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肠道疾病的一种新病原鉴定第1页/共57页2
牛肠道疾病的一种新病原鉴定第2页/共57页3牛腹泻类疾病概述临床上牛肠道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病因复杂,是严重制约我国养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传染性因素所致的牛肠道传染病-腹泻,其病原多样,临床上以严重腹泻、脱水和高度死亡为特征。常见腹泻类疾病主要有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牛副结核病、牛弯曲菌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牛病毒性腹泻、牛细小病毒病、牛轮状病毒病、牛冠状病毒病等。第3页/共57页4牛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各种年龄,但幼龄更易感,以2~6周龄犊牛易感性最高。妊娠可流产。患病动物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临床症状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40~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产奶量下降。不久即开始下痢,粪便呈水样,恶臭,带血或含有纤维素絮片。下痢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程持续4~7天。不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死亡率可高达75%,而经治疗后,死亡率可降至10%。病牛表现毒血症症状,脱水、消瘦。持续10~14天粪便稀软,一般需2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发生流产。犊牛有些犊牛在生后48小时内开始拒食、卧地,并迅速出现衰竭等症状,常于3~5天内死亡。但多数犊牛则于10~14日龄后发病,体温升高(40~41℃),24小时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并混有粘液和血丝,通常于发病后5~7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50%。病期延长时,腕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的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状。
第4页/共57页5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病原存在于成年牛肠道和周围环境。消化道传染,也可经脐带感染。该病多见于初生犊牛,尤其2~3日龄犊牛最为易感,故又成为犊牛白痢。临床症状:潜伏期短,一般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败血症型产后3天内犊牛。病初体温升高至40℃,食欲降低或废绝,随后腹泻,很快脱水,数小时至1天内因急性败血症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病程稍长者,可能并发脐炎、关节炎或肺炎,幸存者生长发育受阻。肠毒血症型生后7天内犊牛,通常不出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有症状者则为典型中毒症状,如体温正常或稍高,初期兴奋不安,随后转为沉郁甚至昏迷,然后进入濒死期。死前伴有剧烈腹泻,排出白色而充满气泡的稀粪。肠炎型7~10日龄犊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喜躺卧,下痢,粪便初呈黄色粥样,随后变为水样、呈灰白色,并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液、泡沫,有酸败气味。后期病犊排粪失禁,尾和后躯染有稀粪。病程长的,可能出现肺炎或关节炎。治疗及时,一般可以治愈。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第5页/共57页6牛弯曲菌性腹泻流行病学:又名牛冬痢或黑痢,秋冬季节,出血性下痢。各品种和年龄均可发病,一般成年牛发病较重,犊牛则较轻。地方流行性。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7天,突然发病,一夜间可蔓延20%牛群,2~3天可波及80%牛群。病牛排出恶臭水样稀粪,常带有血液。体温、脉搏、呼吸、食欲正常。病情严重者,表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弓背寒战,虚弱无力。病程2~3天,治疗及时,很少发生死亡。第6页/共57页7牛副结核流行病学: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感染牛,特别幼年牛更易感染发病。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传染源,流行特点是发展缓慢,病程长、发病率不高、病死率极高,一旦在牛群中出现则很难根除。怀孕、分娩、泌乳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可促使发病。临床症状:潜伏期长达6~12个月,甚至更长。有的幼年牛感染,到~5岁时才表现临床症状。病初往往无明显症状,以后症状逐渐明显,出现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的顽固腹泻。粪便稀薄,恶臭,可带有气泡、粘液和血液凝块。早期食欲、精神都还正常,以后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眼窝下陷,经常躺卧,不愿走动。皮肤粗糙,被毛粗乱,下颌及垂皮水肿。体温常无明显变化。如给予多汁饲料可加重腹泻症状。如腹泻不止,一般经3~4个月,最后因腹泻衰竭而死。患病牛群因本病的死亡率可达10%。第7页/共57页8牛球虫病流行病学:各品种,2岁以内犊牛发病率较高,死亡率20%~40%,而成年牛常呈隐性感染。一般多发生在4-9月份。潮湿多沼泽草场放牧牛群很易感染。冬季舍饲期间亦可能发病,主要由于饲料、垫草、母牛乳房被粪污染,使犊牛感染。牛群拥挤和圈舍卫生条件差时会增加发病机会。不同地区,不同牛群的球虫感染率及发病率不同。临床症状:多见于2岁内犊牛,多急性,但也有慢性。急性病期,通常为10~15天,个别1~2天死亡。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松乱,粪便稀薄稍带血液且具恶臭味。一周后,症状加剧,食欲废绝,消瘦,精神萎靡,喜躺卧,体温上升到40℃~42℃,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排出带血的稀粪,其中混有纤维素性假膜,恶臭。病末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在恶病质状态下死亡。慢性病例,病程长达数月,主要表现下痢和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亦可发生死亡。第8页/共57页9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粪-口途径感染,宿主范围广泛;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差别很大。100日龄以内幼畜尤其4~30日龄犊牛最易感染。国外报道犊牛(4-17日龄左右)发病率达50%以上,国内在北京、湖南、河南等省市调查的感染率为5.3%-40%,牛病程2~14天,死亡率16%~40%。临床症状:食欲下降、腹泻、脱水是本病的主要特征。若单独感染腹泻可持续7天以上,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则会出现脱水、酸碱失衡、腹泻等。犊牛感染最为严重,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厌食,腹泻,粪便带血和含大量纤维素;发育迟缓,进行性消瘦和减重甚至死亡。其中鼠隐孢子虫可引起中等程度的腹泻,小隐孢子虫可引起水样腹泻。第9页/共57页10牛轮状病毒病流行病学:1~7日龄内新生犊牛。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媒介经口传播。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劣质饲料和其他疾病的等均对该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影响很大。临床症状:最早病例见于生后12小时,最迟也在数周以内终止。人工感染潜伏期是18~24小时。症状以突然腹泻开始,病犊精神萎顿,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若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则是死亡的征兆。厌食和腹泻,粪便黄白色液状,有时带有粘液和血液。腹泻时间延长,则脱水明显。病死率可达10~50%,死亡的原因多是急性脱水或酸中毒。病程1~8天。若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则预后不良,致死率增高。第10页/共57页11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流行病学:各种年龄都易感、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病牛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以冬春季节多发。新疫区急性病例多,病死率可达90%~100%,老疫区急性病例少,但隐性感染高达50%以上。临床症状:潜伏期7~14天。临床上牛群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但小牛症状严重。急性型常见于幼犊,死亡率很高,腹泻是特征性症状,可持续1~3周。稀粪呈水样初期淡黄色,后期常伴有肠粘膜和血液,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体温升高达40~42℃,流鼻汁、咳嗽、呼吸急促、流泪、流涎、精神萎顿等,以后口腔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持续4~7天,同时白血球减少。慢性型出现间歇性腹泻,病程较长,一般2~5个月,病牛被毛粗乱、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有的出现跛行。妊娠母牛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性缺陷犊牛。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表现轻度的共济失调、完全不协调或不能站立。有些患牛失明。第11页/共57页12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多见于1~9日龄乳用犊牛,肠炎严重程度与犊牛日龄、免疫状况、病毒毒株和感染剂量有关。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牛场常在几年内连续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饲养管理差、寒冷、潮湿可促使本病发生。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约为1d左右犊牛腹泻主要见于7~10日龄,吃过初乳或未吃过初乳的犊牛均可发病,前者病情较轻。病初,患犊精神沉郁,吃奶减少或停止,排淡黄色的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块和黏液,严重的可出现发热、脱水和血液浓缩。腹泻持续3~6d,大部分犊牛可康复,如腹泻严重、治疗不适当可能死亡。若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超过50%。成年奶牛可发生血痢,特征为突然发病,表现腹泻,便如黑血样,产奶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流鼻涕、咳嗽、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发病率可达50%~100%,但死亡率很低。第12页/共57页13牛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牛肠病毒广泛存在自然界,主要流行肠病毒1型和2型。BEV-1宿主范围包括人、马、狗、牛、猪、兔、禽类、鹿、非洲羚羊、水牛、绵羊和山羊;BEV-2的宿主只有家养牛。在国外牛群中,牛肠病毒阳性率高达到17.6-80%。初生犊牛因饮用初乳导致抗体阳性率非常高。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宿主的消化道中复制增殖。病毒对酸性环境耐受的特性使得病毒能在消化道中长期存活。感染动物粪便中存在相当高的滴度(105-1011/g)的病毒粒子。临床症状:一般为隐性感染,下痢、肺炎、呼吸道症状和乳房炎较为常见。此外,繁殖障碍表现明显,如子宫内膜炎、不孕、流产和死胎。但大多数情况下,BEV一般为无症状感染,不会导致患畜健康严重受损。试验感染时,动物表现为轻度下痢和轻微呼吸道症状。下痢表现为水样腹泻,有泡沫,少数严重的还有鲜血。体温变化不明显,食欲下降,基本没有死亡,但产奶量大幅下降。约两周后康复,康复后大多数奶牛的产奶量不能恢复到病前的水平。第13页/共57页14
牛肠病毒(BovineEnterovirus)为小RNA病毒科成员。无囊膜,直径为27-30nm。复制部位在胞浆,往往可见晶格样排列的病毒颗粒。被黏膜或粪便包裹的病毒在通常的环境下对热稳定。对pH3及高盐环境耐受,对消毒剂不敏感。第14页/共57页15近年来北京部分牛场的产奶牛普遍(约80%)出现严重腹泻症状:水样腹泻,有泡沫,少数(10-15%)严重病牛粪便含有鲜血,体温变化不明显,食欲下降,基本没有死亡,但产奶量大幅下降(约30%)。病程两周左右,康复后大多数奶牛产奶量难以恢复到病前水平,特别是高产奶牛。据回顾性调查,该病两年发生一次。发病牛场采样分离到了一种牛肠道病毒。
第15页/共57页16目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从临床上严重腹泻、血性下痢病牛直肠拭子中分离的一株牛肠道病毒2型分离株鉴定过程,介绍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鉴定方法,为后期未知病原体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牛肠病毒2型感染的诊断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第16页/共57页17病料采集和病毒分离采集病牛直肠拭子,按常规方法处理备用。培养MDBK细胞,待细胞单层生长至80%以上时,将处理后的病料接种到MDBK,37℃作用1h,弃病毒液,加含1%FBS的DMEM,于5%CO2培养箱培养观察记录细胞状况,当出现细胞病变(CPE)时收获病毒液,并连传3代制备毒种。第17页/共57页18正常细胞形态及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病变
正常细胞16h36h8h病毒分离结果×400第18页/共57页19
1、蚀斑纯化和病毒增殖利用MDBK细胞,按照蚀斑纯化常规方法,将分离物进行纯化。将经过三次纯化的未知病毒再次接种细胞单层,37℃作用1h,弃病毒液,加含1%FBS的DMEM,于5%CO2培养箱培养观察记录细胞病变(CPE)。至CPE出现90%左右,收获病毒液。连续传毒3代后大规模增殖病毒。
2、牛肾细胞(MDBK)TCID50测定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培养BK细胞至单层后,吸弃培养液,分别接种增殖后的原液细胞毒和10-1~10-7稀释病毒液,病毒稀释液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代替病毒液。每孔100µl,每组10孔,于CO2培养箱孵育1h。吸弃接种液,每孔加125µlDMEM维持液,于CO2培养箱培养3d,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第19页/共57页201、病毒浓缩在收集到的病毒上清中加入5%的PEG6000,4℃搅拌过夜(约18h)。4℃10000rpm离心1.5h,弃上清。沉淀用TNMC缓冲液(50mMTris-HCl,pH7.5,100mMNaCl,10mMCaCl2,1mMMgCl2)悬浮,于4℃50000rpm离心1h,弃上清。沉淀用TNMC缓冲液重新悬浮,使其终体积为浓缩前的1%。
2、病毒提纯在25℃下将CsCl配制成10%、20%、30%、40%、50%、60%密度梯度的匀浆液,用注射器小心吸取浓度最小的溶液加入离心管底,然后将注射器针头插入离心管底部依次加入较高的各个浓度(10%-60%),每个浓度500µl。在离心管顶部加入1ml病毒液。水平转头4℃50000rpm,离心24h。收集离心后形成的各区带,用TNMC缓冲液稀释10或15倍,4℃50000rpm离心1.5h,以去除残余CsCl。第20页/共57页21病毒提纯结果未知病毒细胞毒TCID50=10-4.05/0.1ml。病毒液经过增殖、浓缩、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4条区带。第21页/共57页22病毒的理化特性鉴定电镜照片1
病毒核酸型鉴定2耐酸性试验4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5耐热性试验6脂溶剂敏感性试验3第22页/共57页23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将未知病毒液接种已长成单层的MDBK细胞,并以维持液维持;16h后将细胞培养基弃去,用PBS(pH7.2,0.1M)轻轻洗涤一遍;以0.25%的胰酶消化细胞,使之成为单细胞悬液;1000-3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以2.5%的戊二醛(PH7.4)前固定。用刮匙将样品取出并割成小块,PBS(pH7.2,0.1M)洗涤20min;1%锇酸固定;PBS(pH7.2,0.1M)洗涤20min;丙酮脱水(梯度30%,50%,70%,80%,90%,100%)每个梯度20min,脱三遍;环氧树脂包埋聚合;切片机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第23页/共57页24电镜形态观察电镜形态观察结果电镜照片图组1电镜照片图组2第24页/共57页25病毒核酸型鉴定
DNA抑制剂如5-氟尿嘧啶等进入细胞后发生磷酸化,参与新合成的DNA以代替胸腺嘧啶,产生无功能的分子,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将此药物加于细胞培养物中,对DNA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RNA病毒没有或仅有极低的抑制作用。第25页/共57页26病毒核酸型鉴定试验方法
在6孔板内培养细胞至单层,稀释病毒液,使其分别为100~10-5六个稀释度。向1-6号板中分别加入100、10-1、10-2、10-3、10-4、10-5六个滴度的病毒液,7号板加入DMEM(病毒稀释液),每孔500µl。在37℃CO2培养箱中孵育1h。用PBS洗涤6孔板,每块板的三个孔加入含50µg/ml5-氟尿嘧啶的1%FBSDMEM维持液,另三个孔加入不含5-氟尿嘧啶的1%FBSDMEM维持液。置于37℃CO2培养箱中孵育3d。按时观察细胞病变。第26页/共57页27病毒核酸型鉴定试验结果接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1-6号板接毒孔相继出现细胞病变,病变程度随着稀释倍数增大而减弱,6号板细胞病变不明显。每块6孔板(接种同一稀释度病毒液)中,添加含5-氟尿嘧啶的维持培养液孔与不添加5-氟尿嘧啶的维持培养液孔相比,细胞病变出现时间及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7号板(不接病毒)中,所有培养孔均未出现细胞病变。根据5-氟尿嘧啶对未知病毒的抑制滴度小于一个对数,可以判定未知病毒对DNA抑制剂不敏感,为RNA病毒。第27页/共57页28脂溶剂敏感性试验
某些病毒具有囊膜,脂质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应用乙醚等有机溶剂除去脂质,将使这类病毒灭活,例如疱疹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和批膜病毒等。故脂溶剂敏感试验可检测出病毒是否具有囊膜。第28页/共57页29脂溶剂敏感性试验方法
于病毒液中加入AR级氯仿,使其终浓度为4.8%,置4℃振荡混合10min。500rpm离心沉淀5min,吸取上层液体,滴定病毒感染力。另外,以加入4.8%量PBS的病毒液作为对照,同样处理和滴定。氯仿处理病毒液的滴度比对照病毒液下降2个对数以上者,判断对氯仿敏感。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判为对氯仿不敏感。第29页/共57页30脂溶剂敏感性试验结果将病毒经过氯仿处理后接种MDBK细胞,细胞毒TCID50=10-4.02/0.1ml。与未用氯仿处理的病毒的TCID50(10-4.05/0.1ml)相比,二者滴度相差小于一个对数,故判定未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为无囊膜病毒。第30页/共57页31耐酸性试验
某些病毒耐酸,例如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但同科中鼻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却对酸敏感。因此耐酸性试验也是病毒鉴定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第31页/共57页32耐酸性试验方法
将病毒液等量分装于15ml离心管中。用0.1N的HCl将小瓶中的病毒液的pH调至3.0,并向另1个离心管内的病毒液加入相同于用酸量的灭菌的PBS做对照。置于37℃的恒温水浴锅或者室温感作1h,再用5.6%NaHCO3溶液将PH调回至7.2左右。此后将两瓶病毒液分别用敏感细胞测定感染力。如果试验组感染力比对照组感染力降低2个对数以上乃至完全灭活者,则证明该病毒对酸敏感。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为耐酸。第32页/共57页33耐酸性试验结果将病毒液经过HCl处理,再用NaCO3将pH调回至7.2后接种MDBK细胞,细胞毒TCID50=10-4.17/0.1ml。与用等量PBS处理的对照组TCID50(10-3.77/0.1ml)相比,二者滴度相差小于一个对数,故判定未知病毒对pH3环境耐受。第33页/共57页34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
灰质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等对胰蛋白酶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相反,某些病毒,例如痘病毒、呼肠孤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却易被胰蛋白酶灭活。因此,胰蛋白酶试验也常用于一些病毒的鉴定。第34页/共57页35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方法
于灭菌15ml离心管内,加入病毒液500µl,再加入溶于pH7.4PBS的1%胰蛋白酶溶液500µl,使胰蛋白酶终浓度为0.5%,充分混合。置37℃作用1h,随即加入灭活的犊牛血清4ml,充分混合,终止胰蛋白酶的作用。另取同样的病毒液500µl,加入pH7.4PBS液500µl,混合和37℃放置1h后,加入灭活犊牛血清4ml作为对照。最后将上述两份混合液分别在BK细胞测定感染力。感染力比对照组降低2个对数以上,以至完全丧失感染力者,判为对胰蛋白酶敏感;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判为对胰蛋白酶抵抗。第35页/共57页36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结果将病毒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后接种MDBK细胞,细胞毒TCID50=10-3.06/0.1ml。与用等量PBS处理的对照组TCID50(10-3.17/0.1ml)相比,二者滴度相差小于一个对数,故判定未知病毒对胰蛋白酶不敏感。第36页/共57页37耐热性试验
不同病毒对不同温度的敏感度以及耐受时间不同,故可以通过热敏感性试验及结合二价阳离子保护性试验(二价阳离子例如MgCl2,能够明显提高某些病毒对50-55℃高温处理的抵抗力)对病毒进行鉴定。第37页/共57页38耐热性试验方法
1、对不同温度的耐受将病毒悬液分为等量4管,分别置于50℃、60℃、70℃、80℃水浴1h,测定感染力。如果在某个温度下试验组感染力比对照组感染力降低2个对数以上乃至完全灭活者,则证明该病毒对此温度敏感。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为耐受。
2、对50℃的耐受时间将病毒悬液分为等量4管,置于50℃水浴分别感作5、10、15和30min,随后测定感染力。如果试验组感染力比对照组感染力降低2个对数以上乃至完全灭活者,则证明该病毒在此时间内对50℃敏感。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表明病毒在此时间内对50℃耐受。
第38页/共57页39耐热性试验方法3、二价阳离子保护性试验将MgCl2用蒸馏水配成1.1M溶液。另将病毒液分成两份,分别用1.1MMgCl2溶液和生理盐水(对照)作10×稀释,置50℃水浴感作1h后,在细胞培养物上滴定感染力,如果试验组感染力比对照组感染力提高2个对数以上,则证明MgCl2对病毒具备保护性。滴度相差小于1个对数者为不具有保护性。第39页/共57页40耐热性试验结果
1、对不同温度的耐受
分别将经过50℃、60℃、70℃、80℃处理1h的病毒,接种BK细胞,3天后观察均不引起细胞病变,由此可知50℃作用1h便可灭活病毒。
2、对50℃的耐受时间
分别将经过50℃处理5min、15min、30min、1h的病毒,接种BK细胞,3天后观察均不引起细胞病变。由此可知,50℃作用5min便可灭活裸露状态的病毒。
第40页/共57页41耐热性试验结果3、二价阳离子保护性试验将MgCl2溶液处理的病毒液置于50℃水浴1h后接种MDBK细胞,细胞毒TCID50=10-5.06/0.1ml。
与未使用MgCl2溶液且经过同样高温处理的病毒(完全灭活)相比较,可以判定MgCl2溶液对处于50℃高温环境中的未知病毒具有保护力。
第41页/共57页42理化特性鉴定总结病毒核酸型鉴定——RNA(抑制滴度小于一个对数)脂溶剂敏感试验——无囊膜(TCID50:10-4.02/0.1ml
VS10-4.05/0.1ml)胰酶敏感试验——不敏感(TCID50:10-3.06/0.1ml
VS10-3.17/0.1ml)耐酸性试验——pH3耐受(TCID50:10-4.17/0.1ml
VS10-3.77/0.1ml)耐热性试验
——50℃作用5min灭活(TCID50:100/0.1ml
VS10-4.05/0.1ml)
——二价阳离子具有保护力(TCID50:10-5.06/0.1ml
VS100/0.1ml)第42页/共57页43排除可疑病毒
结合病牛症状及病毒核酸型,对描述相符的一些常见病毒进行检测排除。可以采用血清学试验、PCR检测等方法。第43页/共57页44可疑病毒排除试验方法
根据病毒引起牛腹泻的临床症状及核酸型判定结果,怀疑其可能为BVDV(病毒性腹泻病毒)、BCV(牛冠状病毒)、BRV(牛轮状病毒)感染。故合成这三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毒进行扩增。引物序列如下:(1)BVDV引物
FBVDV:5’-CATGCCCATAGTAGGAC-3’RBVDV:5’-CCATGTGCCATGTACAG-3’
(2)轮状病毒引物
FBCV:5’-AgAATTTCCgTTTggCTA-3’RBCV:5’-CggTCACATCATACAACTCT-3’
(3)冠状病毒引物
FBCV:5’-gAgCgTCCTTTggAAATCgT-3’RBCV:5’-gCTTAgTTACTTgCTgTggC-3’第44页/共57页45
用BVDV、BCV、BRV特异性引物对未知病毒RT-PCR扩增结果
1.用BVDV特异性引物对BVDV病毒株扩增产物(阳性对照)
2.用BVDV特异性引物对未知病毒扩增产物
3.用BCV特异性引物对未知病毒扩增产物
4.用BRV特异性引物对未知病毒扩增产物
M.DNA分子量标准
可疑病毒排除结果(PCR检测)
扩增结果显示,可以排除此病毒为BVDV、BCV及BRV。第45页/共57页46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提取RNA(据理化鉴定结果)使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或者RT-PCR回收目的片段连接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重组质粒测序序列比对分析
第46页/共57页47随机引物选择
随机引物PCR技术(randomampliedpolymorphicDNA,RAPD;arbitranlyprimedPCR,APPCR)是由Welsh、Williams于1990年几乎同时建立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检测技术。该技术以PCR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单一的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这一技术在物种鉴定、动植物分类、群体遗传学调查、遗传性突变基因的筛查、新病毒发现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次试验选择锚定随机引物序列如下:
RPAdP:5’-ggACTggCTCgATggCTCNNNNNNN-3’RPAP:5’-ggACTggCTCgATggCTC-3’分子生物学检测第47页/共57页481.用锚定随机引物对病毒提纯后区带1的扩增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块堆叠盆栽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美味香菇酱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机动车零配件市场管理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影响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冲击评估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week课时2 Let's learn-Let's play说课稿 人教PEP
- 5.4 信息茧房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初中版人工智能通识(清华大学版)
- 2025年花样机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图书馆管理服务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茶叶农药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会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题库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秋形势与政策课件-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9 香港璀璨的明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类与整 理 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 2025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试题及答案(采煤部分)
- 油田冬季八防安全经验分享
- 电缆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数学文化在立体几何中的渗透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