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
钟
山
记苏轼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重点字词及句式。2.复习苏轼相关知识,了解石钟山特点3.梳理行文思路,学习游记类散文写作手法4.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学习目标学生回忆苏轼生平及成就一、导入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2、成就诗歌: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绍圣元年(1094年),因与守旧派发生分歧,被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儋州。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文体知识:记
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西北面。高不过7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
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
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m。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疏通文本,请同学结合注释积累重点字词。二、疏通全文预习: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语气词,不译靠近名→动,激荡,掀动搏击,撞击这种说法“是说”即使使…发出声音大更,表递进认为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访求找到承接真实原因更加它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到处这样唯独名→动,命名,取名状语后置听通“含糊”,重浊模糊清脆悠扬鼓槌声音传播停止才用1、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3、作者对两人的说法持何种态度?人物得名由来态度依据
郦道元李渤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水石相搏”说“扣石发声”说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人常疑之余尤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1、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3、作者对两人的说法持何种态度?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ōng)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名作状,乘船到(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趁机(因利乘便)敲击象声词。击金石声一直本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g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ēng)吰(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dàn)澎湃而为此也。阴森的样子鸟鸣声有人内心惊恐表转折形容钟鼓的声音断裂缝偏义复词兼词,于此水波动荡形容波浪激荡撞击状语后置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kǎn)镗(tāng)鞳(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中空孔洞击物声钟鼓声之前演奏于是钟名宾语前置挡(以一当十)水流中央句末语气词记得/知道(博闻强识)1.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探得石钟命名由来的?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笑而不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寺僧苏轼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也。笑谓迈曰(非常自信)实地考察目见耳闻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二者相应,如乐作焉。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探得石钟命名由来的?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名作状,亲眼/亲耳主观猜测大概终究船工……的原因知识浅薄的人敲击它的真相(不抑耗其实而已)因此简略浅陋句首发语词竟然凭借1、面对所有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考察,作者有何论断?1、面对所有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考察,作者有何论断?郦元士大夫渔工水师寺僧李渤郦元言之不详(叹郦元之简)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研读文本,请同学讨论并回答问题。三、任务研讨1、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2、文中有“三笑”意味悠长,请找出来并分析。3、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4、结合古人今人对石钟山命名的分析,你如何评价苏轼对石钟山的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鹳鹤: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
综合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状形、摹声、绘态,描绘绝壁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夜景,渲染阴森的气氛,烘托亲自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埋下伏笔。2、文中有“三笑”意味悠长,请找出来并分析。①“余固笑而不信也”②“因笑谓迈曰……”③“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这是因李渤的“击石得声”之说本不可信,而一般人却盲目相信,是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这是经过惊心动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钟山命名由来之后轻松愉快、自得、兴奋的笑。这是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
(郦道元)言之不详,人常疑之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缺乏对考察结论的具体阐发——缺乏去实地考察的决心勇气——缺乏阐明真相的文化素养——缺乏对表象的深入探究叹笑讽惜不避艰险,亲身探访,难能可贵。实践的精神:事应目见耳闻,莫臆断其有无4、结合古人今人对石钟山命名的分析,你如何评价苏轼对石钟山的探究?苏轼强调了反对主观臆断、倡导实地调查的求实精神。
苏轼的说法也许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是一致的。
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但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研读文本,探讨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四,写法借鉴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议论、记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②详略得当,结构紧凑。本文写得很集中。从头至尾,紧扣石钟山的命名来写。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解决问题,第三段得出结论,文章结构很紧凑。与石钟山命名关系不大的则一笔带过或略而不写。如乘舟夜游,“舟人大恐”时的对话,这些均未写出,他“笑谓迈曰”而无苏迈的回答。
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的全过程,其叙事、议论皆由此而来。卒章显志,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全文分三段。第1段质疑,直接提出对石钟山命名缘由两种解释的怀疑。属议论部分。所闻第2段解疑,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属记叙部分。所见第3段去疑,得出结论,没有亲见、亲听的事情,绝不能凭主观来臆断。属议论部分。所感
五、课文小结理解性默写填空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_______________。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6.《石钟山记》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钟山靠近深潭,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7.《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是石头呢?8.《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石钟山记》中,苏轼对李渤看法更加怀疑,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到了绝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_。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古之人不余欺也。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微风鼓浪,水石相搏7.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8.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0.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11.苏轼一直有“夜游”情结,《石钟山记》直接交代他夜游情形(时间、地点、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写得有声有色,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宿巢的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鹳鹤声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13.《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在两山之间他发现一块大石,交代石头位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周景王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巨野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城区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5篇
- 工厂考试题目模板及答案
- 高新十一初考试题及答案
- 业务谈判框架工具集
- 2025年公寓宿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养护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淮南联合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肝脏体检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人事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
- 前列腺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 HGT4134-2022 工业聚乙二醇PEG
- 大米先生管理制度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PPT
- 短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42695-2023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木棉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大飞机C919:追梦五十载,“破茧化蝶”
- 某培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YY/T 1617-2018血袋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