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_第1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_第2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_第3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_第4页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异的人生志向,相同的理想社会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次:一、学情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学生在初中阶段,积累文言知识少,文言知识薄弱,因此学生对《论语》文本理解有一定难度;对“三子”之志共鸣不大,对曾皙“春风沂水”的理想不易理解。二、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和文言句式。2.品味不同人物性格和志向。3.了解先贤的理想情怀,审视我和我的理想。三、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文中词句的品味、体验,把握四位弟子的志向。2.难点: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点。四、教学策略朗读法、质疑法、点拨法、讨论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黑板、教师用书、学科网六、课型及课时课型:新授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说出一句你所知道的《论语》中的名句。ppt展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齐读回顾《论语》名句)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会会我们阔别已久的老朋友孔子,这一天他正和他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一起聊天,我们来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近孔子,走近《论语》,去感悟孔圣人智慧的光芒。〔板书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题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1.“侍坐”意即“在尊长旁边陪坐”。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性格也各有差异。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当时约51岁。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当时约39岁。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当时约31岁。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当时约18岁。据《论语》记载,他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擅长辞令,应对得体。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三、知人论世1、孔子其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听读正音,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通读一遍课文,听的过程中用红笔将生僻字的读音标注在课本上。特别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曾晳(xī)哂(shěn)舞雩(yú)铿(kēng)尔小相(xiàng)比(bǐ)及冠(guàn)者喟(kuì)然2.听读完一遍之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大概在讲什么?明确:孔子和四名弟子畅谈人生志向。五、逐段细读,把握文意接下来,我们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一起疏通文意。在此过程中也要训练文言文阅读的“推断意识”(学会借助字形、语法、成语、句式等推断词义)和“整体意识”(联系上下文语境读懂词义、句义、段落主旨)。梳理下列文言知识。【明确】(一)通假字1.鼓瑟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通“暮”,暮春)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4.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1.尔:(1)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表状态)(2)如或知尔(你们)2.与:(1)吾与点也(赞同)(2)唯赤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3.方:(1)方六七十(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三)词类活用1.可使足民(使……富足)2.风乎舞雩(名作动,吹风)3.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4.端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愿为小相焉。(四)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1)不吾知也;(2)则何以哉;(3)尔何如?;(4)何伤乎?2.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异乎三子者之撰。(3)浴乎沂,风乎舞雩。(4)为国以礼第二课时一、分角色朗读课文选六名同学分角色共同完成课文的朗读,其中一人旁白,五人角色朗读。读的过程中注意要尽可能贴近人物的身份、语气、动作。通过朗读,一方面进一步熟悉文本,也为进一步思考探究做铺垫。二、问题探究思考1:全文围绕着哪个字展开?文章的逻辑层次是什么样的?明确:围绕“志”展开。大致逻辑层次是:问志——述志——评志。思考2: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和孔子对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各是什么?你更认同谁的志向?(完成下表)人物回答问题时的动作、神态、性格特点志向孔子的态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人物动作、神态、性格特点志向孔子态度子路“率尔而对”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兵”哂之曾皙谨慎小心,谦虚退让“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侧重“富国”冉有谦恭有礼,娴于辞令。“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侧重“礼仪”公西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洒脱高雅从容淡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了“沂水春风图”与之知识补充:子路: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理由: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谨慎小心,谦虚退让。理由: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理由: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理由: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思考3:孔子为什么“哂”子路?如何理解“其言不让”?可参考以下内容:“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明确:“其言不让”更多的是说子路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不够谦让,而不是说他的志向。思考4:用现代汉语描绘曾点的所说的“沂水春风图”。并结合下列文段说说孔子为什么“与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第五》总结: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子路讲的是“不挨打”,即“强兵”;冉有讲的是“不挨饿”,即“富国”;公西华讲的是“知礼节”,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而曾皙讲的是“幸福”,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目标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既应敢于承担,又要谦逊礼让——这就是孔子的态度。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想要重整春秋末期混乱的社会秩序,而曾皙说的正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课下任务:5人一组,将本文改写成一个课本剧。要求用现代汉语,且与原文尽量保持一致。下节课抽选一到两个小组在课堂上表演。第三课时一、课本剧表演抽选1-2个小组表演课前编写和排练的课本剧,表演完之后其余学生要做点评。(设计意图:表演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对学生完成全文背诵任务也有帮助。)二、各言己志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志向。纵观古今,很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年轻时候立下过志向,比如杜甫心存“致君尧舜上”的志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立志“让全球无冻馁之人……”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一下,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言己志。三、结束语:“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是中国文化两大公案,孔子为什么“哂由”“与点”,众说纷纭,我们的认识只不过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可是,就像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花园方显神秘;无穷解读,经典更添魅力。《论语》常读常新:今天的同学们,是18岁的公西华,雍容谦虚,对自己的志向还有所保留;50岁的我,希望自己到了60岁还能像子路一样“猛志固常在”;而更希望我们到了60岁,仍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