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团1是一种嘌呤,含有氮元素B.基团2是一种单糖,含有5个碳原子C.基团1、2、3组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D.图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可被生命活动利用2.下列关于格里非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细胞分化C.S型菌再次进入小鼠体内可刺激相关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D.S型菌的DNA被DNA酶水解后,仍可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3.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氮元素 B.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用于预防艾滋病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的供应B.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C.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5.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的病原体浓度变化,其中曲线3表示正常人,曲线1和2表示第二道防线缺陷或第三道防线缺陷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道防线缺陷病人,其第三道防线不受影响B.给曲线2的病人注射疫苗,会诱发特异性免疫C.在a点时,正常人体内含有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D.曲线3的病原体浓度变化过程中,仅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6.下列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B.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D.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7.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B.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C.玉米的高茎与小麦的矮茎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8.(10分)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RNA的化学组成相似,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其单体都是葡萄糖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D.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肪,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的日活动周期由基因per控制,野生型基因per+和突变基因perS、perL分别控制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为24小时、19小时和29小时,突变基因perO则导致果蝇活动完全没有节律性。(1)突变型果蝇具有不同的日活动周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已知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1200个氨基酸组成,而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由约400个氨基酸组成,试推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er基因除了能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律。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也存在调节日活动周期的per基因。请结合生活实际推测日活动规律__________(是/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步骤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之后___(是/否)需要筛选。(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④是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许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现用薄荷叶提取薄荷油。回答问题:(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____(选填“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油时,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常用于分离油层和水层的器皿是_________。分离出的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固体硫酸钠的常用方法是_____。12.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奖。工业上青蒿素一般从青蒿植株中提取,产量低,价格高。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为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青蒿提供了思路。科学家先通过紫外线处理大量青蒿幼苗后,偶然发现一株高产植株。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高产植株控制青蒿素合成相关的一种关键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获得的突变基因导入普通青蒿之前,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1、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______________,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结合位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考查ATP的化学结构。它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依次相连形成;磷酸基团之间以高能磷酸键连接。【详解】基团1是腺嘌呤,是含氮碱基,A正确。基团2是核糖,它是一种单糖,含有5个碳原子,B正确。基团1、2、3组成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图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可被生命活动利用,D正确。【点睛】易错点: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2、C【解析】

1、肺炎双球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而S型细菌含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C、S型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S型菌的DNA被DNA酶水解后,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错误。故选C。3、B【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含有氨基,因此都含有N元素,A正确;B、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但并非每个蛋白质都具有这20种氨基酸,B错误;C、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正确;D、由题意可知,α-防御素是HIV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人工合成后可以用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故选B。4、D【解析】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脊增大了膜面积,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多,能为心肌的收缩提供大量能量,A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上述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故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B正确;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上皮细胞膜上有许多运输物质的载体蛋白,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C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故一般突触前膜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突触后膜(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D错误。故选D。5、C【解析】

据曲线图可知,正常人感染病原体后,机体可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而第二道防线缺陷或第三道防线缺陷患者清除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其中第二道防线缺失会导致机体内病原体清除能力下降明显,体内病原体数量急剧增加。【详解】A.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吞噬细胞和血浆蛋白等组成,吞噬细胞等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故第二道防线缺陷的病人,其第三道防线也会受影响,A错误;B.曲线2表示第三道防线缺失患者,故给曲线2的病人注射疫苗,不能诱发特异性免疫,B错误;C.根据题意,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正常人可通过免疫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故在a点时,正常人体内含有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C正确;D.曲线3的病原体浓度变化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发挥了作用,D错误。6、B【解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结构数目的多少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详解】A.高尔基体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B.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C.分解丙酮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D.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D错误。故选B。7、D【解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的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玉米的高茎与小麦的矮茎,都不属于相对性状,A、B、C均错误;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8、D【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糖类、脂质、核酸和蛋白质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特点。【详解】A、DNA和RNA都属于核酸,都能携带遗传信息,DNA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A、U、C、G)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两者化学组成相似,A正确;

B、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单体都是葡萄糖,葡萄糖长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形成不同大分子,B正确;

C、蛋白质功能多样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多样,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C正确;

D、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质,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9、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一种基因可控制多种性状(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是日活动规律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解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由题意可知,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不同突变基因,导致突变型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与野生型果蝇不同,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已知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1200个氨基酸组成,而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由约400个氨基酸组成,其原因在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perO在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形成的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进而引起翻译提前终止。(2)per基因除了能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律,此现象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基因可控制多种性状。(3)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哺乳动物的日活动规律并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而是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如本题中:野生型基因per+和突变基因perS、perL分别控制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为24小时、19小时和29小时等;②运用题干中信息,联想所学相关知识,找准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本题中的切入点为“野生型基因per+和突变基因所控制的日活动周期的时间”、“per+和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目”等,联想所学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等相关知识即可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10、酶解法聚乙二醇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分化该杂种植株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不遵循,该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详解】(1)步骤①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步骤②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诱导后形成的两两融合的原生质体有三种,所以需要进行筛选。(2)图中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为杂种植物;其中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图中获得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与A、B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新形成的物种。(3)图示为体细胞杂交过程,没有经过不同配子的结合,所以不属于有性生殖,因此该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点睛】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确定5个过程的名称,掌握每个过程的细节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鲜薄荷油易挥发,干燥过程中会使薄荷油挥发掉酒精或石油醚、乙醚、戊烷等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增加盐的浓度,使分层更明显分液漏斗吸收油层中的水分过滤【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原理、实验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作答。(1)由于薄荷油易挥发,鲜薄荷叶中薄荷油含量高,所以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鲜薄荷叶作原料。(2)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