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试题真题(283347期)_第1页
环评试题真题(283347期)_第2页
环评试题真题(283347期)_第3页
环评试题真题(283347期)_第4页
环评试题真题(283347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3期

选择题

1、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B)P109

A>20%B>30%035%D>45%

2、下面不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环境敏感区的是(A)P25

A文物保藏馆B自然保护区C天然渔场D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3、《地下水一导则》中定义的地下水含义为(D)

A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水

B赋存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重力水

C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所有含水层中的水

D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4、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一般区域指(C)P316

A特殊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

B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

C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D

5、某排气筒高度为10m,已知15m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4kg/h,问该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多少

P95

解析:(0.89kg/h)排气筒小于15m;使用外推法计算,即:Q=4X(10/15)2=1.78kg/h

由于小于15米,所以执行必须严格50%,所以1.78X50%=0.89kg/h

6.某建设项目经过一个自然保护区,问生态评价为几级P316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解析:(A)根据P316表9-2下面小字部分,自然保护区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

7.我国目前采用的二嗯英环境质量标准为P386

A0.5ngTEQ/m3B0.5PgTEQ/m3C0.6ngTEQ/m3D0.6pgTEQ/m3

解析:(D)固废章节出现3个二噂英数据;第一,排放标准是0.lngTEQ/m3,第二,环境质量标准,就是答案D;

第三,还有一个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二嗯英含量低于3%TEQ/m3;注意三个单位,n、p、L

8.下列哪一项还没有环境质量标准(A)

A生态B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C地下水D渔业水质标准

9.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里面的专项制度固体废物的管理

A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

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C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D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解析:(C)《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为:

总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

责任和附则

10、大气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P480-482

A极坐标布点法B空间布点法C网格法D同心圆布点法

解析:(A)根据大气导则,按照评价等级,采用极坐标布点法在评价范围内布点。注意P482(表14T),里面

一、二、三级评价都是采用极坐标布点法。止匕外,还有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加了此外,说

明不是常用的方法。

11、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域与执行的排放标准对应正确的是P122

A排入地表水HI类水域,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BIV类水域,执行二级排放标准

CV类水域,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D只要达标排放,就应该有统一的排放标准

解析:(B)A项排入地表水III类水域是有前提的(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排放标准。C项

V类水域,是执行二类排放标准,只有排入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才执行三级排放标准。

不定项选择2分共30分

1、地表水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ABD)P128

A搜集资料法B现场实测法C类比法D遥感遥测法

2、承压水特点(承压性、水量稳定性、多年调节性)P167

3、lOmXIOm面声源,1m处测得65dB。P244

A、2m处62dBB、2m处65dBC、3m处60dBD、3m处65dB

解析:(BD)当d〈a/页时,几乎不衰减;

当a/Ji<d〈b/n,距离加倍衰减3dB,类似线声源衰减特性;

当d>b/n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特性。(b>a)

4、有一公路沿途有一、二层房屋,且处于2类声功能区,问下列可能执行声环境2类标准的是p231

A距离道路红线为25m外的区域

B距离道路红线为35m外的区域

C距离道路红线为45m外的区域

D第一排建筑物后面的区域

解析:这道题为什么要打个因为这道题看过三个版本的答案:分别是AB、CD、ABCDo产生歧义的是ABC

三项以往的版本都是没有(外)这个字。本人参加了296考试,注意了这道题,都是有几米外区域。所以答案:

ABCD

5、水污染源达标分析P160

A污染源排放浓度要达到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

B满足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CD

解析:(AB)水污染源达标分析主要包含两个含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征污染物的

排污总量满足评价水域的地表水环境控制要求。

6、不低于大气二级评价的是(ABD)p103

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

B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

C燃煤行业项目

D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7、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的区域(ABC)P386

A城市建成区

B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消减措施的区域

C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D

简答5分/题共25

1、大气一级评价预测的内容

答:(1)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

面小时浓度;

(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4)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

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5)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2、地表水什么模型、涉及参数,模型的类型,如果用公式计算需要对什么进行修正。填写0维模型、1

维模型、S-P的公式以及适用条件。P147

0维模型适用条件1、污水排放均匀稳定2、受纳水体水质组分不均匀3、持久性污染物在完全混合断面以下

河段4、多用于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起始断面浓度

1维模型适用条件1、污水排放均匀稳定2、受纳水体水质组分不均匀(恒定流动)3、非持久性污染物4、

河流充分混合段

S-P1、污水排放均匀稳定2、受纳水体水质组分不均匀(恒定流动)3、好氧性有机污染物4、河流充分混

合段

水质模型参数估算的方法类别有:实验室测定法、公式计算法(经验公式法、模型求解法)、物理模型率定法、

现场实测法与示踪剂法等。

记住KIK2的校正温度校正

解析:此题296没考。所以不知道原题,书上没有明确答案。

3、环发[2008]82号文件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涉及的重要10个方面p386

答:厂址选择、技术与装备、污染物控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贮存、环境风险、环境防护距离、污染物总量

控制、公众参与、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用水十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如何判定一类项目满足地下水的评价要求。P209

(1)建设项目在各不同生产阶段、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以外的地区,均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2)在建设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有个别水质因子在较大范围内出现超标,但采取环保措施后,可满足地下水

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解析:地下水建设项目分类:

一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其主要影响表现为由于排放污染物而对地下水质造

成影响的建设项目,为I类项目;

二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其主要影响表现为通过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注水,

引起地下水位变化而产生环境水文地址问题的建设项目,为H类建设项目:

三类:指同时具备一类和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5、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内容。P291

评价范围:距离地下线路为外轨中心线60m范围内的敏感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

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必要时可根据工程及环境特点,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评价内容:运营期环境振动评价内容包括列车行振动对评价范围内的振动环境保护目标的振动影响评价;对

于隧道上方或距外轨中心线两侧10m范围内的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对于评价范

围内的文物保护目标应进行振动速度评价,并提出运营期振动防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应用题25分

1、某工厂排气筒高度100m,燃煤量100t/d(假设),含硫率为1%,硫进煤渣20乳年生产300天,S02的总量

控制标准为96t/a。S02的pi为68%,D%为4km,N02的PI为(忘记),D%为6km。烟囱距离厂界最近距离500m。

评价范围内有在建水泥厂和陶瓷厂。

(1)若使S02达标排放,上效率为多少的脱硫设施

未上脱硫设施时S02的排放量:100t/d*l%*(1-20%)*300*2=480

要使S02达标:(480-96)/480*100%=80%

(2)该工厂的大气评价等级及范围

S02pi为68%,D%为4km<5km为二级

N02的PI为(忘记),D%为6km>5km待定

最后取评价等级高的

(3)若对排气筒进行调查要调查哪些内容P104(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排气筒几何高度(巾)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烟气出口速度(m/s);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2、某建设项目工程组成有***这个区,那个区(生产区…),其中一个区涉及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珍

稀鸟类17种)。(主要题干)

(1)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原因

评价等级为一级,因为涉及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特殊生态敏感区,故为生态评价等级为一级。

如果对鸟类进行调查,需要调查的内容

(2)本项目的鸟类为珍稀鸟类,应调查鸟的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以及保护状况等内容.

(3)对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内容

对自然保护区调查其地理位置、级别、类型,主要保护对象,面积、建筑时间、主管部门级保护区管理机构

情况、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第283期补充内容

1、种群的特征(CD)P300

A时间特征B种类特征C空间特征D遗传特征

解析: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以下适用于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的有哪些(BCD)P229

A机关B游戏厅电影院C购物商城

解析:《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

3、废物交换制度是以什么前提的?(资源化)

4、不属于工程分析中采用的类比分析法的是?(C)P66

A采用竣工验收报告中的数据

B采用项目例行监测报告中的数据

C采用环评报告中物料平衡计算的数据

解析:工程分析类比分析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当预测点距源中心距离三1000m,预测网格点间距(C)PU1

A100~200mB100~500nlC50"100mD0~100m

解析:预测网格点网格距:距离源中心距离源中心三1000m,网格等间距或近密远疏法50T00m;距离源中心距

离源中心>1000m,网格等间距或近密远疏法100^500mo

6、将无组织排放改为有组织形式的排放属于清洁生产吗?

不是属于,属于末端治理

第284期

选择题50分

1、已知二氧化硫排放浓度980mg/m3、排放速率170kg/h。求存在200米内处高96米的敏感,则高100米的烟囱

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P95

解析:原版本答案(排放浓度不变,排放速率减半)。我觉得有误。

首先:解决排放速率问题,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

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题干给出了排放速率170kg/h,那么严格50%,即85kg/h。

第二:解决排放浓度问题,已知排放浓度980mg/m3、排放速率170kg/h,其实我们可以求出风机量:

170000000/980=173469m3/h«一般来说,风机风量是固定的,如果要减掉50%,就是说每小时只能排放85kg,只

能靠去除率。那么排放浓度应该是:85kg/h/l73469m3/h=490mg/m3。

要使浓度不变,排放速率减半,只有一个方法解决,就是把风机风量减半。题目没给出。所以就不知道情况了。

2、导则敏感的规定区域P25(见283期)

解析:i、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

ii、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

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和涧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

沙土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剂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说、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

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承压水的特征多选(承压性、水量稳定性、多年调节性)P167

4、大气一二级调查内容多选P104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

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它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

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5、种群特征多选(空间、数量、遗传)P300

6、社会生活噪声评价对象多选(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P229

7、地下水一级评价对象多选:环境现状,地下水质水量,水文地质

8、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多选(极坐标布点法)P482

解析:如果只选极坐标布点法,题目应该是大气监测布点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9、固体废物法里规定要编制章的内容:总则、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固废污染环境的纺织、危废污染环

境纺织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无工业固废

10、需要编制规划的类别多选:工农畜林能,水交城旅资

11、外推法计算排放浓度P96(记住内插法和外推法的计算公式)

12、国内二嘿英的排放浓度(0.lngTEQ/m3)P386

解析:记住二嗯英三个量。排放浓度、质量标准和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浓度。

13、湖库地表水调查内容P130(水深水面积流速流入流出的水量)

14、需要大气高度预测模式多选:

解析:此题本人不知道高度预测模式是什么,书上也没找到,只知道大气预测模式分哪几种:估算模式、进一步

预测模式(AERMOD、ADMS、CALPUFF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5、无组织排放预测需要的参数:参数包括,面源有效高度,面源宽度,面源长度,污染物排放速率,小时评价

标准

解析:此题无组织排放就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输入参数。

16、水一类污染物排放要求(13项)P122

选: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解析: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辐射防护规定》。

17、气象数据调查多少年?20年P107

18、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各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几倍2倍P491

19、当噪声的监测值与背景值相差多少时可以不修正10dBP497

解析:差3dB,减3dB:差4-5dB,减2dB;差6T0dB,减IdB。

20、厂界噪声为63,已知背景为60,那么噪声源的贡献值60

解析:预测值=背景+贡献101og(106.3-106)=60,两个相同的噪声值叠加后增加3分贝。

21、生活噪声评价量多选: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

22、固废交换的前提P381(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废物是另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原料)

23、地表水调查方法多选: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P128

24、大气不低于二级评价的项目多选(见283期)

25、不得建生活垃圾焚烧的地方多选

城市建设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消减措施的区域、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

要求的区域P386

26、关于水质达标及涉及的内容正确选项多选:

27、生态一般区域的描述:除特殊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简答题25分

1,大气污染源概况调查内容P104

答: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一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

3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2、地表水监测数据统计方法类别及适用条件

答:极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

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小;

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3、垃圾焚烧发电影响评价需注意的十项内容P386

答:厂址选择;技术与设备;污染物控制;垃圾的收集、储存和运输;环境风险、环境防护距离、环境质量

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污染物总量控制、公众参与、用水

解析:此题另外形式出现就是所谓的环发[2008182号文件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涉及的那

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4、有线声源的随距离的衰减公式,并简答其等价模式及衰减规律P243

答:当r>10且r0>10时,L(r)=L(rO)-201g(r/r0),即在有限长线声源的远场,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

源处理。

当r<10/3且r0〈10/3时,L(r)=L(rO)-101g(r/rO),即在近场区,有限长线声源可当做无限长线声源处理。

当10/3<r<10,且10/3<r(K10时,L(r)=L(rO)-151g(r/rO)

5、地下水一类项目评价判定主要依据P171

答: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看其主要影响是否表现为气由于排放污染物而对地

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果是则为一类项目。

解析:二类项目主要表现为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注水,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三类是同时具备一类、二类特征

应用题25分

1、已知距离高速公路20米处的声压级为70分贝,40米处有一居民楼平房,执行声功能2类。

求:(1)该居民楼执行的标准并说明理由

(2)把公路看成无限长线声源且忽略公路宽度,预测居民影响与否

(3)针对该项目提出防治措施。

答:(1)、居民楼执行2类标准,因为依据GB/T15190-94道路交通干线两侧的房子为平房,低于三层,公路

周边的居民楼处在2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范围为30m±5m,本项目距离40米,所以执行2类标准。

40

70-101g—=

(2)、无限长声源,在居民楼的预测值为:20,2类标准规定的昼间为60dB,夜间为50dB,

67dB超过了标准值,对居民楼造成影响。

(3)、针对该项目提出以下措施:

a、对公路列车进行限速、禁止列车鸣笛调整列车运行方式

b、在公路与居民楼中间设置绿化带,降低噪声

c、居民楼设置隔声窗隔声门,或进行搬迁

d、执行噪声监测计划。

2、已知一矿产开发项目,边境25平方公里,项目占地30公顷。同时交待附属工程。项目周边情况如下,

次生树林,60人的居民区,河流,15公里处有集中饮用水源地。

求:(1)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关心重点

(3)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生态图件

答:(1)环境保护目标:a次生树林;b居民区;c集中饮用水源;d河口及河道;e居民区的耕地;

(2)工程分析关心的重点:

a、矿产项目的组成: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

b、矿产项目从施工建设、营运、营运后期、矿山闭矿后的各个过程分析

c、分析矿产项目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d、分析项目采矿后造成的塌陷及地面沉降、地下水疏干对水源地及居民区的影响

e、分析项目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项目占地为30公顷,也就是0.3km2,对应的是生态影响评价为三级,因为本项目是矿山开采类,评价

等级上调一级故为二级评价。

需要的基本生态图件为: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水系图⑤特殊生态敏

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⑥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⑦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285期

选择题参考283,284

一道下列属于生态特殊敏感区的是:

A:县级自然保护区B:重要湿地C:原始天然林D:风景名胜区

简答题:

1、大气质量数据资料的来源P106

收集评价范围内以及邻近范围内的各个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现场监测。

2、地表水统计方法及适用条件(P138)

极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

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小;

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3、生活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影响因子:P389

垃圾含水率,填埋场区域的降南情况以及填埋场作业区的大小,同时还受到厂区增发量和风力影响,以及厂

区的植物种植情况等。

4、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措施有哪些P263

①、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声屏障等措施

②、利用自然地形物(如利用位于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③、将声源设置于地下或半地下的室内等

④、合理布局声源,使声源远离敏感目标等。

5、一类建设项目的敏感区和较敏感区(P175)

敏感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地)准保

护区;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

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

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他未

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应用题:

1,矿区生态(工程分析要点、评价等级判断、图件)同284一样

2、危废填埋场(填埋废物要求、选址要求、环评技术要点)

答:(1)填埋废物入场要求P405

可以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①根据《固废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废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

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中的标准值并低于《危废填埋污染控

制标准》中允许进去填埋区控制限制的废物;

②根据《固废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废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在7.(T12.0的废物。

需经预处理后方能进入场填埋的废物:①根据《固废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废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

物浸出液中有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危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②根据《固废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和《固废浸出毒性测定方法》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7.0和pH>12.0的废物。

③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④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⑤液体废物

(2)填埋场选址要求P404

A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

人为的因素受到破坏。

B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C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

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D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E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F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G填埋场场址距离地表随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L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便利,运输距离较远,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3)环评技术要点:P41

1厂址的选择要合理2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5充分重视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第286期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专项制度(283期)

总则、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的碱度管理、固废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

2、判断哪项不属于工程分析类别分析法:类比、物料衡算、查阅参考资料

3、噪声点源叠加计算及衰减计算,判断与声环境质量现状的超达标情况,还涉及声环境质量分级内容

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不小于多少:5km

5、根据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及生态敏感性,判断生态评价等级(283期)

6、判断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283期)

7、两噪声源叠加,相差多少可不考虑叠加影响?10db(283期)

8、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P25

9、长期气候观测资料应调查多少年以上?20年

10、湖库地表水调查内容:水深、水面积、流速、流入流出水量

11、地表水非点源现状评价方法,(概念模型,机理)

12、城市主干道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

二.不定项目选择题(15题)

1、大气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极坐标法

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对象: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

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对象: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

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实验

3、水环境影响达标分析,应包括污染源达标分析和水质达标分析:

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满足评价水域的地表水环境

控制要求

4、不低于大气二级评价的项目:(283期)

5、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的区域(283期)

6、属于D类地下水项目的是,这道题理解II地下水项目会造成的问题: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

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其主要影响表现为通过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注水,引起地下水位变化而产生环境水文地质

问题的建设项目

7、大气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

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8、生活垃圾渗液的控制项目:

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总汞、总镉、总铭、六价铭、总铅、总

碑。

9、固废污染控制标准类别:废物处置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331

列表清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

11、n类地下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排水规模、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12、对环境噪声描述不正确的是,要分清环境噪声和物理学噪声的区别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主管感觉性、局地性和分散性、暂时性

物理学: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运动

三.简答题(5题)

1、大气环境评价点源的调查内容

答: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烟气出口速度(m/s);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2、河流水监测的点位布设与监测频次要求

答: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W1.0m或者小型河流时,水质取样点设置在取样垂线的1/2水深处;1.0m〈水质取

样垂线上的水深W5.0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置一个取样点;5.0m〈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W10.0m时,在水

面下0.5m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点;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10.0m时,在水面下0.5m,1/2

水深,距河底0.5m处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点。

对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水质调查时期中,每个水期调查取样一次,每次连续调查取样3-5天,每个水质取样点

每天至少取一组水样。一般情况,每个水质监测因子每天只取一个样,但在水质变化较大时,每间隔一定时间取

样一次。

水温观测,一般应每间隔6小时观测一次水温,统计计算日平均水温。

3、从声源角度,提出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

答:改进机械设计:采取声学控制措施;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改革工艺、设施结构和操作方法等

4、地下水环境满足质量要求的内容P209(283期)

答:建设项目在各个不同生产阶段、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以外的地区,均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有个别水质因子在较大范围内出现超标,但采取环保措施后,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

标准要求。

5: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炉渣、飞灰)经处理后达到哪些要求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进行填埋处置(三项)P391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嗯英含量低于3ugTEQ/kg;③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IIJ/T300-2007制备的

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限值

四.案例分析(2大题,各3小问)

1、有关生态评价的项目,考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划分及调级的条件,还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

内容,注意级别划分的依据以及特殊情况。

2、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大气污染控制项目及边界排放限值执行标准p390,双层人工衬层的天然黏土衬层

要达到的技术要求P407389,(最近考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包括入场条件,选址要求,

评价技术要点等)

问1重点敏感目标是哪些2空气污染因子有哪些厂界大气用什么标准3防渗层的参数]

287期

简答:

1、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P104页

答:(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面源调查内容(3)点源调查内容(4)体源(5)线源(6)其他需要调查

的内容

2、生态图件的整饬规范:P327

答:生态影响评价图件应符合专题地图制图的整饬规范要求,成图应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标/经纬度、图

例、注记、制图数据源(调查数据、实验数据、遥感信息源或其他)、成图时间等要素。

3、一类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依据P174

答: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

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题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的场地。

4、总图布置方案分析P74

答:分析防护距离保证性(三个方法:调整平面布局、改表选址、搬迁保护目标);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

理性;分析敏感点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5、生活垃圾焚烧的飞灰和医疗废物进入填埋场要求P391

应用题

1.(井口采矿生态)其中涉及到评价范围确定原则及方法

技术要点分析珍贵的物种调查内容

2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评价

选择题:

1、工程分析类比(字眼就是设计测量,设计资料)

2、大气区域值和浓度点叠加区别

3、生态预测评价方法(没现场勘查)

4、地表水调查内容:环境水文条件、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

5、地表水评价范围:pl26,包括建设项目对上周未地表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6、安全填埋场距离地下水为3米

7、湖泊的监测布点:网格、放射线

8、大气评价内容第一条P117

9、焚烧站同医院的距离800米

(行业排放标准优先综合标准质量标准优先区域质量标准)

第288期

选择题

1、大气防护距离的范围定义。

防护距离是以污染源为中心的控制距离,防护区域是以厂界为界。

2、关于噪声,以下哪项不对(D)

A这个国家属于环境噪声,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不是了。

B这个地区属于环境噪声,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就不是了。

C环境噪声一定是噪声污染。

D环境噪声的属性不随地点而改变

解析:环境科学中的噪声:环境科学中的噪声指的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它不仅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

而且也包括影像他人工作、休息、水面、谈话和思考的乐音等声音。

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

3、工业居住混杂区,项目有4台什么什么主机,露天,噪声多少多少分贝,8m处噪声达标情况。这个题目是

噪声功能区判断、噪声排放标准,点声源的距离衰减跟叠加的混合题。

4、大气预测,敏感点落地浓度多少,最大落地浓度多少,背景监测值平均值多少,最大值多少,最小值多少,

问敏感点跟最大落地浓度的叠加值多少。P117

敏感点是叠加最大值,最大落地浓度叠加平均值

5、有一个什么设备,120分贝(在自由场距离设备1m处测得),问在地面工作时,距离5m的噪声是多少?

6、设备噪声120分贝(在自由场距离设备1m处测得),问在地面工作时,地面不吸声,距离5m的噪声是多

少?解析:计算出原点处分贝120=L0-201gl-ll,L0=131dBoL5=131-201g5-8=109dB

7、有一公路沿途有一、二层房屋,且处于2类声功能区,问下列可能执行声环境2类标准的是?(见283

期)

A距离道路红线为25m以外的区域

B距离道路红线为35m以外的区域

C距离道路红线为45m以外的区域

D第一排建筑物后面的区域

8、没有颁布的标准的要素,比如生态、辐射

9、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单行法

10、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11、国家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目标标准,空气、水、噪声、土壤

污染物控制标准,大气,水,噪声,固废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主要为采样、分析和测定的标准,

标准样品标准保证是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等

环境基础标准

12、十二五的总量控制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

13、贯穿环评整个阶段的一项工作是:公众参与

14、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工程特点+环境特点+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导则。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内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

论、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16、一个厂其中有含铅或含铅的化合物,问要至少做什么平衡,选项是有总物料平衡;含铅的原料物料平衡:

铅元素物料平衡;以上都有做

17、类比分析是引用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查阅资料是引用已由报告书或者可研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所以

考试会考你那些不属于类比分析。

18、属于改变排放方式的措施:通过对排放方式的改进往往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新污

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废水应做到清污分流等,提出污水排放总口位

置的位置建议等。

19、污染排放核算统计的要求:

(a)废气:按点源、面源、线源等进行分析,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达标与否。

(b)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达标与否及排放去向等。

(c)新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两本账”,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经

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的最终排放量;

(d)对于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的“三本帐”,即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

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

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扩建部分排放量

现有排放量-技术改进后(以新带老)原工程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

总排放量=技术改进后(以新带老)原工程排放量+技改项目排放量

20、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置的三项指标,要记住:

(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分高度规定的排放速率(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及监控限制;

21、估算模式点源需要输入的基本参数:

点源排放速率、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出口处排放速速、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排气筒出口内径

22、大气影响预测步骤;

A确定预测因子;B确定预测范围;C确定计算点;D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E确定气象条件;F确定地形数据;G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H选择预测模式;I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J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是分散的居民,用压水取水,该地区地下水敏感程度,较敏感:

24、大气一级评价现状调查要调查的内容,评价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

25、水位监测点是水质监测点的2倍

26、声环境质量标准值要记住,主要记住2类,是昼间60,夜间50,结合计算,问你是不是超标的问题。

27、噪声防护措施

(1)规划防治对策,:主要指从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划布局、总图布置和设备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提出减

少噪声影响的建议。“闹静分开”“合理布局”。

(2)噪声防治的技术防治措施

(3)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提出环境噪声管理方案(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飞行程序等),制定噪声监测方

案,提出降噪减噪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提出跟踪评价要求等。

28、生态一级评价生物量的采样方法:要采用样方与遥感结合的方法

29、生态影响预测评价方法没有现场实测:列表清单、图形叠置、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指数法与综合

指数法、类比、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价

30、申报登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申报等级

制度

31、固废污染控制标准:废物处置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

32、大气现状污染源调查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

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

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简答

1、大气排气筒调查内容:

答: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烟气出口速度(m/s);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2、轨道振动评价范围和内容:p291

3、、工程分析里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内容p72

答:A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并提出改进意见;

B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C改扩建项目应根据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可行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D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4、地下水一类项目调查是否需要调查范围内所有污染源和污染因子,理由。

污染源根据污染源原则确定:

答:(1)、对己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己有资料解决。

(2)、对于没有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已有部分调查资料、尚需补充调查的地区,可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同步。

(3)、对调查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应根据国家环保局《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

调查。对分散在评价区的非工业污染源,可根据污染源特点,参照上述规定进行调查。

污染因子根据拟建项目污染特征选定。

5、危废填埋的入场条件:

A可以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

a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GB5086.1—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995"

GB/T15555.12-1995)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

鉴别》中的标准值并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标准值并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允许

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b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GB5086.1—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995"

GB/T15555.12—1995)»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在7.0~12.0的废物。

B需要预处理(手段固化P405)后方能进入场填埋的废物

a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GB5086.1—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995"

GB/T15555.12—1995)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b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GB5086.1—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995"

GB/T15555.12—1995)测得废物浸出液PIK7.0和PH>12.0的废物;

c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d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e液体废物。

C禁止填埋的废物

a医疗废物;

b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应用题

1、噪声,高速公路,20m处70dB,平房面向公路侧距离40m,该村庄2类功能区……平房应该执行的声功能

标准?公路对面向公路侧平房的噪声影响?对面向公路侧平房可以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4a类功能区判断,公路

项目对边上村庄的影响(无线长线声源距离距离衰减),村庄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

2、危废焚烧。危废焚烧选址(判断题目中给出的项目选址周边情况,来判断哪些地方不合理),危废预处理,

大气评价因子

答:选址条件符合要求:A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I

类、H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B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

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m(《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要求是1000m,且由厂界计)。

C应具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

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设施。

D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E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F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第289期

1、大气防护距离起点(单选)。关于大气防护距离估算模式的一个多选(切记用的标准是质量标准,老师上

课有强调)。PH8

解析:大气防护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为起点计算,但是范围是厂界外的范围。

2、生态预测范围确定原则第1条(单选),第2条(多选)。

A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B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

定。

C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

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3、固废记得有三道题:设施控制和处置控制,还有固废污染控制防治的那几条(不选工业固废),固废审核

的两种(工业固废和危废)。

4、生态评价等级啊(是水利水电的,记得上调一级)。

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面积220km2面积2~20km2面积W2km2

或长度2100km或长度50~100km或长度W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哪些2一级一级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哪些?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

5、噪声计算有3道题。(一个是多选,2类声功能区控制距离30±5米的题)

6、水质达标那边有个多选(要仔细看,迷惑项很诱人)

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满足评价水域的地表水环境控制要求。

7、渗滤液控制因子(单选)

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总汞、总镉、总格、六价铝、总

碑、总铅等14项

8、工程分析不属于类比法的(选项有设计数据啦,监测资料啦什么的,要看仔细)

类比分析法的适用条件: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9、小型湖泊监测布点方法?(选项是蛇形法,梅花点,网格法等)

解析:土壤布点方法:网格法。采样方法:蛇形、梅花、棋盘、对角线

大气布点方法:极坐标、同心圆、扇形、配对、功能分区、

湖泊布点:网格、放射线

噪声:网格法

10、单选一个属于固废的(选:伪劣产品)

11、地下水水位监测点位是水质监测点位的(2倍)

12、不属于1类地下水预测范围重点的是(选:地质灾害的和排污口上游)P196

解析: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迹等);

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13、不得新建焚烧发电厂的(多选)(见前几期)

解析: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到达相

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4、一、二级大气评价需要调查的内容(干扰项为已建)

解析: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该包括新、老污染源)、评

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污染源。如有区域代替方案,还应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15、大气预测敏感点和最大落地浓度点的预测值计算(敏感点是max+max,最大地面是max+平均)

16、生态预测的方法(多选)p331

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评价方法、土壤侵蚀预测方法

17、82号文件规定距离医院(300米)

18、非点源源强预测方法一般采用机理模型法和概念模型法。

19、还有个多选(行业排放标准优先综合标准质量标准优先综合标准)

简答

1.大气点源调查的内容

答: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烟气出口速度(m/s);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非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o

2、医疗焚烧废物和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条件

答: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和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

埋场填埋处置。

a含水率小于30%;b二嗯英含量低于3ugTEQ/Kg;

c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一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

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3、河流监测的原则和频率:

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WL0m或者小型河流时,水质取样点设置在取样垂线的1/2水深处;1.0m〈水质取样垂线

上的水深W5.0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置一个取样点;5.0m〈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W10.0m时,在水面下0.5m

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点;水质取样垂线上的水深>10.0m时,在水面下0.5m,1/2水深,距河

底0.5m处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点。

对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水质调查时期中,每个水期调查取样一次,每次连续调查取样3-5天,每个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