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_第1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_第2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_第3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_第4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详解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优选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现在是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

2、易混淆的概念

⑴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例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多处伤伤情不一,轻者不需处理,重者可致死。列为多发伤者不属于多处伤,但战伤统计时,常将多发伤与多处伤合称为多处伤。

⑵多系统伤:多个重要生命系统同时发生损伤,严重的创伤仍属多发伤。因多发伤常表现为多系统伤,如严重肺损伤合并大血管伤等。一般不作为专门的分类词应用。

现在是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

⑶合并伤:两处以上的损伤,除主要较重的损伤外尚有其他部位较轻的损伤。如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为合并伤。通常不作为分类词应用。⑷复合伤: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冲击伤合并辐射、烧伤,机械伤合并化学、生物武器伤等。

⑸混合伤:两种以上的机械致伤因素所引起的损伤。如弹片、枪弹、刃器等。

⑹联合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常见的有胸腹联合伤、眶颅联合伤等。从广义上讲,联合伤亦称多发伤。现在是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谁是管理创伤的一线医生?急诊科医生?外科医生?现在是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Therefore,weconcludethatin

LevelIIorIIItraumacenters,thefirst

lineofmanagementoftraumapatients

byemergencymedicinespecialistsis

moreeffectivethanmanagementofpatients

bytraumasurgeons.However,in

LevelItraumacenters,todecreasethe

timelagandcomplications,ateamcombined

oftraumasurgeonsandemergency

medicinespecialistsisthebest

choicetobethefirstlineof

management

oftraumapatients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II级或III级创伤中心急诊医学专家,对创伤患者进行一线管理要比创伤外科医生管理患者更有效。然而,在I级创伤中心,减少滞后时间和并发症,由创伤外科医生和急诊医学专家联合组成的团队是创伤患者的第一线管理的最佳选择DavisKA,CabbadNC,SchusterKM,etal.Traumateamoversightimprovesefficiencyof

careandaugmentsclinicalandeconomicoutcomes.JTrauma.2008;65:1236–1242;discussion

1242–1244.现在是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创伤CRASHPLAN检查方法按CRASHPLAN字母顺序检查: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颅);P=pelvis(骨盆),L=limbs(四肢),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现在是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紧急处理流程:VIPCO程序

V:是指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I:是指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输血、不也扩容以防治休克。明显低体温的患者,还应静脉输入温热的液体和血液。扩容抗休克的原则:快、适量、稀。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新概念受到重视。

P:是指监护心脏搏动维护心泵功能以保证循环稳定。

C:是指控制出血。要立即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临时指压止血、临时指压止血、填撒止血、抬高肢体止血、强屈关节、止血带、休克裤。

O:指手术治疗。需要紧急手术止血的患者,受伤与手术间隔越短,患者生存机会越大。以前的观念是在创伤发生后1小时内,患者能送达急诊科进行处理;目前的期望是在创伤发生后的黄金1小时内,患者能够送达手术室。现在是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STOPtheBleedingCampaign—2013SearchforpatientsatriskofcoagulopathicbleedingTreatbleedingandcoagulopathyassoonastheydevelopObservetheresponsetointerventionsPreventsecondarybleedingandcoagulopathy止血行动-2013现在是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1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1)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A)(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1B)(3)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1C)现在是1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1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1)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A)(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1B)(3)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1C)现在是1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2诊断和监测出血(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的程度。(1C)(2)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的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1B)(3)对于未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1B)(4)对于怀疑有躯干部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FAST或CT)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1B)(5)对于存在明显腹腔积液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紧急的干预措施。(1A)现在是1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2诊断和监测出血(6)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使用CT进行进一步的评估。(1B)(7)不推荐单独使用红细胞压积(Hct)检测作为评估出血程度的独立实验室指标。(1B)(8)推荐检测血清乳酸或碱剩余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1B)(9)推荐常规评估创伤后的凝血病,包括早期、重复和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1C)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帮助明确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1C)现在是1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3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1)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1mmHg=0.133kPa)。(1C)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维持平均动脉压≥80mmHg。(1C)现在是1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3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2)对于低血压的创伤出血患者应该进行液体治疗。(1A)首先选择使用晶体液。(1B)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低渗溶液如乳酸格林氏液。(1C)如果选用胶体液,则应该在相应制剂规定的剂量范围之内。(1B)对于钝性伤和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在早期可以使用高渗溶液,但与晶体液和胶体液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B)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躯干穿透伤患者,推荐使用高渗液体。(2C)现在是1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3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3)对液体复苏无效的患者,推荐使用缩血管药物来维持目标的动脉血压。(2C)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2C)(4)推荐早期采取措施减少热量丢失,对低体温的患者进行复温,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的体温。(1C)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一旦其他部位的出血得到控制,建议使用33~35℃的低温治疗并维持≥48h。(2C)(5)推荐将血红蛋白值维持到7~9g/dl。(1C)现在是1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1)推荐使用填塞、直接外科手术止血以及局部止血措施以达到早期控制腹腔出血。对于严重大出血濒临衰竭状态的患者,主动脉钳夹可作为辅助的措施。(1C)(2)对于有失血性休克的骨盆环破裂的患者,推荐立即采用骨盆环关闭和稳定的措施。(1B)(3)对于骨盆环稳定后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早期实施腹膜外填塞、动脉造影栓塞或外科手术控制出血。(1B)现在是1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4)对于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有持续出血和凝血病征象的严重创伤患者,推荐实施损伤控制外科。(1B)其他需要实施损伤控制外科的情况包括严重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难以处理的解剖损伤、耗时的操作、同时合并腹部以外的严重创伤。(1C)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推荐实施确定性外科手术。(1C)现在是1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5)对于实质脏器损伤伴有静脉出血或中等程度的动脉出血,推荐联合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其他外科方法或填塞法止血。(1B)现在是1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

损伤控制性外科

Damagecontrolsurgery(DCS)

相关名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Damagecontroloperation(DCO)DCO是近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现在是2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CS概念1Damagecontrolsurgery即:3个阶段原则:

1)

初期简化手术

2)

紧接着进行ICU复苏

3)

最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处理致命性损伤处理非致命性创伤现在是2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CS概念1Damagecontrolsurgery把存活率放在中心地位放弃追求手术成功率的传统手术治疗模式核心

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欧美和日本等国已作为严重创伤救治的原则现在是2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理念的形成2现象的症结

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初始手术期间经常会发生威胁生命的体温不升、

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致死“三联征”如果不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结束手术并纠正上述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现在是2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理念的形成2“损伤控制”可以理解为有双重含义既控制原发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出血和污染,使之

不再发展又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损伤,保存伤员的生命,为后续

治疗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现在是2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理论基础3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致死三联征(thedeadlytriadofhypothermia,acidosis,andcoagulopathy)1.低温

2.凝血障碍

3.代谢性酸中毒

现在是2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理论基础3(2)凝血机制紊乱低体温引起凝血酶、血小板量减少和功能损害,凝血因子Ⅴ、Ⅷ合成减少纤溶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大量增加;大量液体复苏引起的血液稀释又进一步加重了凝血障碍。现在是2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理论基础3(3)代谢性酸中毒持续低灌注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由需氧代谢转换为乏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堆积升压药物及低温所致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酸中毒而酸中毒又进而损害凝血功能。现在是2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理论基础3

三者互为因果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恶性循环

而长时间的复杂外科手术及麻醉进一步引起失血、热量丢失、酸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免疫系统损害,使患者自身创伤修复能力严重受损现在是2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性手术的适应证41凝血障碍2体温不升3代谢性酸中毒公认的适应证是出现致死三联征现在是2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性手术的适应证4(1)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5;(2)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3)躯干高能量钝性伤;(4)躯干多发性穿透伤;(5)并发多脏器伤的严重腹部血管伤;(6)严重战伤;(7)多体腔出血;现在是3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5损伤控制手术分三个阶段:救命手术ICU复苏计划性再手术现在是3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5控制出血(Controlhaemorrhage)可采用填塞/结扎/侧壁修补/血管腔外气囊压迫/血管栓塞/暂时性腔内转流等简单有效方法控制污染(Preventioncontatmination)快速修补/残端封闭/简单结扎/置管引流等避免进一步损伤和快速关腹(Avoidfurtherinjury)用巾钳/单层皮肤缝合/人工材料/真空包裹技术,突出强调有效、快速和简单现在是3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5包括复温(电热毯/暖水袋/空调/热湿水腹腔灌洗/加热输液装置)、纠正凝血障碍(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呼吸机通气支持、纠正酸中毒(扩容/吸氧/血管活性物质/碱性药物)及全面体检避免漏诊。现在是3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5(取出填塞/全面探查/解剖重建)现在是3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4迅速控制出血Damagecontrolsurgery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5其中关于救命手术的时间和计划性再手术时机的把握是损伤控制策略成功的关键第一次救命手术后24~48h是实施第二次(计划性)手术的最佳时机虽然伤员情况此时尚不如人意,但若拖延过久,病情将更趋恶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重,可能出现MODS,感染发生的机会急剧升高,都会对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在两次手术之间和确定性手术之后,还要严密观察,警惕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并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现在是3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六5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