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Brunnstrom疗法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Brunnstrom疗法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Brunnstrom疗法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Brunnstrom疗法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Brunnstrom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shénjīng)生理学疗法

Brunnstrom疗法(liáofǎ)第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一、概述(ɡàishù)

1、背景

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Brunnstrom在20世纪70年代综合临床(línchuánɡ)观察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创立的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方法。第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2、定义(dìngyì)Brunnstrom技术(jìshù)是依据脑损伤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jìshù)。第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二、常用反射(fǎnshè)及模式原始(yuánshǐ)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同侧伸屈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正、负支持反射第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原始(yuánshǐ)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颈后伸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颈前屈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如反射较弱,可不出现(chūxiàn)肢体运动而仅有肌张力变化。第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第六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6原始(yuánshǐ)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转向一侧时,出现(chūxiàn)同侧上下肢伸展和对侧上下肢屈曲反射。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成为拉弓反射。如反射较弱,可不出现肢体运动而仅有肌张力变化。第七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7原始反射(fǎnshè)——紧张性迷路反射(fǎnshè)是头部位置(wèizhi)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为迷路半规管所感知,其信号经延髓的前庭核,经前庭脊髓束下达脊髓,使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仰卧时出现四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强,俯卧时出现四肢屈曲或屈肌肌张力增强(如伸肌痉挛严重,可仅表现出伸肌肌张力略为降低)。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第八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8原始反射——静态(jìngtài)紧张性迷路反射由重力作用于内耳蜗感受器引起,能增加上肢屈肌张力,使肩外展90°并伴外旋,肘部和手指屈曲,双手能上举置头部两侧。如将人体悬吊(xuándiào)起来,则髋、膝不会完全伸直,但如让双脚紧贴地面,髋、膝就会完全伸直。第九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9原始反射——动态(dòngtài)紧张性迷路反射头部的角加速度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yǐnqǐ)该反射,出现四肢反应,临床上称为保护性伸展反应。向前摔倒时,双手举过头顶,伸肘,颈和腰部后伸,下肢屈曲。向后摔倒时,出现上肢、颈、腰背屈曲和下肢伸直。向侧方摔倒时,同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第十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0原始(yuánshǐ)反射——紧张性腰反射紧张性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腰向右侧旋转时,右上肢屈曲,右下肢(xiàzhī)伸展。腰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曲。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1反射或者姿势表现紧张性颈反射(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颈伸展――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紧张性腰反射(以上半身向右扭转为例)右上肢屈肌优势;右下肢伸肌优势左上肢伸肌优势;左下肢屈肌优势第十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2原始(yuánshǐ)反射——同侧伸屈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kěyǐ)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第十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3原始(yuánshǐ)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zhītǐ)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zhītǐ)伸肌和对侧肢体(zhītǐ)伸肌同时收缩;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第十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4原始反射(fǎnshè)——屈曲回缩反射(fǎnshè)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表现为刺激伸趾肌可以引起伸趾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chūxiàn)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第十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5原始(yuánshǐ)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肢体(zhītǐ)远端受到刺激时,肢体(zhītǐ)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6原始(yuánshǐ)反射——正、负支持反射正支持反射又称为磁反应,是指在足跖屈部(足底前部)加以适当压力(yālì)时,如果将施加压力(yālì)的手缓慢收回,受刺激的下肢在伸肌反应的作用下会随着收回的手产生运动,如受到磁铁吸引一样。负支持反射是指牵拉伸趾肌时能有效地引起伸趾、伸踝、屈膝以及髋的屈曲、外展、外旋。第十七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7联合反应共同运动(yùndòng)联合反应与联合运动区别三、脑卒中后的运动(yùndòng)模式第十八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8

1、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患侧肢体(zhītǐ)所产生的异常的自住性反应,是丧失随意运动控制的肌群出现的一种张力性姿势反射。第十九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19联合反应部位表现对侧性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下肢(对称性)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下肢(非对称性)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同侧性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下肢伸展→上肢伸展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02、共同(gòngtóng)运动也称联带运动或协同运动,是不同的肌群以错误的时空关系被组织在一起的结果并因此导致分离运动消失即不能随意、独立(dúlì)地进行单关节的运动,代之以肢体刻板的整体运动。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1肢体部位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共同运动上肢肩胛骨上提、后缩前伸、下推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内收肘关节屈曲、旋前伸展前臂旋后(旋前)旋前腕关节屈曲稍伸展指关节屈曲、内收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屈曲、内收下肢髋关节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伸展踝关节背屈、外旋跖屈、内翻趾关节伸展跖屈、内收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2上肢屈肌共同(gòngtóng)运动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qiánbì)旋后腕和手指屈曲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动作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3上肢伸展共同(gòngtóng)运动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如同坐位(zuòwèi)时手伸向两膝之间的动作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4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5下肢(xiàzhī)屈曲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qūqǔ)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背屈内翻趾背屈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6下肢伸展(shēnzhǎn)共同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shēnzhǎn)

踝关节跖屈、内翻趾关节跖屈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73、联合(liánhé)运动是正常人两侧肢体的完全相同(xiānɡtónɡ)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xiānɡtónɡ)的活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整。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8四、适应(shìyìng)证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kòngzhì)障碍疾患。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29五、禁忌证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qínggǎn)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第三十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0六、评定方法

1、Brunnstrom中风偏瘫(piāntān)恢复六阶段理论

I弛缓

Ⅱ联合反应

Ⅲ共同运动

Ⅳ部分分离运动

Ⅴ分离运动

Ⅵ正常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12、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gōngnéng)评价

分期上肢手下肢1期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2期开始出现痉挛、肢体共同运动,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稍出现手指屈曲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分3期痉挛显著,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反射性引起伸展①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②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协同性屈曲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2分期上肢手下肢4期痉挛开始减弱,出现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①手能置于腰后部。②上肢前屈90°(肘伸展)。③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能半随意地、小范围地伸展开始脱离协同运动的运动:①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②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5期痉挛明显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能完成复杂分离运动:①上肢外展90°(肘伸展);②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顶(肘伸展);③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①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②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①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②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6期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①能进行各种抓握;②全范围地伸指;③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协调运动大致正常:①立位髋能外展;②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Brunnstrom偏瘫(piāntān)运动功能评价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3七、感觉障碍的粗略(cūlüè)评定肩、肘、前臂、腕的被动运动(yùndòng)感觉;手指的被动运动感觉;指尖感觉;下肢的被动运动感觉;足底感觉。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4八、方法(fāngfǎ)与技术

1、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

(1)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zhìliáo)的欲望。(2)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52、治疗(zhìliáo)的基本方针

(1)经常重视运动感觉;

(2)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bǎifànɡ)位置;

(3)利用共同运动模式;

(4)促进分离运动;(5)最后达到随意的完成各种运动。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63、心理方面(fāngmiàn)治疗与支持

(1)详细问患者病情;(2)认真地对患者进行评定;(3)患者愈后的憧憬因不同的条件而定;(4)对患者不同阶段(jiēduàn)的鼓励;(5)心理治疗贯穿康复整个过程等等。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74、目的(mùdì)通过运动疗法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huànzhě)功能恢复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85、治疗(zhìliáo)原则1.遵循恢复六阶段理论:按每一阶段进行针对性训练。2.利用反射和联合反应:启动运动(yùndòng),并对运动(yùndòng)进行修正。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39体位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训练(xùnliàn)(翻身训练、从床坐起训练)坐位训练(躯干旋转、头和颈的运动、肩的可动域、屈髋肌群收缩训练)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上、下肢屈(伸)共同运动)引导分离运动(肩、肘、手指、下肢)步行训练(负重、辅助步行、指导步行、上下台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操作方法与步骤(bùzhòu)第四十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0

体位(tǐwèi)摆放

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1床上训练(xùnliàn)(翻身训练(xùnliàn))床上移动(yídòng)

双手交叉(jiāochā)水平摆动向翻身侧摆动完成躯干的旋转治疗师辅助骨盆旋转健患侧翻身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2从床坐起训练(辅助(fǔzhù)坐起、独立坐起)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3坐位(zuòwèi)训练坐位躯干(qūgàn)平衡训练1)倾斜现象2)诱发平衡反应3)前方倾斜和躯干向前方屈曲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4坐位(zuòwèi)训练躯干旋转(xuánzhuǎn)头和颈的运动肩的可动域屈髋肌群收缩训练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5诱发(yòufā)足背屈训练首先以训练胫前肌为主,同时激发趾长伸肌,然后激发腓骨肌。1)早起以诱发共同运动为目的2)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3)冰刺激激发足背屈肌4)手指(shǒuzhǐ)叩击坐位(zuòwèi)训练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6引导联合(liánhé)反应和共同运动

诱发上肢屈肌共同运动(yùndòng)屈肘健上肢抗阻屈肘患上肢屈肘。头面向健侧患上肢屈肘牵拉患近端患上肢屈肘轻叩斜方肌、肱二头肌以引起患上肢屈肌的共同运动。

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7

诱发上肢伸展共同运动伸肘治疗师抵抗健上肢伸展,通过联合反应(fǎnyìng),引导患上肢伸展。头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来加强患上肢伸展。轻叩胸大肌、肱三头肌,以引起上肢伸肌共同运动。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8双侧抗阻划船(huáchuán)样动作双侧抗阻的划船样动作训练:患者与治疗师面对面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再握手,做划船时推拉双桨的动作,让患者向前推时前臂旋前,向回拉时前臂旋后,治疗师对患者健侧施加(shījiā)阻力以引导患侧用力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49诱发下肢(xiàzhī)屈(伸)肌共同运动第五十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0诱发下肢(xiàzhī)内收外展共同运动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1引导(yǐndǎo)分离运动肩、肘关节分离(fēnlí)运动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2手指(shǒuzhǐ)屈曲/伸展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3下肢屈曲(qūqǔ)/伸展患者双杠内站位,练习小幅度的膝关节屈曲和伸展(shēnzhǎn);患者在患腿摆动时练习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4步行(bùxíng)训练步行(bùxíng)流程平行杠内步行平行杠内持杖步行杠外持杖步行弃杖步行应用性步行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四页。4/23/202355下肢(xiàzhī)负重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四页。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