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地理知识点(笔记本)_第1页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笔记本)_第2页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笔记本)_第3页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笔记本)_第4页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笔记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同学们谈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敬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好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问题具体可持续进展的观念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真实外形是不规章球体63714〔40000〕外表积:5.1〔510100943KM2〕赤道半径:6378极半径:六千三百五十七〔6357〕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必需有的:地轴、地球仪。三、经纬线1、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半球的划分补充:168.522.5°是北回归线;22.568.5°以上属于南极圈。2.90°~60°是高纬度;60°~3030°~0°度是低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用途: 明确任何一点的位置, 确定地点之间相互关系的位置2、怎样阅读经纬网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一周为一天、24小时意义:地球的自转在地球外表消灭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产生时差。二、 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产生四季变化。方向:自西向东,同自转方向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三、五代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划分的依据:以是否有直射现象,及是否有极昼极夜等天文现象为依据划分划分的界限:五代的气候与特征:第三节地图一.地球的种类和作用二.地图的根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学式,文字式方向:区分方向的三个方法: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例和标记: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要生疏。三.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把海拔高度一样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一样的点连接成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原:中间疏,四周密,较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峭。500四.从地图上猎取信息一.海洋分布的特点

其次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9%陆地:71%海洋〕海洋分布的不平衡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四周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四周却是一块陆地二.七大洲:亚洲〔大、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小、南极洲大陆〔面积宽阔,岛屿〔面积较小,大洲〔大陆及它四周的岛屿合起来〕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七大洲的位置,名称,面积及分界限亚欧大陆间以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亚非大陆以苏伊士水道为界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洋,海,海峡的概念 海是大洋的边缘局部2、四大洋的位置自测题:1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水道3、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限是:巴拿马水道4、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限是:白令海峡其次节海陆的变迁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二、 大陆漂移假说三、 板块分合学说一.天气及影响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一个地方时间里大气状况人们常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特点:常常变化、地方差异大天气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呢?与生活有关、与交通有关、与农业有关、与战斗有关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军事、人体安康、交通生活、畜业、旅游业等二.明每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猎取状况、接收数据、制作图表、得出结论、制作节目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三.我们需要干净的空气(空气质量)其次节:气温顺气温的分布一. 气温与生活气温与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关系气温顺气温的测定二. 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年变化、年较差阅读、绘制气温曲线图三.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赤道及其四周气温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渐渐低。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内。1000.6℃。南半球的等高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的等高线比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与我们降水的及其主要形式: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测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雨量器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柱状图的判读与绘制降雨量的变化全年多雨区:赤道四周地带 2.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30~40东岸。430~40西岸。40~60三.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期内的降水量一样的点连成线。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四周地带降水少(2022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渐渐削减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气候与天气的区分气候类型与分布热带雨林气候__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__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雨季热带季风气候__全年高温,分旱雨季热带沙漠气候__终年炎热枯燥亚热带季风气候__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上海温带季风气候__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枯燥――北京地中海气候__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顺多雨――开罗温带海洋性气候__终年温顺多雨――伦敦温带大陆性气候__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乌鲁木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__冬季严寒,夏季温顺――西伯利亚冰原气候__亚欧大陆北部苔原气候__南极洲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特别给人带来的灾难:南方地区与沙漠地区1998第四章:居民与散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状况世界人口的增长数量:增长的速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打算的人口问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区是人口稀疏区。三.不同的人种:白、黄、黑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其次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3000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联合国工作语言――世界上主要语言――汉、英、法、俄、西、阿二.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乡村和城市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乡村耕作――农村牧放――牧村捕鱼――渔村伐木――林场城市工业――工业城市效劳业――旅游城市多种兼有――综合性城市二.聚落与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成与进展的主要因素地形、气候、资源、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世界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区,聚落密集高山荒漠地区,聚落稀疏,甚至没有聚落不同聚落的建筑风格差异第五章进展与合作一.国家和地区总数:220(1901707km2997km2960km2,„„摩纳哥2km2)13101政治体制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进展水平不同国家地位不等“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害,互不干预内政,和平共处,公平互利”五项原则。二.兴旺国家和进展中国家:20进展中150多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地区分布的特点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北合作三.国际合作经济合作联合国根本宗旨、主要机构和作用。南极洲大洋洲半岛南极洲大洋洲半岛岛屿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峡板块火山地震天气天气预报气候气温降水量诞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聚落乡村国家和地区国界领土进展中国家兴旺国家联合国AntarcticaOceaniapeninsulaislandoceanPacificOceanAtlanticOceanIndianOceanArcticOceanstraitplatevolcanoearthquakeweatherweatherforecastclimateairtemperatureamountofprecipitationbirthratedeathratenaturalgrowthrateofpopulationpopulationdensityraceChristianityIslamBuddhismsettlementruralareaurbanareacountryandareanationalboundariesterritorydevelopingcountrydevelopedcountryUnitedNa地球仪 globe地轴 earth”saxis南极 SouthPole北极 NorthPole纬线 parallel经线 meridianline纬度 latitude经度 longitude赤道 Equator北回归线 TropicofCancer南回归线 TropicofCapricorn极圈 ArcticCircle本初子午线 primemeridian地球自转 rotationoftheearth地球公转 revolutionoftheearth热带 tropicalzone温带 temperatezone寒带 frigidzone地图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