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和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者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起作用的因子,如氧气,温度,光照,水分,食物和其他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在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时,该因素成为限制因子。气候驯化(适应)(acclimatization):指自然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这种生理适应需较长时间完成(人工)驯化(acclimation):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这种生理适应短时间即可完成。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密度制约因子:如天敌食物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超度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于特定的生态因子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处于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叫做生态幅。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光周期现象:生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的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方式。春化: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这种必须经过低温诱导的发育或繁殖,称为春化。(很多植物发芽前需要寒冷期或冰冻期)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外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贝格曼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大。例如东北虎的颅骨长331-345mm,而华南虎的仅283-318mm长。阿伦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身体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同资源种团:指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生态位:指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命表:描述种群的死亡过程的工具。生命期望:指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世代时间: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生殖价:生殖价是指某年龄雌体平均能对未来种群增长作出的贡献。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得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物种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的过程。基因库:种群内所有个体基因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生活史:指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生殖,取食,迁移对策等。休眠、滞育:如果当前环境苛刻,而未来环境预期会更好,生物可能进入发育暂时延缓的休眠状态。昆虫的休眠称为滞育。利他行为: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是社群整体或者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迁移:生物通过迁移到另一地点来躲避当地恶劣的环境。自疏:在同种个体中,由于物种间的密度而引起个体死亡的过程。通常使较少量的较大的个体存活下来。群落:来源于植物研究,自然界植物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集合而成群落。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物种的集合。)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食营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层片:指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是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入侵(迁移):繁殖体的传播过程。(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演替:指在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适应辐射: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简答题第0章在组织层次上生态学包括哪些研究对象?答: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种类型生态学研究的尺度有哪几种类型空间、时间、组织尺度列举生态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第一章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综合作用:自然界任何生态因子都不是独立的。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一一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一一植物生长。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如沼泽一一水分。阶段性作用: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各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任何生态因子都不可缺少,无法替代,但是,数量的不足可以由其它因子一定程度补偿。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生态因子直接作用于生物,有的间接作用于生物。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环境可影响生物的行为、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生物的耐受范围一般都有其低限、高限和最适点,低限和高限之间的范围称为耐受范围%—M弟二章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大气层物质②太阳高度角③黄赤交角④地貌简述生物对光照的适应19页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⑴植物叶子的日运动反映了光强度和光方向的日变化。温带树叶脱落是对光强度的年周期变化的反映。光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种植物光合能力不同。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视觉器官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行为(3)简述生物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生物对低温的适应:(1)植物形态适应:芽和叶片受到油脂类物质保护、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常呈垫状或莲花状。(2)植物生理适应:减少细胞中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冰点、增加抗寒能力。(3)内温动物的形态适应: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大,导致相对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身体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4)内温动物的生理适应:增加产热(颤抖性产热、非颤抖性产热)、逆流热交换机制、局部异温性、热中性区、适应性低体温,冬眠(5)动物的行为适应:迁徙、集群、穴居生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的形态适应:生有密绒毛和鳞片;体色呈白色、银白色,叶片发光;有些植物叶片垂直主轴排列,使叶缘向光,;在高温条件下叶片对折;有的植物树干和根茎生有厚的木栓层,具绝热和保护作用。植物的生理适应: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慢代谢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的形态适应:皮毛在高温下起隔热作用;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动物的生理适应: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行为适应:穴居;昼伏夜出;夏眠或夏季滞育。简述风、火、水流的生态作用。风:影响生物的生长及形态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影响飞翔动物的地理分布,强风使得飞翔能力很强或不能飞翔的在此地分布。还将无脊椎动物的休眠体“迁移”到其他地区。风传播化学信息。风的破坏作用:风可以将植物刮折、刮倒或拔起水流:洪水对陆生植物的破坏作用波浪对水生植物的破坏作用水流对动物的冲刷作用对水体的增氧作用(5)营养物质的交换(6)协助鱼类洄游火:(1)有益作用:促进物质循环;是抗火物种或适应于火的物种的必需生态因子(释放种子、促进休眠芽生长、降低种间竞争、刺激种子萌发)。(2)有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危害野生动物;加重地表侵蚀;造成空气污染。%—*M弟三章简述生物对水的适应(1)陆地植物:①植物生产力和降雨量相关②陆地植物在得水(根吸水)和失水(叶蒸腾)之间保持平衡③陆地植物具有发达的深根系,充分增加吸水面积④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调节气孔开闭的能力⑤叶子的外表覆盖有蜡质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能降低叶表面的蒸腾量⑥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形成适应特征,分为湿生、中生、旱生植物。(2)水生植物:①水中溶氧低,水生植物体内具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很薄,有利于增加采光面积和对营养物的吸收;身体弹性、抗扭曲能力较强;有些植物可调节渗透压,有的能耐受高盐②(3)动物对水的适应:①动物与植物一样,必须保持体内的水平衡才能维持生存②水生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平衡是依赖于水的渗透调节作用③陆生动物则依靠水分的摄入与排出的动态平衡,从而形成了行为、生理、形态上的适应简述动物对低氧的适应。低氧驯化的鱼类可增加血氧容量和血氧亲和力,从而增强对低氧的耐受能力。部分鱼类能忍受缺氧,靠厌氧代谢提供能量。简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1)物理性质:土壤由固体、水份和空气三相组成影响:①土壤质地影响生物的分布与活动②土壤结构可影响固、液、气相分配比例③土壤水分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生存与分布④土壤通气程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影响分解过程,进而影响植物营养状况⑤土壤温度影响植物的发育生长、影响土壤动物的行为(2)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形成土壤的母岩的化学成分和不同地里带上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影响:①土壤pH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的有效性。②土壤pH影响微生物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③土壤pH影响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④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供水、通气、稳温也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生长⑤土壤的无机元素影响动物的生长、分布和数量简述营养物质对生物的作用Fe与叶绿素生产有关,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运送O2和传递电子。②B有九大功能,如细胞分裂、花粉萌发、糖类代谢、水代谢、维持输导组织等;③Mo在固氮菌、蓝细菌中作为催化剂使氮气转化为可利用氮;Cl增强体内从水到叶绿素的电子传递第四章16、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种群年龄锥体的类型有哪几种?⑴钟型锥体:稳定型种群。⑵壶型锥体:下降型种群。⑶典型金字塔型锥体:增长型种群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的区别是什么?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存活(死亡)过程的生命表。个体经历了相同的环境条件。适于寿命较短的种群。又称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水平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种群进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表。各年龄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于稳定的种群和寿命较长的动物。特定时间生命表,垂直生命表。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有哪几种?I型:曲线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而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如一些鸟类中出现的模式III型:曲线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试述种群调节理论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②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认为种群自身的密度变化影响本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生长、成熟、迁移等种群参数,种群调节是各物种所具有的适应性特征。③行为调节理论认为动物能通过等级制、领域性等社群行为,调节种群自身密度④内分泌调节理论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紧张(社群压力)显著增加,影响了动物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个体抗病力下降,死亡率上升,繁殖能力下降。⑤遗传调节理论认为种群具有遗传多型,在高密度时适于高密度的种群,进攻性强、繁殖力低,外迁倾向高,种群数量下降;在低密度时适于低密度的种群,进攻性弱、繁殖力高,外迁倾向弱,种群数量上升种群分布的类型有哪几种?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相等。在资源和空间充足、较均匀时常呈此分布。均匀分布:个体之间保持相近的距离。这种分布要求空间资源均匀,再加上人为影响、虫害或种内斗争等而引起。集中分布(成群分布):个体的分布呈密集的斑块。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呈此分布。试述动植物种群集中分布的原因植物:①繁殖特性所致:无性繁殖,种子在附近发芽。②.微域差异:适于某一小区域生活;③天然障碍:如种子分布障碍;4.动物和人类活动(啃食和破坏等)。动物:①局部生境差异(集中于资源丰富区);②气候的节律性变化(越冬集群、迁移等);③配偶和生殖的结果(成窝、繁殖集群等);④社会关系(社群结构、优势种等)生态学研究的三个空间尺度是什么?局域尺度:个体在这一尺度内完成取食和繁殖等活动。集合种群尺度:在该尺度内,扩散个体在不同的局域种群之间迁移。地理尺度:一个物种所占据的整个地理区域,一般个体不会扩散出该区域。弟五早简述各进化动力学说的观点中性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由突变和遗传漂变引起的,不包括自然选择。强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选择上,往往是中性的,与其所取代的另一等位基因既不有益,也不有害,因此在分子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筛选选择说: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认为多数突变是有害或中性的,有益的很少,自然选择使有害的突变减少或消失,允许其它的存在。平衡选择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个体水平上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稳定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分布中间的个体有利,“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选择属于稳定型的。如出生体重3.3kg。定向选择:当选择对群数量分布一侧的“极端”个体有利时,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这可能是基因型变化最快的一类。大部分人工选择。分裂选择:当选择对群数量分布两侧的“极端”个体有利时,“中间”个体被淘汰,使种群分成两部分。自然选择可能发生在生物学的哪些水平上?(答案不一定正确)配子选择:自然选择作用于配子,从而影响基因频率。亲属选择:个体行为有利于提高其亲属的适合度,亲属个体具有某些相同的基因,自然选择表现为亲属选择。(多与利他行为有关)群体选择:如果种群表现为不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以在小群间发生。性选择:在个体间竞争配偶中,由于优势雄性能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从而使有利于繁殖竞争的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强化发展。物种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哪几步?地理隔离: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独立进化: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繁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简述物种形成的方式和特点。动物行为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植物易形成多倍体,并通过多倍体自发产生新种。比动物易产生杂种后代,杂种能育性高,且不育杂种可通过营养繁殖而广布。岛屿:易于形成特有种弟六早简述r—选择者和K—选择者的特征。r选择者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进化的,高r的特征表现为: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时间(周期);K选择者正好相反,它们在稳定的环境中进化,高竞争力的特征表现为:生长缓慢、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时间。简述植物对生境的生态对策生物在高严峻度、高干扰生境,如活跃的火山和高本移动性的沙丘,是不能生活的。除此之外,另外3种生泯境的每一种都支持特定的生活史对策①低严峻度、低干扰生境支持成体间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竞争对策②低严峻度高千扰生境支持高繁殖率、这是杂草种类特有的杂草对策③高严峻度、低干扰生境,如沙漠,支持胁迫忍耐对策简述机遇、平衡和周期性生活史对策机遇对策:繁殖力低(繁殖的能量分配高)、幼体成活率低和性成熟早。平衡对策:繁殖力低、幼体成活率高和性成熟晚,如胎生或卵胎生鲨鱼。周期性对策:繁殖力高、幼体成活率低和性成熟晚,如鲟等第七章简述动物种群的种内关系。动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域性、集群、分散、婚配制度、等级制、利他行为、通讯等。简述生物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所以种间关系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之间的界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②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简述动物的婚配制度。繁殖期动物某一性别个体占有异性配偶的数目。多雌多雄制(混交制):如鱼类。性比多不稳定,对后代照顾少。一雌一雄制(单配偶制):如晚成鸟。性比稳定,亲体照顾较多。一雄多雌制:如鸡、马、盘羊等。性比不稳定,较强壮的雄性拥有交配权,其基因易被保留,繁殖力强。一雌多雄制:如螳螂、大鸨、距翅水雉、簸嫌等,少见。性比不稳定。高斯假说的内容是什么?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这一假说被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第八章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②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④具有一定的结构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群落的边界特征⑧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生物群落可以从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这三个不同角度来研究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分类(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2)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3)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4)偶见种或罕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重要值的意义:是一个反映种群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确定群落的优势种,表明群落的性质可推断群落所在地的环境特点4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①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②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均匀度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4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多样性随纬度变化,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群落的结构单元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层片: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划分为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分层现象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②生物群落的分层包括地上分层和地下分层。地上分层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地下分层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③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还与微气候条件有关。④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特征就是镶嵌性,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是形成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就导致了群落的结构在时间上的相互更替,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包括植物群落周期性变化以及动物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因素、干扰、空间异质性等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竞争导致群落生态位的分化,因此对群落结构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九章生物群落的动态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②群落的演替;③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份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根据群落变化的形式,可将波动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不明显波动: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②摆动性波动:群落成份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变动,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③偏途性波动:是气候和水份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演替的基本类型: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1)世纪演替(2)长期演替(3)快速演替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划为:(1)原生演替(2)次生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1)水生演替(2)旱生演替按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1)群落发生演替(2)内因生态演替(3)外因生态演替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划分为:(1)自养性演替:生物量积累逐步增多(2)异养性演替:有机物随演替逐步减少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先决条件)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因素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人类的活动演替方向进展演替: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资源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生产力逐步增高;环境逐步中生化;群落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强。逆行演替:结构简单化;资源利用由不充分;生产力逐步下降;环境逐步旱生化;群落对外部环境的改造轻微。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区别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第11章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9何为生态系统?它具有哪些特征?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5-6个动态系统食物链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具有哪些特点捕食食物链: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碎屑食物链:动、植物的遗体被食腐性生物(小型土壤动物、真菌、细菌)取食,然后到他们的捕食者的食物链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第十二章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62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的3个流向:食草动物,通过牧食食物链;分解为碎屑,通过碎食食物链;③③被各营养级生物利用作为呼吸消耗而耗散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取决于哪些因素?分解者生物资源质量。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分解速率(1)物理性质:表面特性和机械结构(2)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唐山市中医院胎盘早剥早期识别与处理考核
- 哈尔滨市人民医院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管理考核
- 2025年中国马来酸酐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碘化亚铜项目投资计划书
- 承德市中医院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考核
- 邯郸市人民医院特殊体位固定考核
- 北京市人民医院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处理能力考核
- 赤峰市中医院婴幼儿脑电图考核
-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科室运营效率提升考核
- 保定市中医院男科实验室技术操作考核
- 2024年上海嘉定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幼儿园改造方案1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Let's tal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超星尔雅学习通《女子礼仪(国家行政学院) 》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2024年秋季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小学科学课件:探索天气的奥秘》
- 2025年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
- Unit 3 Faster,Higher,Stronger 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贵州省202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政府部门信息科技外包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