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5 蜀道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5 蜀道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5 蜀道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5 蜀道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5 蜀道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蜀道难李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吏呼一何怒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以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是写实的手法。4.下列对这首诗第二自然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C.诗人运用比喻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5.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请分条予以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4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3.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1.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2.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3.解析:选D。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4.解析:选C。“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5.答案: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难行、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氛围。二、1.解析:首先是结合诗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再则,“一挥手”是动作,“挥手”而着一“一”字,可见潇洒,但与弹琴结合起来当指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前因有“如听”一词,故所指当为琴声。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解析:“不觉”写诗人沉醉之态,起衬托作用。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解析: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颔联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颈联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的古今兴亡盛衰之感。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4.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