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一、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CA、全词追叙一次酒醉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B、“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C、“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既写醉意之深,又写出一种懊悔的心情。D、最后一句最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1第一页,共21页。二、欣赏朱熹?观书有感?,答复以下问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翻开,天空的荣耀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人要常常读书,多读书,有了新鲜知识作为“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2第二页,共21页。三、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3第三页,共21页。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5分〕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中的“争〞、“啄〞两个动词在诗中有什么好处?〔5分〕“争〞、“啄〞是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初春早莺争向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4第四页,共21页。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答复,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C2、诗歌前两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和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后两句主要使用了的写作手法,描绘了的情景,反衬出今夜的孤寂。〔3分〕处境惨淡的环境描写;想象;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此时面对“巴山夜雨〞3、请写出?观沧海?中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运用了相同写作手法的句子。〔2分〕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运用了想象手法〕4、诗中的“秋〞除了交代季节之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衬托人物心情。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2分〕表达思念朋友〔爱人〕,渴望团聚的感情。〔“共〞意味着团圆,“剪烛花〞意味着长谈,这是作者心中最渴盼的事情了。〕5第五页,共21页。阅读杜牧?泊秦淮?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首句用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气氛?〔2分〕创造出了一种极其迷蒙、冷寂、朦胧的情景气氛。

2.三、四句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这两句反映了官僚贵族沉迷于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生活,荒淫误国的现实。抒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2分〕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4.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持什么态度?请你说说理由。〔3分〕持不满的态度,因为国家在危亡的关键时刻,统治阶级却依然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作者感到忧虑和痛恨。6第六页,共21页。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2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异惋惜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意自见。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B2、前两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样的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2分〕从“杨花〞“子规〞看出是写春季;“杨花落尽〞“子规啼〞寄予飘零之感。

3、后两句历来是受到称颂的名句,请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2分〕作者把对朋友的一片关心托付给月亮,希望它伴随朋友左右。感情流露得自然而真挚。7第七页,共21页。阅读?观沧海?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划线句描绘了怎样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抱负?〔2分〕诗人描摹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辽阔、壮丽繁荣景象,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8第八页,共21页。阅读晏殊?浣溪沙?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使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用了比照的写法。作者通过比照,外表上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感到这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实际上是通过“新〞与“旧〞的比照,鲜明地表达出一种哀叹时光流逝的惆怅之情。

9第九页,共21页。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D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C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请从多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精妙表达在:①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③“生〞和“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④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要赶走严冬,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分〕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或:故园之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现了这种感情。10第十页,共21页。阅读〔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古人评诗有“诗眼〞的说法,“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此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答:“悦、空〞二字是诗眼。2、禅寺后院的环境有何特点?“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一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幽静、幽寂;“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本诗中包含了两个成语,是什么?〔2分〕答:曲径通幽万籁俱寂11第十一页,共21页。阅读?天净沙·秋思?一诗,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的心情。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的寂寞、悲凉的心情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A12第十二页,共21页。.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D7.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气氛,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那么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根底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B8.对?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C9.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B、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C、“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表达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D、?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A13第十三页,共21页。对这首曲评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C14第十四页,共21页。〔七〕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7、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18、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19.颔联写了什么?

20.简要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内容。

21.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洁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衬托。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15第十五页,共21页。〔二〕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题思路】根据诗的内容,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诗人的心情。用来表达诗人心情的词语有:孤寂、伤感、思念、依恋、抑郁、郁闷、寂寞、哀伤、哀痛、凄苦……6.近体诗一般要防止字面的重复,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有意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思路】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词句运用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地谈词语的运用,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写出了诗人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重复“巴山夜雨〞,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回还往复的意境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羁旅他乡时对亲人深厚的思想感情。16第十六页,共21页。〔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4.用“/〞划分诗句的节奏。【答题思路】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诗节奏一般按“2、2、2、1〞或“2、2、1、2〞音节划分。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里往往不止一个节奏,有时同时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节奏。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简析这句诗的表现手法。【答题模式】写法+效果写法即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技巧等。根据“寄〞“愁心〞区分,可知用了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注意题目要求是“简析〞,而不是单独答复表现手法。答题分两步:①指出用了何种写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②这种写法的效果,即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牵挂之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17第十七页,共21页。〔七〕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7、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18、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