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如何确定议论文教学内容摘要:议论文是作者就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阐明自己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教学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重视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感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议论文教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安徽省中考侧重考察非连续性文本,考察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议论文教学现状,确定议论文教学内容,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议论文,议论文教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
引言:王荣生在其主编的教育丛书,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明确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文学阅读,一类是实用文阅读。实用文是相对于文学文体而言的,可以说凡是文学文体包括诗歌、小说、喜剧、和散文以外的所有文章都统称为实用文。实用文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与文学文体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与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文阅读区别于文学阅读,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阅读目的。文学阅读侧重语言的品味和感悟上,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文学素养,“品其言才能会其意”。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信息,阅读方式是理解型的,“得其意可以忘其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实用文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有科普文章、新闻、演说辞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性文章主要以跟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人生、社会、修养等等内容。议论文是常用文体,严格来说现行部编教材中的大多议论文不能说是规范的议论文,只能称作议论性文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议论文教学的认识理解以及自己日常的教学,来谈谈议论文教学现状及议论文应试指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议论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材、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指的是“记叙文”,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被叙述性和抒情性的文章包围着,长久以来已经习惯阅读叙述抒情性的文章,习惯于感性的表达,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很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议论文主要是议论,语有抽象、概括和严密。记叙文重在情,而议论文重在理,面对枯燥的议论说理的文章,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不下去,不想读,也读不懂。没有教师的指导下既找不准文章观点,也理不清文章思路,更难以概括出基本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阅读方面提出的总目标有“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第四学段(7-9年级)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学段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人教版、苏教版等七套语文教材(含初高中)总篇目为1600多篇,其中实用文240多篇,约占总篇目的15.3%。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实用文主要是指科普类、新闻类、社科类、演说辞等四类文体,这四类文体在实用文阅读篇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可合计才190多篇,约占实用文总篇数的79.7%。现行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课题共计142课,156篇,议论性文章共19篇,占比不到12.1%,叙事抒情类文章包括古诗文占比很重,加上初中作文训练也是以写人记事的作文为主,所以教师就将有限的精力大多用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对议论性文章教学的关注程度不够,更谈不上深入研究。2.教师解读教材程度不深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教学,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钻研的时间很少,尤其是对议论性文章的教学,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大讲特讲之处,不重视对教材中议论性文章的钻研解读。目前实用文阅读篇目在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一定的数量,但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将实用文作为教学重点,教师们在教学时蜻蜓点水,教授一些浅显的实用文常识内容,更多的是依赖将来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但初高中实用文数量也不足,事实上学生怕读议论性文章不难理解,连教师也害怕读“理论书”,理论上的缺失、认识上的偏差使教师教学理念固化,课堂教学模式化,备课手段是照搬教学用书,教学方式是按照传统沿袭下来的,教学内容是讲解议论文文体知识,教学目的是完成课后习题。在日常教学常态的课堂上,议论文教学大都浅而不深、泛而不广。各级公开课、比赛课,教师们极少选用议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论性文章作为研究探讨的课题,同时也鲜少有把议论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论著。3.学生质疑思辨能力不强 明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主张读书要敢于提出疑问,求之于心,进行独立思考。《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阅读方面提出的总目标之一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重要的关注点,议论文教学目标要学突出让学生能对文章独立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议论文重在说理,对文本的质疑以及理性思考才是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比如《论创造性思维》原题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的论点就值得思考辨析,论点本身未必完全正确。实际上,许多老师的问题只是为了验证议论文文体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罢了,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识质疑。部编新教材很多阅读并没有课后练习题,这就给予教师、学生更多的质疑思辨的空间;可是没有课后练习题,很多教师、学生便不知道这篇课文叫我们干什么了,便不能自主设计教学目标了。事实上等一篇议论文教学结束后,学生收获的仅有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了,这并不是我们议论文教学的初衷。学生缺乏质疑辨析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缺少用心和匠心。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设“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想脉络,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辩证思考,揭示问题,分析矛盾,领会其隐藏在文本中的理性光芒,这恰恰是现实议论文教学中所缺失的部分。4.教师指导阅读方法不当议论文是什么,议论文是我有一个观点,我有很多证据,使我自己相信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我用很多证据使读者也相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实际上我们教材中纯粹规范的议论文很少,大多是侧重议论性的文章,或者说是没有严格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的格式来写的文章。但教材的编写者们不管,教师也不管,编在议论文单元里,那我们大家就全部按照议论文来上,甚至只要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就按照议论文来设计教学,比如现行部编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本是一篇悼词,在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略侧重议论,很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让学生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对于七年级学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些议论性文章的体式,自然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也就不当。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议论文教学目标与内容有非常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议论文阅读教学也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珍视学生独特理解,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5.中考考察热度、难度不低虽然日常教学中议论文教学马马虎虎,浮光掠影,但议论文阅读在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很大,2012年《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18分,2014年《学者的态度与精神》18分,2016年《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17分,2018年跳出了偶数年考查议论文的奇怪循环,没有考查议论文,考查的说明性文章竟占19分。议论文阅读教学不被重视,处境尴尬,却是中考语文复习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学生语文试卷有力的得分点。与文学作品阅读相比,议论性、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理解试题通过训练提升会更容易拿到分。2019年--2022年连续四年考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2019年关于“机器学习”18分,2020年关于“劳动教育”17分,2021年关于“天问一号升空”17分,2022年关于“亚洲象”17分,设四道考题,相当于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考察难度不断提升,前两道题共7分,第一题是选择题3分,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判断,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目标,第二题考察文体知识说明方法或者论证方法作用仅占4分;后两道题实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目标,重点考察学生分析比较、总结概括、推理判断能力的,考察阅读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时,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以说无论非连续性文本考察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将侧重考察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可以预见,议论性文章的教学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凸显,至少语文老师对学生训练强度、力度都不会低。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北京、浙江、武汉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来看,命题有淡化文体的走向,文章的文体特征渐不明显,不能明确判断到底是哪种文体,比如2017年温州考题《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几道考题基本上没有考查文体相关知识,说明文不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记叙文不考查六要素、语言赏析,议论文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不考查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再比如2017年北京《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几乎题题都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比较、揣摩、理解,想和参考答案一般无二相当不易。二、议论文教学内容的确定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了议论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是我有一个观点,我有很多证据,使我自己相信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用很多证据使读者也相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议论文肯定是议论性文章,但议论性文章并不等同于议论文。《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议论文教什么,“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教学内容扣住“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的目标与内容,通过阅读理解区分观点和材料的不同,理解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论证某个观点的多个材料的一致性,区分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与议论性文章的叙事目的。不过,《语文课程标准》里说的“简单的议论文”,实际上在我们教材中并没有这样的议论文,绝大多数都是“议论性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指出议论性文章教什么,我认为这是教材选文和《语文课程标准》模糊的地方,但使用教材的老师们不能模糊,文章的体式确定了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自己理性地思考、解读,便不会用教议论文的方式来教所有的议论性文章,课堂上便不会让学生在每一篇议论性文章中都睁大眼睛绞尽脑汁地识别寻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了。令教师们尴尬的是,很多情况下我们课堂教学对付不了学生的作业,也对付不了考试,教材里选的大多是议论性文章,而用来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作业、试题中的议论文大多是命题专家、老师对议论性文章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现行部编语文教材中没有编排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教师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指导学生学习。从2019年--2022年,安徽省连续四年考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当前应5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试教育环境下,换句功利的话说,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内容,仅仅教授议论文文体知识、论证方法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执教者务必深研《语文课程标准》,据此确定议论性文章教学内容,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议论文考点保持一致。2.根据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博士说:“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学习记叙文时,把注意力放在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思想方面。”这种阅读方式更像是对作品的评判,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取课后练习题的答案;不妙的是说明文、议论文也有仿照记叙文的教学套路,强调开头是如何精彩、过渡如何自然、结尾如何巧妙,甚至我们在一些议论文教学课堂上还能听到老师的主问题是“你喜欢哪个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有把《苏州园林》当成散文来进行教学,侧重品味语言,这就是混淆了体式。体式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的概括,有相对固定的要素、要求、结构、规范或标准,比如常见的有诗歌体、散文体、小说体、论文体、广告体、新闻体、公文体书信体等等。确定文章体式后,再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便是教师教学的目标,由此理解作者的主张、思想。比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是演说辞,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书信,利哈乔夫的《论教养》是书简,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议论性散文,培根的《论读书》是哲理散文。比如我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实际上是一篇悼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明确讲授“悼词”的写法和基本内容。把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经历的概括、对白求恩同志牺牲表达沉痛哀悼之情以及对白求恩精神高度评价这几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的,引导学生体会悼词表达哀悼者对逝者的评价及感情。可是翻看一下所有的教师用书几乎都从议论文的角度分析,按照议论文教学指导教师教学的,课前先入为主讲解议论文文体知识,如何教学过程中就指导学生按照课前的讲解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叙事的就是事实论据,议论的就是道理论据,然后合起来就是论证方法。我认为这是不当的,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如何理解?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师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些议论性文章的体式,也没有考虑学情,随意地按照手边教参随意教授内容,教师不能被教参牵着鼻子走,教师要能够依据文章体式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这一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3.根据单元目标确定教学内容6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现行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议论性文章阅读集中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上册的第二、第五单元,九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八下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此文略去不谈。 九上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辩能力。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九上第五单元教学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还要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九下第四单元教学目标,“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单元教学目标是发挥单元教学高效率的首要原则,它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分解目标,分课施教,逐渐合成的方式来进行定向教学,单元教学目标对本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有控制作用,决定着教和学的具体内容。 九年级三个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思辨”简言之就是思考辨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相接轨,思辨性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写作原则和评价标准之一。高考材料作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主要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作文有了“思辨性”,也就有了思想性,初中的语文教学无法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那么在议论性文章阅读教学中老师也应渗透这种思想。比如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以前的教材版本题目叫《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仔细揣摩一下,这篇文章论点本身未必能够百分百的站得住脚,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就是只有一个。 梁启超在《敬业和乐业》中“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这句话经不起推敲;拉黄包车的与大总统能一样吗?这些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辨析,学生7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既可以理解梁启超这些观点的出发点和背景,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2016年安徽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文章谈到了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在于它的“轻”,“无用的阅读”“无用”本身就是“更大的作用”,这些观点都是辩证的,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质疑思辨,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4.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的综合。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心中有《语文课程标准》,其次眼里要有学生,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体现了“因材施教”、“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乐租房合同
- 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生活安全教育基础
- 2025年医学超声影像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仪表等级(直升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咖啡产地认知对品质感知影响-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美术美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 母爱颂歌介绍
- 描绘未来策略概述
- 深度剖析本科实践
- 2025至2030中国冷冻机油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第2单元第6课《认识操作系统桌面》课件 【甘少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部分学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电梯维保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营养指导员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最后一片叶子》课件 2024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中药制剂检验的程序
- 溜槽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下丘脑和垂体
- 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良反应防治课件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