受命请说之4、借助对话标志: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曰/学而时习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久之目似瞑已而夕阳在山俄而雪骤6、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例如:何陋之有熟为汝多知乎胡不现我于王7、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例如: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二)句中1、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例:禁愈严∕而传愈多“而”表示转翻译成可是、但是等。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2、之:做代词,之后停顿又数刀毙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句中判断词判断词断开的时候一定不要改变原意,判断词后面一般要断开。拿捏不准时,可以把判断词放在后面变成感叹句或是反问句以检验句读。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a、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这里真的是啊!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就再也没有了!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难道不是吗?4、“也”“者”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则”前常有停顿。例如:“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则”表示并列关系时,常用于句中。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三)句末1、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死即举大名耳如是而已死国可乎二、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例如:可/以一战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山行/六七里

四、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五、明确词性(一)明名词、代词(依据主语变化或省略主语)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依据动词确定主干主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六、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例:顶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对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男有分/女有归对称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排比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八、找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九、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解析】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注释】(1)拙:笨。拙于:不善于。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瓠:葫芦。

4)树:栽培种植。成:成活。5)剖:破开。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8)掊:击破。

【答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1.故知胜有五(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分1);识众寡之用者,胜(分2);上下同欲者,胜(分3);以虞待不虞者,胜(分4);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分5)。例1: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答: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

译文: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

1、得出方法一: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

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注意下列代词: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

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方法二:

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答案: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方法三:

例3: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答: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译文: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3、得出的方法三是:对话断句法

小结: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

“曰”“云”“言”“谓”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练一练:

水负

米自

答: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