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疗》_第1页
《茶文化与茶疗》_第2页
《茶文化与茶疗》_第3页
《茶文化与茶疗》_第4页
《茶文化与茶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疗广医二院陈小忆2005.3.整理ppt疗茶疗法单茶药茶茶+疗医学理论药学理论茶加药代茶对于茶疗,我们既要从医药方面考察,也要从文化方面进行审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怡情养性,走进太和之境。整理ppt一、茶文化二、茶药学:三、中医茶疗学:(一)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二)茶叶分类(三)药茶的种类和剂型(一)茶与化学(二)茶之功效(三)药茶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一)中医学基本理论(二)常见病的临床辨证四、茶忌:整理ppt茶使世界更美好!茶是平和的饮料,可以使人由激愤变得冷静,由冲动变得理智;可以使世界由动荡变得宁静,由紧张趋于缓和。茶是健康的饮料,自古以来,即是人们修身养性、祛病强身的良友,品饮之间,即可获得舒活筋骨、清神健体之疗效。整理ppt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民间俗语和饮食格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饮”。正反映了茶与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

前言整理ppt饮茶对长寿起着良好的辅助作时。我国唐代刘禹锡、白居易,宋代苏东坡、陆游等都是古代著名的文豪;他们不仅撰写了许多与品茗有关的诗词而且都酷爱饮茶。有趣的是,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物质水平低下,人的平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他们的寿命都较长:刘禹锡活到70岁,白居易活到74岁,苏拭活到65岁,陆游则活到85岁高龄。整理ppt茶的疗效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历史上以喝茶闻名的唐代文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对饮茶的妙处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碗润喉吻,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就是闻名于世,脍灸人口的“卢仝七碗茶”。整理ppt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民间俗语和饮食格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现代喜茶人有这样的总结“早茶醒目、午茶助神、晚茶驱睡;热茶解渴,温茶美人,凉茶爽口;姜茶治痢,糖茶和胃,浓茶醒酒,淡茶生津;茶可延年益寿。”饮茶对人体有保健功效,越来越多获现代科学论证。整理ppt在现代高龄老人们中,很多人都有饮茶的嗜好。上海市曾有一位超过百岁的张殿秀老大太,每天起床后就要空腹喝一杯红茶,这是她从二十儿岁起就养成的一种习惯。四川省万源县大巴山深处的青花乡被称为“巴山茶乡”,由于那里的人都有种茶、喝茶的习惯,所以全乡一万多人中至今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那里有100多名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最大的已超过百岁。整理ppt前苏联老人阿利耶夫活到110多多,他长寿的秘密就是不喝酒,不抽烟,喜欢喝茶和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贝海拉省的一位农民札那帝·米夏尔活了130多岁,他从不抽烟,但每天要喝6杯茶。整理ppt被陆定一同志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老先生一生研究茶、酷爱茶,活到92岁高寿。我国著名的茶学专家、安做农学院茶业系的两位受人尊崇的茶界元老王泽农教授和陈椽教授都是不喜烟、酒,喜爱茶,如今虽都已过85岁高龄,但身体都还很硬朗。茶界著名人士庄晚芳、黄国光也都是耄耋长者。耄耋八九十岁曰耄七八十岁曰耋整理ppt在日本,关于人类寿命有“米寿”与“茶寿”之说,都是对长寿人的美称。“米寿”——88岁(八、十、八)“茶寿”——108岁(艹、八、十、八)据说在日本凡达米寿、茶寿者,亲友将举行庆典,就像庆“金婚”、“银婚”似的。“白寿”——99岁(百少一横)整理ppt2001年10月在日本静冈召开的“2001年国际茶文化科学研讨会”,同时还举办了世界茶文化节。这次茶文化节的口号是:TeaisaUniversalLanguage!茶是世界的语言!BetterHealth!Betterflavor!!BetterEnjoyment!更多健康!更多品位!更多快乐!WelcometoUnexploredRealmsofTea!欢迎探索茶的未知领域!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愿望,也是应该努力奋斗的目标整理ppt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2、茶叶分类3、药茶的种类和剂型一、茶文化整理ppt1、《茶至茶道的历程——茶文化思想背景之研究》滕军著2、《茶与中国文化》关剑平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一、茶文化整理ppt本书论述了茶从一株普通的植物逐渐演变为饮料之王、一种文化。据此,书里着重阐释了茶文化中所蕴藏的养生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本草学的思想背景,并且阐释了在这一过程中,神仙思想,尤其是“金丹说”是如何起到思想背景作用的。书中以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为论述研究对象,对茶和茶道的演变过程中的思想背景做了一个深刻明确的阐析。整理ppt首先也是从饮茶的药用起源开始,并且探讨了道教养生与服食的渊源关系、草木类药饵服食的日常化、嗜好化,以及饮茶与服食的心理特征的比较。这些论述无疑超出了单纯的药学而进入到一种文化的层面。整理ppt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文化整理ppt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对茶有很深的研究。我们的祖先同发现医药一样从食用开始而逐步认识了它的功能与用途,进而又研究出多种药茶。所谓药茶,顾名思义,即用茶或含药物供饮用防治疾病的茶方。其制剂是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中草药经晒干或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粉末或块状制品,在饮用时仅以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即可饮用。整理ppt《诗经》中,即有“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文人对茶功效的記述,在《神农食经》中即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故而茶一直受到文人学士们特殊的青睐。正有鉴于此,千百年来,文人这茶著书立说,记茶、述茶、绘茶、品茶等歌咏其间,层出不穷。唐人陆羽,即写下了我国第一部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唐人张又新、又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论茶汤与水质关系的专著《煎茶水记》,为文人述茶专著开了先河。唐宋以來,诗词文风大盛,文人雅士崇茶之举,又开一时新风,因而湧现出许多品茶辨水的名流行家,一時茶诗、茶词、茶赋、茶录、茶歌、茶画等,相继问世,成为我国研究茶史,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整理ppt§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一书中记有“苦茶久食,益意思”;§汉代名医张仲景以“茶治便脓血甚效”记述于《伤寒杂病论》中;§晋代,饮茶已盛行,每逢喜庆、佳节之时,人们喜欢饮上一杯好茶。诗人张益所写出“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之佳句;整理ppt§梁代名医陶弘景曰:“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即说明了茶的强身保健与延年益寿作用;§唐代陆羽著《茶经》三卷,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当时的茶商,把他视为“茶神”。书中详细介绍了茶树的种植、茶之功能、饮茶之体会及有关茶之各个方面;在盛唐时期,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代茶新饮方”一节,详细记载了药茶的制作、使用法与主治疾病;整理ppt§宋朝,药茶的运用也有了发展,由官方编篡出版的《太平圣惠方》中有药茶方8首。宋徽宗写的《大观茶论》一书,对制茶的工艺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结合各家本草及名医方术知识,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其中就有药茶的内容,如“玉磨茶,上等紫笋50斤筛筒净,苏门炒米50斤筛筒净,一同拌和匀入玉磨内磨之成茶”。整理ppt§明代起,药茶方的运用更加广泛。由朱棣等人编著的《普济方》在食治门中有“药茶”专篇,收载药茶方8首,并详细介绍了适应症和饮用方法。韩矜著《韩民医家》中首次记载了缓衰抗老的“八仙茶”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附录绿茶方10余首,如治疗血尿的茅根茶、小便不通的萱草根茶等,并对药茶的功用作了全面的论述,促进了后人对茶的研究。高谦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中的“饮馔服食笺”卷中对茶品、采茶、藏茶、煎茶、试茶、茶具等均作了详细叙述。整理ppt§清代载用药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如张璐的《本经逢原》、陆廷烂的《续茶经》、刘源长的《茶史》、汪昂的《本草备要》、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书中均有茶方的记载。沈金鳌的《沈氏遵生书》中的“天中茶”最为著名,迄今一直运用于临床。还有费伯雄的《食鉴本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药茶方首。这些书籍为茶与药茶的研究和整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整理ppt§近代,药茶方在群众中已广为流行。我国196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载有药茶的一般制作与要求,为药茶的发掘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著作《中国药膳学》、《食物疗法精萃》、《长寿之道》、《家用中成药》、《中成药研究》、《中国药菜》以及新近出版的一些著作如本人于98年出版的《中国茶疗》等均罗列了若干有效茶方,如丹参茶、山楂茶、荷叶茶、玉米须茶、三宝茶、葛根茶、车前草茶、海藻茶等。可见,我国药茶的发展历史悠久,且经久而不衰。整理ppt此外,茶还具有怡情雅志的作用。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更为突出,人类生存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寻求心理的平衡、忧郁的释放、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治疗,也更为需要和迫切。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心灵之饮”,所以被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二十一世纪饮品的主流,茶疗同样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整理ppt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2、茶叶分类一、茶文化整理ppt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绿茶(炒、烘和青绿茶)白茶(白芽茶、白叶茶)黄茶(黄芽茶、黄小、大茶)(南乌龙、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红茶(小种、功夫红茶和红碎)黑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花茶(茉莉花茶)紧压茶(普洱、沱茶、饼茶)2、茶叶分类青茶(两个课时)整理ppt1、茶和药茶的起源与发展2、茶叶分类3、药茶的种类和剂型一、茶文化整理ppt3、药茶的种类和剂型种类§从方剂的构成来看:有单方、复方之别;§从服用方法:有饮用茶汁、茶汁送药、以药代茶饮及外用等;§从传统剂型来看:药茶可分为药茶和药露;§从常用药茶的组成来看:可分为有药有茶与有药无茶两类,前者如午时茶和姜茶等,后者如人参茶和参槲等。§从应用来看:还可分为保健茶、疗效茶、减肥茶、健美茶和时令茶等。整理ppt剂型§汤剂:汤剂是将药茶配方中的组成成分加水煎汤或用沸水冲泡数分钟后饮用。§散形茶:散形茶的制法多采用混合法,即将茶叶和药物粉碎成粗末,混合均匀,分装即得。如果配方中有纤维性强、体积大以及不易粉碎的药材,可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提取挥发油或制成浸膏,然后以茶叶及其余药材吸附之,并混合均匀,低温干燥后过筛整理,即成。散形茶的制作需要一定的生产条件。整理ppt§块形茶:块形茶是将茶叶和药物粉碎成粗末,混合均匀后以药量的10%-12%的神曲或面粉为糊作粘合剂,加入到药粉中,搅拌成颗粒,以手捏成团,触之能散为度,用模具或压块机制成小方块,低温干燥,使含水量降至3%以下。§袋泡茶:袋泡茶是指将药材饮料粉碎成粗末或者一部分提取药汁与之混合后,按一定量分装特制的滤纸袋中的一种新剂型。服用前将药袋浸入沸水中约十几分钟,即可取汁服用或代茶饮,服用十分方便。整理ppt1)味道可口,“良药可口利于病”:药茶多采用味道可口的食物(或药物),与茶叶制成茶剂,因此,药茶大都无苦涩难闻之弊,如红糖茶、山楂茶、罗汉果茶等,均甘甜可口,患者乐于服用。

2)以药代茶:茶为万病之药,是人们相信的保健饮料,非茶饮料加上“茶”字,使人们体会到它与茶叶有同样的保健功效,并能像茶一样浸泡饮用,久而久之,中药方剂便有了茶剂。如罗布麻茶、菊花茶、午时茶、番泻叶茶等。4、药茶的特点和优点整理ppt3)节省药物:中药汤剂,每剂重量多在100——250克之间。而中药的茶剂,一般仅为5-10克,相比之下,节省了大量的药物。4)性味平和而无毒副作用:药茶大都取材于食物和性味平和的药物,所以大都没有副作用,即使长期服用,仍是安全可靠。

5)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中药汤剂,量大又需要长时间煎熬,为此现代人不喜欢服汤剂。茶剂多为粗末茶、块状茶、袋泡茶、开水浸泡便可服用,尤其是速溶型药茶,开水一冲即溶,携带、服用特别方便。整理ppt6)疗效显著:药茶虽然药性平和,但是只要坚持服用,往往能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即使是危急病症,用之得当,也能立见著效。如中成药茶剂田七参茶治疗冠心病;午时茶治疗感冒、肠炎腹泻等,皆因服用方便。疗效显著而畅销于国内外。

7)有利于发展家庭医疗:随着人们的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食疗、茶疗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每患小病便可应用茶疗妙方以辨病自疗,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从而促进了家庭医疗的发展。整理ppt1)冲泡:冲泡是将茶叶或配好的药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叶的药茶适宜用陶器或瓷器,既能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烫手;如不含有茶叶则可选用保温杯,能保持水温,有利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用沸水冲泡后可加盖焖上一段时间,一般可冲泡2-3次。单方或只有2-3味者,用于发汗、解表散寒、止痛、止痢、明目等目的的药茶常用冲服法,含有挥发性的药茶也可考虑采用冲服。

4、药茶的服用方法和适应范围整理ppt2)煎汁:将药茶中的诸味药物加水煎,取汤汁饮服。当药茶中含有较多药物,或者药叶中含有的药物需要煎熬一定时间后才能浸出有效成分时应当考虑此方法。一般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多于煎汁后服用。3)调服:调服的方法有二种,一是将茶叶或药茶中的诸味药物研末,再用其他药物煎汤调服;二是将不含茶的药物研末,再用茶汁调服。整理ppt4)和服:和服是在已经冲泡好或煎好的药茶汁中和入米醋或酒饮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祛寒、止痛,如治痢疾和心痛等。

5)含服:含服是将药茶汁先含在口腔内,然后慢慢咽下。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口腔疾病如急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6)分服:将药茶汁分次饮服,例如分成上下午2次服用。这种服用方法多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整理ppt7)顿服:将药茶汁一次饮完。

8)外敷:外敷包括擦、搽、贴、涂等方法,使用时先将茶叶或药茶中诸味药物研末,用浓茶汁或甘草汤调和,外敷患处。这种使用方法多用于外科、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疮毒、溃疡等。

从药茶的特性和功效来看,饮用药茶没有太多的禁忌,它的适用范围广泛。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整理ppt二、茶药学:(一)茶与化学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二)茶之功效(三)药茶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整理ppt二、茶药学:1、无机物质:干茶叶中无机物质成分的含量只占总干物质量的3.5%~7.0%,含有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人体的营养和健康以及茶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一)茶与化学整理ppt(2)磷:茶叶中含磷量较高,磷素在泡茶过程中的浸出率为25%~35%,因此每天饮茶10g能获得6mg~9mg磷。磷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1)钾:茶叶是一种富含钾的食品,而且在泡茶时几乎可全部被溶出。每天饮茶10g可从中获得140mg~300mg钾,因此饮茶可提供人体丰富的钾源。钾可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整理ppt(3)镁:镁是茶树叶片中叶绿素的构成部分,缺镁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也影响红茶的汤色。茶叶中的镁在泡茶时浸出率为46%~58%,其中3/4的镁素在第一次浸泡时被浸出,因此茶汤中镁的含量较高,每天饮茶10g可摄入15mg~5mg的镁。镁能抑制神经的兴奋性;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作用。整理ppt(4)锰:成茶中的锰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为35%,因此每天饮茶10g摄取锰量为人体每天需要量的一半,可见饮茶是人体锰素的一个重要补充源。锰具有参与并催化体内多种酶的作用,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与人体骨骼代谢有关。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整理ppt(5)氟:氟是人体健康的必需元素之一,它在食物中含量较少,主要是通过在日常生活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氟素。茶树是一种富氟植物,比一般植物含氟量约高2个数量级,老叶中含量最高。成茶中的氟素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为50%~60%,因此每天饮茶10g所摄入的氟量可满足人体每天需要量的60%~80%。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对预防龋齿有明显作用。饮茶可降低龋齿发病率,我国在儿童牙膏中加入老茶叶提取液以降低儿童的龋齿发病率。氟还可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整理ppt(6)铜:植物体内的铜素含量一般并不高,茶树叶片中铜的浓度在植物界中居中等水平。成茶中的铜素在泡茶时的浸出率很高,在70%~80%间,每天饮茶10g所摄入的铜量为0.3至0.5mg,约为人体需要量的10%~30%。铜是人体氧化还原体系中非常有效的一种催化剂,许多重要的酶类中都有铜参与,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还原酶、抗坏血酸酶等。铜还和骨骼形成、脑功能有关,它还能调节心搏,保护毛发正常的色素和结构。整理ppt(7)锌:泡茶时锌的浸出率为36%~56%,因此每天饮茶10g所摄入的锌为0.2至0.4mg,只占人体需要量的1.3%~4.0%。缺锌会引起人体生长迟缓、少年期性不发育、低味觉、贫血、糖尿病、慢性胃炎及创口愈合迟缓。根据地质医学的研究结果,人体肾脏中锌/镉比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锌/镉比低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高,反之则低。茶是一种锌/镉比高的饮料,有益于预防高血压。整理ppt(8)硒: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成茶中含硒量绝大多数低于0.1μg/g,但在我国茶区已发现2个富硒区,一个是湖北恩施市;另一个富硒区在陕西紫阳县。硒是一些氧化酶的成分,对预防人体心血管疾病、癌症有一定的作用。人体对硒的需要量为每天0.06至0.12mg,因此,利用高硒地区的富硒茶作为缺硒地区硒素的补充源是很有价值的。整理ppt二、茶药学: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茶叶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总质量的93%~96.5%,也是决定茶叶中味、香和汤色品质的特征、营养及保健效应的主要有效物质。(一)茶与化学整理ppt(1)咖啡碱:茶叶中的咖啡碱(过去曾称茶碱)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

因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利尿作用,促进肾脏的排尿速率,饮茶后可使排尿量增加30%,促进肾脏内的毒素和废物尽快排出体外,所以饮茶可防止肾脏病和结石病;它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增强心血管壁的弹性和促进血液循环,这一作用绿茶最强,青茶次之,红茶最弱;能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整理ppt(2)茶多酚与儿茶素: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儿茶素类化合物。绿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故绿茶饮用时的收敛性味觉就是由儿茶素类化合物决定的。儿茶素具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过敏等功效。整理ppt(3)蛋白质和氨基酸:它们都是茶叶中含氮的化合物,在茶叶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不溶于水,对营养的贡献不大,但对红茶发酵关系很密切。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饮红茶时喜欢在茶汤中加入牛奶、酥油、乳酪等,使茶汤增加许多蛋白质,还可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氨基酸占茶叶干质量的1%~5%,绿茶高于红茶,级别高的含量也高。氨基酸具有很高水溶解度,使茶汤具有明显的鲜爽甘甜的滋味。人体必需的基本氨基酸,茶叶中几乎都有。整理ppt(4)碳水化合物:茶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约占干质量的25%~30%,但大多数不是水溶性的多糖类化合物;能被沸水泡出来的糖类数量较少,因此茶叶是一种低热量的饮料80年代末发现茶叶中的复合多糖具有降血糖和抗糖尿病的功效。茶叶中的脂多糖是脂和多糖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复合物,具有抗辐射效果,同时也有改善造血功能保护血象效果,在我国为癌症患者辐射治疗后,用做升高白血球的辅助药物。整理ppt(5)维生素:茶叶(特别是绿茶)中富含各种维生素,所以饮茶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极好来源。①vA:具有预防夜盲症和白内障及抗癌作用;②vC:具有抗癌、防止脂质过氧化和防衰老过程的功效,同时也能防治和贫血、控制乙肝和预防流感。③vB族:由于它们易溶于水,在泡茶过程中90%以上的量可进入茶汤中。④VE:是脂溶性,进入茶汤量较低,因此国外有开发成茶粉末或丸剂作为辅助药物服用。VE具有防衰老、抗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平衡脂代谢等多种功能。⑤VK具有降血压和强化血管的功效。整理ppt(6)有机酸:有机酸的含量和组成与茶叶的香气有关。(7)芳香物质:一杯清香弥漫的热茶令人心旷神怡。(8)皂甙类化合物:它与绿茶中的鲜爽味以及泡茶时的起泡性有关。药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癌、杀菌等活性。(9)色素:色素在茶叶中的种类较多,其中有叶绿素是茶树叶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β-胡萝卜素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化合物。(10)脂质:它和茶树叶片的生理功能和茶树的抗虫性有关。整理ppt二、茶药学:(一)茶与化学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二)茶之功效

整理ppt东汉华佗在《食论》中有“苦茶久食,益意思。”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饮茶“令人少睡,有力悦志”的记载,这表明:中医认为饮茶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驱散睡意等功能。现在研究报告表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它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消除疲劳。如果过量饮茶,则会出现失眠、心悸、耳鸣、目眩等不适症状。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整理ppt中医认为茶能清除膻酪肥腻之性,使气血营卫流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茶叶中的鞣质,能降低胆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沉积。所以常饮茶能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等。2、可增强循环系统功能整理ppt汉朝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元代吴端的《日用本草》、宋朝《圣济总录》等均有茶治赤白痢疾之记载,说明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叶中的鞣质有收敛、抑菌、抗炎功能。3、茶有抑菌、消炎作用整理ppt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茶利小便”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咖啡因、茶碱等能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增加肾脏排泄功能,因而有利尿作用。4、茶有利尿作用明代高谦在《生八笺》中记载有:“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顿去而脾胃自清。”现代药理证实,茶叶中的咖啡因能增加胃腺体之分泌,使消化液增多,故有促进饮食,帮助消化之作用5、茶有助消化作用整理ppt《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汇昂在《本草备要》中曰:“酒后饮茶引入膀胱经”,即饮茶可加速酒精与毒物之排泄而达到醒酒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茶叶中的鞣酸与金属或碱类物质结合,使其沉淀,有延迟人体吸收毒物之作用。6、茶有解毒醒酒作用整理ppt《本草纲目》中有茶“浓煎吐风热痰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茶碱,能松驰平滑肌、具有平喘作用,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日本学者发现喝茶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作用。茶叶对预防放射性物质的损害有一定效果,因为茶叶可中和放射引起的不良反应。茶叶中有微量的氟化物,可防治龋齿。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有防癌作用。这可能是与硝酸胺的形成有关,因为茶叶所提出的水液能阻止硝酸胺的形成,而硝酸胺是致癌物质。7、茶的其他作用整理ppt二、茶药学:(一)茶与化学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二)茶之功效(三)药茶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药茶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可供人们工余饭后饮用,又可以防治疾病,缓衰抗老,延年益寿。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药茶的功用具体归纳如下:(五个课时)整理ppt用于发散风寒、清热解表的茶方均用辛味药品,如葱豉茶、紫苏叶茶、姜苏红糖茶、薄荷茶等。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辛味药中大多含有挥发油,有发汗、退热、镇痛、祛痰、抑菌等功能。1、发汗解表作用整理ppt用于清热的茶方,其药性多为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明目、祛暑、化湿和清虚热的功能。如石膏茶、黄芩茶、夏枯草茶、蒲公英茶等。药理研究表明,这些清热茶方中药物大多有抗感染的作用,如板蓝根、蒲公英、黄芩、连翘等,包括抗病毒、抗菌、抗原虫等。2、清热作用整理ppt滋补茶方,性味多甘平,有补益功能,适于气血阴阳不足之症,又能抗老延年,如人参茶、首乌茶、龙眼茶、菟丝子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以补为主的中草药能提高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调节免疫平衡,起抗衰老作用。3、滋补强壮作用整理ppt对心的气血阴阳亏虚所致之症,如心悸、心痛、怔忡、健忘、失眠等症,可用人参茶、丹参茶、柏子仁茶、首乌茶、安神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类茶方中的中药具有强心镇静作用。4、养心安神作用整理ppt用于咳嗽痰多之症。如杏仁茶、止咳茶、桔梗甘草茶、川贝莱菔茶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茶方中的药物均有镇咳祛痰作用。5、止咳化痰作用整理ppt用于头晕目眩,时轻时重,耳鸣,面红目赤等症。如决明子茶、菊花茶、三子茶等均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类药方中部分中药有降血压作用,如野菊花、决明子等均有降压作用。6、平肝潜阳作用整理ppt用于形体肥胖懒动,头晕心悸,易感疲乏等症。如荷叶茶、减肥茶、桑根白皮茶、三花减肥茶、山楂茶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茶方中部分药物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荷叶、山楂等。7、消脂降浊作用整理ppt对饮食不化、胃脘疼痛等症,可用桔皮茶、佛手茶、溃疡茶、健胃茶、消滞茶等,均有健胃消导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类茶方中的中药大多有助消化之功能。8、健脾消导作用整理ppt对全身浮肿,或尿频尿急等症,可用车前草茶、玉米须茶等,因为这些方中的中药有利尿作用。除上述功用之外,药茶还有疏肝理气、祛风胜湿等作用。9、利尿渗湿作用整理ppt☻药茶须辨证应用茶疗的作用是有效的,这一点已被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所证明。但茶和茶疗的作用都是渐进式的,效果是比较缓慢的,其疗效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今天谈绿色食品、绿色饮品、无副作用药品,应该科学、准确地对茶与茶疗的功效进行定位,应该辨证地对待其药效与药理功能。用茶疗应该从具体的病情出发。各种病情虽然可分为内科、外科和各种不同的专科,但各种疾病、症状、轻重、缓急都有其不同的特性。整理ppt风寒——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咽红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暑湿——发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胸闷泛恶,苔黄腻,脉濡数。体虚——素体虚弱,反复感冒,苔淡白,脉浮无力。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酸痛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风寒——发散风寒:正柴胡冲剂、午时茶、香菊感冒冲剂等。风热——发散风热:银翘解毒片、板蓝根或小柴胡冲剂等。暑湿——清暑化湿:桑菊感冒颗粒或藿香正气丸。体虚——补气祛邪:玉屏风散冲剂或口服液整理ppt☻服用人员的个体差异采用茶疗时还要考虑到人员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病情的不同,还表现在男女之别、老年和青壮年之别、妇女和儿童之别,以及久病衰弱之躯与强壮急诊之别。对于这一些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别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整理ppt☻茶、药的产地、采摘、气候差异茶疗方虽然有具体的茶叶和药品的配伍,有具体的数量要求、服法要求,但是同一种茶叶由于产地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甚至气候的变化,其质地也会产生某些微妙的变化。至于药品,野生和种植产地不同,其差异可能更大。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因此各位适诊人员,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并且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茶疗方,以更好地发挥茶疗的作用。整理ppt(一)中医学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阴阳学说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4、中医治病法则5、药茶的药性6、中医诊治疾病简述三、中医茶疗学:(二)常见病临床辨证1、高血压2、高血脂3、高血糖4、饮食积滞5、防老抗衰整理ppt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是整体人与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辨证论治前提、依据手段、方法整理ppt1、形体结构:每个脏腑器官都是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2、生命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在全身的分布维持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3、机能活动:结构和物质的统一性,决定机能活动的统一,使各种不同的机能活动互相依赖,相互协调,密切联系整体统一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实现的(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理ppt脏腑——是指人体内脏的总称。五脏—心、肝、脾、肺、肾。(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功能似脏,形状似腑)分类整理ppt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形体、官窍六腑精神情志自然界五脏(胆)(筋、爪、目)(怒)与春木相应青色、酸味(肝)精气血津液经络整理ppt肝肾心肺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开窍于目主筋开窍于舌主血脉开窍于口主肌肉主骨主气开窍于膀胱开窍于鼻五大系统内环境的统一性整理ppt(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也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关系。这就是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3、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整理ppt自我调节: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应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和自然作斗争,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药物调节:人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因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故一旦外界变化过分剧烈或由于个体适应调节能力偏弱,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就会发生某种疾病。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

“三因制宜”整理ppt(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不同,可造成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所以人体必须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与之适应,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和协调。整理ppt肝肾心肺脾木火土金水在志为怒春在志为喜夏在志为思长夏冬秋在志为恐在志为悲五大系统与外界的统一性:(气候、季节、社会)(八个课时)整理ppt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