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_第1页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_第2页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_第3页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_第4页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采油地质知识(基础分)...................................1

2.开发地质名词解释..........................................8

3油藏物性名词解释..........................................15

4.渗流机理名词解释.........................................30

5.试井分析名词解释........................................37

6.油气藏数值模拟名词解释..................................42

7.油气藏开发工程名词解释..................................46

8.提高采收率名词解释......................................57

9.化验和维护...............................................66

10.地质基础知识............................................68

11.工艺基础知识............................................76

12.测井知识................................................77

13.钻井知识................................................79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第一轮为个人必答题:第二轮代表队必答题:第三轮抢答答题:第四

轮为风险题

1.采油地质知识(基础分)

1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哪些?(1)地静压力;(2)构造运动力;(3)水

动力;(4)浮力;(5)毛细管力。

2什么是毛细管力?在岩石孔隙中,当油、水接触时,毛细管力指向

谁?(1)在毛细管内,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作用力称为毛细管力。(2)

液面上升还是下降,决定于液体对管壁的润湿程度。(3)一般水比石

油容易润湿岩石,(4)因此在岩石孔隙中,当油、水接触时,界面向

水突出,(5)毛细管力指向油。

3什么是油气的初次运移?促使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作用力是什

么?(1)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2)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

移称为初次运移。(3)促使油气初次运移的作用力主要是地静压力,(4)

次要是毛细管力。

4什么是油气的二次运移?有哪些主要外力作用?(1)油气的二次运

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在储集层内的运移;(2)主要外力作用

有:动压力、水动力、浮力。

5从几个方面描述生油层的特征?(1)颜色;(2)岩石类型;(3)富含有

机质情况;(4)含指相矿物情况;(5)地球化学指标。

6什么是生油层?其特征是什么?(1)具有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

量石油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生油层的特征如下:

(2)生油层的颜色一般较深,多呈深灰色、灰色和灰绿色。

(3)生油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二种:暗色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类。

(4)生油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丰富的生物化石,尤其以含大量

的呈分散状的浮游物为主。

(5)生油层常含有原生指相矿物,如菱铁矿、黄铁矿。它们是弱还

原或还原环境下的物。

7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1)砂岩粒度因素;(2)胶结物因素;(3)

胶结类型因素。

8胶结类型分为几种?胶结类型分⑴基底胶结;(2)孔隙胶结;(3)接

触胶结;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9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1)岩石孔隙的大小;(2)岩石颗粒的均

匀程度;(3)胶结物含量的多少;

10什么是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是指:(1)那些相互连通的,(2)且

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

积之比称为岩石的有效孔隙度。(3)以百分数表示。

11沉积岩的颜色分几种类型?(1)继承;(2)原生;(3)次生色。

12什么是岩石的次生色?(1)次生色的颜色取决于后生矿物的颜色,

(2)岩石形成以后,由于后生作用或风化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发

生变化,(3)生成新的次生矿物,使岩石变色,次生色又称为后生色。

13什么是岩层的产状?其要素有哪些?(1)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

产出状态。(2)要素包括:①走向;②倾向;③倾角。

14什么是走向?(1)岩层的层面与任意水平面交线叫走向线,(2)走向

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走向。(3)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4)走向

线可以有无数条但走向只有2个值,(5)相差180%

15褶曲在平面上的分类有几种?(1)线状褶曲;(2)长轴褶曲;(3)短轴

褶曲;(4)穹隆构造;(5)鼻状构造。

16什么是短轴褶曲?(1)短轴褶曲即长轴与短轴的长度之比为5:1~

2:1的背斜,(2)其水平面的投影近于椭圆形。

17断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断层面;(2)断层线;(3)断层盘;(4)

断距。

18什么是断层?(1)断层是指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

石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2)断层是裂缝的进一步发展,(3)

包含着破裂和位移的双层意义。

19断层的组合形态有几种?(1)阶梯状断层;(2)地堑;(3)地垒;(4)

叠瓦构造。

20什么是地垒?地堑?地堑:(1)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

而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2)其中间断块相对下降,(3)两边断

块相对上升。地垒:(4)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性质相

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5)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6)两边断块相对下

降。

21固井的目的是什么?(1)保证井壁、防止井身坍塌;(2)封隔油气水

层,使油气流在井内形成一条畅流到地面的通道;(3)便于安装井口

设备,控制井喷,使油气水按其规定管路流动。

-2-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22什么叫固井?油层套管固井时泥浆返至多高?(1)向井内下人一定

尺寸的套管串后,(2)在井壁和套管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的工作

叫固井。(3)固井质量好坏对一口井以及整个油田的勘探开发都有较

大的影响。(4)油层套管固井时,水泥浆一般返至封隔的油气层以上

100m的地方。(5)对高压气井固井,水泥浆应返至地面,以提高套管

抗内压能力。

23影响射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1)孔深;(2)孔密;(3)孔位;(4)相

位角。

24什么叫射孔完井?(1)射孔完井方法是用聚能射孔弹将套管、水泥

环和油层射开,(2)使油层中的油气流入井筒内,再借助油层的压力

流(或抽汲)到地面,达到出油的目的。(3)射孔质量的好坏对油水井投

产后的生产影响很大,所以要做好射孔方案的优选,科学组织施工。

(中间分)

1古潜山构造分几种类型?(1)断块型古潜山;(2)褶皱型古潜山;(3)

侵蚀残丘型古潜山。

2什么是古潜山构造?(1)古潜山是埋藏在时代较新的地层中的一定

地质历史时期的潜山。(2)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

山头被后期沉积的地层覆盖起来,潜伏在地下,现在不能看到它,故

称为古潜山。

3计算圈闭的有效容积与哪些参数有关?(1)闭合面积;(2)高度或储

集层的有效厚度;(3)有效孔隙度等参数。

4什么叫溢出点?(1)溢出点就是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点,称为

该圈闭的溢出点;(2)溢出点就是圈闭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点位;(3)

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不能被圈闭,要溢出来。

5简述大陆沉积环境的特征有哪些?(1)生物特征主要是陆上生物、陆

上植物化石。(2)岩石特征以发育碎屑岩和粘土岩为主,化学生物成

因沉积物少见,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水云母为主。(3)在结构和构造

特征上,陆源碎屑物的粒度一般较粗,磨圆度不好,分选差。(4)沉

积物的颜色以红色调占相当比例为特征,岩石成分往往是复矿物。(5)

在沉积体中,沉积物的横向变化大。

6什么是陆相沉积?主要陆地沉积包括哪些环境?(1)陆相沉积是指

陆地环境上形成的沉积体。(2)陆相沉积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大陆上相

对较低的地方即湖泊、河流,这就是沉积区。(3)而那些相对较高的

地区(山脉、高地)是沉积区的物质供给区,称为侵蚀区或物源区。(4)

-3-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主要陆地沉积环境包括有冰川环境(5)沙漠环境、(6)冲积扇环境、(7)

河流环境、(8)湖泊环境和沼泽等。

7什么是泻湖相?泻湖相分为哪几个亚相?(月泻湖相位于太陆和海

洋之间的海湾地区,(2)由于砂坝,砂洲、堤岛等离岸沉积的发育,

把海湾与海洋完全隔开或基本隔开,形成一个封闭或基本封闭的湖盆

状态程为泻湖相。(3)可分为淡化泻湖、(4)咸化泻湖和(5)沼泽化泻湖

三个亚相。

8什么是沼泽化泻湖相?沉积特征如何?(1)沼泽化泻湖相:通常是在

湿热气候条件下,由滨海平原区的淡化泻湖逐渐淤积而成。(2)泻湖

发展的后期,与广海隔绝,水流不通,(3)植物丛生,植物遗体就地

掩埋,形成泥炭沼泽称沼泽化泻湖相。(4)沼泽化泻湖相沉积物以粘

土岩为主,还有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等,(5)有时可见油页岩;(6)

具有水平层理及韵律层理,常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结合,(7)植物化石

丰富。(8)沼泽化泻湖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含有煤层,可形成储量很

大的近海煤田。

9油井堵水的作用有哪些?(1)控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入水利

用率;(2)减缓油层层间矛盾;(3)扩大水驱波及面积,改善堵水井区

的平面水驱效果。

10什么是油井堵水?(1)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沿高渗透层

段突进,造成油层局部高含水,为了消除或者减少水淹对油层的危害,

(2)所采取的一切封堵出水层位的井下工艺措施,统称为油井堵水。

11间歇抽油机井确定的方法有哪些?(1)示功图法;(2)观察法;(3)

液面法。(4)在现场工作中,可采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互相映证。

12简述间歇抽油机井的工作原则?(1)油井出砂严重时,停止使用间

歇出油,以免造成砂卡;(2)间歇井日产量应不低于正常生产的日产

量,否则应恢复全日的连续生产;(3)要重视间歇井套管气的管理。

13影响抽油机泵效的地质因素有哪些?(1)油层出砂;(2)原油中气

体;(3)原油中含硫;(4)原油粘度大;(5)原油中含有腐蚀性的水和气

体。

14影响抽油机泵效的设备因素有哪些?(1)深井泵的制造质量,(2)安

装质量,(3)下泵质量等都会对泵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19油田动态监测主要内容有哪些?(1)压力监测;(2)分层流量监测;

(3)剩余油分布监测;(4)井下技术状况监测;(5油水、油气界面监测。

-4-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20什么是产液剖面分析?应测哪些参数?(1)油井测产液剖面是指在

油井正常生产的条件下,测得各生产层或层段的产出流体量。(2)由

于产出可能是油、气、水单相流,也可能是油气、油水、气水两相流

或油气水三相流,因此在测量分层产出量的同时,(3)应根据产出的

流体不同,测量含水率、含气率及井内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的平均密

度等有关参数。(4)另外,随着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应用在我国的不断

应用,已开始采用示踪法测试聚合物驱产液剖面.

21油田开发的具体原则有哪些?⑴最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保证油

田获得最高的采收率;(2)在油徊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指油田地质

储量、油层物性、流体物性),科学地开发油田、完I成原油生产计划

任务;(3)提高油田稳定时间,并且在尽可能高的产量上稳产q01)

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也就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

采出更多的原油。

(高分区)

1可将河流沉积环境分为几部分?有哪些类型?①通常一个河流体

系可分为上游、②中下游和③河口区三部分。④按河流所处的位置可

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⑤山区一平原河流还有平原河流;⑥按河流的

形态划分,可分为顺直河流、⑦弯曲河流和⑧网状河流。

2冲积平原上河流作用形成主要地貌是什么?①冲积平原上最主要

的地貌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河谷,②河谷上分布有河床、③浅滩、

④天然堤、⑤河漫滩和决口扇等。

3河流相沉积岩石成分有什么特征?①岩石成分以砂岩为主,有时也

有砾岩及砂质砾岩;②砾石偏平面大都向上游方向倾斜,可用作判

断河流的流向;③胶结物多为泥质;④在剖面上,其粒度常自下而上

由粗变细,呈正旋回沉积,平面上粒度由上游向下游变细;⑤分选自

上游向下游变好;⑥斜层理发育,单向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⑦由于侵蚀作用,其下伏岩层常常有侵蚀切割现象。

4什么是河床相沉积?①河床相: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②由于水流速度较大,河床的冲刷能力强,③故沉积物较粗,④它是

原来细粒物质被冲走后的残留沉积物,⑤故又称滞流沉积。

5什么是河漫滩相沉积?①河漫滩是河床两边的低地,②平常在河水

面以上,③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悬浮物质沉积,

④因此河漫滩相沉积是洪水期的产物。评分标准:每点25%。

-5-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6对比中如何选择测井资料?①较好地反映油层岩性、物性、含油性

特征;②清楚地反映岩性标准层特征;③较明显地反映岩性组合旋回

特征;④清楚地反映各种岩性界面;⑤要求精度高,并为生产中普遍

采用的测井方法。

7油层组对比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油层组对比要掌握三个关键:①

标准层控制;②油层组特征(岩性成分、旋回性、厚度、电性特征);

③分析油层组界线附近的岩性电性特征,④在没有标准层的情况下要

掌握旋回性和辅助标准层。

8小层对比要掌握哪几个要点?小层对比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①分

析各小层的岩性电性特征;②掌握辅助标准层及其特征;③掌握小层

的厚度变化及与临近小层的厚度比例关系:④层顶底界泥岩特征。评

分标准:各点25%。

9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上划分储集单元应考虑哪些原则?①同一储集

单元必须具备完整的储、渗、盖、底岩性组合;②在储集单元划分中,

主要考虑盖、底、储的岩类组合;③同一储集单元必须具有同一水动

力系统;④同一储集单元中的流体性质应基本相同。

10碳酸岩盐油气藏中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产层要具备什么条件?在

碳酸盐岩的油气藏中,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产层要具备两个条件:①

一是储集层应具有孔隙、裂缝发育的渗透性层段;②二是储集层上下

有抑制油气散失的封闭条件。

11含油产状有哪几种?①油砂;②含油;③油浸;④油斑;⑤油迹。

12什么是油浸?如何描述?①油浸是含油面积为25%~50%;②一

般多为泥质粉砂岩,在砂粒富集处含油;③多呈条带、斑块状含油;

④劈开岩心后不染手,含油不饱满;⑤在描述岩心时,一般根据其含

油面积确定颜色;⑥若含油面积达到50%左右,可按含油颜色定名,

如浅棕色油浸粉砂岩、油浸泥质粉砂岩等;⑦若含油面积在50%以

下时,可按岩石本色定名,如灰绿色油浸泥质粉砂岩。

13现场含油含水岩心滴水级别有哪几个指标?一级:水珠立即渗入;

二级:lOmin内渗入;三级:lOmin内水珠呈凸镜状,润湿角为<60°;

四级lOmin内水珠呈馒头状(半圆状),润湿角600~900;五级:IOmin

内水珠形状不变,润湿角大于90。。

14什么是现场岩心滴水实验?①在现场,用滴瓶取一滴水,滴在含

油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②然后观察水珠的形状;③渗入情况这一过

程称滴水实验。④滴水试验应在劈开的岩心新鲜面上进行。

-6-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15划分开发层系的必要性?①分层开发才能充分开发各油层的生产

能力;②分层开发有利于减缓层间矛盾;③分层开发有利于降低含水

上升速度;④分层开发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储量动用程度;

⑤分层开发是部署井网和生产设施的基础;⑥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

平要求进行分层开发;⑦分层开发是油田开发的要求。

16划分油层开发层系的原则?①一套开发层系控制的储量和单井产

量应具有开发的经济效益;②一套层系内层数不宜过多,井段应比较

集中,并具有较好的上、下隔层;③一套层系内油层沉积条件相同、

分布形态和分布面积大体相近,同时渗透率级差较小;④划分开发层

系,应考虑与之相适应的采油工艺,不要分得过细。

17采油井施工设计内容有哪些?①油井基本数据:如完钻井深、人

工井深等;②油井生产数据:如泵工作参数、日产液等;③选泵设计

数据;④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⑤目前生产管柱示意图;⑥存在问题

及原因分析;⑦效果预测。

18油井作业地质设计的生产数据包括哪些内容?①包括正常生产状

况下和②目前生产状况下的③选值日期、④层位、⑤泵径、⑥工作参

数、⑦日产液、⑧日产油、⑨含水、⑩泵效、⑩功图解释、⑩静压、

⑩流压、⑩静液面、⑩动液面、⑧原油密度、⑥粘度、⑧水总矿化度。

19简述堵水井选井选层原则?①选择含水高、产液量高、流压高的

井;②选择层间矛盾大、接替层条件好的井层;③选择由于油层非均

质性或井网注采关系不完善造成的平面矛盾较大的井;④井下技术状

况好,无窜槽及套管损坏;⑤有良好的隔层。

20堵水井选层时,对非均质性或井网不完善平面矛盾较大的井如何

处理?①在同一砂体上,有的井点含水很高,而有的井点含水较低,

堵掉高含水井点;②条带状发育的油层,堵掉主流线条带上含水高的

井点;③有两排受效井时,封堵离注水井近的第一排受效井的高含水

层。

2I简述影响压裂增产效果的因素?①压裂层厚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影

响:②油层压力水平的影响;③裂缝长度、宽度及裂缝渗透率的影响;

④压裂工艺的影响。

22油井低产的原因有哪些?①油层压力水平低无驱动能量,导致油

井产量低;②油层物性差,即使油层具有一定的压力,因为渗透率低,

用通常的完井方法也不能使油井获得理想的产量;③原油性质差,有

的油层尽管渗透率较高,也具有一定的压力,但由于原油物性差、粘

-7-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度大,流动性很差,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④油层堵塞在外来因

素的影响下,改变了油层物理性质的自然状况,降低了油层渗透率,

增加了液体自油层流向井筒的阻力,使油井生产能力下降。

23产量递减情况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计算产量自然递减率和

综合递减率数值,并与预测(或规定)指标对比;②绘制产油量构成曲

线,分析产量构成变化情况;③分析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或减缓的主要

原因;④提出控制产量递减速度的措施。

24分析开采速度及稳产潜力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地质储量、可采

储量和剩余储量开采速度的现状及变化,并与开发方案(或规划)指标

相同类型油田对比;②分析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储采比保持的数值

与稳产的关系;③分析储采平衡系数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④分析机

采井的工作状况、时率、利用率、效率和潜力。

2.开发地质名词解释

1圈闭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

成油气聚集的场所。

2闭合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举例。

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

4圈闭容积一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

5含油组合相邻的一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

6油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

石油的单一圈闭。

7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

单一圈闭。

8油(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只聚集有石

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9构造油(气)藏因构造运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

(气)藏。

10背斜油(气)藏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气)藏

11断层遮挡油(气)藏受断层遮挡形成的油(气)藏

12凝析气藏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炫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烧

的量不小于150g/m3的气藏。

13油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

14气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

-8-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15油(气)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气藏的集合体。

16特大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0x108t的油田。

17大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大于1x108~10x108t的油田

18中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0.1x108~1x108t的油田

19小型油田石油地质储量小于0.1xl08t的油田。

20大型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300x108m3的的气田。

21中型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为50x108~300xl08m3的气田。

22小型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小于50x108m3的气田。

23工业油(气)藏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

(气)藏。

24盐丘油(气)藏由盐丘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25地层油(气)藏因沉积连续性中断或储集层岩性变化形成的油

(气)藏。

26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形成原因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

藏。

27潜山油(气)藏古地貌残丘、古断块山等古地形突起因风化、

淋滤作用形成储集体,地壳下沉后又为不渗透所覆盖形成的油(气)

藏。

28岩溶油(气)藏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被不渗透岩层覆盖形

成的油(气)藏。属于地层油(气)藏的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29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油(气)藏。

30生物礁块油(气)藏生物礁被不渗透层覆盖形成的油(气)

藏。

31水动力圈闭油(气)藏由水动力遮挡阻止油气继续运移而形成

的油(气)藏。

32复合圈闭油(气)藏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联合圈闭而形成的

油(气)藏。如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地层一流体复合圈闭、流体一

构造复合圈闭及构造一地层一流体三元复合圈闭等油(气)藏。

33块状油(气)藏储集层厚度不小于10m、没有不渗透岩层间

隔而呈整体块状,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藏。

34层状油(气)藏储集层呈层状分布的油(气)藏。

35裂缝性油(气)藏以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的油(气)藏。

36重质油油藏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为0.1~10Pa-s、密度为

943~1000kg/m3的油藏。

-9-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37焦油砂油藏油藏温度下原油的粘度超过10Pa-s、密度高于

1000kg/m3的油藏。

38饱和油气藏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已饱和了天然气的油

藏。

39未饱和油藏原始油藏压力、温度下石油尚未饱和天然气的油

藏。

40原生油(气)藏在主要生油期后,分散状态的油气发生区域性

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起来所形成的油(气)藏。

41此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受构造运动破坏,油气沿构造

运动产生的断裂面或沿不整合运移到新的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新

油(气)藏。

42原生气顶油气藏开发之前,在储层的压力和温度下,部分游

离气因重力分异升至圈闭顶部的储层中而形成的气顶。

43次生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从油

中释出的部分气体未能随油产出,因重力分异积聚在圈闭高处而形成

的气顶。

44油田水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

45油层水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46层间水夹在油(气)层之间地层中的水。

47束缚水油气运移进储层后残留在储层孔隙中与油气共存、在油

气开采过程中不能流动的地层水。

48边水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49底水油(气)藏含油(气)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气)

的油(气)层水。

50含油面积含油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油区面积与油水过

渡面积之和。

51含油内边界油藏中油水接触面与油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

52含气外边界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顶面或油气藏中气油接

触面与油气层顶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3含气内边界气藏中气水接触面与气层底面交线或油气藏中气

油接触面与油气层底面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4纯油区油藏含油内边界以内或油气藏含气外边界以外的含油

区。

-10-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55油水过渡带油藏含油内边界至含油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56油气过渡带油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57气水过渡带气藏含气内边界至含气外边界之间的地带。

58油水接触面油藏中油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油水界面并非使一

个截然分开的面,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油水过渡段。为了确定油

藏参数,人为地确定油水过渡段中某一深度为该油藏的油水接触面。

59气水接触面气藏中气与水之间的接触界面。

60油气接触面油气藏中油与气之间的接触界面。

61油藏高度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62气藏高度气水接触面与气藏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63油气藏高度油藏高度与气顶高度之和为油气藏高度。

64油砂体含油砂岩中被低渗透的岩石所分隔的一些相对独立的

含油砂岩体。它是组成储油层的最小沉积单元,是控制地下油水运动

的相对独立单元。

65单层同一时间单元沉积的油砂体的统称。

66砂岩组上、下以比较稳定的泥岩分隔的相互靠近的单层的组

合,在垂向上是一个小的岩性沉积旋回。

67油层组包括几个砂岩组是相似沉积环境下连续沉积的油层组

合,其顶底有较厚的稳定隔层分隔。

68含油产状指岩心沿轴线劈开后,在新鲜断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

积大小(即含油面积百分数)以及岩心含油饱满程度。可分为五级,

即:油迹含油面积小于5%;油斑含油面积5%~40%;油浸

----含油面积41%~75%;含油含油面积76%~90%;油砂

含油面积大于90%0

69有效厚度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

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集层厚度。

70夹层储层间或有效厚度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

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71隔层储层之间,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的

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

72标准层岩性和测井反映明显,分布广泛,易区别于上、下邻层

的稳定沉积岩层。

73旋回一套沉积地层在垂向上不同岩性的演变序列,反映了区域

性构造变动或水进、水退等沉积过程的变化。

-11-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74正旋回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细的旋回。

75反旋回自下而上岩性逐渐变粗的旋回。

76复合旋回自下而上岩性逐渐由粗变细再变粗或由细变粗再变

细的正、反旋回的连续组合。

77韵律一个砂层内部垂向上不同粒级或渗透率的演变序列。

78正韵律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或渗透率逐渐变低的韵律。

79反韵律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或渗透率逐渐变高的韵律。

80复合韵律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粗再变细(或逐渐变细再变粗)

或渗透率变高再变低(或逐渐变低在变高)的连续韵律。

81粒度分析岩石中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分析。

82粒度中值粒度累计曲线上重复百分比为50%处所对应的粒

径。

83沉积环境是指沉积物沉积时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

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等的总和。

84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总和。

85沉积模式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及古代沉积相的研究,对于古代沉

积作用机理所区分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成因类型。

86沉积亚相在一个沉积区内依据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特征对沉积

相所作的进一步划分。目前沉积相级别的划分一般是:陆相、海相、

海陆过渡相为一级相;洪积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等为二级

相;从二级相中进一步划分出的相区即为沉积亚相。如河流相可分为

河道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等。

87沉积微相是沉积亚相的进一步细分,即四级相。如河道亚相进

一步细分为边滩沉积微相、心滩沉积微相、滞留沉积微相;堤岸亚相

可分为天然堤沉积微相、决口扇沉积微相等。

88洪积相洪积相是近物源区的一种沉积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

和基底潜山山麓,岩性为粗碎屑物,分选及磨圆度极差,泥质胶结,

无明显层理构造,不含生物化石,见少量植物残体,岩体平面多呈扇

形,属暴雨洪积产物。

89河流相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主要由河道砂体和洪

泛沉积物构成。其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冲刷面之上为含钙砾、泥砾及

火成岩砾石的砂岩,具交错层理,向上碎屑粒径变细,演变为过渡性

岩性,旋回顶部为泥岩。河道砂体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横剖面上岩

-12-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性呈突变。河间为洪泛时的细粒沉积。属氧化环境,除少量植物根系、

碳化树干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化石。

90分流平原亚相河流在三角洲分流以后所形成的沉积相。是河流

所携带的大量泥砂及有机物质充填了部分蓄水体,后又被分流携带的

泥砂所加积而形成的三角洲水上部分。分流平原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

(海)的过渡地带。垂向岩性层序为沙泥岩及粉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

一般呈正旋回。

91三角洲前缘亚相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以

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河道砂为主。砂层中以粉、细砂为

主,常见低角度交错层理、重力滑动变形层理、席状砂与河口坝一般

为反韵律或复合韵律。泥岩常为绿、灰及黑色、含少量植物化石及生

物碎片。

92滨一浅湖亚相三角洲之间湖水深度在波及面以上的沿湖岸浅

水形成的沉积相。沉积物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生物灰岩。是河流沉

积、生物沉积及化学沉积经湖水再搬运堆积而成。常见水平层理、不

规则层理、波状层理、压扁层理及团块、干裂、虫孔、虫迹等构造。

化石丰富,为弱还原环境。

93较深一深湖亚相在湖浪波及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还原环境中

所形成的沉积相。底栖生物无法生存,以浮游生物为主,化石保存完

好,沉积物岩性为粘土岩、油页岩、泥灰岩。粘土岩具水平层理,常

见自生的黄铁矿分散于粘土岩层面上,有机质含量高,是良好的生油

L±J

O

94静水柱压力静止水柱的重力所形成的压力。

95孔隙压力地层孔隙中所承受的流体压力。

96覆岩压力某一深度的地层所承受的上面覆盖的岩层压力。是该

深度从地下到地表岩石颗粒的重力与孔隙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的代数

和。

97压力梯度单体长度或深度上的压力变化值。

98地层异常压力地层的压力梯度比正常的静水柱压力梯度偏低

或偏高的压力。前者称异常低压,后者称异常高压。

99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破裂时所需施入的压力。

100地层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的静水柱

压力的比值。具有正常地层压力的油藏,其压力系数为0.7~1.2。在

-13-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此范围外则称压力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小于0.7者为低压

异常。

101预探井根据初步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结果,在有潜在油、

气圈闭的地区,为证实有无油、气蕴藏而钻的井。

102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流圈闭,为查

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

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

的而钻的探井。

同义词:详探井

103探边井是评价井的一种,为确定有可采价值油(气)藏的边

界而钻的井。

104资料井为了取得编制油(气)田开发和调整方案所需资料而

钻的取心井。

105生产井在已知有开发价值的油(气)藏的边界内,按开发方

案的布井格局钻成的用来生产油(气)的井。

106注入井在开发过程中,为补充、维持及加强油(气)藏的驱

替能量,专门用于注入驱油(气)介质的井。如注水井、注气井等。

107角井正、反九点法面积注入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角

点处的井。

108边井正、反九点法面积注入井网中,井位在几何图形四个侧

边中点处的井。

109中心井面积注入井网中如按四点、五点、七点或九点法布井

时,位于几何图形中心位置的井。它可以是注入井,也可以是生产井。

110定向井按规定方位角和倾斜度钻达目的层的井。

111水平井是指在油藏中打开油层部分井段的斜度超过85。,水

平井段延伸长度约为产层厚度10倍以上的井。

112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的井底方位不同的一组井。

113加密井为改善开发效果,增加可采储量或提高采油速度而补

充钻的新井。

114更新井因油井或水井的技术状况变差不能再继续使用使用

而报废后所钻的代替井。

115检查井油(气)田开发到某一阶段,为了认识各类油(气)

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储层性质的变化以及各项挖潜措施的效果

而钻的取心井。

-14-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116监测井在已投入开发的油(气)藏中,为了录取油(气)藏

开发动态资料而设置的井。可以设置专用监测井,也可以由生产井兼

用。

117干井钻达规定深度和层位并且经过工艺措施仍未得到有开

采价值的油、气流的井。

118报废井因地质原因或工程原因而永久不能用于油(气)田开

发的井。

119积压井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使用的井。

3油藏物性名词解释

3.1岩石物理性质

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的各种特性参数

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

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3.2油藏物理性质

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化性质及其在地层条

件下的相态和体积特性,以及岩石一流体的分子表面现象和相互作

用,油气水的驱替机制,统称为油藏的物理性质。

3.3岩心

利用钻井取心工具取出的岩石样品。

3.4井壁取心

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不同部位获取的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

3.5岩心收获率

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6密闭取心

用特殊取心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钻井时地层条件下流体的饱

和状态。

3.7压力取心

用特别取心的工艺和器具,使钻出的岩心保持地层的压力,称为

压力取心。

3.8定向取心

取心时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技术。

3.9冷冻岩心

-15-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是一种用冷冻保持岩心的方法,其目的是要防止岩心中的流体损

失和疏松砂岩岩心的破碎。

3.10常规岩心分析

常规岩心分析可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可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持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孔

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全分析必须使用新鲜的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小柱状岩心进行空

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盐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

3.11特殊岩心分析

是指毛细管压力、液体渗透率、气一油相对渗透率、水一油相对

渗透率、敏感性试验和湿润性等实验分析。

3.12全直径岩心分析

利用取心钻头取出的全直径岩心,于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测定有关

参数。

3.13岩屑

钻井过程中收集到的岩层碎屑。

3.14砾

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1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5粗砂

颗粒直径在0.5~<1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6中砂

颗粒直径在0.25~<0.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7细砂

颗粒直径在0.1~<0.25mm的石英、长石类或其他矿物颗粒。

3.18粉砂

颗粒直径在的石英、长石或其他矿物颗粒。

3.19粘土

颗粒直径小于0.01mm的各种矿物质。

3.20胶体颗粒

水中含有的小于2Pm的固态矿物质。

3.21次微粒子

水中含油的小于1pm的微粒固体物质。

3.22悬浮液

-16-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指粒径1~100pm的固体为分散相、流体为分散介质的分散胶体

体系。

3.23岩石的粒度组成

构成砂(砾)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

表不。

3.24筛选

用筛网测定岩石颗粒组成的一种方法。

3.25沉速分析

按颗粒在流体中的下沉速度来去定岩石颗粒组成的一种方法,其

依据使斯托克公式。

3.26斯托克公式

是用来确定球形固体颗粒在液体中下沉速度的公式

3.27粒度组成分布曲线

指某一粒径范围的直径与其所含颗粒的重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

一般用直方图表示。

3.28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指颗粒的累积重量百分数与其直径对数的关系曲线。

3.29不均匀系数

指砂岩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累积重量百分数所对应

的颗粒寂静之比。如累积重量为60%的颗粒直径d6o与累积重量为

10%的颗粒直径小。之比。显然,不均匀系数越接近1,表明粒度组

成越均匀。因此,不均匀系数是反映粒度组成不均匀程度的一个数值

指标。

3.30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在储层岩石中,由于颗粒大小、形状及排列各异,加之胶结物的

多样化,构成孔隙具有极不规则而又复杂的孔隙网络和不同的孔隙大

小。

3.3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

包括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在内的总孔隙体积Vtp与岩石外表体积

Vf的比值称为绝对孔隙度Q)a。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3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岩石中流体可以竟如其中的连续或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Vep与岩

石外表体积Vf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度q)e,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33岩石的原生孔隙

-17-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岩石在其沉积和成岩后未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存在的孔

隙体积称为原生孔隙。

3.34岩石的次生孔隙

岩石受到成岩后的地应力作用或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或其他物理、

化学作用,产生裂缝、节理、溶洞和再结晶作用,或上述作用综合影

响所产生的孔隙称为次生孔隙。

3.35孔隙体积

指岩心或所研究的储层内有效孔隙的总容积。

3.36孔隙大小分布

常用的定义是孔隙体积按具体孔隙大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习

惯上理解为多孔介质中孔隙大小及其所占孔隙空间比例的分布情况。

3.37孔隙平均值

多孔介质孔隙平均值因定义及计算方法而异,例如可按孔隙体积

的加权平均而得出但更多地按“平均水动力学直径”DM的含义从流体

力学的意义上取平均值,通常定义为DM=4(V/S),式中V/S是孔

隙采取算术方法求平均值。

3.38孔隙结构模型

模型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由球形颗粒排列而成的球粒模型;另

一类是由毛细管排列成的毛细管束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其毛细特性关

系;第三类是各种结构的网络模型。球粒模型对毛管滞后,为求得水

饱和度及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简便定性解释,但一般不用于毛细压力

的定量计算。

3.39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又分为网络物理模型和网络数学模型。网络物理模型是一种

由人工经一定工艺过程而构成的孔隙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较接近于实

际多孔介质的结构。网络数学模型又分二维和三维模型,由弥渗理论

研究孔隙结构参数对介质中渗流的影响。

3.40孔隙结构

指多孔介质中孔隙的大小、几何形态及分布特性。

3.41孔隙喉道

孔隙喉道亦称孔颈,是多孔介质中流体通过的孔隙通道中的狭窄

部位。

3.42闭端孔隙

-18-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指那些只有一端是互相连通的孔隙。即使它们通常可以为流体所

渗入,但在正常渗流中流线并不穿过此类孔隙,所以对流体的运移的

贡献微不足道。有时亦称盲孔或孔穴。

3.43迂曲度

渗流过程中流体质点实际走过的平均路程长度Le与宏观渗流方

程中所假定的流体质点通过的路程长度L的比值的平方(Le/L)2定

义为迂曲度T。

3.44储层总和弹性系数

指油层压力每降0.1MPa,由于流体膨胀和岩石孔隙缩小,使单

位体积岩石内所能驱出的流体体积Coo

3.45储层的总压缩系数

指储层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与所含流体压缩系数之和。

3.46岩石的压缩系数

指油层压力每降低O.IMPa,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

值。

3.47岩石孔隙压缩系数

指地层压力改变O.IMPa压力时,单位孔隙体积的变化值,也称

岩石有效压缩系数。

3.48砂岩的比面

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孔隙内部的表面积或颗粒的总面积,单位:

m2/m3,它表示砂岩的分散程度。

3.49岩石的渗透性

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渗透性

的大小用渗透率K来表示。

3.50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以岩石不起物化作用的、一定粘度M的流体,在压差Apupi—P2

作用下,通过长度为L、截面积为A的岩石,所测出的流体流量为Qo

对不同的岩石,当几何尺寸、外部条件、流体性质恒定时,流体的通

过量Q的大小则取决于反映岩石渗透性比例常数K的大小,K称为

岩石绝对渗透率,单位:pm2o

3.51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当岩石中为多相流体共存时,每相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

比,称为岩石的相对渗透率,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52岩石的有效渗透率

-19-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当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通过的能

力,称为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该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3.53相对渗透率比值

指任何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的比值。

3.54水平渗透率

沿平行岩层层面方向所测出的渗透率,称为岩层水平渗透率Kho

3.55垂向渗透率

沿垂直岩层层面方面方向所测出的岩层渗透率,称为垂向渗透率

KVo

3.56滑脱效应

滑脱效应亦称克林肯勃格效应。系指气体在岩石孔道中渗流特性

不同于液体,即靠近管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气体分子的流速

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种特性称为滑脱效应。

3.57克林肯勃格渗透率

在气测渗透率K与岩心入口的气体平均压力的倒数的关系曲线

图上,外推到+0,或K轴上的截距,称为克林肯勃格渗透率,它意

味着消除了克林肯勃格效应后的渗透率,可理解为岩石的绝对渗透

率,是比较不同岩性渗透性的绝对量度、与所用气体及压力无关。

3.58渗透率张量

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上某一给定点处的压力梯度矢量方向,往往

不同于透绿速度矢量。因而要完整描述渗流现象,必须指定压力梯度

及渗流速度矢量场。如果坚定介质可以相对于坐标系任意取向,并令

压力梯度指向X,那么各向异性介质在X、Y、Z不同方向将有不同

渗透速度。

3.59宾州法

系指在稳定态条件下,室内测定相对渗透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

采用三段岩心组合来消除末端效应。三段岩心包括混合段、测试段和

消除末端效应段。

3.60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

在研究多孔介质中不混溶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时,对于各相流体

的相对渗透率,常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此类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有:

a)毛细管模型

-20-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b)统计模型

c)经验模型

d)网络模型

3.61流体饱和度

单位孔隙体积中各种流体占有相应的孔隙体积比例称为相应流

体的饱和度。单位为小数或百分数。

3.62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状态下储层的流体饱和度。

3.63共存水饱和度

指油层被发现时存在于油层中的可动的水的饱和度。

3.64束缚水饱和度

束缚水在油气孔隙中所占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称为束缚水饱

和度。

3.65残余油饱和度

在不同驱动方式下,不能再被采出而残留于单位岩层孔隙体积中

的原油所占孔隙体积百分比。

3.66剩余油饱和度

在一定的开发方式和开采阶段,尚未被采出而剩留于单位岩层孔

隙体积中的原油所占孔隙体积百分比。

3.67湿润性

指液体在分子作用下的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3.68选择性湿润

固体表面为一种流体J所湿润,而不为另外一种流体L2所湿润,

则称固体表面能被Li流体选择性湿润。

3.69中间湿润

固体表面可被两种流体以同样程度湿润。

3.70接触角

在油一水一岩石三相周界上,从选择性湿润流体表面做切线且与

岩石表面成一夹角称为接触角。一般用符号e表示。它的大小表征了

岩石表面被液体选择性湿润的程度。e角一般规定从极性的液体(水)

那一方面算起。9<90。为水湿,而e>90。为油湿。

3.71回复原态的岩心

系指采用“三步法”使改变了油藏湿润性的岩心回复到原始油藏

条件下湿润性的岩心。所谓“三步法”是指

-21-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a)根据原油和岩石的性质选择化学溶剂进行清样;

b)将油藏流体连续地注入到岩心中;

c)在油藏温度下老化岩心足够长的时间(一般为40d),以便

建立吸附平衡。

3.72接触角滞后

由于固——液表面受到污染,固体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巨分子垢结

使界面不易移动,后者例如固——液界面上流体中含油表面活性剂,

其低流度会引起滞后,即前进角往往比后退角大得多,这一现象称为

接触角滞后。

3.73平衡接触角

在测定油——水——岩石体系的接触角时发现,水的前进角经常

随着油与固体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最后趋于一个平衡,到达

平衡所需时间往往需要数十到数千小时,经常呈现出从亲水到亲油的

巨大变化,表明固体对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有明显依存关系,最后趋

于平衡的接触角称为平衡度接触角。

3.74混合湿润性

在混合湿润情况下,油湿部分的表面是指油能保持连续性分布,

即对油的可渗性,所以允许排替油使其降至很低的残余油饱和度。

3.75湿润反转

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现象。

3.76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压力Po为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润湿相压力Pa和润湿相

压力Pw之差,或为平衡弯曲液面两侧的附加压力,Po=Pa—Pwo

3.77贾敏效应

当液——液、气——液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时,液泡或气泡流

动到毛细管孔道窄口处遇阻,如欲通过窄的喉道,则需克服毛细管阻

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3.78毛细管压力曲线

油藏岩石的毛细管力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细管压力

曲线。

3.79饱和历程

饱和历程也称饱和顺序,系指流体在渗流过程中采用的是排替过

程或是吸吮过程。

3.80排替过程

-22-

石油知识题库(开发科)

在多孔介质中饱和湿润相液体,非湿润相在外压的作用下驱替湿

润相,这一过程称为湿润相。

3.81吸吮过程

在多孔介质中饱和非湿润相流体,在与湿润相接触时,湿润相自

发地驱替某些非湿润相,这一过程称为吸吮过程。如亲水岩石中水驱

油过程称为吸吮过程。

3.82初始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在外压作用下非湿润相驱替岩心中湿

润相术语配体过程,所得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初始排

替毛细管压力曲线。如系指被排替的湿润相饱和度从100%降至束缚

水饱和度过程,称为初始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3.83吸吮毛细管压力曲线

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中,降压用湿润相排驱非湿润相称为吸吮

过程,所得到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吮型毛细管压

力曲线。在此过程中,使湿润相从舒服饱和度渗至为非湿润相剩余饱

和度。

3.84次级排替毛细管压力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