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3 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3 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3 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3 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3 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2022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学科名称:初中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作业范围: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设计团队:巫阳黄颖江丽芬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元信息基

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

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

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6.1碳的单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以及 性质和用途 6.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4.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5.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6.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温室效应。(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一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课题三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本单元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探究的的呈现方式。例如,课题二在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活性炭的用途时,注意练习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冰箱除味剂等。3.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教材中介绍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以及目前备受关注的温室增强等内容。 4.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时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本单元很好地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认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素养。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碳的常见单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具有一些简单认识,学习起来较为简单、轻松。在氧气的制取的学习中,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们在实验室中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和能力,对物质性质的探究有了一定的帮助。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能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碳单质与氧化铜反应现象,学会分析单质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以及还原性、还原反应等知识。 3.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选择、实验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4.知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课本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理解对照试验的化学方法。 5.理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除杂等知识点。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主题课时主题课时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 质和用途,知道单质碳的化学第一课时:碳单质的性 性质。质和用途 2.知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 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碳

和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实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的原理、装置选择、实验步骤以及验室制取以及性质和用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途化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第三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作业1: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B、D,对石墨,活性炭,炭黑的性质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建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维。 作业2: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B、D,对石墨电刷的用途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将石墨性质和实际用途联系起来。 作业3: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C对常见的碳单质性质认识不清;错选B对石墨烯的结构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不清。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性质,了解几种碳单质的性质出现很大不同的原因在于结构的不同,对解决此问题至关重要,建立物质结构很大程度决定物质性质的思维。 作业4: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C、D对金刚石的结构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构成金刚石的微观粒子来类比推理碳化硅的构成粒子。 作业5:中国年轻学者曹原,因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成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B.石墨烯属于单质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碳单质的可燃性认识不清;错选B、C对石墨烯的结构、性质理解不到位。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石墨烯为碳单质,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及化合价原则分析,考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业6:欲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B.采用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C.将H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D.将O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单质碳的还原性认识不清;错选B对二者的水溶性搞不清;错选C对除杂的原则认识不清。4.分析与设计意图:

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除杂的方法,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质,方法要简便可行。作业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演员们穿着的轻便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型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英国两位物理学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薄且坚硬、透光度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结构稳定等特性。根据其层数不同,石墨烯一般可以分成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2所示。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得到石墨烷,其中所有的碳原子形成六角网络结构,氢原子以交替形式从石墨烯平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______。(3)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______。(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由______种元素组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石墨烯属于单质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C.石墨烯只能通过化学反应制备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的性能完全相同 1.参考答案:(1)导热性强(或导电率高、坚硬等)(2)微粒很小(3)在图示范围内,随着层数增加先减小,3层时导热性最差,后增大(4)2(5)AB

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了解物理性质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能够熟练从定义上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表面上知道微粒是很小的能联系微粒的基本性质和材能将石墨的结构和石墨烯的能从石墨的结构分析石墨烯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粒子料信息结合起来结构比较的结构(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描述单一,不全面。能根据曲线描述导热性的变化能够指出在3层时导热性最差。能够从结构结合图像上分析石墨烯的导热性的变化(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信息描述上分析含2种元素从化学反应前后分析元素种类不变从质量守恒定律角度分析结合图一,从结构上分析石墨烷的结构推断元素组成(5)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对材料信息阅读不完整能结合材料简单分析能结合材料和已学概念分析能够整合、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作业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1)本实验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目的是。(2)证明碳和氧化铜反应开始实验现象是;

(3)氧化铜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该试管一开始出现气泡的原因是。(5)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目的是,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大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1.参考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试管黑色固体中开始出现红色物质。(3)还原(4)检验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5)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使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反应是否容易进行角度分析从提高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将颗粒大小和反应的快慢结合分析从本质上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产生分析知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描述石灰水变浑浊。从单质碳的性质分析,可能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结合碳单质的还原性和可燃性综合分析(5)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试管炸裂和安全角度分析从反应是否完全角度分析能从反应物是否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分析从单质铜的化学性质入手。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对碳单质的还原性实验装置的理解。作业9:课外实验(1)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铅笔芯和导线链接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你将在冷碟子底部看到什么现象?要求:自己寻找器材,完成实验,将操作过程拍照并分享班级群。1.参考答案:合理即可

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主体:学生自评

评价标准:(1)完成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为优

(2)完成实验、操作较为规范、现象明显为良

(3)完成实验、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为合格

(4)不能完成实验为不合格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作业1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

【实验分析】

①实验过程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现象测量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②对比实验3、4,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实验,你认为对碳还原氧化铜最佳的实验装置应选择

____________(填

“装置A”或“装置B”),该装置加热效果更佳的原因可能是序号装置药品反应时间1装置A木炭粉0.1g、氧化铜粉1.2g111s2装置B木炭粉0.1g、氧化铜粉1.2g300s3装置A活性炭0.1g、氧化铜粉1.0g300s4装置A木炭粉0.1g、氧化铜粉1.0g110s5装置A木炭粉0.2g、氧化铜粉2.0g141s_________________。(2)深入探究: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最佳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11:10红色固体混有少量黑色物质21:11红色固体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31:12红色固体中无黑色物质41:13红色固体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①根据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__。②小明同学认为还需要增加木炭粉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4的实验,而小王同学认为不需要,其理由

是。 (3)【拓展延伸】

兴趣小组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创新探究:取一根洁净的石墨棒,置于一张大小适宜的铝箔内,在其表面均匀撤上适量氧化铜粉末,将其包紧,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几分钟后,冷却,发现黑色粉末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变为红色。 ①实验创新获得了成功,小芳对此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芳为了验证自己的质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参考答案:(1)【实验分析】①红色物质不再继续增加(或澄清石灰水中不再继续有气泡冒出);②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速率快于活性炭与氧化铜反应速率;【得出结论】装置A;竖直加热时,酒精灯火焰能更好的包围药品,聚热效果更好;(2)①1:12②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红色固体已经混有较多的黑色物质(3)①铝可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②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几分钟后,冷却,观察现象。2.时间要求:5-8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1)①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反应现象直接分析能够通过反应时间推断反应结束的现象(1)②第二问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学过的知识分析给固体加热应试管口朝下,选B能结合表格从反应的时间快慢分析,选A(3)①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分析能从石墨棒和氧化铜粉末反应角度分析从铝箔角度分析,可能是铝和氧化铜反应导致的。 (2)①错选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最佳质量比的意义,没有从恰好完全反应时现象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来对碳单质和氧化铜粉末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探究实验装置、木炭或活性炭、氧化铜的质量比对还原效果的影响,考察学生碳单质的还原性实验的灵活变通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第二课时1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时目标: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选择、实验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 作业1: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错选B、C、D,对碳中和概念理解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从“碳中和”概念出发,考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措施。 作业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5秒

3.评价设计:错选A、C、D,对低碳概念理解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低碳概念,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作业3: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错选A、C、D,对碳循环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反应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转化过程。作业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CO2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D.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5秒

3.评价设计:错选A、B、C,是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不够深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作业5: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所示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B、C,对对照实验方法理解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从课本实验入手,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实验考查对照实验这种方法的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业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错选A、B、C,原因在于不能通过实验正确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实验的过程、现象分析二氧化碳性质,根据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分析判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借助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填字母)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验满的方法是。(3)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S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若选E装置收集SO2,气体应该从(填“a”或“b”)口进入。 1.参考答案:

(1)锥形瓶

(2)AB或AE;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E装置的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3)A;a

2.时间要求:2-3分钟

3.评价设计:

(1)易错写“型”,或者仪器认识不清。(2)错选是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依据认识不清。 (3)第一空错选,是对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依据认识不清;第二空错选,是对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原理没有完全理解。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书写个别仪器的名称能书写几个常见仪器的名称在一定范围内书写常见仪器的名称能书写所有仪器的名称(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选择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会依据二氧化碳反应的药品和反应条件选择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会依据二氧化碳、氧气等反应的药品和反应条件选择二氧化碳、氧气的发生装置会依据制取气体的反应药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依据题意选择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会依据题意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会几种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会依据制取气体的反应药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会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1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收集的方法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仪器名称、化学用语等知识,建立制取气体一般步骤和方法。作业8: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可能;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可能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杯子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

1.参考答案:

(1)杯子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热气流作用下往上升;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A、C

2.时间要求:1-2分钟

3.评价设计:

(1)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高处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热气流是往上升的,并不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 (3)错选是因为没有搞清楚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二氧化碳是随热气流上升的,并且有烟产生。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知道灭火的原理(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知道燃烧时产生热气流会上升知道高低蜡烛熄灭的原因从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烟知道燃烧的高楼房间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是往上的学会依据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密1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图和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强调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作业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CO2CO2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B.CO2CO点燃C.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D.CaCl2溶液HClHCl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认识不到位;错选B对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理解不清;错选C对生石灰能和水反应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物质除杂的方法要从物质的性质入手,找到物质性质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找到做题的关键。作业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棉花团中放有碳酸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a管中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b管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B.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该实验中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D.该实验节约药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理解不清;错选B没有考虑到水的存在;错选C没有考虑到浓盐酸的挥发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能够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并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思维的能力。作业1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1)图甲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序号;1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A.大理石B.纯碱C.稀盐酸D.稀硫酸

(3)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要从图中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

(4)上述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制取干燥气体,发生装置与图乙装置中的______(填“a”或“b”)连接。 (5)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1.参考答案:

(1)长颈漏斗(2)A、C(3)CDG(4)a (5)D干燥气体

2.时间要求:4-5分钟

3.评价设计:

(1))要能正确识别常用实验仪器,还要注意填写什么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2)对这一部分要耐心地阅读课本中有关知识,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所用的药品;

(3)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所用的仪器,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来选择。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制取的,又不需要加热,就自然要用到长颈漏斗和双孔塞。(4)实验室制取氧气是用双氧水(液体)和二氧化锰(固体),也不需要加热,所用的药品和反应条件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所以装置也是相同的;用浓硫酸做干燥剂,长进短出,气体通过浓硫酸效果最好。若短出长进,由于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会将橡皮塞弹出。(5)根据实验目的和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甲乙丙装置中的药品及作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书写个别仪器的名能书写几个常见仪在一定范围内书写能书写仪器的名称1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称器的名称常见仪器的名称(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依据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药品的选择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会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认识仪器及用途会根据要求选择仪器和组装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发生

装置与反

应物状态

及反应条

件的关系气体发生装置所用的仪器,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来选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实验装置的理解,实验装置包含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等。作业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针对反应的快慢,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所用盐酸浓度为9%、18%,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盐酸的用量为20ml、大理石用量为10.0g。【提出问题】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盐酸浓度有关;b.可能与温度有关;c.可能与大理石规格有关。【进行实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开始实验时,应将20mL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进行反应,快速推注射器的原因:。(2)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后,请完成以上实验设计表:编号温度/℃大理石规格盐酸质量分数收集

20mLCO2时间/s实验目的Ⅰ25粗颗粒18%160(1)实验Ⅰ和Ⅱ探究③对反应1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Ⅱ25粗颗粒9%210速率影响;(2)实验Ⅰ和Ⅲ探究大理石规格

(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实验Ⅰ和Ⅳ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Ⅲ25细颗粒①60Ⅳ②粗颗粒18%100 (3)除了上述表格中的判断反应快慢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判断方法,你认为是。(4)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得出温度与反应速率关系是 【拓展延伸】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粒相互接触、有效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碰撞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 1.参考答案:

(1)防止生成的气体使锥形瓶内气压过大,无法将剩下的盐酸推入锥形瓶 (2)①18%②35③盐酸的质量分数

(3)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多少

(4)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5)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时间要求:4-5分钟

3.评价设计:

(1)没有从反应原理、装置角度来分析气压的变化。(2)没有将实验目的和控制变量法结合起来分析。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对照试验会控制变量法将实验目的和控制变量法结合起来分析学会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相同时间比较收集气体的多少有气体产生的反应如何比较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化学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其它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微观解释宏观与微观的联系1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同时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作业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 1.参考答案:D

2.时间设计30秒

3.评价设计:错选对以下概念认识不清。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作业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1.参考答案:D

2.时间设计30秒

3.评价设计:错选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作业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1.参考答案:B

2.时间设计30秒B.油锅中的油起火用锅盖盖灭D.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3.评价设计:错选A、C对一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清;错选D对甲烷具有可燃性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自我安全意识能力。 作业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1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A.CO2可用于灭火,CO可作燃料

B.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会使人中毒

C.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D.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1.参考答案:D2.时间设计30秒3.评价设计:错选A、B、C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对比分析法是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一种重要方法。作业5: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1.参考答案:B

2.时间设计:1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A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认识不清;错选C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清;错选D对实验装置理解以及一氧化碳有毒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将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起来,将本单元重要知识综合起来,通过密闭一体化实验将实验装置简单化、环保,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设计能力。作业6:“煤气”并不是“煤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等。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使用时可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死亡;而且泄漏出来的气体一旦遇明火或电源易发生爆炸。煤气厂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1)一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性质是;(2)写出乙硫醇燃烧的符号表达式;(3)在煤气中加入少量乙硫醇的目的是;(4)乙硫醇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

(5)一个乙硫醇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原子。1.参考答案:

(1)一种有毒的气体;(2)(3)在煤气发生泄漏时,能闻到气味;2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4)三

(5)9

2.时间设计:2-3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物理 性质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能够熟练从定义上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反应物写

成乙硫醇

和空气。能根据信

息正确写

出反应物

和生成物能够写出

符号表表

达式的基

础上将反

应式配平能够从质量守恒定角度分析燃烧产物的来源(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描述单一,不全面。能根据信

息描述乙

硫醇是一

种刺激性

气味气体能够结合一氧化碳有毒分析乙硫醇的作用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科普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作业7:请设计实验方案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序号操作步骤现象结论123451.参考答案:

方案一: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方案二: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若能使黑色固体变红的是一样护坦。 方案三: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若能使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方案合理即可

2.时间设计:2-4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能依据二者性质为出发点去设计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要求:此题空白给!;写出一种此题得一颗☆;写出两种得两颗☆;写出三种得三颗☆;写出三种以上得五颗☆。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 结构2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二者的部分性质知道二者的性质并能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能熟练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点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能熟练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点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在方案中用到了控制 变量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合理角度提出方案,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质性质要善于总结归纳、对比分析。作业8: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各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1.参考答案:A

2.时间设计:1-2分钟

3.评价设计:错选B对防倒吸装置理解不够清晰;错选C对丁装置理解不清晰以及从乙装置出来哪些气体分析不清楚;错选D没有仔细分析题目所给信息,甲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水,起到稀释作用,从而速率降低。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考查学生应用已知信息的能力,能够充分理解每个装置的作用。 作业9:“低碳”是全世界倡导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实现“低碳”,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2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

c.把混合气体通过催化转换装置转化成二氧化碳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低碳”生活呢?________。1.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CO2);

(2)ac; 点燃(3)2CH3OH+3O2=2CO2+4H2O;(4)少开车多步行,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等。2.时间设计:2-3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 结构(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能结合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分析无(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反应物只写甲醇,不写氧气,生成物只能写出二氧 化碳能正确写

出反应物

和生成物,在配平上

出现问题能够熟练

写出反应

物和生成

物,且可以熟练将方

程式配平能够将甲

醇燃烧反

应与乙醇

燃烧反应

练习起来,对比分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中等,理解实现低碳的流程图,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是提高学生对流程图分析、理解能力。作业1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______。(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参考答案:

(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在装置的后面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2)先通入一氧化碳(3)黑色粉末变红;CO+CuO△−Cu+CO2(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时间设计:2-4分钟

3.评价设计:

(3)对实验现象以及化学用语认识不清。

(4)对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没有理解。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对装置理

解不到位,从发生倒

吸或安全

角度分析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角度分析能够分析

出进入B

装置的气

体有CO和CO2,CO2

与澄清石

灰水反应,最后出来

CO能够熟练分析最后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从点燃和收集两个方面思考(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只考虑到要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思考其他因素的 影响不仅考虑

到CO与氧化铜反应,还知道一

氧化碳具

有可燃性,容易发生

爆炸能总结出对可燃性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需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无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巩固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的原理、装置、产物检验、尾气处理等知识。作业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样品(含少量杂质)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A、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CO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到的作用是。 (3)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框内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 (4)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主要成分Fe2O3的质量为g。1.参考答案:(1)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CO2+Ca(OH)2=CaCO3↓+H2O;

(2)实验开始时,先通CO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或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炸裂玻璃管);

(3)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

(4)8

2.时间设计:5-6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只能写出

反应物和

生成物,不知道配平;不清楚氧

化铁的颜

色描述现象

指明生成

物的名称;熟练写出

反应物和

生成物并

配平准确描述

实验现象;熟练写出

方程式,且能从氧化、还原的角

度分析化

学反应无(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没有认真审题,从排尽装置内空气角度 回答能够从金属铁的化学性质出发,灼热的铁容易被 氧化不仅能够从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思考,还能从装置防止倒吸角度分析问 题。无(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只回答不需要尾气处理 能对比B

和C装置分析不同点,从而发现C可以收集一氧 化碳能从CO和CO2性质出发去分析C装置的优 点。无(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把铁的质

量误认为

是11.2

克,再根据能结合图

像分析反

应前后质

量差,错认能结合图像分析得出反应前后固体质能够从质量守恒定律和该反应的基本特征(氧化铁失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方程式计算氧化铁的质量为减少的

质量是产

生二氧化

碳的质量,再依据方

程式计算

氧化铁的

质量量差,进一步根据化

学反应前

后固体物

质中元素

种类发生

变化,得出氧化铁中

氧元素的

质量,最后算出氧化

铁的质量。氧、一氧化碳得氧)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结合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活性炭有吸附性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可吸收热量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2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B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认识不清;

错选C对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清;

错选D对干冰是二氧化碳以及用干冰人工降雨原理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作业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2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B.随手关闭电源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D.使用节能灯泡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B、D对碳中和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低碳理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15秒

3.评价设计:错选A对不同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同认识不清;错选B对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情况没有记忆;错选D对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作业4: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二氧化碳C.收集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验满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常见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没有掌握;

错选B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不清楚;

错选D对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作业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是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与CO化学性质差别大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B.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能燃烧27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参考答案:C

2.时间要求:20秒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知识点认识不清。错选B对CO2和CO的性质认识不到位。错选D对CO中毒原理认识不清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清。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D说法正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构成、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作业6: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是元素组成的认识不清。错选B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概念认识不清。错选C对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7: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中有可能存在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微粒的个数关系如图:错选A对但值得概念认识不清。错选B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认识不清。错选C对氧化物概念及微观模型理解不到位。2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能够熟练分析微观粒子表示的物质的特征: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作业8: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伸入燃着的木条B.测定气体的密度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30秒

3.评价设计:D.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三瓶气体中,无明显变化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A正确;三种气体密度不同,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B错误;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C错误;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为二氧化碳,不变色的为空气或氧气,D错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物质的鉴别方法,学会根据物质性质之间的不同点去鉴别物质。作业9: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9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_____。(2)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甲烷(CH4)B.氢气(H2)C.一氧化碳(CO)D.臭氧(O3)(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_。A.1900-1910B.1910-1940C.1940-1980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1.参考答案:(1)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2)AD(3)AC(4)碳封存

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9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认识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及化石能源理解碳循环和碳平衡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环保问题 (1)有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所以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故填: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甲烷和臭氧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填:AD;

(3)1900-19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是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198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是温度变化不明显,二者均能支持小威说法;故填:AC;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或将碳封存起来;故填:碳封存(答案合理即可);

(5)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错误;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故正确;30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故正确;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并不能完全自我修复,超过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引发自然灾害,故错误。故填:BC。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温室效应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10:实验台上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另一种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长颈漏斗必须要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1.参考答案:(1)①②⑦⑧;CaCO3+2HCl=CaCl2+H2O+CO2↑;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2)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3)试管;①③④⑤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时间要求:3-5分钟

3.评价设计:2KCl+3O2↑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10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二氧化碳制取了解仪器名称及装置的选择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够从性质和反应条件出发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1)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仪器是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时只能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长颈漏斗必须要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3)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因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二者反应需要加热且都是固体,应补充盛放药品的且能用来加热的仪器:试管,反应还3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需要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和导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作业11:(改编)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构建的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盐中可以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B.B点表示的物质是CO2,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形成温室效应C.C点表示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D.D点表示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点对应的物质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图像没有看懂;错选C对碳元素化合价及其二氧化碳性质不理解;错选D对盐的概念及其常见反应不熟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价-类”关系考查了碳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原理

作业12: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内液体的量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 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