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婆罗门自己说,我们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广大的吠舍则认为,婆罗门的高贵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A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认识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C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D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理解2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A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B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3《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B法典内容全面且具操作性C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D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A相对自治的共同体B教皇控制的领地C工商业者的集散地D领主控制的庄园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D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6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人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万千克。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千克,白银30700千克,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千克和万千克。这种现象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C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8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体事件而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通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马克思主义B进化论C启蒙思想D基督教神学9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D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10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至8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这反映出当时A新兴政体全球扩展B民众生活极大改善C电气革命成效斐然D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年,葡萄牙远征军指挥官阿尔马达率队开赴印度之前,国王亲自授旗并指示:“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对此材料理解全面的是A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B葡萄牙只是为了发展贸易而对外远征C葡萄牙远征更多的是为了改造异教徒D葡萄牙仇恨穆斯林,不同他们做生意1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的商品出口到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对美洲则增长到近58%。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是A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王权不断得到加强C主导世界市场运行D获得大量的殖民地13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B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C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D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早期殖民扩张C开辟新航路D第一次工业革命15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对提拉克主张的“自治”,最准确的理解是A强烈要求殖民当局改革政治B英国应改善英印关系C英国殖民当局应让国大党管理印度D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16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人“觉醒”阶段的决定因素是A亚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必然结果B亚洲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C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疯狂侵略D民族民主思想在亚洲各国的传播年英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271万平方公里,人口亿,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第三;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万,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第四;甚至连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小国,也占有647万平方公里的的殖民地,人口6500万,远超过了德国、美国和日本三国殖民地的总和,1913年德国工业产量世界第二,美国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一时间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声音越来越强。由此可见“一战”的根本原因是A老牌帝国对新兴帝国的挑战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C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D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18“弗兰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这段话说明A“一战”根源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B“一战”是民族自卫战争C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开始的标志19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C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0《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条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1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新纪元”是指苏俄A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最早开始工业革命2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24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扩展B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C发展以丝织业为代表的经济D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25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德国领土④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18分,27小题20分,28小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分)并指出其主要特点。(2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更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分)为什么(4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途径的原因。(4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4分)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果,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的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