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微第4次实验课件_第1页
医微第4次实验课件_第2页
医微第4次实验课件_第3页
医微第4次实验课件_第4页
医微第4次实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四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指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有44个属,170多个种,引起人类感染的菌种不到20个种。①致病菌: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等;②机会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在宿主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外组织时可致病;③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

引起胃肠炎的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通过基因转移获得毒位于质粒、噬菌体或毒力岛上的毒力因子基因后而成为致病菌与医学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分三类:肠杆菌科细菌革兰染色4.抗原结构(重要鉴别依据):主要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和荚膜抗原。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O抗原H抗原化学本质LPS蛋白质耐热性耐热不耐热(60℃30min破坏)变异S-RH-O获得加热甲醛诱生的相应AbIgM为主IgG为主

荚膜抗原(型特异性)大肠杆菌:K-Ag伤寒杆菌:Vi-Ag5.抵抗力

较弱,60℃30min即死;

胆盐/煌绿抑制非致病性肠道杆菌6.易变异: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

S-R变异O-H变异

耐药性(最常见)毒力变异抗原性变异

生物学共性

一、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从形态和染色难以区分,其鉴别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和抗原鉴定。故肠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通常需作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此外,沙门菌所致肠热症(伤寒、副伤寒)尚可采用血清学试验(肥达试验)作为辅助诊断。

粪便标本或肛拭子SS琼脂平板分离培养18~24h其他生化试验:如尿素酶、吲哚试验等双糖铁培养基培养18~24h(初步鉴定)取可疑菌落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反应)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别流程最终鉴定发酵乳糖菌落(大肠杆菌菌落呈红色)不发酵乳糖菌落(肠道致病菌菌落呈无色、透明)SS培养基双糖铁-半固体培养基组成成分

上层(固体):蛋白胨、琼脂、乳糖、硫代硫酸纳、硫酸亚铁、酚红

下层(半固体):蛋白胨、琼脂、葡萄糖、酚红斜面培养基(乳糖)半固体培养基(葡萄糖)指示剂:酚红。上层:乳糖、H2S下层:葡萄糖、动力Fe2+双糖铁-半固体培养基血清学鉴定:

取双糖铁-半固体培养基细菌与已知沙门菌诊断血清或志贺菌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的肠道杆菌作进一步鉴定。沙门菌诊断血清+分离细菌生理盐水(对照)+分离细菌志賀菌诊断血清+分离细菌生理盐水(对照)+分离细菌二、大肠、伤寒、痢疾杆菌的培养和生化(示教)1、在SS平板上的培养特性大肠杆菌(红色菌落)伤寒沙门菌(无色菌落)痢疾志贺菌(无色菌落)SS平板2、在双糖铁-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点标准管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乳糖+葡萄糖+动力+H2S-伤寒杆菌:乳糖-葡萄糖+动力+H2S+痢疾杆菌:乳糖-葡萄糖+动力-H2S-原理:为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鞭毛抗原(A)和肖氏沙门菌的鞭毛抗原(B)与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的效价,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试剂:伤寒杆菌O12H甲型副伤寒杆菌O12H-----A肖氏沙门菌O12H-----B希氏沙门菌O

H-----南方少见

二、肥达试验(Widaltest,p39)引起肠热症的常见沙门菌的抗原组成组菌名O抗原H抗原第1相第2相A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12a—B组肖氏沙门菌1,4,5,12b1,2C组希氏沙门菌6,7,Vic1,5D组伤寒沙门菌9,12,Vid—O抗原与H抗原的区别菌体抗原(O-Ag)鞭毛抗原(H-Ag)化学成分耐热性变异相应抗体脂多糖蛋白质耐热不耐热S-R变异H-O变异IgM抗体IgG抗体

凝集程度以“+”表示。以产生明显可见凝集现象(++)时血清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O、H凝集现象的区别:O菌液凝集物:致密颗粒状,不易摇起;H菌液凝集物:疏松棉絮状,轻摇易浮起。结果观察:

12345678

抗O++++++++++++----

抗H++++++++++++++---

抗A+++------

抗B--------1:40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结果记录:抗O1:320抗H1:640抗A1:40抗B<1:40抗O1:320抗H1:640抗A1:40正常

抗B<1:40正常结论: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可能性较大分析举例:某患者肥达试验结果如下注意事项:1、4人/组,吸管加样,加样时尽量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