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_第1页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_第2页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_第3页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_第4页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措施主要表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派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渐为虚衔转运使负责转运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散机构权力(分权)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权力地方:“四监司”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崇文抑武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二)影响1、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二、王安石变法>原因:“三冗二积”的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庆历新政失败,危机加深。2、原则与目的(1)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1)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拨巨款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均输法)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4、影响:(1)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消极: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三、两宋时期民族关系澧渊之盟(北宋与辽)庆历和议(北宋与西夏)绍兴和议(南宋与金)钱物岁币岁赐岁贡关系“兄弟”“君臣”“臣君”一“侄叔”特点:(1)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并立。(2)两宋政权民族政策较为软弱,以钱财换和平。(3)民族交融是主流,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4)双向交流。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边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中原。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1、辽: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1)南北面官制:①内容南面官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②特征因俗而治,蕃汉分治③影响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2)四时捺钵制: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西夏:仿宋建制,一制两称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职。3、金:猛安谋克制(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1)内容: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平时耕作,战时出征。(2)特征: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3)影响:促进女真族政权封建化进程;民族交融。总结:辽夏金政治制度的特点、原因与认识①特征: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因俗而治);②原因: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根本);民族习俗,社会生活有差异(直接);③认识: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二、元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评价1、设驿站和急递铺: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行省制:(1)目的: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3)特点: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②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③打破“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政区划分方式,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等。(4)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3、边疆管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军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行政管理职能)4、民族关系:四等人制一一民族矛盾尖锐,民族交融加强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作物:稻麦复种制一一提高粮食产量经济作物:棉花、茶叶一一突破自然经济结构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手工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略)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的繁荣(1)市场: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榷场和民间贸易活跃;(2)货币: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增多,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城市的兴盛(1)城市格局:时空限制打破;(2)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人口繁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丰富)。知识归纳:宋代商业革命(1)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2)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监管(3)出现娱乐场所-瓦子(4)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5)对外贸易繁荣(6)城市的经济职能显著增强三、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技术和生产工具;②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③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④统治者重视。(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②唐中叶: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③北宋: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④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⑤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3)影响:①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②文化教育:推动南方文化进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单独分配录取名额。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③城市发展:推动了南方城市的迅速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④交通运输:促进南方海上交通、河运发展(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四、社会的变化(一)门第观念淡化,阶层流动加强1、原因:科举制的推动(1)宋朝科举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2)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表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二)社会成员人格趋于平等1、表现:(1)贱民阶层减少(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2)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宋朝租佃制十分普遍,佃农和地主间是租赁关系,而非主奴关系)(三)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1、土地交易的放开: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百姓生活相对自由: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第十二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儒学复兴:理学兴起(一)儒学复兴的背景1、魏晋隋唐以来,儒学正统地位遭挑战,伦理纲常受冲击。(原因:儒学自身缺陷、佛道冲击、政局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2、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3、宋代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儒释道长期论争与融合等。(二)儒学复兴的主要成果与基本思想1、主要成果:理学(主流是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基本思想:(1)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2)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追求)。(3)认识、方法论:“格物致知”,深入探究万物,认识普遍天理。(三)儒学复兴的影响1、构建起具有思辨性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2、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愤立志;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二、文学艺术(参看教材)三、科技:三大发明、三大科学家、三大著作知识归纳: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