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视听与传播理论_第1页
第视听与传播理论_第2页
第视听与传播理论_第3页
第视听与传播理论_第4页
第视听与传播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视听与传播理论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优选)第视听与传播理论现在是2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第3

章视听与传播理论学习内容:视听教育理论视感知规律听感知规律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传播的概念和类型传播模式教育传播现在是3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视感知规律:1.00.80.60.40.20380420460500540580620660700740人眼的视敏曲线波长(nm)现在是4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人眼的视觉范围:0.0001cd/m2~几百万cd/m2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眼的彩色视觉:红、绿、蓝三种感色细胞彩色光的三要素: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人眼的分辨力: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要比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低得多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视觉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现在是5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心理趋合: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人眼的视觉心理: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稳定感的一种形式感觉视觉重心:画面的“重量”的中心。有右撇现象现在是6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视觉心理与构图:*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视觉心理对构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现在是7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颜色的象征寓意:现在是8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画面明暗:现在是9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

*人眼的听觉特性

人的主观听感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听感知规律:*人眼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其他声音。鸡尾酒会效应:在纷乱的酒会现场,人们照样能听出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来。颤音效应: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现在是10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三大类十个层次)“经验之塔”理论:现在是11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做的经验:设计的经验

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取得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通常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直接去实践而取得经验的,如一些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再去取得直接的经验。现在是12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观摩示范

观摩示范是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去呈现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从而获得一种观察经验。观察的经验:室外旅行

见习旅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参观展览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甚至照片,由他们组合起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的意义。电视和电影

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在银屏上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现在是13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是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等等。抽象的经验:言语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所谓抽象化就是这种符号已经没有实在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视觉暗示。现在是14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1.视听教育理论“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经验之塔”基本观点: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但若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则是很危险的。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现在是15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

*传播的概念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传播的概念和类型: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现在是16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类型: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大众传播

是传播者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教育传播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现在是17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

*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的特点:

*有明确的目的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现在是18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

*概念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网络传播:*特征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现在是19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拉斯威尔5W传播模式传播模式:要素:

Who?(谁?)

Say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从什么途径?)Towhom?(对谁?)WithwhatEffect?(取得什么效果?)缺陷: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现在是20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现在是21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贝罗传播模式传播模式:信源(SOURCE)受传者(RECEIVER)通道(CHANNEL)符号内容成分结构信息(MESSAGE)视听触嗅味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文化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文化贝罗模式传播(S-M-C-R模式)现在是22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2.传播理论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传播模式:B教学方法L教材M教学媒体P心理结构怎样教S社会结构Z教育目的在什么情况下教教什么用什么教为什么教教谁教学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现在是23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3.教育传播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教育传播要素:教育传播过程:确定信息选择媒体调整再传送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现在是24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3.教育传播自学传播是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个别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课堂传播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即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远程传播

是一种非面对面的教育传播方式,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现在是25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3.教育传播共同经验原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共同经验模型*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下移动;*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概念。甲乙抽象层次原理现在是26页\一共有27页\编辑于星期二3.教育传播重复作用原理*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