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1_第1页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1_第2页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1_第3页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1适用年级:七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43.0分一、单选类1.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新闻左迁B.遥远寄存C.落尽杨花D.过客优愁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B.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C.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触景伤情,也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D.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B.“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C.“闻道龙标过五溪”采用记叙的手法,穷山恶水,道路险阻,直叙被贬之事。D.最后两句写景,将明月人格化,抒发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同情。4.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秋景象。B.“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D.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5.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杨花/落尽/子规/啼B.闻道/龙标/过/五溪C.我寄/愁心/与/明月D.随风/直到/夜/郎西6.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0分)(单选)A.我寄愁/心与/明月B.我/寄愁/心与/明月C.我寄/愁心/与/明月D.我寄/愁/心与明/月7.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0分)(单选)A.闻/道龙标/过/五溪B.闻道龙/标过/五/溪C.闻道/龙标/过/五溪D.闻/道龙/标过/五溪二、填空类1.为划线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花落尽____

A.jǐnB.jìn(1.0分)2.理解性默写。

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____,____。(2.0分)3.理解性默写。

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2.0分)4.理解性默写。

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____(1.0分)三、判断类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2.0分)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2.0分)四、综合类1.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分)(单选)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0分)(单选)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分)(单选)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2.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选自____,作者____是____代大诗人,字____,晚年又叫____。(5.0分)(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分)(单选)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0分)(单选)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早春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4).对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