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2.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海洋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压力

5.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中有()。A.一种生活型B.两种生活型C.三种生活型D.四种生活型

6.若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这样的两个种群间的关系是()。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偏害

7.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8.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同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种都不是

9.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0.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11.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12.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13.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1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5.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16.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1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18.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19.土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0.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21.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2.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23.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2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5.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

2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7.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2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9.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20题)31.当建立了稳定的年龄分布时,其稳定的相对增长率叫做______率。

32.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靠______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33.g·m-2·a-1是______单位。

34.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35.种群的出生率是种群的__________繁殖能力。

36.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养分是______。

37.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_法则。

38.受体酪氨酸激酶(reeeptortyrosinekinase)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它的胞外配体是_________,其自磷酸化的结果是__________的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__________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

39.固氮作用的途径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______。

40.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被称为______。

41.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

42.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种内竞争,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样的种群调节方式为______。

43.我国农业上长期以来推行的间种套作实际上也是利用群落的______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的。

44.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为受到______的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1000~1200m以下的高度。

45.生物种群密度增加能够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种变化会受到生物的______作用的影响。

46.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______。

47.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过______的发育过程。

48.群落演替过程中,在物种选择方向上,前期为______选择,占优势的是一些体型小、比表面积大的物种。

49.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这类生物就是______。

50.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____________和分解者。

三、判断题(10题)51.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52.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A.正确B.错误

53.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5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正确B.错误

55.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A.正确B.错误

56.金鱼藻→蜉蝣→鳙鱼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A.正确B.错误

57.食草动物的引入使植物种群生物量迅速下降,同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达到一定密度后,植物生物量又减少,食草动物种群也随之下降,以后两个种群的数量表现为周期性的振荡。()

A.正确B.错误

5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59.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6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62.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63.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64.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5.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

66.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7.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68.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69.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70.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

五、论述题(5题)71.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72.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73.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74.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75.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六、单选题(0题)76.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B

6.B

7.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8.C

9.B

10.B

11.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12.C

13.A

14.C

15.D

16.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17.D

18.C

19.B

20.D

21.D

22.D

23.B

24.D

25.B

26.D

27.D

28.A

29.B

30.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1.内禀增长内禀增长

32.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海洋中的浮游植物

33.生产力

34.十分之一

35.平均

36.极为贫瘠极为贫瘠

37.贝格曼

38.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

39.生物固氮

40.优势种优势种

41.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42.自动调节

43.垂直分层垂直分层

44.温度温度

45.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46.生态位生态位

47.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到复杂

48.

49.消费者

50.消费者

51.N

52.A

53.B

54.B

55.A

56.A

57.A

58.Y

59.A

60.B

6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62.(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入生态系统;(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

63.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水平结构:其中包括镶嵌性、复合性、群落交错区。(2)垂直结构。

64.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65.(1)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

66.(1)群落有一定的种类构成或称生物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状况和一定的物质生产量;(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这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长型和相应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表现出来并随时间的演替而表现不同的季相;(3)群落有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类群为生物优势种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对其他物种和环境起着强烈的影响作用;(4)群落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现为群落随坏境梯度、时间演替、空间变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的特点。(1)群落有一定的种类构成或称生物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状况和一定的物质生产量;(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这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长型和相应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表现出来,并随时间的演替而表现不同的季相;(3)群落有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类群为生物优势种,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对其他物种和环境起着强烈的影响作用;(4)群落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现为群落随坏境梯度、时间演替、空间变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的特点。

67.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遗传多样性,二是物种多样性,三是生态多样性。

68.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

69.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随之逐渐增强。(4)环境的影响。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少,结构简单、脆弱、稳定性差;反之,稳定性强。

70.(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

71.①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地球表面生态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前者约占地球表面的1/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2/3。后者正好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的2/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1/3。②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③海洋中初级生产量又有从河口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④可根据生产量的高低将全球初级生产量进行等级划分。

72.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73.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74.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