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二、教学内容分析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封建专制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本课第15课
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是本单元的总结,也是中国古代史的总结。三、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学期的中国古代史,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明清的历史剧,对明清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劣势:对明清历史只是碎片化的,没有建立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结构,另外,对中外历史的联系也是割裂的,不容易理解18世纪中后期中西历史潮流。四、教学目标通过地图、文献史料的研读,了解明清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在明确史实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分析明清阻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对明清新经济因素的缓慢发展进行合理解释;在了解明清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史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思想界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进行合理解释;在了解明清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明清市民文化的繁荣原因进行合理解释;通过了解明清科技著作、历史典籍以及世界地图等,分析史料,对比中西方对外来思想和科技的态度,利用时空的横向联系,乾隆盛世与欧美大事对比,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对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进行合理解释。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经济文化的新变化2.教学难点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六、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视频、PPT等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第15课讲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是第4单元的最后一课,起到总结性的作用。一方面侧重于经济文化科技等出现新的变化,在归纳梳理新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对这些新变化的原因以及阻碍新变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从历史情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时空的横向联系,乾隆盛世与欧美大事对比,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以此将“素养”与教学的全过程融为一体。八、板书设计九、教学过程【导入】第四单元课题展示,找出本单元的特点是繁荣与危机,危机是与当时的西方社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设计意图】开宗明义,点明本课的主旨,激发学习兴趣,迅速融入课堂。【环节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材料: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教师设问: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材料体现了明清农业具有什么特点?材料中哪些关键词语能论证?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1)雇佣农民劳动说明有雇佣关系吗,可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农副产品出卖,说明农副产品商品化,商品经济繁荣。2.图片: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教师设问:农作物有了什么新的发展?与世界历史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识读地图回答:高产作物迅速推广,与新航路开辟有关。3.材料:吴(苏州)民生齿(户口)最繁,恒产(固定资产)绝少,家杼(zhu4)轴(织布)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不事耕作),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教师设问:手工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中哪些关键词语能论证?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材料:新都(新安,即徽州),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对乡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教师设问:商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中哪些关键词语能论证?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出现了商帮,长途贩运等现象,商业集资等经营方式,诚信等商业精神。5.材料: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设问:阅读材料,并思考这些经济领域的新因素还受到了哪些因素的阻碍?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从市场、资金、政策、思想等因素使经济领域的新因素发展缓慢【设计意图】锻炼从图文材料中提取经济新因素的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信息,确定明清经济的变化(史料实证水平1),并理解这种变化在明清时期的局限性(时空观念水平2)。【环节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1.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大正》2.教材内容:
王守仁:致良知李贽:提倡热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3.历史背景1)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社会危机加剧3)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4)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的思想主张,思考这些主张和传统的主流思想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些新倾向的出现?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自由、批判君主专制等新倾向,从明清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思考推动新倾向的因素【设计意图】锻炼从图文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信息,确定明清思想的变化(史料实证水平1),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唯物史观水平3)。【环节三
小说与戏曲的繁荣】1.教材内容:文学:《水浒传》(明初)《三国通俗演义》(明初)《西游记》(明中期)《儒林外史》(清中期)《红楼梦》(清中期)戏曲:汤显祖(明)、孔尚任(清)昆曲(明)
、京剧(清)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京城成为小说的主人公。2.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需求增多。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这些文学艺术都是为了适应哪些阶层的口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市民阶层,商品经济繁荣似的市民阶层扩大【设计意图】运用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市民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明确市民文化并非明清的主流文化。(唯物史观水平3)【环节四
科技的成就与特点】1.教材内容代表成就医学:《本草纲目》李时珍“东方药物巨典”农学:《农政全书》徐光启
介绍西方水利工艺学:《天工开物》宋应星“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徐霞客游记》典籍:《永乐大典》《四库全书》2.材料: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意大利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徐光启等聘请传教士参与修订历法,引进西方先进天文仪器测量,完成《崇祯历书》。——摘自教材第93页3.材料: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但)康熙对待西方科技的态度为“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皇宫)清谈”。——《康熙对待西方科技的历史教训》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材料,思考明清科技有什么新特点和局限性?学生提取信息并回答:①总结性著作居多,但创新不足;②西方科技传入,但没有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设计意图】锻炼从图文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信息,确定明清科技的特点和局限(史料实证水平1)【小结】教师设问:比较乾隆盛世时期中西历史大事件,思考中西方各自的发展特点?教师小结,学生感悟:明清虽然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分析,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了,为之后的近代历史埋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伏笔。居安思危,是我们今天需要谨记的历史教训。【设计意图】对比乾隆盛世时期的中外大事件,明确中国的发展与局限(时空观念水平2)点题:明清时期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的中国固守传统,而同时期的近代西方逐步走向近代化,中国必须面临西方的挑战。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鉴往知今(家国情怀水平3)。十、教学评价【材料解析题】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伏尔泰、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卢梭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8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二的观点: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4分)时代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4分)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4分)(3)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分)(如只笼统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差异只给1分)十一、教学反思
1.优点
本课主题线索明确,突出了发展与危机的时代特点,对新课标的理念和解读落实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理实习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卫基础护理学第七版试题及答案
- 香港保险试题题库及答案
- 住房买卖合同预交协议
- 洗浴氧吧体验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先签合同再填就业协议
- 游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色能源创新工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老年护理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有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白云区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深度学习技术基础与实践 课件 第1-3章 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原理、深度学习框架介绍
-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
- 护士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中的作用和责任
- 报名统计表格
- 上海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资料
- 软件系统上线试运行申请表方(仅用于个人学习的参考模板)
- 高考作文之成人高考高升专英语作文
- 特许经营管理手册范本(餐饮)
-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消费者
- 小班手工《表情变变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