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
六主备人使用人课题
第三单元1地球哺育了我们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地球、感恩地球、初步树立环保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资源,认识地球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究地球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明确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地球,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
引导,谈话教具
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一、导入
1、观赏地球的图片导入。这是一张来自太空的美丽图片。同学们知道这颗美丽的星球是哪一颗星球吗?对,她就是地球!人类世世代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地球为人类的生存生活提供各种必需的能源,她就像母亲一样无私哺育了我们。明确课题,板书课题。地球哺育了我们(播放图片)
二、明确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研读教学目标。三、感受地球的美丽
1.(播放图片)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地球。
2.观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地球的全景如此美丽,那么在她的上面又有多少迷人的自然景观呢?(请学生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风光,后全班展示)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地球母亲的美丽
(巍峨壮丽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根深叶茂的森林,海拔很高的高原,风光优美的湖泊,一望无际的草原,蔚蓝神秘的海洋地球如此多娇,又是那么的迷人。)三、感受地球丰富的资源
1.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更为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提供了生存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出示自然资源的定义,并根据定义总结自然资源的特点)2、你们知道地球妈妈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自然资源呢?
(生:地球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等)自然资源分类(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出示图片进行分析)4、海洋和陆地分别有哪些自然资源呢?(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生活探究人们生活衣食住行都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小组讨论)(大米,衣服,楼房,汽车)——空间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人力,畜力,肥料等),化学资源(化肥)和其他自然资源(太阳,空气,风等)感受地球受到的伤害,唤醒环保意识出示图片人类究竟对地球妈妈做了什么?(生: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随意毁坏森林资源,影响了再生资源的再生。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如此做法对地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面对这些行为你想对哪些伤害地球的“凶手”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组交流)
五、小结:
师:地球,人类共同的母亲,他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他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着我们,清新的空气,丰腴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无尽的矿藏……我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一切资源,哪一样不是我们的地球母亲的恩赐?地球,是我们美丽又慷慨的伟大母亲!
六、结束学习,直抒胸臆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教学反思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情分析报告一、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六年级学生好、中、查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六年级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取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二、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2、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3、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4、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5、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效果分析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状况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评测练习一、填空1、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生存的星球是()2、农业生产离不开()和()。工业生产需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二、问答:1、列举你知道的著名风景?(至少三个)2、煤炭、石油等矿产可再生吗?为什么?课后反思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悟地球的美,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从各种渠道了解的地球美景,将自己了解的展示出来。教学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课前针对本课的教学任务布置学生搜集各种资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达到了向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阿托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ptn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士心包疾病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伊宁简易活动房施工方案
- 象山钢木实验台施工方案
- 河南电影院加固施工方案
- 山东户外警示牌施工方案
- 2025贵州民族大学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6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重庆幼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8 Green Earth
- 4.CSR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 小学生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错误类型及影响研究
-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5写作与翻译考研真题(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