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茶馆(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茶馆(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茶馆(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茶馆(节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要点一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二

掌握剧本的阅读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三梳理情节结构,把握戏剧冲突四品味戏剧语言茶馆老舍题目解说作者介绍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语言大师、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1966年8月24日,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受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未完成)话剧《茶馆》《龙须沟》题目解说作者介绍“北京怂人”温和“五四”运动,当“旁观者”,同情劳苦大作,不过多讨论上层建筑。谨慎民国时期没登记自己的民族,信奉过基督教很少提起。优柔既伤害结发妻子胡絜青,又伤害红颜知己赵清阁。书生气“文革”被批斗,坚信自己没错,不堪受辱跳湖自杀。题目解说作者介绍“北京怂人”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历来的造反、革命,都没北京人的份儿,更不用说是叱咤风云了。往好里说是‘有修养’,其实就是没出息。老舍在‘怂人’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胡金铨《老舍和他的作品》“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老舍《老舍四十自传》

说老舍是“怂”人,也是说他身上那样温和天真的秉性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他吃过劳苦大众的血泪痛苦,也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书生气。——杜梨《老舍:北京第一“怂人”,离开我们53年了》题目解说作者介绍“北京怂人”出生次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作为皇城护军的父亲死于战火,一岁多的老舍睡在家里炕上的两口破皮箱旁,被搜刮不到宝贝的联军扣在箱子底下。

8岁,得资助上私塾。常年忍饥挨饿,内忧外患的环境给老舍带来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能填饱肚子和读书已经是顶好的了。

1916年,17岁的老舍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完书,当了小学校长,也开始养家糊口。1919年“五四运动”,老舍是“旁观者”。民国时期其学籍和婚书上均未登记自己的民族,他不会对上层建筑做过多严肃的讨论,只关心劳苦大众的生活。加入过基督教,做过几个基督教会的总干事和负责人。讲道、歌咏、诵诗,开办女工工厂、赈济灾民、卫生演讲、印制宣传品,本着《圣经》中的舍己精神,郑重地启用了自己的别名——“舒舍予”,这也是后来老舍笔名的由来。但这段经历后半生很少提起。

1930年经发小撮合结识就读于北师大的胡絜青,1931年七月结婚。六年时间,长女舒济、长子舒乙及次女舒雨先后出生。题目解说作者介绍“北京怂人”1937年,抗战爆发。11月15日济南沦陷前夕,当时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告别妻子儿女离开了济南,投入到抗日战线的大后方去,主持全国文协的工作。在抗战大后方认识了让他牵挂一生的才女赵清阁。1943年,料理完婆婆后事的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偷越日军的封锁线,一路走了五十天,历经千辛万苦找到老舍。在情义两难无法割舍的犹豫中赵清阁主动离开,1945年小女儿舒立出生。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12月回国,赵清阁留给老舍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从此未见老舍,孑然一身,独自生活。

1950年至1966年,老舍胡絜青夫妇与四个孩子在北京过上安定的生活。1966年8月24日深夜,遭受毒打和批斗的老舍在太平湖自尽。关于老舍的死,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老舍死于心碎,在文革期间受到了红卫兵激烈的批斗和殴打,同时还有胡絜青的大字报告发老舍先生的婚外情。晚上回家被妻儿拒之门外。一说死于心境,抱着毛主席语录跟孙女告别,一整天没回来。死后墓碑上刻上他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题目解说作品介绍茶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剧本采用“卷轴画”式结构,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的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的情节镶嵌进去。是一种以刻画人物群像为主,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展示社会风貌的戏剧结构方式。题目解说作品介绍茶馆

《茶馆》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第一幕大清国完了第二幕军阀统治完了第三幕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一个亦庄亦谐的旧社会的葬礼

题目解说写作缘由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1958年《剧本》5月号)题目解说内容梳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2.这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这些事件涉及到清末的哪些大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人物: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题目解说内容梳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2.这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这些事件涉及到清末的哪些大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大事,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题目解说内容梳理戏剧冲突《茶馆》叙事,不求叙事的完整、行动的持续,而以茶座为焦点,聚合相关人物,构建片段式情节,最后拼接出一个裂痕清晰的松散故事。以老舍的话说,“不易找到中心故事”“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故事”。为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和地点,详细介绍了茶馆的布置和当时的市井生活状况。舞台说明部分唐铁嘴看相,王利发送茶松散的主客江湖关系,他们的矛盾仅是浅层的“不受待见”二德子逞凶,常四爷力抗正派与混混的街市生活矛盾,但与马五爷则夹杂了更深刻的中西文化冲突题目解说内容梳理戏剧冲突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刘麻子推销,常四爷骂洋货富裕上层与贫苦底层矛盾在经济关系之下又有传统文化自信与崇洋媚外冲突乡妇卖女,秦仲义谈救国秦庞争锋,茶客闲谈常四爷被捕,庞太监买妻张李纠纷群架,黄胖子茶馆调和扩大化的街市生活矛盾糅合了房主租客矛盾、资产阶级与传统势力冲突,内隐着变革力量与守旧势力的矛盾。国家机器与民间力量的冲突。八个片段情节,围绕各自茶座,“各谈各的事”,彼此之间有时间先后、空间伴生关系,却无内在前后的因果逻辑关系,更不是一个故事不同情节,但又和谐地统一于纷纷攘攘的茶馆,片段拼接成整一的“茶馆事件”。一个大茶馆,就成了一个小社会。题目解说内容梳理戏剧冲突《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本文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题目解说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你认为王利发是什么样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据。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善于应酬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精明圆滑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到处贴满“莫谈国事”的纸条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胆小自私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善于应酬题目解说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角色社会身份形象特点角色社会身份形象特点王利发唐铁嘴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马五爷庞太监康六父女宋恩子二人秦仲义二德子乡妇母女黄胖子老人众茶客掌柜胆小谨慎、处事圆滑没落旗人正直爱国|胆小怕事恶霸仗势欺人,卖国求荣破产农民老实懦弱,贫穷实业家自负,爱国破产农民贫苦无依,走投无路小贩无依无靠算命的抽大烟,招摇撞骗保媒拉纤的心狠,贪婪太监作威作福,荒淫变态特务为非作歹,欺压无辜打手仗势欺人,凶狠蛮横地痞头子欺软怕硬普通民众守旧麻木题目解说语言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1.“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2.

“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3.“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4.“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对大兵、警察、特务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题目解说语言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面对二德子寻衅,常四爷与松二爷的台词: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一个硬,一个软,一个正直刚强,一个胆小怕事,相比之下,个性鲜明。蛮横凶狠,欺软怕硬题目解说语言分析精彩的潜台词潜台词:①指台词中的言外之意。②比喻话里的言外之意。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秦仲义我早就知道!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哈哈哈!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讲维新。威胁秦仲义。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题目解说语言分析精彩的潜台词“将!你完了!”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潜台词:①指台词中的言外之意。②比喻话里的言外之意。题目解说语言分析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题目解说课堂练习阅读课文P56-P57片断,完成下列题目。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1.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2.结合选文中松二爷的台词,简要分析松二爷的性格特点。3.选文部分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整本书的阅读经历,谈谈老舍先生创作《茶馆》的现实意义。题目解说课堂练习阅读课文P56-P57片断,完成下列题目。1.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请结合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