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届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届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届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届福建省福鼎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鼎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8分)1.(本题3分)达尔文是第一个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他创立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神创论2.(本题3分)安史之乱爆发后,各级官员为了应付交差,强制征税,加重摊派,使得辖境内登记在籍的百姓苦不堪言,加上地方藩镇各自为政,赋役制度混乱,土地兼并严重。为此,唐政府(

)A.推行租庸调制 B.实行两税法 C.实施屯田制度 D.颁布均田令3.(本题3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下表;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A.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B.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C.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4.(本题3分)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为此他A.策划了广州起义 B.建立了黄埔军校C.团结了粤系军阀 D.领导了北伐战争5.(本题3分)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A.批判复古思潮 B.引进西方学说 C.破旧未能立新 D.提倡文学革命6.(本题3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带来的影响是A.坚持国家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B.推动了改革向市场经济的转型C.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D.继续批评西方经济体制的本质7.(本题3分)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加强了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重视提高即将治理国家的水平8.(本题3分)以下是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由此反映出(

)A.以澳门为中转站的贸易网络形成B.地中海地区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沟通欧亚联系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9.(本题3分)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他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在此表明的思想主张是A.因行称义 B.宗教改革 C.因信称义 D.先知后行10.(本题3分)近代以来,英法美德等国先后建立了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①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②法国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③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本题3分)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虑。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北伐以前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北伐开始后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A.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B.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C.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D.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12.(本题3分)1898年美西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内掀起了关于“热带”的讨论。有人对白人身处必共环境持优虑和恐惧态度,更多人主张应适应并"驯服”热带,将其从白人的文墓"变为天堂,但也要防止人的“退化”。这一社会热潮A.带有殖民与种族主义烙印 B.是科学革命在美国的传播C.反映出美洲医疗卫生条件差 D.说明战争推动地理学科进步13.(本题3分)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政权尽管为一个家族所继承,掌握在一个单独的人手中,却不是一个人的财产,而是一件公共的财产,因此他绝不能离开人民,它在本质上只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据此可知,狄德罗旨在A.反对教会权威 B.否定君权神授 C.倡导社会契约 D.强调个人自由14.(本题3分)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日,如图为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场景,在此次讲话中,他指出:“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说明“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弘扬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B.“一国两制”符合澳门现实C.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D.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改革15.(本题3分)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 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16.(本题3分)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 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 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28分)17.(本题8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2)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18.(本题10分)纵观人类科学史,一些重大科学发明不仅改变了科学进程,更使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飞跃.下列科技成果对人类进程或思想观念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名称内容及意义血液循环理论17世纪英国科学家哈维提出:人体有固定量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为人们充分了解人和动物的生理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三大运动定律微生物理论19世纪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使医学攻克了多种疾病.电磁感应定律生物进化理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揭示出地球上生命的动态性质.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1905--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和广义的相对论.这对现代科技产生巨大作用.问题:从表格材料中提取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成果,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论题,用史实论证)19.(本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者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中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民族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那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完全打错了。渴望了那么久的团结抗日的实现,使人们激动万分。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材料二

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王根成《“冰雕连”:钢铁铸就的意志》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团结抗日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团结抗日胜利对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冰雕”群像情景出现的战争名称及中国参战的根本目的,并概括这一战争胜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0.(本题14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同社会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如下图所示,我们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画在一个三维坐标图中。S坐标代表自治,L坐标代表法治,V坐标代表德治,三者构成社会治理的“三轴”。SOL是“自治×法治”,SOV是“自治×德治”,LOV是“法治×德治”。其余分布在空间中的组合就是“自治×法治×德治”,在不同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自治水平高,有的法治水平高,等等。我们可以用“自治指数(Self-governanceIndex,SGI)、法治指数”(RuleofLawIndex,RLI)、“德治指数”(RuleofVirtueIndex.RVI)来刻画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郁建兴、任杰《中国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根据材料,从中选择一种社会治理组合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阐述合理,中国史、世界史均可)参考答案:1.A2.B3.D4.B5.C6.B7.D8.A9.C10.B11.B12.A13.B14.A15.D16.D17.(1)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2)上述人物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学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化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8.论题: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长大,为启蒙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牛顿力学科学的揭示了宇宙奥秘,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条件,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民族主义的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19.(1)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意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2)名称: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根本目的:维护国家安全(保家卫国),巩固人民政权;意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3)成就: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示例一论点:中国古代传统基层治理是自治与德治相结合。论证:在传统中国,“自治×德治”型治理组合模式是在宗法人情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伴随着“皇权不下县”的是“国法不下乡”。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如隋朝的“大索貌阅”以及明朝的“黄册”,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什伍组织、里甲制、保甲制等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实现有效的基层自治。在管理方式上,社会治理深受儒家主张的道德礼仪教化民众的思想影响,强调“孝”、“义”。宋明以来,儒学确立统治地位,逐渐向基层渗透,政府通过“圣喻”教化民众,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礼仪道德,民间通过乡约、族规和家训规范民众行为,实现德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依托基层管理实现强调儒家礼仪道德的德治社会。示例二: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治理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论证:“法治×德治”型治理组合模式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巩固政权,结合儒家民本思想形成的主要的社会治理模式。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