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

目次1中兽医学概念2中兽医学发展概况3中兽医学基础特点4学习中兽医学目标、任务及方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1中兽医学概念

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感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经验总结,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病证防治技术。中兽医学内容,是以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为特点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1.中医别称

(1)杏林三国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酬金,只求病重而愈者在起居处种杏5棵,轻而愈者种1棵,数年后,经董奉治愈者无数,得杏10万余株,蔚然成林,所以杏林成为中医界代名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2)悬壶

古代医者多用葫芦放置药丸,外出行医时常腰悬葫芦,或者在诊所前高悬葫芦,有些中药店也挂药葫芦作为标志,此举称悬壶。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3)青囊

明代沈绎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此处青囊便指药囊。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前,曾将一装满医书青囊给狱吏,以报其监狱酒食供奉之厚意,华佗死后,靠青囊使一个别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人称为青囊。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4)岐黄之术

相传黄帝与他臣子岐伯、雷公都能治病,黄帝与岐伯讲话讨论时以讨论医学和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文简、意赅、理切,是我国现存在一部较早医学文选,后世也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2

中兽医学发展概况1、起源原始社会(公元前22世纪)仰韶遗址(河南)砭石2、发展3、中兽医学向国外传输公元595年高丽僧人惠慈到日向圣德太子侍臣橘猪粥授疗马法,公元581年(隋代)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等2次来中国学习兽医,唐(804年)平仲国随遣唐使来中国,回国后培养大批弟子,形成“仲国流”所著“《仲国百问答》、《仲国秘传集》和《假名安骥集》,源于唐李石所著《司牧安骥集》。于船1987年往日本讲学,编著《中国兽医与针灸学》被麻布大学竹中良二和高桥贡教授翻译成日语由东京文永堂出版1987年笹崎龙雄与清水英助合著《中国兽医和家畜针灸》出版日本畜产大学龟谷勉教授《兽医针刺麻醉与针灸治疗》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3中兽医学基础特点1、整体观念①家畜本身整体性:五脏六腑为中心,相互制约,不可孤立。②家畜与自然环境相关性:自然环境与四季气候改变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2、辩证论治“辩证”是经过四诊所获取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为某种性质证过程(识别疾病证候),是决定治疗前提和依据。“论治”是依据证性质制订治则和治法过程,是处理疾病伎俩和方法。“证”概念与“症状”和“证候群”有所不一样。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学习中兽医学目标、任务

及方法目标:掌握“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中心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任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走中西兽医相结合道路,加紧创造我国新兽医学。方法:①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地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中西医结合意义。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关键,对理、法、方药及针灸逐步融会贯通,重复学习、重复体会,力争掌握规律。③理论联络实际,注意结合临床实践,才能掌握病证防治技能。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一节阴阳一、阴阳基础概念(一)阴阳含义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概括。识别阴阳属性是以上下、明暗、大小、前后、动静等为准则。“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二)阴阳相互关系1、阴阳对立2、阴阳互根3、阴阳消长4、阴阳转化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阴阳在中兽医学上应用1、在畜体组织结构方面机体部位上为阳,下为阴;脏为阴,腑为阳;经属阴,络属阳;血为阴,所为阳;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

2、在生理方面物质为阴,功效为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在病理方面阴阳失去平衡,造成疾病发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4、在药品方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5、在病证防治方面阴阳为八纲总纲,脉象阴阳之分,数、洪、浮、大、滑为阳,迟、小沉、细、涩为阴。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阴阳学说研究现实状况一、国外研究学说神经---体液学说、应激学说、第二信息学说、闸门控制学说等分子生物学推论含有广泛调整功效化合物---环核苷酸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二者保持一定百分比,cGMP在活体含量为cAMP1/15~1/10,对生物细胞起双向调整作用,是一对拮抗物,浓度相关,改变相反,对细胞调整也相反。二、我国研究补气药对阴虚或阳虚患者含有调整免疫功效作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第二节五行一、五行概念为了说明畜休内部及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相互联络,依据事物各自性质及特点分属归类。五行归类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五行归类表

五行

畜体

自然界脏腑五体五窍五脉季节五方五化五色五味五气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筋脉肌肉皮毛骨目舌口鼻耳弦洪代浮沉春夏长夏秋冬东南中西北生长化收藏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风暑湿燥寒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借以说明事物有相互协同一面。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及我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脏相生可按五行归属类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五行相克即相互制约、抑制,借以说明事物有相相互颉颃一面。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及我克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我不胜”。五脏相克也可按五行归属类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五行相乘

“乘”有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超出正常制约程度,使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一个表现。五行相乘木→土→水→火→金→木五行相乘关系与五行相克关系是一致。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五行相侮

“侮”有持强凌弱之意。相侮即反克,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另一个表现。五行相侮木→金→火→水→土→木五行相乘关系与五行相克关系恰好相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制化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中有生有克,克中有生,生中有克,才能维持相正确平衡协调,这种生克配合称为制化。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

二、五行在中兽医学中应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1、在生理方面

按五行属性以分别脏器特征及相互联络,如肝属于木,主筋,开窍于目等。以生抑制化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滋生和制约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脾能滋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畜体就是依靠这种生抑制化以维持相正确平衡协调,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2、在病理方面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2、在病理方面

用五行生克规律说明脏腑疾病传变。依据五行生克关系,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及我克关系,用这四行进行了联络。五行配五脏以后,也从这么四个方面来固定一个脏与其它四个脏联络。如以肝为例,生我者为肾,我生者为心,克我者为肺,我克者为脾。在病理上,肝病传脾,称为“木克土”,肝火犯肺,称为“木火刑金”。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在疾病传变上在疾病传变上,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脾病传肝称为“土侮木”,肝脾也可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传心(母病及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等,都可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解释。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3、在病证防治方面家畜五脏疾病传变及五色改变,对疾病诊疗和预后推断有一定意义。依据五行学说,认为疾病是因为生抑制化关系失调引发,所以抑制其过亢,扶助其过衰,使其恢复健康而成为施治关键。另首先,这一脏器病变,又往往牵涉到其它脏器,还必须考虑到调整其它脏器,控制其传变,以到达治疗目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扶土抑木、舒肝健脾。益火生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滋水涵木法;均为以五行相生而制订疗法。培土制水法;清金制木法;泻火补水法(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水)均为以五行相克而制订疗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第三节阴阳五行学说相互关系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本身对立属性,五行学说则是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二者学说不一样,又相互为用。阴阳五行都是以脏腑经络等作为物质基础,以自然现象改变规律去分析研究、归纳解释生理活动和病理改变,用阴阳学说说明机体及各脏腑之间对立统一,而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内外相互联络。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入、更详细地说明畜体极为复杂改变。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任何脏器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因而任何脏器发病都有阴阳偏盛或偏衰现象。疾病传变规律可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如肾虚有肾阴虚与肾阳虚不一样,若是肾阴虚,就可依据五行传变规律,了解到可造成水不涵木之证,即肝阳上亢,补肾阴时用柔肝潜阳药。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对阴阳五行学说评价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五行是组成世界最基础物质。因受历史条件限制,不可能是建立在科学高度发展基础上完备理论。取象比类,牵强附会,抽象为其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第二章脏腑脏腑学说是研究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病理改变及其相互关系学说。藏象:藏指内脏,象即象征和形象,即为内脏机能活动或病理改变反应于外征象。包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互联络组织、器官功效活动以及关系,也包含气、血、精、津液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第一节脏腑功效五脏功效是贮藏气、血、精、津液,而六腑是主管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及排泄。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奇恒之腑,现有异于正常五脏,又不一样于普通六腑,形似腑,而功效似脏,与脏腑关系极为亲密。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一、五脏(一)心心是脏腑中最主要器官,它在脏腑功效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之相互协调,为机体生命活动中心。1、心主血脉心是主持血液运行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管道。心主血脉能推进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功效。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2、心藏神“神”指精神活动,即机体对外界事物客观反应。心藏神即认为心是一切精神活动主宰。心藏神功效与心主血脉功效紧密相关,精血是精神活动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血充分,皮毛光彩精神倍,反之,心血不足,神不能安藏,则出现活动异常或惊慌不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主要组成个别,血汗同源。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腠理不固而自汗,为心阳不足。阴虚盗汗,为心阴血虚,阳不摄阴。心阳不足及心阴血虚,用汗法时宜慎重汗多不但伤津耗血,也耗散精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4、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经别络上行于舌,而心气血上能于舌,因而心生理功效及病理改变最易在舌上反应出来。即为“心者外应于舌。”心血充分,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附]心包络心包络或称心包,为心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作用。当外围诸邪侵犯心脏时,普通由表入里,由外入内,先侵犯心包络。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病证与心是一致,用药基础相同。心与三焦相表里。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二)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肺生理功效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肺为“水之上源”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不但指主呼吸之气,而且主整个机体上下表里之气。水谷之气与吸入之气,二者会于肺中,在元气作用下化生为宗气。宗气是促进和维持机体活动动力,所以称“肺朝百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主宣降,通调水道,宣指宣发,降即清肃下降,肺居上焦,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则气郁闭于肺,可引发咳喘。肺主肃降,将脾上输水液精微,经过宣发温润皮肤;肃降将水液下归于肾,经肾气化,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一身之表,包含皮肤、汗孔、被毛等组织,简称皮毛。肺是抵抗外邪侵袭外部屏障。肺经有病可反应于皮毛,皮毛受邪可传于肺。肺气虚,易汗;发汗敏感,面积也大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为呼吸门户。鼻为肺窍,又可成为邪气犯肺通道。鼻为肺外应,为病理症状反应所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三)脾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其功效为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脾为后天之本,脾是脏中之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脾主运化运指运输,化指消化和吸收。1、运化水谷精微,胃初步消化,脾深入消化吸收,将其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肺,经过经脉再传送到周身,以供生命活动。脾这种功效旺盛,称为健运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2、运化水湿脾有促进水液代谢作用。在运输水谷精微同时,把水液运输到周身各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升清指二者运化特点均为上升。清指营养物质,脾气不升而下陷,除了造成泄泻之外,还可引发内脏垂脱。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脾主统血脾主统血,指脾功效为统摄血液,使之不致于溢出脉外。“脾主裹血”指统血。脉管壁是否致密与脾有直接关系。脾气旺盛,能控制血液按脉道正常运行,不致外溢,脾气虚,脉管疏松,失去统摄之功,气不摄血,引发各种出血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脾主肌肉及四肢。

四肢肌肉功效活动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濡养。脾虚弱时,四肢痿软无力,倦怠好卧。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脾开窍于口口为脾窍,唇是脾外应。口唇可反应出脾主运化盛衰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四)肝肝有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肝功效为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1、肝藏血

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整血量功效。休息时,血液贮藏于肝,使役时肝脏排出所藏血液,以供机体活动需要肝为罴极之本。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肝藏血功效失调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发精神不安或出血。肝阴血不足,可引发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而出现肝火、肝风等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指肝脏含有疏通、开泄功效。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舒畅条达。气机是机体脏腑功效活动基础形式。气机调畅,升降正常,详述于下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肝主疏泄形式(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效输注胆汁,帮助脾胃之气升降,以帮助脾胃正常消化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黄疸、食欲不振、消化功效紊乱。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①直接影响精神活动与心主神相同,气机不调,精神活动异常(如精神沉郁、胸胁疼痛)②直接影响气机调畅气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失调达,气滞血瘀;肝气太盛,血随气逆,造成呕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3)肝气疏泄,还包含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道路作用。若肝气疏泄功效失常,气不调畅,可影响到三焦通利或水液升降道路,因而引发消肿、腹水等水液代谢障碍病变。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3、肝主筋筋即筋膜(包含肌腱),是联络关节、约束肌肉、主司运动组织。肝主筋与肝藏血相关。筋功效发挥,主要有赖于肝血盛衰。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爪为筋之余,反应肝血盛衰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4、开窍于目目主视觉,有经脉联络于肝,其功效发挥有赖于肝血滋养。肝血不足肝火太盛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五)肾肾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功效为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肾为先天之本(机体生命根源)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1、肾藏精肾所藏之精为机体生命活动基础①藏先天之精(本脏之精),组成机体生命活动基础物质(生长、发育、衰老、生殖、雌雄交配与胚胎形成)②藏后天之精(水谷之精),由五脏六腑化生,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基础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联络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2、肾主命门之火命门即生命根本,“火”指功效。命门之火又称元阳或肾阳(真阳),也藏于肾,是肾脏生理功效动力,又是机体热能根源。肾所藏之精需要命门之火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各组织器官及繁殖后代作用。脾胃之火需要先天命门之火温蒸命门之火不足,全身阳气衰弱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肾阳和肾阴概括了肾脏生理功效两方面肾阴对脏腑起濡润滋养作用,肾阳对脏腑起温煦生化作用,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相正确平衡肾阴虚与肾阳虚本质都是肾精气不足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3、肾主水肾在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升清降浊作用。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肾阳对水液蒸化。水液进入胃肠,由脾上输于肺,肺将浊中之清传布全身,而清中之浊由肺肃降下行于肾,肾再加以分清泌浊,将浊中之清再吸收,上输于肺,浊中之浊下注于膀胱,排出体外气化:肾脏功效是经过肾阳蒸化作用完成,所以肾这一功效称为“气化”。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4、肾主纳气呼吸之气由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使呼吸均匀。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充分,元气固守于下,才能纳气正常,若肾虚,根本不固,纳气失常,影响肺气肃降,出现呼多吸少、喘息等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所藏之精有生髓作用,骨赖髓而强壮,所以肾精气促进生长发育。髓由肾精所化生(分为脑髓、脊髓),脊髓上通于脑,聚而成脑。脑主持精神活动,又称“元神之府”,需要肾精化生滋养,肾精亏虚,脑转耳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充分齿固。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耳为肾外窍,司听觉,有赖于肾精充养,肾精充分,则听觉灵敏。肾上窍为耳,下窍为二阴。前阴有排尿及生殖作用,后阴有排粪便功效,都由肾所主。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二、六腑

(一)胆胆附于肝(马有胆管,无胆囊)。胆内藏胆汁,胆汁清而不浊,故有“胆为清净之腑”。胆主要功效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与其它腑转输功用相同,但所盛者为清净之汁,与五脏藏精气作用相同即形如腑,功用如脏,为奇恒之腑。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二)胃胃主要功效功效为受纳和腐熟水谷。机体后天营养充分是否,主要取决于脾胃共同作用,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接收水谷并进行初步消化功效,称为“胃气”。胃气功效情况对判断疾病预后关系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要保胃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三)小肠主要功效为接收胃传来水谷,继续进行消化吸收而而分别清浊。小肠有病,除了影响到消化吸收功效以外,还出现排粪便、排尿困难。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四)大肠主要功效是形成粪便,进行排泄。大肠是传送糟粕通道。大肠有病可见传导失常各种病变,若大肠虚不能吸收水液,燥化不及,则肠鸣、便溏;若大肠温热,消灼水液过多,即燥化太过可造成粪便秘结等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五)膀胱主要功效是贮留及排泄尿液,所谓“膀胱为津液之腑”。尿生成于肾,经肾阳蒸化而成尿液,下渗膀胱。肾阳不足,膀胱功效减弱,不能约束,会引发尿频;若膀胱气化不利,可出现尿少、尿秘,湿热蕴结,尿难或血尿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六)三焦脘腹部相当于中焦(包含脾胃等脏腑);膈以上为上焦(包含心肺等脏);脐以下为下焦(包含肝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包含上、中、下相关脏器及个别功效,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通道,不是一个独立器官。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附胞宫

胞宫即为子宫,实际上是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总称。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三、脏腑之间关系(一)五脏之间关系1、心与肺心与肺之间关系为气与血关系。心主血,肺主气。肺朝百脉:心主之血脉必定朝会于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2、心与脾心与脾关系在于心血有赖于脾所传输水谷精微化生,脾运化功效也有赖于心血滋养,并在心神统管下正常进行。脾气虚弱,运化渎职,可造成心血不足或脾不统血,而引发出血;若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引发脾运化失健,出现食欲减弱、肢体倦怠。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3、心与肝心与肝关系表现在血液化生和运行。心主血,肝藏血,二者配合对血液循环及血量调整起保护作用。心血不足,肝血也因之而虚,肝血不足,心血也弱。心血不足,引发肝血亏虚,造成血不养筋,筋骨酸痛、四肢抽搐、拘挛。肝血不足,心悸怔忡。肝疏泄失常,肝郁化火,扰及心神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4、心与肾心与肾关系在于1、相互滋生:心主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2、相互制约: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濡养心阳,使心阳不亢,这种阴阳相交、水火相济关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病理状态:心火不足,水气凌心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5、脾与肺1、益气与主气:同为后天气血化生之源,肺主气,脾主运化。所谓“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2、运化水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气虚,宣降渎职,水液代谢不利,脾不健运,水肿、倦怠、腹胀、便溏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6、肝与肺肝与肺关系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肝以升发为顺,肺以肃降为常,二者协调,气机升降运行通达无阻肝气上逆,影响到肺肃降,胸满喘促肝阳过亢,引发肺燥咳嗽肺失肃降,影响到肝升发,胸胁胀满气虚血涩,肝血瘀滞,肢体疼痛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7、肾与肺肾与肺关系在于水液代谢与呼吸肺主通调水道,肾主开阖;“肾主一身之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不足,肾不纳气,呼吸困难,呼多吸少肾阴不足,肾虚火旺,虚热盗汗、干咳肺气不足,亦可影响到肾,引发肾虚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8、肝与脾肝与脾关系为疏泄和运化关系肝藏血,脾统血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脾不健运,腹满泄泻、腹痛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也可引发肝疏泄不利,胆汁不能溢入肠道,引发黄疸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9、肝与肾肝与肾关系表现在精和血肾藏精,肝藏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肝肾二脏盛则同盛,衰则同衰,故有“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一方不足,引发另一方偏亢肾精不足,造成肝血亏虚,肝血不足,影响肾精滋生,二者相互制约。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10、脾与肾脾与肾关系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关系。脾主运化,肾藏精,二者相互滋生促进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以到脾阳不足;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之精气,可引发肾阳不足,常见脾肾阳虚之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4页(二)六腑之间关系六腑之间关系主要是传化关系。六腑而不藏,以通为用六腑以通畅为顺,所谓“腑病以通为补”通里攻下是六腑疾病常见治则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5页(三)脏与腑之间关系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1、心与小肠心与小肠为一脏一腑表里关系。心气正常,小肠才能分别清浊小肠有热,循经脉上循于心,口舌糜烂;心经有热,移至小肠,出现尿短赤、排尿涩痛等小肠实热病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6页2、肺与大肠大肠传导功效有赖于肺气肃降,而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利。肺气壅滞,失其肃降之功,大便秘结大肠传导阻滞,肺气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临床治疗:肺有实热泻大肠,大肠阻塞可宣通肺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7页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性本湿而喜燥,胃性本燥而喜润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一湿一燥胃气不降,出现嗳气、呕吐脾气不升,食欲不振,倦怠疲乏脾气下陷,久泻脱肛临床上常脾胃并论,脾胃同治。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8页4、肝与胆肝与胆关系到胆汁正常排泄与贮藏。肝疏泄失常影响到胆汁分泌;胆汁分泌失常,又会影响到肝功效,出现黄疸、消化不良等症。肝胆在病理上关系亲密,在治疗上相互为用,肝胆同治。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9页5、肾与膀胱肾与膀胱关系为二者共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肾气充分,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维持水液正常代谢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0页心包络与三焦心包络与三焦在经脉上存在表里关系。心包为心之使,三焦为元气之使一内一外,相互配合在热病过程当中,湿热合邪,稽留三焦而病在气分,未能阻止其发展,则病邪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可引发神乱、昏迷等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1页第二节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起源于水谷精微,是脏腑功效活动不可缺乏物质基础“精”是生命原始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乏物质基础“神”即精神活动,是脏腑功效活动外在表现气、血、精、津液是机体生命活动根本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2页一、气

气指维持生命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动力。气运动称为气机,它基础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气功效:含有生化、推进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进脏腑,经络活动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3页(一)元气

元气发源于肾,包含元阴、元阳(肾阴、肾阳)之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由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又赖后天精气滋养,才能不停发挥其作用。元气充分,脏腑旺盛,健康少病,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元气,则脏腑气衰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4页(二)宗气

宗气是由水谷所化生精微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之气相结合产物,形成于肺,聚集于胸中,有利于肺脏以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作用。宗气不足,则呼吸少气、心气虚弱、血脉凝滞。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5页(三)营气

营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精气之一,运行于血脉中,是宗气贯入血脉里营养之气,故称“营气”。营气进入血脉,成为血液组成个别,功用与血液基础相同,二者同行于脉中,关系亲密,所以称为“营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6页(四)卫气

卫气由水谷之气化生,是机体阳气一个别,所以有“卫阳”之称。卫气运行脉外,敷布全身,在外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滋养腠理,启闭汗孔,有保卫肌表、抵抗外邪作用。卫气不足,肌表不固,外邪就可乘机而入。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7页其它之气

其它之气指脏腑一些功效表现,如心气(主血脉)、脾气(主运化)、胃气(主受纳)、肺气(主呼吸)、肾气(主生长发育及生殖)、肝气(主疏泄)等。脾气和胃气合称中气,除了含有消化吸收功效之外,还能维持腹腔内脏器正常位置作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8页二、血

血是一个含有营气红色液体,经过气推进,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主要物质。血化生:①脾胃为化生之源②营气入心脉有化生血作用③精血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血除有营养作用之外,还能运载气,所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9页三、津液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津液起源一致,但清而稀称为“津”,浊而稠称为“液”。临证不能截然分开,而经常津液并提。津液由水谷化生,三焦气化变成津液,其中一个别随卫气运行布周身,称为“津”,含有润泽温养皮肤肌肉和补充血液作用。另一个别则注入经脉,随血脉运行灌注于脏腑、骨髓、关节和五官等处,称为“液”,起到滑利关节及滋润皮肤作用。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0页气、血和津液关系

气血和津液关系亲密,不但同出一源,而且相互化生,相互为用。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作用,津液消耗,会使气血亏虚,而气血亏虚,也必定引发津液损耗。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1页第三章经络第一节经络基础概念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2页一、经络学说涵义

经络是机体内经脉和络脉总称,是机体运行气血、调整功效通路,形成联络脏腑、器官和全身组织独特体系。经:路径,经络主干,又称经脉络:网络,经络分支,又称络脉经络无处不至,把畜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3页二、经络学说起源1、穴位主治性能总结2、体表反应点和针灸感应路线归纳3、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综合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4页三、经络组成(一)经脉经脉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分为前肢三阳经和三阴经,后肢三阳经和后肢三阴经,是经络主体,又称为十二正经。经别为从经脉中分出纵行支脉,又称别行正经。奇经八脉从十二经脉分出,循行不一样,别道奇行,因而称为“奇经”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5页(二)络脉

络脉包含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十五大络即十二条经脉各有一条络脉加上任脉、督脉络脉和脾大络。从络脉分出细小分支,称为孙络。疑团脉浮于体表,称为浮络,在皮肤上暴露出小血管称为血络。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6页(三)内属脏腑个别

经络联络着全身组织器官,深入体内连属各个脏腑,在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同相关脏或腑相连属,同时属于某一脏经络还络于相表里某一腑,称为“脏腑络属”,形成表里关系

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7页(四)外连体表个别

经络与体表组织相联络,主要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经筋即包含十二经脉及其络脉中气血所濡养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皮部包含十二经脉及其络脉所分布皮肤部位,称为“外络于肢节”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8页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一)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组成五脏六腑加上心包络,共12脏腑,各系1经,在畜体组成12道经络通路,并与所属脏、腑相连。十二经脉按所属脏腑命名,分别布于胸背、头面、四肢,左右对称共24条,运行内侧,属脏称阴经;运行外侧,属腑称阳经。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9页2、十二经脉运行规律

前肢三阴经从胸部开始,运行于前肢内侧,终止于前肢末端;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开始;运行于前肢外侧,抵于头部;后肢三阳经从头部开始,经背部,运行于后肢外侧,终止于后肢末端;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开始,运行于后肢内侧,经腹达胸。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0页十二经脉运行规律

头为诸阳之会胸为诸阴之会十四经脉督脉和任脉由太阴肺经一分支相连,组成十四经脉循行道路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1页(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8条经脉总称。奇经八脉从十二经脉分出,循行不一样,别道奇行,因而称为“奇经”任脉行于腹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又称“阴脉之海”,“任主胞胎”。督脉行于背中线,总任一身之阳脉,又称“阳脉之海”。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2页冲脉:总领一身气血要冲,能调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之称一任三歧:冲脉与任、督脉同起于胞中,故称一任三歧。十二正经为江河,奇经八脉为湖泽,相互调整补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3页第二节经络主要作用一、在生理方面1、运行气血,温养全身2、协调脏腑,联络周身3、防卫体表,抵抗外邪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4页二、在病理方面1、传导病邪2、反应病变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5页三、在治疗方面1、传递药品治疗作用药品归经,按经选药2、感受和传导针灸刺激作用循经取穴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6页第三节经络研究概况一、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1、经络穴位与神经关系2、经络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二、穴位特异性研究1、穴位与非穴位作用上有不一样特点2、从穴位表面电阻值测定能够看出穴位相对特异性(穴位有良导点)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7页三经络实质研究情况(一)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关(二)经络与神经节段相关(三)经络与中枢神经机能相关(四)经络与神经、体液调整机能相关(五)经络是独立类传导系统(六)经络与生物电相关(七)第三平衡系统假说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8页第四章病因与病理第一节病因及病理基础概念病因即致病原因病理为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造成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机理血气不和,百病乃生畜体为一个矛盾统一体,局部病变必定会影响到其它个别和整体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9页第二节病因病因:或称为“病源”或邪病因包含外感、内伤及其它(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痰饮及瘀血)一、外感致病原因外感致病原因包含六淫和疫疬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热(火)等六种异常气候转化为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0页(一)风

1、风邪特征及致病特征①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②风性轻扬开泄③风善行数变④风性主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1页2、常见风证①外风伤风(外感风邪)风痹(风邪侵犯经络)风疹(风邪侵袭肌肤)②内风脏腑本身机能失调而产生风证,状似外风,但性质不一样,如肝血亏虚或肝风内动,多见于幼龄或年老体弱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2页(二)寒1、寒邪特征及致病特征①寒性阴冷,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易致疼痛③寒性收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3页2、常见寒证①外寒外感寒邪(与风邪合并侵害机体)寒伤脾胃(直中脏腑,致使脾胃阳虚,升降失调)②内寒阳虚里寒。常见有中焦虚寒、肾阳不足等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4页(三)暑1、暑邪特征及致病特征①暑性酷热,易致发烧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易困脾胃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5页2、常见暑证①中暑伤暑与中暑②暑热入夏后多见肌肤发烧③暑湿发烧不甚,四肢倦怠,食欲不振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6页(四)湿1、湿邪特征及致病特征①湿郁气机,易损脾阳②湿性重浊,其性趋下③湿性粘滞,缠绵难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7页2、常见湿证①外湿湿困卫表,又称伤湿湿滞经络(着痹)湿毒淫侵(湿疹、疱疹)湿热蕴结(蕴结胃肠,里急后重)寒湿停滞(腹痛泄泻)②内湿湿自内生,因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所致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8页(五)燥1、燥邪特征及致病特征①燥性干燥,易伤津液②燥邪致病,缺乏津液为特征③燥胜则干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9页2、常见燥证①外燥凉燥(燥而偏寒)温燥(燥而偏热)②内燥五脏积热伤津化燥,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损,或大汗、大泻、呕吐及失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0页(六)火1、火邪特征及致病特征火与热同,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①火为热极,其性炎上,火为热象,且较热更甚②炎灼脉络,迫血妄行③火邪易伤津液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1页2、常见火证①实火外感温热或六淫入里化火而引发,证见高热、口渴、气促喘粗②虚火五脏内生,属于内火,多因喂养失调或久病,或配种过分,精血亏损,阴虚阳亢,脉数无力,宜滋阴降火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2页疫疬疫疬也是一外感致病原因,但与六淫不一样,是一个含有传染性极强致病原因疫疬致病特点:相互传染,发病急骤,蔓延快速,不论老幼症状基础相同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3页二、内伤

内伤主要因为喂养管理不妥引发,概括为饥、饱、劳、役四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4页(一)饥饱之伤1、饥因为水草不足引发饥渴2、饱饮喂太过引发饱伤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5页(二)劳役之伤劳役之伤指劳役过分及使役不妥引发(三)逸伤逸伤指久不使役或不运动引发种公畜不运动,精子活力降低母畜不运动,难产及胎衣不下多见役畜不运动,心肺和脾胃功效失调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6页三、其它致病原因(一)外伤性致病原因(二)寄生虫(三)中毒(四)痰饮(津液凝聚改变而成水地湿)(五)瘀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7页第三节病理一、邪正消长邪正消长与疾病发展及转归有一定关系。正邪双方力量对比消长改变,直接影响疾病发展及转归。正气虚弱或邪气强盛,则促进病情趋向恶化;反之亦然,正气得到恢复、充实,邪气退却,疾病好转,以致痊愈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8页二、升降失常升降是畜体气化功效基础运动形式。畜体脏腑、经络、卫气营血都有一定运动形式。脾主升,胃主降,肾不纳气则喘息,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9页三阴阳失调阴阳概括畜体内部一切矛盾,阴阳平衡,畜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阴阳偏盛:阳胜必耗阴,阳胜则热阴阳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证:病理上功效亢进、能量代谢增高,病势向上;反之为阴证疾病过程中,若是阴阳逐步恢复平衡,则预后良好,反之亦然。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0页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兽医学基础特点之一。也是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体系关键。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中所取得症状和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认识疾病原因、部位、性质和证候。论治是依据证候确立对应治疗标准和方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1页第五章诊法第一节望诊望诊是有目标地观察病畜神、色、形态及分泌物、排泄物改变,取得相关病情一个方法。望诊包含望全身、望局部、察口色三个方面。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2页一、望全身(一)精神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邪入阳则兽生狂,邪入阴则兽生痹(精神失常主要表现为“狂”和“痹”)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3页(二)形体外形与五脏对应,五脏强壮则外形健壮形体衰落,体瘦毛焦,多为脾胃虚弱、精气不足,或见于重病久病。形体瘦弱者以虚寒证为多见形体强壮者以实热证为多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4页(三)皮毛肺合皮毛,皮肤紧缩为风寒束肺皮肤瘙痒或风疹为肺经风热被毛脱落、溃烂脓包、日久不愈为肺毒汗孔布于皮肤,轻微使役出汗,称为自汗,属阳虚夜间出汗称为盗汗,属阴虚危重症或脏腑破裂,“汗出如油”或“汗出无休”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5页(四)动态1、猪饱后多卧,行走时尾巴不时摆动2、牛常半侧卧,鼻镜上经常有汗,人一靠近即行起立,间歇性反刍(倒嚼)3、羊同牛4、马长时间站立,轮歇后蹄,腹痛时起卧打滚,前肢刨地,后肢踢腹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6页二、望局部(一)眼眼胞虚浮肿胀,多为气虚眼窝下陷,多为津液亏耗目赤红肿,流泪生眵,为肝火风热眼急惊狂,瞪眼看人,属肝风或脑黄闪骨外露,多见于破伤风闪骨红瘀,多为肠黄热病及出血性疾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7页(二)耳耳为肾之外窍。除了反应精神状态之外,还与肾及其它脏腑一些病证相关。健康家畜,双耳经常竖立而灵活,反之则为病态。两耳出汗多为心肾阴虚,出汗多为痛极血滞。两耳歪斜,不是瞎就是瘸,即两耳歪斜,不时前后转动,多为瘸拐或失明者警觉表现。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8页(三)鼻鼻为肺之外窍,改变与肺相关,牛应该注意观察鼻镜。正常鼻镜湿润而有汗珠存在,鼻镜干燥无汗,多为热证。汗不成珠,时有时无,多为风温初起,见于感冒。鼻镜湿润、汗水成片,多为寒湿伤肾,见于腰胯风湿;鼻镜干燥无汗,牵行后有细小汗珠流出,为里热实证,多见于百叶干;鼻镜干燥龟裂及鼻冷似铁者,多属重病危候。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9页(四)口唇口唇是脾外应,唇改变与脾经相关口内生疮,口舌糜烂,多为心经有热。上颚发红肿胀,多属胃热。舌体肿胀板硬,则为木舌口涎如泡沫,多属肺寒吐沫,口垂清涎,不思水草,多为胃寒,唇内青白口流清涎属脾胃虚寒。唇内粘膜红黄而燥,津液粘稠牵丝者,属脾经有热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0页(五)呼吸出气为呼,入气为吸,一称一呼称为一息(1次呼吸)各种家畜每分钟呼吸次数以下:猪:10–24牛:10–30羊:10–20马属:8-16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1页(六)饮食观察食欲、饮食量、采食动作和吞咽咀嚼情况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注意观察反刍情况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2页(七)躯干肋骨折伤时,胸部陷塌腹水时,腹部下沉肷吊(腹部卷缩),慢性消化不良肷部高起,腹围胀大,多为肚胀或结症跳肷(膈肌痉挛,胸腹震动)为肝气不疏、肝胃不和马骡胃肠病或中毒病,肷部有节奏跳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3页(九)二阴

(十)粪尿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4页三、察口色口色是气血外荣,是气血功效活动外在表现,口色改变反应体内气血盛衰和脏腑虚实。主要观察口腔各相关部位色泽,以及口津、舌形改变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5页(一)察口色部位家畜种类不一样,察口色部位也有所侧重马属主要看唇、舌、卧蚕和排齿牛羊主要看卧蚕(舌下肉阜,左名金关,右名玉户)、仰池(又称仰陷,舌下卧蚕周围陷窝)、舌底及颊部,而以舌底最主要猪主要看舌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6页(二)口色1、舌诊所应舌色应心,唇色应脾,金关应肝,玉户应肺,排齿应肾,口角应三焦2、口色分类正色、病色、绝色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7页有病口色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征兆淡白为贫血、虫积和内伤苍白屡气血极度虚弱淡白而带青色为虚寒,见于脾胃虚寒和慢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8页赤色赤色主热,为气血趋向于外反应赤红或鲜红多属热性病卫气分阶段舌尖红为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舌红无苔为阴虚火旺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9页青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感受寒邪及疼痛象征青白为脏腑虚寒,多见于胃寒、脾寒、外感风寒、冷痛青黄为寒湿内挟青紫为寒极、肝风内动或气血瘀滞青紫而干燥晦暗,为气滞血瘀或心衰竭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0页黄色黄色主湿,多为肝、胆、脾湿热引发黄色鲜明为阳黄,多见于肝炎、胆管阻塞或血液寄生虫黄色晦暗称为阴黄,多见于慢性肝炎及其它寒湿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1页(2)病苔舌苔为胃气熏蒸而成。其改变反应胃气强弱、病位深浅①健康家畜舌苔薄,白色或稍黄,干湿得中,这是有胃气表现②病苔有白、黄和灰黑三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2页白苔主表证和寒证,临床最常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3页黄苔主热证和里证,淡黄色为微热,深黄为热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4页灰黑苔主热、寒湿或虚寒证表示湿浊重,病情危重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5页苔质有没有反应胃气有没有厚薄表示病位深浅,薄为轻,厚为重润燥表示津液损耗程度腐腻表示胃肠中宿食和胃气程度,若似豆渣可刮去,说明胃内湿浊内停但胃气尚好,不易刮去,属于混浊内停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6页苔色和苔质改变苔色和苔质改变能反应疾病改变和预后热病过程中,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老或灰黑,是疾病向深发展象征,由灰黑转黄,或黄苔退去又复生薄白苔,是疾病好转现象苔质有没有和改变,可反应胃气、津液伤害存亡和病位深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7页(3)舌形健康家畜舌形胖瘦适度,富于弹性,灵活自如舌淡白胖嫩,多属脾肾阳虚舌赤红肿胀,多属热毒亢盛舌淡白瘦薄,缺乏弹性,多为气血不足伸缩无力,气血俱虚舌体偏于一侧,多为风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8页绝色危重症或濒死期口色,多为青黑或紫黑色。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9页第二节闻诊一、闻声音二、嗅气味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0页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依靠手指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取得辩证资料一个诊察方法。切诊包含切脉和触诊两个别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1页一、切脉(一)切脉部位马切颌外动脉或颈总动脉牛切尾中动脉或颈总动脉猪、羊切股内动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2页切脉方法切脉时常见三种指力,即浮取、中取、沉取。浮取(举)为轻用力、按在皮肤中取(寻)为不轻不重,中等度用力沉取(按)为重用力按于筋骨三部三关各有三种指力取法,称为“三部九候”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3页(二)脉象脉象就是脉体状,经过动脉搏动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流利度及波幅等几个方面,称为脉象。脉象分为平、反、易三类。平脉为健康无病之脉,反脉为有病之脉,易脉即变异之脉象,亦称“怪脉”或绝脉,是病势垂危时脉象。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4页1、平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至数一定,节律均匀,中和有力,连绵不停。正常脉象春季偏弦,夏季偏洪,秋季偏毛(浮),冬季偏石(沉)健康马一息三至,牛一息四至,猪、羊一息五、六至。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5页2、反脉反脉即“不及”与“太过”反常脉象。(1)浮脉与沉脉浮脉为病在经络肌表反应,因为外邪侵袭体表,卫阳抵抗而鼓动于外。沉脉为病在脏腑反应,邪郁于里,气血内滞,正邪相搏于里,故脉沉而有力,若阳气虚陷,不能升举,故脉沉而无力。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6页(2)迟脉与数脉迟脉和数脉是反应脉搏快慢相反两种脉象。以马为例,脉搏一息不足三至者为迟脉;一息四至以上为数脉。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为迟脉。血脉受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为数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7页

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证。数脉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8页(3)虚脉与实脉

虚脉与实脉是脉搏动力量强弱相反两种动象。虚脉是当浮、中、沉取时均表现无力,按之虚软;而实脉是当浮、中、沉取时均表现有力。虚脉主病,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实脉主病,主实证,如瘀血、狂燥、便结、高热等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9页(4)滑脉与涩脉滑脉与涩脉是脉搏势态相反两种脉象。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脉往来艰涩,欲来而未即来,欲去而未即去,如轻刀刮竹。滑脉主病,主痰湿、宿食和实热等到证,孕畜滑脉,不属于病态。涩脉主病,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0页(5)洪脉与细脉

洪脉与细脉是脉形振幅大小和脉势均相反两种脉象。洪脉主病,主热盛;温热病在气分时,感染性疾病热盛期,内热充满,脉来汹涌有余,故脉象洪大。细脉主病,主虚证;常见于久病气血两虚、阴血亏虚及诸虚损劳伤,阴血亏空或气血两虚,不足于充其脉道,所以出现细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1页(6)弦脉与濡脉弦脉与濡脉是脉势相反两种脉象,弦脉脉波较长,指下感觉似拉紧琴弦濡脉脉波较短,指下感觉浮小而软,如棉在水,轻按即得,重按则没。弦脉主病,主风证、肝病、痛证和痰饮濡脉主病,主虚证、实证,常见于气血虚弱和消肿。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2页(7)促、结、代脉促、结、代脉是三种节律不整齐或有间歇脉象。促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呈数而不规则间歇。结脉来迟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呈缓而不规则间歇。代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呈缓弱而有规律间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3页四纲领脉

反脉中最主要是浮、沉、迟、数四种脉象,也称四纲领脉,是基础脉象。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4页3、易脉易脉为四时变易之脉,也称“怪脉”,是病危重期出现一个脉象,能够帮助判断预后。易脉有雀啄、屋漏、虾游、解索、鱼翔、弹石、釜沸脉等。易脉是脉形大小不等,快慢不一,节律全无,散乱无序脉象,表示生机已绝,疾病已经到垂危阶段。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5页四诊合参脉诊只是临床上一个诊疗方法,必须与其它诊法结合起来,全方面考虑病情,做到“四诊合参”。脉与证在多数情况下是相符,如表证见浮脉、、、病情复杂,机体阴阳严重失调,脉与证也会相反,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正确地进行辩证论治。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6页二、触诊(一)凉热(二)肿胀(三)咽喉及槽口(下颌间隙)(四)胸腹(五)谷道入手(直肠检验)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7页第六章辩证

第一节八纲辩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型纲领。八纲辩证是辩证总纲阴阳两纲又能够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总纲。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8页一、表里表里是区分疾病病位及病位深浅两个纲领。病位浅属表,病在脏腑而病位深属里。表证和里证不能单从病位深浅划分,而应从证候特点及功效程度加以区分。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9页(一)表证表证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证候特点:发烧、恶寒、舌苔薄白、脉浮,常伴有咳嗽、鼻流清涕等症状。治法:汗法表证分类: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0页表证分类表寒:风寒侵袭肌表,外感早期,恶寒,无汗,宜辛温发汗表热:风热侵袭,外感风热和温病早期,发烧,微汗,宜辛凉解表表虚:风邪袭表,或机体卫气素虚,表证兼自汗,恶风,脉浮缓无力,宜益气固表表实:外邪袭表,卫气闭阻,表证兼无汗,脉浮紧或浮数有力,宜发汗解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1页(二)里证里证形成多因为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或因为外邪直中脏腑;或因为饥饱劳逸所伤,直接影响了脏腑气血,使脏腑功效失调,病一开始就成为里证。里证临床表现是各种多样,但以脏腑和气血证候为主。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2页里证分类里寒证:寒邪入里或阳气不足所致,表现形寒肢冷,粪溏稀,宜温里散寒。里热证:表邪入里化热,或热邪直达脏腑,表现发烧,耳鼻俱温,粪干,口色红,脉洪数,治宜泻火解毒。里虚证:劳役过分或大病所致,宜补虚里实证:气滞血瘀或便秘,宜攻下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3页(三)表里转化由表入里:表证不解,病邪内传入里。多因为抵抗能力降低,失治、误治。由里出表:病邪由里外透于表,如疹类,先有内热、喘促等里证,继而疹出,热退喘平,病邪由里出表。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4页(四)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者身上出现形成原因:外感和内伤同时致病,或外感表证未解病邪入里,或先有内伤又感外邪。临诊关键点:要和寒热虚实联络起来进行辩证,如表寒里热、、、治疗标准: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5页(五)表里辩证关键点1、掌握表证和里证特征(脉、症状)2、区分表里是否同病或兼证或转化,如表里俱寒、俱热、俱虚、半表半里等。3、初病表证,继而若出现里证,应该识别是否表证已经入里或转化。4、凡病里证,继而出现表证,应区分是否里证出表,或是又感表邪。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6页二、寒热寒热是区分疾病性质两个纲领。寒热能够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两种证候。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证候,所谓“阴盛则寒”。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机能活动亢盛所反应证候,所谓“阳盛则热”。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7页(一)寒证寒证形成原因为阴盛与阳衰。寒实证:阴盛所致,起因为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所谓“阴盛则寒”治则与风寒表实证。虚寒证:阳衰所致,起因为慢性或消耗性疾病消耗了畜体阳气,所谓“阳虚则外寒”,治则宜温补。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8页(二)热证热证形成原因为阳盛与阴虚。实热证:起因为外感风热、暑热、或风寒湿等入里化热,或为内伤火毒。临床反应出发烧、脉象洪数等阳盛证候。治则清热泻火。虚热证:瘦弱或长久患病后期,体液消耗,所谓“阴虚则内热”治则养阴清热。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9页(三)寒热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渐渐消失。热证转化为寒证,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渐渐消失。寒热证相互转化,往往是反应邪正进退情况。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畜体正气尚盛;若是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于下不胜邪。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0页(四)寒热错杂同一机体,寒热同时存在,常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单纯里证寒热错杂,以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证多见;另一个是表里同病寒热错杂,以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证为多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1页(五)寒热真假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在病情危急阶段,可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证候。如寒证发展到末期,可能出现热假象,热证在一定阶段,也可能出现寒假象。这种外部症状与疾病本质不一假象即为寒热真假。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2页真热假寒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证候。常见于一些急性热性病过程。临床表现四肢冰凉,苔黑,脉沉寒证;但体温高,脉沉而有力,其原因为内热过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布达四肢,即寒热格拒,阳盛于内,拒阴于外。“真热”为本质,“假寒”为现象。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3页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证候。临床表现体热,苔黑,脉大似热证;但体表虽热久按不热,脉虽大却无力,其原因为阴寒内盛,逼阳于外形成,即寒热格拒,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真寒”为本质,“假热”为现象。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4页(六)寒热辩证关键点1、寒热辩证应从整体表现加以区分,另外,舌质红、苔黄燥为热,舌质青白、苔白滑为寒;脉数滑为热,脉沉迟为寒2、寒热辩证须从表里、上下、脏和腑、气和血不一样来区分。3、寒热辩证应注意寒热错杂及虚实不一样,如表热里寒,上寒下热,上下俱热,表里俱寒,虚寒,虚热,实寒,实热等。寒热辩证关键点为须分真假,不要为表面假象所迷惑,必须抓住本质,才能做出正确诊疗。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5页三、虚实虚证和实证是区分畜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两个纲领。虚证是指正气虚弱不足证候,但邪气也不盛。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有余证候,但正气也还未衰弱。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6页(一)虚证虚证形成,有先天和后天原因,但大个别为后天失调所致。虚证症状: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倦怠,行走无力,卧多少立,口色淡白,舌质如绵,舌无苔,脉虚无力,易汗,虚喘,粪便稀薄等。虚证有表虚、里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7页1、气虚证慢性病长久耗伤正气,而使脏腑功效衰退所出现一系列证候。气虚证与脾、肺、肾三脏关系亲密,因为气蒸化靠肾,生化靠脾,输布靠肺气虚证候为: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倦怠,行走无力,卧多少立,口色淡白,舌质如绵,舌无苔,脉虚无力,易汗,虚喘,粪便稀薄,兼见脱证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8页2、血虚证血虚证为五脏功效减弱使血化源不足,或因失血所致。血虚与心、肝、脾、肾相关,因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精为造血之本血虚证见口色苍白,脉象细而无力,兼见眼光呆痴、易惊。治则补血养血,配合健脾补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9页(二)实证实证形成一为感受外邪,二为内脏机能活动失调,代谢障碍,以致有形实邪停滞所致。主要症状:一为有形实邪停滞存在,二为功效亢奋,脉沉或洪而有力。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0页1、气滞气滞乃气停滞不通。病邪侵入机体,妨碍气机通畅,表现为气郁气滞等胀满症。痰湿阻肺,肺气壅塞,出现咳喘胃肠气机壅塞,肚腹胀满,腹痛起卧,呼吸迫促。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1页2、血瘀乃血液运行受阻,瘀滞不畅。多因气虚或气滞而运行不畅,或因外伤及病邪所阻,均可出现瘀血。血瘀临床特点为局部疼痛,或见皮肤紫斑或皮下血肿,舌质紫暗或有紫斑或瘀点。治则为活血、散瘀、理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2页(三)虚实转化实证转化为虚证先出现实证,后出现虚证,而实证消失,多为实证失治或误治,耗损津液,正气被伤而成。虚证转化为实证先出现虚证,后出现实证,而虚证消失,如太阳中风表虚证,可转化为发烧而喘肺实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3页(四)虚实错杂虚证和实证在同一个病畜体同时存在,称为虚实错杂。临床常见虚实错杂证有,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盛下虚、上虚下盛、虚中挟实、实中挟虚等。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4页(五)虚实真假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会出现现疾病本质不一致一些表面现象,即过虚过实均会出现一些假象,这就叫做虚实真假。真实假虚:病理属实,而现象属虚。真虚假实:病理属虚,而现象属实,如脾虚不反刍,会出现间歇性腹胀。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5页(六)虚实辩证关键点1、外感初病,证多属实;内伤久病,证多属虚。临床症状表现有余、亢盛属实;表现为不足、衰弱属虚。2、分析虚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3、分清部位和虚实错杂,须从表里、上下、脏和腑、气和血不一样来区分。4、是否有寒热、表里等兼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6页四、阴阳阴阳为八纲辩证总纲(一)阴证阴证多因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五脏,以致阳虚阴盛,机体衰减,脏腑功效降低,多见于里证虚寒证。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7页(二)阳证

阳证多因为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处于亢奋状态,多见于里证实热证。阳证在临床上必见热象,以身热、恶热、贪饮、脉数为准。阴证在临床上必见寒象,以耳鼻四肢俱冷,无热恶寒、精神不振、脉沉微无力为凭。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8页(三)亡阴与亡阳亡阴为阴液衰竭出现一系列证候。表现出精神兴奋,躁动不安,汗出如油,口干舌红,脉数无力或脉大而虚,多见于大出血或脱水,或热性病,治则宜益气救阴。亡阳为阳气将脱所出现一系列证候。表现出精神极度沉郁,汗出如水,气息微弱,舌质青紫,脉微欲绝,多见于大汗、大泻、大出血或过劳,治则宜回阳救逆。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9页(四)阴闭与阳闭阳闭为热入心包,或热痰阻遏心窍出现一系列证候。表现为高热神昏,肉颤头摇,或痉挛抽搐,口色深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则清热祛痰,辛凉开窍。阴闭为寒痰、湿浊阻遏心窍出现一系列证候。表现神识痴呆,或昏迷嗜睡,喉中痰声,口色淡白,舌苔白腻,脉沉滑而,治则温阳祛痰,辛温开窍。阴闭与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0页五、八纲辩证与八证论八纲辩证是中医学辩证基础方法,把极其复杂疾病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八证论是祖国兽医学辩证基础方法,把健康情况和极其复杂疾病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正邪八类证候,用以区分家畜有病与无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1页正证与邪证

正证指是家畜正常无病健康情况邪证狭义是指风症。邪证广义是与正证相对而言,泛指畜体疾病,指出邪证是包含家畜外感内伤所引发一切疾病。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2页第二节脏腑辩证

脏腑辩证是依据脏腑生理功效、病理表现,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疾病病机、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情况进行一个辩证方法。脏腑辩证理论依据是按照脏腑不一样生理来推断病证,而用八纲来深入分析脏腑寒热虚实是掌握辩证基础方法。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3页一、心与小肠病辩证(一)虚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病因为年老体弱,或由其它疾病转变,或因为汗、下太过及各种损伤气血原因而成。主证为心悸动,气短,自汗,运动后症状加重,脉动虚弱或结代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4页虚证分型心气虚:兼见倦怠肯卧,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心阳虚:兼见形寒怕冷,耳鼻四肢不温,舌淡或紫暗。心阳虚脱:除有心阳虚症状外,兼见汗出如水,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则:心气虚益心气;心阳虚温心阳;心阳虚脱宜回阳救逆。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5页2、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虚与心阴虚,或因为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心血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口色苍白,脉细弱。心阴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午后发烧或低热、盗汗、口干,脉细数。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6页(二)实证1、心热内盛多由六淫内郁化热,多见于中暑等病。证见高热,大汗、神昏狂燥,口色赤红,脉洪数。治则宜清心泻火,养阴安神方剂可用《白虎汤》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7页2、痰火扰心起因:多因为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痰火扰心神而致,多见于心热风邪、心风黄、脑黄、惊风等病主证:眼急惊狂、狂燥奔走、咬物伤人,口色赤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心祛痰,镇惊开窍方剂:朱砂散加减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8页3、痰迷心窍起因:多因为气结湿生、湿聚为痰浊,阻遏心窍而致,多见于脑黄、脑中风和一些中毒性急病主证:神识痴呆,行如酒醉,口垂痰涎、苔白腻,脉滑治则:祛痰开窍方剂:导痰汤加减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9页4、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及心移热于小肠多由六淫内郁化火而形成,多见于心经热、舌疮、尿道炎症治则宜清心泻火,利水通淋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30页5、小肠冷痛多因气候改变,寒邪侵入,停留于小肠所致,常见于肠痉挛、痉挛性腹痛或冷痛、冷肠泄泻等病。治则宜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中兽医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31页心与小肠病辩证关键点心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