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2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文章摘要:当前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法治社会的初步建立都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向城市规划实践的城市规划教育也面临着相应的转型。其中,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方式方法以及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社会体制与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得我们无法照搬西方城市规划教育的现成模式,城市规划教育中的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例如:城市规划基础教育是应该以理论为主,侧重传授人类文明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城市规划素养和判断能力?还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侧重对现实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教学内容是限定在传统的以物质空间形态为主的工程设计领域?还是向经济社会甚至是涉及价值判断的公共管理领域拓展;是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城市规划的技巧?还是使其掌握认知、理解、分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能力?论文作者结合长期的城市规划基础教学实践,对其中的困惑和初步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了归纳,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争鸣,得到同行的指教。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教育,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实践目前,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开发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对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旺盛。由此,城市规划专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①。但是,在城市开发建设活跃,人才需求旺盛的表象下,城市规划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老化、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城市规划本质理解发生偏差、各院校特色不突出等。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国内学者已多有论述(刘博敏2004,陈秉钊2005,崔英伟2004,黄天其2005)。在城市规划教育这一项系统工程中,各高校开设的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尤为重要。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人员或相关人员提供了最初的入门引导,在城市规划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脚色,发挥着基础作用。因此,将城市规划基础课程视为城市规划教育的基石并不为过。笔者在高校长期担任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惑;对城市规划教育改革和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与同仁交流②。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的意义及课程定位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城市化步入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与本土化,适应时代需要的城市规划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传承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建设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谐与长治久安。城市规划教育是城市规划理论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传承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城市规划原理”仅仅是一个入门课程,但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观、城市规划观以及职业道德观念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主要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导论以及为传统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城市规划原理”主要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必修课)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选修课)③。同时,从学校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跨专业选课情况来看,未来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等城市规划相关专业也存在着潜在的需求。课程目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途径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以及思想等方面均有所收获。具体而言就是在知识上较为系统的了解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在技能上掌握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规划包含价值取向,是协调社会矛盾和政府行政的工具。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课程,“城市规划原理”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学生开启认识城市、了解城市规划的大门。由于“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因此不可能期望仅仅依靠这一课程就能完成对城市规划知识、技能与思想的传授,更不可能寄期望于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就可以具备编制某个实际规划方案的能力。其重点应放在如何正确理解城市及城市规划方面,为后续的学习建立一个较为明晰的学科坐标系和知识框架。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如何正确看待城市,理解城市规划,思考各专业与城市及城市规划的关系;(2)掌握城市规划相关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3)理解城市规划作为社会管理手段的特征及其实施途径。课程理念为达到上述目的,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必须明确对授课内容的取舍和价值导向。笔者认为:这既是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中的难点和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又是不同院校可以体现办学特色的地方。需要做出判断的方面主要有:如何处理城市规划“学”与“术”的关系城市规划基础教育是应该以理论为主,侧重传授人类文明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城市规划素养和判断能力?还是应该以实用技术为主,侧重对现实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有人将这一命题归纳为城市规划“学”与“术”的关系。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也是城市规划教育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无意将两者作为对立的双方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教学的侧重则非常有必要。例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通常会因为其翔实具体、生动鲜活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有时却会削弱理论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相反,城市规划经典理论与思想的讲授会因为中外历史、社会背景的差异和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而变得枯燥无味。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甚至是大学阶段的城市规划教育更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城市规划素养和理论水平。通俗地说就是,你可以做不出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规划,但绝不能不知道判断一个规划优劣的准则。城市规划的学习应该是生涯的,大学教育只是提供一个知识框架和判断准则,而不可能传授近乎无穷尽的城市规划知识和技能的全部。技巧培养还是能力培养是教会学生如何编制城市规划的技巧?还是使其掌握认知、理解、分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能力?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城市规划的能力也包含对技巧的熟练掌握,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规划教育界的共识。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技巧。城市规划的技巧好比下棋中的“定式”:例如,城市布局要按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工业用地要尽量与生活居住用地分别布置;一个机动车车道的宽度大约为3.5米;住宅的日照间距是按照保障一楼住户冬至最小日照时间而确定的,等等。城市规划基础课程要告诉学生这些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但另一方面,也要告诉学生,相对于“功能分区”还有“工作居住适度混合”的理论;3.5米宽的线形空间除了可以行走机动车,还可以行走运输能力更大的轨道交通;按照合理日照间距,旧城改造可能经济上不可行。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城市规划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权衡利弊,需要根据“定式”灵活“走棋”。由此可见,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对解决没有定论的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怀疑、有比较、有思考才能有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上。此外,传统城市规划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的工作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观测手段和科学分析计算所替代。GIS、遥感、数理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逐步成为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理解并熟练应用这些工具可以说也是一种技巧,但所要达到的目的仍然是更加科学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空间规划还是综合规划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等以物质形态为对象的学科。计划经济年代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规划也将其学科范畴局限于工程设计。但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则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传统物质空间规划的反思以及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造成了西方城市规划职能以及学科领域边界的模糊不清,进而导致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危机”(吴志强,于泓,2005)。在经济体制转型及社会民主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城市规划的这种发展趋势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向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等相关领域拓展;城市规划所关注的空间领域也在向区域范围扩张。对此,有学者呼吁城市规划在拓展学科知识领域的同时,不应放弃空间环境规划与决策这一城市规划的本质与核心(陈秉钊,2005)。反映在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其有限的学时是主要用于讲授传统的以物质空间形态为对象的工程设计?还是向经济、社会甚至是涉及价值判断的公共管理领域拓展?笔者认为:在目前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仍以外延为主的环境下,课程讲授的主线仍应定位在物质空间形态规划方面,但可适当增加对物质空间形态形成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从区域角度分析和看待城市的论述。也就是说,城市规划基础课程需要体现对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的关注,但不是脱离具体的城市空间,而是将城市规划的视野拓展到相关领域,将看待城市规划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区域。事实上,西方国家的融社会、经济、环境、人口、住房政策、空间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在政府行政过程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许这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结构计划经济年代,城市规划被作为计划的具体化和实施手段,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工程设计内容和技术体系。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城市规划开始作为主角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规划不再单纯是一种工程技术,而逐渐具有了作为社会管理手段的性质。目前所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城市规划作为工程技术的内容依然重要,但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对权利的诉求又需要城市规划必须作为处理、协调、缓解各种利益矛盾的手段之一。这使得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宽泛、内容繁多④。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成为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但作为学生了解城市,理解城市规划的导论性课程,又必须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课程内容除侧重对基本概念的论述、分析与启发思考外,在涉及内容范围上必须有所取舍,尽可能保留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而对于相对专门的和间接的知识则采用列举参考文献以及简要介绍相应后续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的方式进行引导(表1)。表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次主要内容第一讲引论——城市与城市规划一个城市化的时代城市规划专业关于《城市规划原理》第二讲城市的演进早期的城市雏形古希腊的城市我国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城市古罗马的城市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我国隋唐及元宋时期的城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我国明清时期的城市欧洲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第三讲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城市化与城市问题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第四讲城市规划的演进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第五讲城市规划的职能内容与程序城市规划的职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第六讲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收集城市规划中的统计与分析城市发展分析与预测第七讲城市生态环境与用地选择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减灾城市环境的选择与营造第八讲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构成要素与城市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功能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第九讲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公共活动用地的规划布局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布局第十讲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第十一讲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城市环境与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的规划布局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第十二讲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能源供给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第十三讲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范畴城市设计诸要素城市设计的职能第十四讲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上)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概要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五讲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下)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法定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我国城市规划体发展展望教材的选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多采用由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作为教材。该教材的源头可上溯到1961年出版的《城乡规划》,“文革”后多次改版并增加内容。国内的其他同类城市规划基础课程教材,甚至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参考用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编排上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影响。这种状况固然可以使我国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统一,但不利于城市规划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百花齐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曾于2005年重新编写并出版了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使用的教材⑤。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较,该教材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其特色。(1)在指导思想上,变注重具体工程规划设计内容的编制手册为理论与实际并重的综合性读物。将城市规划看作是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技术手段和协调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的管理手段;(2)在知识结构上,除工程技术内容外,增加了必要的历史、社会、经济、法规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体现与时俱进。例如:对源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城市化、由此所导致的城市问题与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又如在论述土地利用规划时,强调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公共利益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3)在内容上,力求有所取舍和侧重,避免面面俱到,主要侧重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概念与方法的论述。例如:加强了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城市化、城市规划等基本概念的论述,新增了对城市规划调研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GIS、遥感等新技术的介绍以及城市设计等内容,而省略了居住区规划等相对独立且更加专门化的内容;(4)在编排上,对城市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整理,并补充了欠缺的部分。整篇分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基本方法、核心内容、城市设计、我国的规划体系等几大部分,并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呼应,例如:将与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相关的内容作为独立的章节论述;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增加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在论述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时,与相应规划核心内容相互衔接和呼应等;(5)反映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态。例如:纳入了战略规划、法定图则、《北京宪章》、大北京规划、新城市主义等内容;(6)体现作者的独立思考。审慎地加入了作者通过科研、生产以及独立思考而得到的见解,使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已有知识的继承与汇总上,而力图对城市规划的观念有所贡献和拓展。(7)以科研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编写。通过广泛阅读、比对相关文献,力求做到对事实论述的准确、客观和全面。同时将多达170余篇的参考文献(不包括少量引用的文献)分列于每个章节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索引。阅读参考文献随着城市规划学科领域不断向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法律等相关领域延伸,城市规划教育中需要涉及的学科知识以及相关文献大量增加,城市规划教材难以包罗所有的学科领域和知识。在西方的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甚至存在不采用教材,而将各个时期及领域中的代表性文献汇集成册,供学生参考阅读的做法⑥。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想完全采用同样的做法尚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习惯的制约我国的教育体系以“填鸭式”著称,学生对权威性结论更适应。即使在大学阶段,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课程,如果不给出明确的论述结论,而仅仅依靠由教师提供一个大致的脉络,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阅读和学习方法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2)城市规划理论积累不足,缺少原创性的城市规划理论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展迅猛,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但在理论研究方面缺少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吴志强,于泓,2005)。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规划中成体系的理论和被普遍接受的代表性文献甚少,更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仅靠目前已有的文献积累还不足以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甚至向学生推荐一个较为齐整的阅读文献清单都有一定的难度。(3)社会文化背景及现实需求与西方存在差异虽然近年来西方城市规划的文献被大量翻译出版,但中外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现实需求的差异不可能,也不允许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直接采用西方的规划理论体系和参考文献,而只能选择性地采用。因此,在目前阶段,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仍主要依赖教材的使用,但可以根据讲述的侧重,提供可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城市规划基础课程通常以理论讲授和理性分析为主,相对于规划设计类课程,尤其是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易于形象化的课程,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较为全面地、形象地、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此,笔者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了初步的改进尝试:(1)编制多媒体课件,实现可视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图并茂、信息量大、教授节奏快等特点,是实现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城市规划教学而言,图形和图像材料必不可少。通过大量展示图纸、照片、表格以及简洁的文字,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较为抽象的理论和内容。其效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⑦。(2)增加对城市与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由于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多设在相对较低的年级,与规划设计类课程并不同步。城市规划中的历史事件和抽象理论往往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易被理解。因此,教学中需要有意识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笔者采用利用“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安排学生进行城市观察、体验活动并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的方法,以此增加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以及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知识庞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记忆,考察的重点应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笔者担任的城市规划基础课程采用期末开卷考试的方式,但部分考题并无标准答案,注重考察学生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同时,平时的作业成绩也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建设的未来展望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建设是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除自身的努力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整体改革的思路和进程。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建设需要几个基本的前提条件。(1)构建自主城市规划理论及知识体系限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课程在内的规划教育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及知识体系。虽然这种“拿来主义”可以用来迅速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无论是从由中外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误用”或“无用”,还是从对自主理论形成的“抑制”作用来看,对于我国城市规划长期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城市规划教育必须摆脱这种状况,但其前提是必须构建自主的城市规划理论及知识体系。(2)明确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分工和职能如前所述,城市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其中所担负的职责、基础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均需要有明确的界定。指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即可完成实际的规划编制任务,期望高校将所有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既不现实,更会适得其反。面对如此快速变化的社会,是尾随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