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文风格,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及写作特点。(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圈点勾画,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激发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联系实际,体会不同领域学者们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培养信息筛选及整合能力。(二)教学难点:学习屠呦呦等不同领域学者们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三、教学方法(一)对话法(二)讲授课(三)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情境教学法(五)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主席习近平评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1.阅读提示: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关注小标题,把握各部分的主要信息并划分层次。②圈点勾画并罗列文中信息(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者、功能、成分、意义和影响)。③用下定义,作诠释的方式解释青蒿素。2.结合小标题,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⑤中医药学的贡献。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写青蒿素的贡献,后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3.理清文章结构后,我们精细筛选信息,寻找青蒿素的相关语句。①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青蒿素。②我们获得对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疗效。③熔点在156-157℃无色晶体。④“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青蒿素是由屠呦呦领导的“523”项目团队成员以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为原则,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具有安全、低毒特点,熔点在156-157℃无色晶体状的,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的抗疟一线药物。(三)探究历程,把握精神青蒿素经历了从发现、提取、发展与超越的艰辛历程,我想这一路走来,必然是艰辛的,那么这一路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像一束阳光一样在他们心底照彻他们,让我们一起探究艰辛历程中他们的科研精神。请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单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在文中圈画第一人称“我”和“我们”,用不同颜色;标出梳理作者什么时候使用“我”,什么时候使用“我们”;探究其中的原因。2.圈画并罗列稳重涉及时间的语句,梳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阅读精确到具体日期的句子,分析这些日子对屠呦呦的特殊意义;比较青蒿素药品研发和推广的时间跨度,以及具体的研究细节,从中提取概括你认为的科学家精神。3.本文语言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朴实而不乏生动的特点,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全文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比较顺畅地把握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请从文章中任选一两处语言进行品析,感受屠呦呦的科研精神。明确:屠呦呦以个人身份表达谢意,并在谈及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这些内容时使用“我”;谈及如何将青蒿素制成药物,说成果及贡献的时候,用“我们”。作者在讲自己以及所在团队的故事,第一人称显得更加亲切、真实:而使用"我们"这个复数词,表明屠呦呦更看重团体合作。她隐去了自己作为关键人物、领军人物的贡献和奉献,而用"我们"一词替代"我",从中可见其淡泊谦逊,虚怀若谷,不居功自傲。(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明确:1955年,毕业。20世纪50年代,疟疾肆虐。1967年,“523”项目启动。1969年,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成功得到中性提取物。1972年11月8日,找到青蒿素。1973年秋,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1977年,分子立体结构发表。1979年,发表被表彰。1981年,在世界性会议上作报告。1982年,公开发表。1986年,青蒿素成为一类新药。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2009年《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开始研究到找到安全性高的青蒿素用了3年;从青蒿素到药片1年;从药片到一类药13年;从安全性高的青蒿素到被世卫认可30年。明确: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③“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可见,屠呦呦实事求是、谨慎严谨的科研精神。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在此,我们感受到了屠呦呦的对传统文化谦卑和敬畏。(四)深度解读,引入背景同学们,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但却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除了她的科研精神,还在于她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青蒿素的研究背景。(五)拓展延伸,提升自我“每一次飞跃都来源于无数个坚守的日夜”,时代之光,因为有这样的坚守更加的耀眼,作为青年的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坚守?明确:1.崇尚英雄精神: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2.铭记英雄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3.传承英雄精神: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