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优选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现在是2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国鼎立魏国公元220年曹丕洛阳蜀国公元221年刘备成都吴国公元222年孙权建业现在是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文化江南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启示)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总特征4点手工业(丝织、冶炼、制瓷、造纸)商业(北方缓慢、南方活跃)发展的原因(4点)表现:科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现在是4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地区。

现在是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现在是6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农业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商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原因、表现纺织、冶炼、制瓷、造纸原因、表现原因、表现现在是7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江南农业的开发1、发展的主要原因:(3)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1)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4)自然条件优越(5)政治局面相对稳定(6)人民的辛勤劳动现在是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2、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3、特点:各地发展不平衡耕作技术、水利兴修、作物品种、产量提高(1)开发地域扩大:A:江东整个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B:三吴、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发达(2)生产技术进步:现在是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5、江南经济开展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现在是10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北方的恢复与发展:3、北方经济特点:(2)反复破坏和恢复,边疆地区得到开发。(1)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环境破坏缓解。2、恢复发展的主要表现(技术、水利、边疆)1、发展原因:从社会环境、统治政策、民族关系、技术进步等角度入手现在是11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魏:吴:蜀: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行销吴、魏现在是12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2、冶铁:相州军刀,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3、制瓷南方:青瓷北方:白瓷4、造纸术技术进步,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重要造纸中心现在是1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四、商业的发展:特点:1、商品经济发展缓慢;2、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五、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2、表现:饮食、服饰现在是14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特点: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主要特点现在是1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七、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1、前提: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2、内容:②土地不得买卖。①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⑤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④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现在是16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3、评价:①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②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现在是17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1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1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20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现在是21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1、民族融合,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2、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3、对前代文化的继承4、人民群众的长期积累和创造现在是22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二、科技:较秦汉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数学三国:刘徽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缀术》(二)农学:《齐民要术》(内容、意义)(三)地理学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郦道远《水经注》现在是2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三、宗教、哲学:1、道教的发展变化(1)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A、经典增多,(2)萧梁时期(属南朝):B、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起道教的神仙体系现在是24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2、佛教的盛行:(1)原因:(2)表现:A、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B、也适合统治者需要。①庙宇增多,②寺院经济发展,③石窟艺术发达现在是2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A、利于统治者麻痹人民(3)影响C、寺院经济畸形发展,破坏社会经济发展。D、绘画、建筑、石窟艺术深受影响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范缜《神灭论》E、引起反佛教的斗争B、浪费钱财,加重人民负担现在是26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3、哲学:范缜与《神灭论》(1)原因:佛教盛行,加重人民的负担。(2)内容(3)意义:形神相即(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形亡神灭(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现在是27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人名时代观点著作荀子战国①自然有自己的规律;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王充东汉①万物由元气(物质)构成;②反对天人感应;③反对有鬼论;④反对厚葬。《论衡》范缜南朝①反佛;②主张形神合一。《神灭论》王夫之明清之际①“气(物质实体)者,理(客观规律)之依也”;②“天下惟器”。现在是2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四、文学和艺术:1、文学:承上启下(2)南方田园诗:陶潜与其代表作2、艺术:受宗教影响较深(1)书法:(2)绘画:(3)石窟艺术:(3)南北方民歌(1)建安文学(4)音乐、舞蹈现在是2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人物朝代称谓主要科技贡献祖冲之南朝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欧洲人早1000年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现在是30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人物朝代称谓主要成就或代表作王羲之东晋书圣《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顾恺之东晋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石窟艺术北魏随佛教的传播而发展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是31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1)祖冲之现在是32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5428

3259

60837924现在是3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祖冲之造千里船现在是34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

为了纪念祖冲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莫斯科大学陈列着祖冲之的雕像,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将自己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复制的指南车现在是3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2)贾思勰现在是36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37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3)郦道元现在是38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39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4)书圣:王羲之现在是40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41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5、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现在是42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43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44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45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6、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持,日益兴盛。他们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支持人们开山凿窟,建起大型石窟寺。石窟艺术也就随之而兴盛起来。主要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的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现在是46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现在是47页\一共有55页\编辑于星期六大同云冈石窟现在是48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