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论文_第1页
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论文_第2页
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论文_第3页
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论文_第4页
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健全人格发展的幼儿教育促进研究 ———以本园活动课程为例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受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减负政策的落实责无旁贷。本文结合我园的各类活动课程和个人相关理论,从贯彻幼儿教育游戏化模式、开发本土化特色课程、把握家园共育“分寸感”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索落实双减过程中更加科学有效的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初心,主要通过抓住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活动和游戏中培养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阅读

一、幼儿教育回归本真,贯彻游戏化模式去年7月国家出台相关减负意见,看似与学前教育相差甚远,实则息息相关。文件指出,学校要积极推进有效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学前教育是衔接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衔接包括幼儿最初入学阶段和即将步入小学阶段,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个阶段仍以学前教育为主,学前教育不是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应该“小学化”“学科化”,必须尊重幼儿成长规律,要让学科教育回归到小学课堂主阵地。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为后续教育打下基础,教学模式仍以游戏化为主,特别是幼儿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发展不够成熟,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形成正确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维持注意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教育内容与要求是这样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从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融合环境创设从而有效衔接幼小教育。(一) 注重落实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是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的质量,从而影响人生的成功和幸福。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多方因素影响的,它包括知情意行的多方面作用,从而形成相对稳定持久的思想品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学科渗透,发掘绘本、儿歌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多样化获取大量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将良好行为、良好习惯能够融入幼儿喜爱的绘本图书,生动有趣的结合生活情景。如在中班组织阅读《南瓜的旅行》绘本时,可以结合实物南瓜进行观察,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天地,从而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扩展思维能力,在绘本故事中放飞梦想,不在局限于南瓜是食物的观念,通过阅读陪伴南瓜旅行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良好品质。在《小蜜蜂造房子》的绘本阅读中,主要培养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请教蝴蝶、独角仙、蜘蛛、燕子这些小伙伴建房经验,再结合蜜蜂特点建造出独一无二的六角蜂房。(二)有效搭建环境创设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活动,幼儿园一草一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认识和行为。周围环境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创设,正如苏霍姆斯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以满足幼儿实际需要,使得幼儿能够将各种良好能力行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一是对于活动室内主要以主题活动装饰为主,教师根据主题活动方式、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布置,通过查找借鉴相关资料,发动幼儿、家长主动参与到室内游戏主题的布置,发挥幼儿的主人翁精神,主要以图片、文字资料、师生作品为主。如:绘本阅读区、角色扮演区、科学操作区、美工绘画区等多形式多类型的主题区域活动。在绘本阅读区,充分利用墙面布置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和冲动,将活动室变成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场所,在《三只小猫》绘本阅读结束后,利用三只小猫的布景,让幼儿认识画面,练习说话,逐渐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让孩子从支配地位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教育,才能使环境的教育作用得到真正地发挥。二是对幼儿室外活动区和生活区进行精心装饰,如在卫生间张贴姿势正确的如厕动作,引导学生正确如厕,张贴不同色号的尿液提醒幼儿及时饮水。二、共建特色幼儿园,开发本土化特色课程身处农村更应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社会资源,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之中,应抬起头挖掘身边本土特色资源,将教学的内容融入生活实际。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在日常课堂应有意识深挖身边的乡土资源,发现其教育价值,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与交流借鉴形成科学化的本土特色课程。在教学研究中,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力量,形成互学互鉴共同体,根据每位老师个人所长,以点带面形成某一主题的特色课程。通过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丰富幼儿活动课程的类型。(一)引进本地特色资源生长在农村的幼儿,有着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便利条件,沙、石、树枝、花朵等自然物是即开放又可操作的材料,教师设计课程时不妨结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用得上的自然资源,幼儿通过触摸、摆弄、混合直观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了解材料特性和材质,提高对事物的认识,锻炼双手灵活度。如:小班中班可以开展当一回“绿色建筑师”,用自然材料装饰周边的环境,或者装饰成有趣图案,大班可进行相关自然体验活动,听听花的心跳,分角色扮演的小剧场,完整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蝌蚪如何长大成为青蛙的。罗曼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但美到处都是,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人天生爱美,但并非天生就欣赏美懂美,通过这里活动课程让幼儿融入生活,感受自然之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懂得鉴赏美,最后能创造美。自然资源不仅仅是物质材料,还包括当地特色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节气时令,选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风俗以此丰富园本课程体系。如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发韵律操,不仅能锻炼幼儿大肌肉群,而且认识到节气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和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一切都突显我园具有丰富的农村环境特色,我园也会根据天气条件有规律的带领幼儿进行晨间活动,相信跟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会更具人文底蕴。(二)走出并亲近大自然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和幼儿中找到平衡点,幼儿对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孩子天生对外在环境极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得到释放,才能使教育真正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结合园外本地资源,把幼儿带出课堂,让幼儿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幼儿园可与当地农庄合作交流,组织集体参观农民伯伯的农作物,通过农民伯伯讲解说明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种植方法、认识农具。幼儿在亲身劳动中有所获,这样的活动课堂极富参与感和现场感,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人本身就是自然之子,幼儿天然亲近大自然,在接触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的动植物,教师引导对其生命教育,使幼儿懂得尊重各式各样的生命,敬畏大自然。二、树立正确育儿观,把握家园共育“分寸感“家庭单位是社会各类组织中最小最紧密的细胞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总书记也说过“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深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塑造、价值理念。教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首先要明晰家园共育的界限,幼儿园过多干预家庭教育,或家长过多干预幼儿园教育,都是没有正确的区分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边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义务,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合理安排幼儿课余生活,培养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从而落实各方责任,各尽其职,各司其职,形成家园合力,达到家园共育的协同合力。农村地区仍有相当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沟通家长的途径也增多,可通过线上了解孩子的近况,或是家长接送孩子时中间的空挡时间也是进行沟通的好机会,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寻找与孩子沟通的话题点,再者教师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交流会和亲子活动,通过各类丰富的活动,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园,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一) 关注幼儿内心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基础性、终身性的,家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情绪情感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拨动孩子内心那根最隐秘的心弦,家长才能听到孩子的快乐、难过、委屈,进而才能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各种问题与困难。在农村地区,部分幼儿与父母尽管在空间上有距离,但这并不妨碍父母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孩子,家长可根据幼儿在园区生活,了解孩子发展状况和兴趣点。沟通则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幼小的生命,当你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保护孩子的话语权,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就能引导孩子敢说话、说真话,能做到这点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真实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前提。(二) 家长陪伴成长幼儿阶段的孩子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无论是双减政策还是出台的家庭教育法,都在强调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孩子的全面发展就不仅仅是重视各项能力和智力,主要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保护孩子那份最原始最基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家长一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打压的是孩子的积极性,但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陪伴成长,这种教育影响力不可小觑。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空出一两个小时陪伴孩子阅读绘本,在最初形成学习型家庭时,家长有意识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创设阅读角度增加阅读的氛围感、仪式感。可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家长讲孩子听的形式共读一本书,到后期孩子养成习惯时,不妨放手让孩子朗读家长听,最后引导孩子能够独立阅读,这不仅增加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也能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度。也可设计记录卡,留下共读绘本的痕迹,一定程度上见证孩子的成长轨迹,从而高效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总而言之,幼儿的全面成长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共同促成的,是久久为功,功在平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飞猛进。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培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可忽视。参考文献:

[1]夏炎炎: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