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代农业1.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①生产方式:采集渔猎

②生产工具:木、骨、石等材料③生活方式:迁徙;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群居;

社会关系平等,女性地位高(生育抚养,提供主要食物)西亚小亚细亚半岛栽培小麦、大麦黄河流域栽培粟长江中下游栽培水稻约9000年前西亚饲养绵羊山羊约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2)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与畜牧业产生①时间:1万年前②表现:地区农业畜牧业西亚东亚美洲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大麦、小麦、豆类的原产地长江中下游是水稻发源地黄河中上游是粟发源地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9000年前绵羊、山羊8500年前中国贾湖居民饲养猪;后来河姆渡居民饲养猪、狗6000年前南美驯化骆马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纲要下:南亚芋头③影响

A.是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

自然资源的状况b.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a.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b.从迁徙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c.原始宗教、音乐、文学产生C.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逐渐发展

D.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出现农业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上层(统治者)下层(被统治者)阶级矛盾公共权力政府军队文字2.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女地位:农业生产出现后,男主导,女从属(2)私

制: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出现(3)阶级产生:剩余产品的增加与私有制出现,部落战争的发展,阶级产生(4)国家产生:①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与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

②目的:为了调和阶级的利益和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

③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大河文明的特点:(1)灌溉农业发达(2)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3)形成专制集权统治*海洋文明特点:(1)商贸的活跃

(2)注重契约、法律

(3)形成自由平等的观念

(4)对外扩张大河文明地域食物生产土地所有制+生产生活两河流域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尼罗河流域牛①土地由王室、神庙占有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

的命运,通过修堤筑坝、挖沟开渠保障

农业生产③宗教信仰核心: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①古巴比伦王室、神庙拥有众多土地,

政府官员、贵族、商人也拥有土地,

他们合伙经营或租给佃户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租赁对象广泛☆P4两河流域乌尔王陵展现苏美尔人参加宴会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大河文明地域食物生产土地所有制+生产生活中国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①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由君主、各级贵族

控制,农夫集体耕作②春秋战国后:a.农业工具:铁犁牛耕推广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男耕女织c.水利工程:秦国四川都江堰;西汉陕西龙首渠d.经济政策:重农抑商e.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盛行f.耕作方式:工具、技术不断进步,精耕细作g.经济布局:秦汉-隋唐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技术体系北粟南稻海洋文明地域食物生产社会生活古希腊古罗马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①小麦、大麦从西亚传入,

成为主要粮食作物②土地肥沃的地方谷物与

蔬菜轮作;地力较差的

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葡萄很长时间内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富人获得更多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地域食物生产社会生活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①土地所有制:

阿兹特克人——贵族土地私有+村社土地公有

每个家庭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终身使用;

两年不耕作的土地被村社收回②浮动园地3.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旧石器时代: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1.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原始社会)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古代美洲2.生产关系的变化新航路开辟示意图1487迪亚士1497-1498达·伽马1492哥伦布1519-1522麦哲伦二、近代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路线:西、葡将其带回欧洲,后来传播到亚非等地2.概况(1)玉米

①欧洲:a.15c末16c初:观赏b.16c中:南欧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粮食

c.17c:欧洲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②中国:a.明: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缅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b.清:前期玉米在全国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

大规模推广,鸦战前遍布全国(2)马铃薯、甘薯①欧洲:15c末16c初传入,16c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推广②中国:传播路径与玉米同二、近代新航路开辟以来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路线:西、葡将其带回欧洲,后来传播到亚非等地2.概况(1)玉米(2)马铃薯、甘薯(3)番茄①欧洲:西班牙人带回,观赏植物→18c中叶食用

→18c末欧洲培育新品种传回美洲②中国:a.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观赏、药用b.清:光绪年间,作为蔬菜种植(4)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一带

①欧洲:15c末传入西,16c传入英等国家②中国:明朝传入,称为番椒(二)传入美洲的作物1.粮食(1)小麦:欧洲移民带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2)水稻:西班牙人带入,18c中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小麦2.水果:苹果、葡萄、甜橙、柠檬3.蔬菜:黄瓜、豌豆4.经济:甘蔗5.畜禽:鸡、牛、驴、马、猪、羊传入,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推动畜禽业、农业的发展

欧洲人已经如此彻底的接纳美洲食物,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和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摘自《哥伦布大交换》第145页

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

——摘编自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食物物种交流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食物本身不具备阶级属性,但是当食物有限,一部分人掌握更多食物资源的时候,食物就成为阶级的标识和衡量社会等级的尺度。因此,饮食等级分化与人们的社会等级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香料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的变化、咖啡的流行都是典型的例子。——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1)非洲:玉米使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欧洲:马铃薯提高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物种(1)马铃薯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2)小麦丰富北美人民的饮食种类(3)玉米、甘薯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3.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北美:水稻主要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5.新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

(1)美洲:马牛羊繁殖数量远超土地承载能力;

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2)中国: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垦荒造田,

也导致水土流失6.人口和物种的流动造成疾病的传播,原住民的死亡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前5000年119世纪生产历程技术革新主体采集、渔猎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传统农业近现代农业打制石器、选择、驯化野生动物磨制石器、饲养家畜铁犁牛耕、修建水利工程?食物采集者(女性主导)15世纪食物生产者(男性主导)在世界人口总数的比重逐渐减少新航路开辟前农业分散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物资交流社会生活迁徙、定居、聚落(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跨洲物种交流,丰富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影响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联合收割机播种机采摘机器人人工自动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优良品种的推广、优质高效化肥的应用墨西哥小麦新品种,产量大幅提高“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美国1930年开始应用杂交玉米种,当时播种面积只占0.4%,到1945年约达到90%。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大型农场、养殖场)现代化养牛场现代化渔场远洋渔船飞机播洒农药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现代农业(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推动,科技进步(2)标志:20c中,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3)表现:①农业生产(工具)的机械化②20c下半叶,优良品种的推广、优质高效化肥的应用③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的突破性进展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经营模式2.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1)前提:汽油、柴油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2)机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3)各国机械化特点:美国以大型机械为主,法国中型机械为主,

日本小型机械为主,中国大中小结合(4)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科技的发展从人工化走向自动化3.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的进步

(1)概况

美:1930年杂交玉米

墨:1941年小麦新品种

菲:20c60s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2014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创世界纪录(2)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为消除人类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4.养殖业、渔业的现代化(1)养殖场、牧场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机械化发展,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发展

陶器粮仓地窖风干法腌制法冷藏法传统社会

含嘉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3)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1)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现代粮仓冷冻及冷链现代社会(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1)原始社会:陶器和地窖储存(2)封建社会:粮仓的储备技术不断改进(3)现代:①20c50s美国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20c70s中国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c新型的制冷设备推出、低温低氧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粮食储备更加自动化、智能化2.食品储存技术(1)古代:风干、腌制、冰窖储存(2)现代:①20c20s冷冻技术发展,冷冻食品工业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②2010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

整体布局,促进其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足够世界上所有人的食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的世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分别是53300万吨和234公斤,而1985年达到184100万吨和380公斤。三十九年间总产量增加了245%,人均产量增加了62%,粮食总产量的增长明显比人均产量的增长快,绝大多数国家的粮食状况跟战后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改善。——厉为民、黎淑英《世界粮食安全概论》《2020年粮食危机地图》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1000万,五年中增加近6000万。重度粮食不安全是与饥饿相近的另一项衡量指标,受此影响的人数也同样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思考: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结合教材P15-16及《学思之窗》蝗虫灾害气候变暖水旱灾害暴力冲突全球变暖《2020年粮食危机地图》思考: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结合教材P15-16及《学思之窗》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2019年,全国稻谷和小麦产量共计3.4亿吨,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0.67公斤,比当年人均实际食用消费量高出0.12公斤。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粮食库存消费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均能满足1年以上人民消费需求。粮食需求总量粮食库存总量《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预测,在全球范围内,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到2020年底可能使长期饥饿人数新增超过1.3亿人(疫情下突发严重饥饿可能使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1)原因①人口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耕地面积减少②自然灾害;战争的影响;气候问题;经济危机(2)措施:

①世界:a.各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b.加强国际合作,194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

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②中国:a.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