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_第1页
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_第2页
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_第3页
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_第4页
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熟练把握小学课内四篇文言文。在复习这些文言文时,需注意背诵课文下的字词解释,并开口读文言文,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完成“划分节奏〞的题目。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接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复:“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1)对句子的理解。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白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1/11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接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很。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

惠:同“慧〞,聪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3)对题目的理解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为:姓杨的儿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陈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好玩儿味。“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终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

2/11

了吗?〞,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称赞道:“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确凿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1]绝:断绝。[2]鼓:弹。[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4]哉:语气词,表示慨叹。[5]峨峨:高。[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7]洋洋:广大。

3/11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由于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情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闻《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人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闻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闻,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闻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兮志在高山〞和“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曾被带

4/11

上太空,放在一张镀金唱片里。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一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指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天鹅。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应当说:不是这样的。

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擅长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之:的。善:擅长,擅长。使:让。诲:指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指导。虽:虽然。之:指弈秋的指导。鸿鹄:天鹅。

援: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