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现象C.温周期现象D.化肥用量低
2.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5.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6.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7.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的效率大约是()
A.10%~20%B.30%~40%C.0.1%~1.0%D.1%~2%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9.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10.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2.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13.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14.高温引起生物()。
A.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B.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C.细胞重量增加D.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15.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17.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18.绵羊、山羊和鹿这类动物总是在秋天进入生殖期,这主要是因为()
A.生长健壮B.水草丰美C.气候适宜D.短日照的到来
19.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A.开放系统B.闭合系统C.自然系统D.人工系统
20.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2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22.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3.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24.在()土壤中,P的有效性最高。
A.酸性B.中性C.碱性D.以上三种土壤差不多
25.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6.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7.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28.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9.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30.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
二、填空题(20题)3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3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浓度逐级升高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33.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减轻温室效应。
34.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35.计算生态系统中进入动物体能流的效率公式是:同化效率=同化的食物能÷______。
36.水生动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中,其体表通常是______的。
37.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38.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39.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40.在深水层,因为______,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
41.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42.通常海陆风发展最强的地点也常是__________最大的地方。
43.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44.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叫______。
45.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6.落叶阔叶林分布于______地区。
47.磷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48.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为______。
49.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50.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A.正确B.错误
5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53.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54.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成。[]
A.正确B.错误
55.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56.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
57.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58.pH<3时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大多数生物将不能存活。()
A.正确B.错误
59.
第49题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否B.是
60.“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费化石燃料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62.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6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64.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65.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7.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8.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69.为什么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70.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D
6.C
7.A
8.B
9.A
10.C
11.B
12.D
13.C
14.D
15.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16.A
17.B
18.D
19.A
20.D
21.D
22.C
23.A
24.B
25.A
26.C
27.C
28.D
29.B
30.B
31.太阳的辐射
32.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
33.二氧化碳
34.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35.摄取的食物能
36.可渗透性
37.土壤侵蚀
38.风播
39.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40.光线微弱
41.镶嵌镶嵌
42.温度日较差
43.奥德姆奥德姆
4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45.高斯原理
46.中纬度湿润
47.沉积型沉积型
48.自动调节
49.频度
50.拟寄生拟寄生
51.A
52.Y
53.B
54.A
55.B
56.A
57.N
58.A
59.N
60.A
6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62.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63.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64.((1)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为年龄结构。(2)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如下:①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下宽上窄(或答: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处于增长期。②稳定型。年龄锥体呈倒钟型,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③衰退型。年龄锥形底部窄,上部宽(或答: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
65.(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67.(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1)食物网实际上是复杂化的食物链,它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食物网愈复杂,表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愈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越强。(3)当系统中的生物消失一种,不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
68.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69.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
70.(1)微管组成纺锤体,参与染色体在赤道板处的排列以及向两极的运动。(2)微丝组成的收缩环,参与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3)核骨架和核纤层也是广义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地破碎和重建,也是细胞分裂重要的环节。
71.B福建省南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现象C.温周期现象D.化肥用量低
2.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
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5.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6.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7.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的效率大约是()
A.10%~20%B.30%~40%C.0.1%~1.0%D.1%~2%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9.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10.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2.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13.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14.高温引起生物()。
A.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B.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C.细胞重量增加D.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15.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17.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18.绵羊、山羊和鹿这类动物总是在秋天进入生殖期,这主要是因为()
A.生长健壮B.水草丰美C.气候适宜D.短日照的到来
19.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A.开放系统B.闭合系统C.自然系统D.人工系统
20.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2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22.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3.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24.在()土壤中,P的有效性最高。
A.酸性B.中性C.碱性D.以上三种土壤差不多
25.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6.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7.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28.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9.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30.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
二、填空题(20题)3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3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浓度逐级升高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33.制定《京都议定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______的排放,以减轻温室效应。
34.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35.计算生态系统中进入动物体能流的效率公式是:同化效率=同化的食物能÷______。
36.水生动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中,其体表通常是______的。
37.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38.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39.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40.在深水层,因为______,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
41.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42.通常海陆风发展最强的地点也常是__________最大的地方。
43.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44.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叫______。
45.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46.落叶阔叶林分布于______地区。
47.磷的循环类型是______。
48.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为______。
49.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50.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A.正确B.错误
5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53.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54.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成。[]
A.正确B.错误
55.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56.食物调节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
57.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58.pH<3时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大多数生物将不能存活。()
A.正确B.错误
59.
第49题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否B.是
60.“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费化石燃料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62.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6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64.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65.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7.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8.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69.为什么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70.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A.5%~10%B.1%~2%C.10%~20%D.0.1%~0.2%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D
6.C
7.A
8.B
9.A
10.C
11.B
12.D
13.C
14.D
15.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16.A
17.B
18.D
19.A
20.D
21.D
22.C
23.A
24.B
25.A
26.C
27.C
28.D
29.B
30.B
31.太阳的辐射
32.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
33.二氧化碳
34.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35.摄取的食物能
36.可渗透性
37.土壤侵蚀
38.风播
39.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40.光线微弱
41.镶嵌镶嵌
42.温度日较差
43.奥德姆奥德姆
4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45.高斯原理
46.中纬度湿润
47.沉积型沉积型
48.自动调节
49.频度
50.拟寄生拟寄生
51.A
52.Y
53.B
54.A
55.B
56.A
57.N
58.A
59.N
60.A
6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62.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63.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64.((1)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为年龄结构。(2)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如下:①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下宽上窄(或答: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处于增长期。②稳定型。年龄锥体呈倒钟型,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③衰退型。年龄锥形底部窄,上部宽(或答: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
65.(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都要呼吸,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费贷款购车合同(3篇)
- 2025年棉花加工成套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理财顾问实习报告范文
- 2025年饲料营养型添加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特种丝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教育技术终身学习的助推器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二中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国际合作在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中的贡献
- 专题04 读后续写精彩结尾及主题升华仿写(测试)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爆破工程技考核试卷
- GB/T 9766.6-2021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门芯试验方法
- 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 GB 18068-2000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 教师调动登记表(模板)
- 2022年医院收费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
- 《组织机构代码证》word版
- 钢筋下料单(参考模板)
-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课堂PPT)
- OPGW光缆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