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_第1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_第2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_第3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_第4页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第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MentalHealth)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和具体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第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1岁]

靠母亲喂养、保护幼儿期[2-3岁]

依靠父母养育,生理行动上,能自己活动、吃饭、上厕所,应付基本的生活需求。学龄前期[4-5岁]

可离开父母,上幼儿园。少年期[6-11岁]小学阶段青少年期[12-17岁]第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发展过程与心理异常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八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的危机或冲突。大致年龄危机充分解决不充分解决0—1岁信任—不信任基本信任感不安全感、焦虑2—3岁自主—自我怀疑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做某些事情感到无法完全控制自己4—6岁主动—内疚相信自己是发起者、创造者感到无法完全控制事情7—12岁勤奋—自卑丰富的社会技能和认知技能感到自己没有价值13—19岁同一性—角色混乱自我认同感形成,明白自己是谁,接受并欣赏自己缺乏自信心,又失败感20—24岁亲密—孤独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需要承诺的关系感到自己是充满混乱的、变化不定的,不清楚自己是谁25—64岁再生力—停滞更关注家庭、社会和后代过分关注自我,缺乏未来的定向64岁以上自我实现—失望完善感,对自己的一生满足感到无用沮丧第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婴儿之养育与保护观察与沟通新生的婴儿,到周岁前后,不会讲话,父母要观察“非语言的表现”及“语言前的沟通”。心理卫生1、对乳儿进行感官、动作、言语三大训练,对促进其生理功能迅速提高和心理活动健康发展都大为有益。“三大训练”有益于心理卫生。感官训练就是经常给乳儿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器官以适宜的信息刺激。动作训练应按顺序有计划地进行。乳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口、头、四肢最后是躯体。言语训练包括:不应过多用奶头堵嘴以制止孩子哭喊。第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让乳儿饱尝母爱乳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亲的渴望都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母爱的需要。母乳喂养,不只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孩子饱尝母爱。3、断奶的心理卫生问题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常因处理不当而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4、训练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的心理卫生问题。婴儿期的孩子已渐渐能够控制自己大小便,但这也需要成人耐心训练。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说,孩子大小便的自我控制训练不宜过早,以从22个月开始训练为宜。有人研究,过早要求孩子自我控制大小便,或采取打骂、斥责来训练,不但训练过程延长,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创伤。5、逗着孩子玩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一母乳喂养好,还是奶瓶喂养好

案例:刚出生的明明每隔2-4小时就得吃一次奶,妈妈整夜的睡不好觉。初为人母的喜悦一下子被疲劳冲淡了许多。有同事说许多孩子配方奶粉挺好的,几乎完全可以代替母乳。而且,宝宝睡觉前喝完奶粉以后,能一觉睡到天亮。这让妈妈有些心动。于是,她试着将奶瓶塞到了明明的口中。可是聪明的宝宝一点儿不买账,居然将奶瓶用舌头顶了出来,并且哇哇大叫着往妈妈怀里钻。抓住妈妈的衣服,准确的将乳头重新含在嘴里,大口的吮吸。妈妈看着宝宝“贪婪”的模样,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会心的微笑。而明明也神情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表露出一种满足、平和的神情。心理解析:首先,母乳喂养能够增进孩子心理行为的发展。其次,母乳喂养是建立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信任感的理想途径。在心理上,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宝宝,值得大人的呵护。而妈妈是一个好人,值得他的信赖与依托。而对于周围环境,也就是妈妈的怀抱,孩子会感到非常的温暖和舒适。这是孩子对人生和他人有信赖和被信赖的最初体验。能够更好获得这种体验的孩子将来更能够具有乐观的世界观,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积极的方面,更加有能力向别人寻求情绪的支持。反之,则容易导致孩子对世界、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和怀疑态度。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甚至连自己都不接受。最终难于与别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第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二孩子怎么不如以前那样爱笑了案例西西半岁,长的漂亮,又愿意笑,特别讨人喜欢。可不知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孩子见到外人,不像以前那么爱笑了。有些老人见到孩子可爱,伸手想抱抱孩子,西西居然放声大哭。西西的妈妈非常尴尬,赶紧边哄孩子边道歉。心里直犯嘀咕:“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大方了。”西西的爸爸在外地上学,有两个月没见到孩子了。昨天回家后,西西歪着个小脑袋,陌生的瞅着爸爸。妈妈让孩子喊爸爸,可孩子过了半天才怯生生的喊了一声。妈妈开玩笑的说,看来女儿连爸爸也不认识了。可爸爸没有生气,也没有急于抱孩子,他拿出给孩子带的礼物,逗孩子玩。过了几天,西西喊出的居然都是“爸爸”两个字。一见到爸爸,脸上就乐开了花。心理分析婴儿首先出现的是生理性的笑,这一般在婴儿被喂饱喝足时,或者睡觉的时候出现。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生理需求被满足,感到浑身舒服,孩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快乐的。我们可以随意的把孩子抱起来亲热。孩子也很配合,似乎对谁都很友好。只要谁看他,他就冲谁笑。即便妈妈离开也无所谓。当婴儿长到5个月以后,随着辨别力和记忆力的提高,他能够区别不同的人脸。因此怕生现象开始出现。这时孩子的笑也逐渐由生理性的笑转变为社会性的笑。这种笑有了选择性,他只对他信赖的人微笑,而对陌生人会作出相反的反应,如回避陌生人、不要求陌生人抱、也不对陌生人笑。第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策:首先,孩子的变化符合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表明孩子在生理心理机能方面的提高。妈妈应对此表示理解,通过抚摸孩子的身体等形式,给他以安慰,使其感到安全。而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沮丧,甚至是生气的模样。如果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信赖的妈妈不理解、不支持他,从而产生一种委屈、困惑和无助感。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去接触不同的人,而不要因为孩子怕见人就一直呆在家里,这反而会阻碍孩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当孩子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逐渐意识到他们不会对自己产生伤害时,孩子的害怕心理就会缓解很多。再次,妈妈的行为也会影响着孩子对陌生人的距离感。如果妈妈对陌生人采取友好态度的话,孩子也会亲近这个陌生人。第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三乱扔东西是故意捣乱吗?案例孩子快一岁了,妈妈的乳汁已经满足不了她的营养需要。所以,每次家人吃饭的时候,姥姥总会把晓晓抱到饭桌旁边,喂她吃饭。可是小家伙一点都不老实,除了嘴动,双手也不闲着。她左手拿着刚刚从姥姥手中抢过来的汤勺,右手拿着一个塑料玩具,一会儿互相敲打,一会儿又一起使劲的往桌子上敲。几分钟后,她好像是玩的不耐烦了,索性把手中的东西扔在了地上。姥姥想这下孩子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老老实实的吃饭了。谁想,当小家伙发现姥姥没有反应时,便开始向姥姥大喊大叫,一会看看姥姥,一会又看看地上的东西,伸出两个小手,示意姥姥把她扔在地上的东西捡给她。姥姥疼爱外孙女,就把东西重新放到了孩子的手中。小家伙一下子又乐了起来。这次,她干脆将刚刚捡起来的东西直接扔到了地上。姥姥捡起来,她又扔到了地上…第1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伴发着孩子认知、情绪上的发展,孩子通过敲击和抛掷东西开始认识不同物体的物理特征,锻炼他们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强化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是他们成长的体现,也是建立自信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骨骼、肌肉以及思维、记忆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渐渐学会了通过独立和有意识的把玩和抛掷东西,来显示和验证自己的力量,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是孩子早期的社会互动,也是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不是在有意的找大人们的麻烦。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扔掉的东西,大人可以捡起来,并还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的发现抛掷东西居然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如果大人能够很好的配合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这种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能够与外界建立起谐和的互动关系。第1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四孩子怎么又开始吸吮手指了?案例:晓晓一岁了,但最近妈妈发现孩子总是把手指放到口中,这种现象曾经在孩子2、3个月的时候出现过。但是,后来就渐渐的少了。可是现在这种倒退行为让妈妈感到非常不安。所以,全家立即行动起来,一发现孩子把手放入口中,就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或者干脆给孩子带上小手套等方法来阻止。但是,这些办法并不奏效,而且孩子有时候因为家人的举动受到惊吓,感到委屈。心理分析:从心理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婴儿与幼儿吸吮手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应分别对待。2-3个月的婴儿能够吸吮自己的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这意味着婴儿即将进入到手指分化协调的阶段,为以后抓握动作的出现打好基础。作为家长,应在这时期(6个月内)让婴儿去吸吮手指,这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其次,孩子为什么会在一岁又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应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孩子正处于断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当妈妈逐渐缩短喂奶的时间和频率时,孩子不会理智的去思考我已经长大了,不能或不必再喝妈妈的奶水了。而会产生“妈妈不要我了”或“不爱我了”等幼稚想法,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抛弃感”和“不安全感”,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会非常方便的将自己的手指代替妈妈的乳头放到口中,通过吸吮手指来摆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产生一种相对安全感和满足感。第1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首先在断奶期间,妈妈应该给予幼儿依恋的满足,经常抚摸、拥抱幼儿,使幼儿顺利平稳的渡过断奶期,避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创伤。其次要意识到这是孩子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妈妈是爱他的,他就会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外部世界,主动的用手去探索自己所接触的东西,对吸吮手指失去兴趣。最后,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父母不可大声训斥,应边与孩子说话,边把孩子的手从嘴巴里拿出来,不露声色,握住他的手抚摸,同时把玩具放入他的手里,逗他摆弄,使他无暇去吸吮,让这种行为自然而然的消退。第1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五为什么孩子总爱拿着臭袜子睡觉案例:丞丞一岁半了,虎头虎脑地样子甚是可爱。现在单独睡小床。可是最近,丞丞出现一个怪毛病。就是每当睡觉的时候,必须得用手攥着一双他曾经穿过的旧袜子才行。妈妈想用其他玩具交换孩子手中的袜子,可是孩子说什么也不撒手,没有袜子就是不睡。孩子怎么了?心理分析在心理学上,这些物品被称为“情感依恋物”或者叫做“过渡性客体”。孩子的行为是他们依恋的表现。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心理经历一次与亲人分离的焦虑,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在原情感依恋者不在的情况下,孩子会本能的找一个自己熟悉的替代品,也就是“情感依恋物”,渡过情绪上的危机,保护心理不受外界的威胁。如果用成人的语言去描述孩子的心理就是,“虽然妈妈不在,但毕竟我的‘好朋友’还陪着我,所以我不害怕,也不太难过。”因此,孩子这种行为既是一种表达分离焦虑的信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第1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多做游戏应注意以下几点:1、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2、正确处理幼儿口吃和遗尿问题3、支持孩子多做游戏4、重视孩子的独立愿望——第一反抗期5、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第1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一孩子是个“人来疯”案例:

5岁的飞飞平时在父母眼里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可每当家里有客到访,飞飞就变得异常活跃、上窜下跳、大喊大叫,不断拉扯客人的衣服,不停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拳脚功夫”。起初客人觉得孩子活泼好动,也愿意和他玩。可飞飞总是不停地折腾,消耗着客人的“好脾气”。父母实在看不下去,把飞飞拉到另外的房间教训了一顿。然而教训只能让他安静几分钟,过不久他又开始折腾,弄得父母和客人面面相觑。第1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分析:一、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3~6岁的幼儿对于“我”的体会越来越清晰,对探索外界、体验与他人关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些愿望成为孩子学习社会行为的原动力。3~6岁孩子的自控力是较弱且不稳定的,行为带有很大的冲动性,而且会随着不同情景、不同接触对象发生变化。二、孩子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3~6岁的孩子需要与同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体验到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当家中有客人时,孩子自然感到无比的好奇、兴奋,希望得到陌生人的关注。如果主客交谈甚欢,没有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被忽视,便有意识地做出“疯狂”行为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三、家长态度不坚定:当孩子“人来疯”时,客人常常夸孩子或与之嬉戏,家长又碍于面子显得比较宽容,大多不愿当着客人面责骂孩子。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立即察觉到这种变化,利用这种“被宽容的”机会来充分释放自己。四、家长教育方式过松,忽略对孩子行为规范的管理: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全部给予满足,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在客人面前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无理取闹。当有客来访时,家长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待客上,孩子便会抓住时机尽情释放。第1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二谁是家里的“指挥官”静静4岁了,可她的性格和她的名字正相反。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静静都是出了名的“坏脾气”,想要什么就必须要什么,如果不立即满足她,她就开始哭闹,小则坐在地上不起来,大则摔东西,甚至打人!因为静静上幼儿园前一直由爷爷奶奶看护,所以十分受宠。静静的爸爸妈妈常常为此烦恼,一方面对老人的教养方式觉得无奈;另一方面也常试图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但无济于事。第1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分析一、孩子自身心理发展特点3-6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体验独立,行为主要受情绪影响,比较冲动。因此我们会看到:3岁孩子如果不高兴会打周围的人或毁物来报复,4岁孩子懂得用攻击性的言语来表达愤怒,5岁孩子开始尝试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二、家长过度纵容或大包大揽父母过度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替孩子做任何事情,造成孩子上小学还不会系鞋带等诸多问题。这样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不会考虑他人感受,不能清楚区分理想与现实的差别,行动力低,一旦现实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就可能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等。三、家长过度压制与控制:

家长错误地理解“谦受益、满招损”,从小不给孩子任何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即使是一些最基本的需要也不给予满足。缺乏情感支持的孩子很可能会通过发脾气、任意妄为来发泄心中的哀伤和愤怒。成年后,这样的孩子更易自卑,缺乏社会竞争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易采取攻击或自伤行为。四、家长的“言传身教”:

情绪化、脾气暴躁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的是任性、坏脾气的孩子。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其中男孩受爸爸影响较大,女孩受妈妈影响较大。第1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策:1、给予冷处理

2、转移注意力

3、给孩子创造宣泄情绪的环境

4、父母也要改变

第2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三责备孩子也有门道案例:5岁的冰冰是个什么事都慢半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叠被子,其他小朋友都叠完了,他刚叠了一角;其他小朋友已经穿好鞋出去了,他刚系完一只鞋的鞋带。在家里,每天早上从起床到出门上幼儿园,冰冰的速度之慢更是让妈妈无可奈何,妈妈经常因为冰冰的磨蹭而上班迟到。现在,忍无可忍的妈妈一看到冰冰磨蹭就大声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都这么慢!以后能成什么大事!”后来爸爸也加入责备冰冰的行列,冰冰吃饭吃得慢,爸爸就训斥冰冰:“快吃!吃得慢也吃不出金子!”单纯地责备孩子、不尊重孩子会造成亲子关系冲突,孩子的问题也未必解决。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很多具有杀伤力的语言:第2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致命级的句子:责怪---你总是做错事,真是糟糕透了!诬蔑---你简直是废物!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抱怨---你做出这种事,真让我伤心!会成瘾中毒的句子:哀求---宝贝,求求你别这样做了!贿赂---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玩具!威力被小瞧的句子:明器压抑---闭嘴!你怎么这样和家长说话!暗器讽刺---你真是天下最聪明的人,竟做出这种事!第2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从年龄上看,一般指12-28岁左右的时期。青少年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第2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每当我们抬头总会看到湛蓝的天空第2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他们希望独立决定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们很清楚:学习上要依靠老师,生活上要依靠父母,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不能完全摆脱依赖。于是,他们会经常处于独立和依赖的冲突之中。第2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或教师极力把生活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遇到不良现象,孩子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第2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自负和自卑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在自负和自卑之间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第2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沟通和封闭的矛盾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第2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沟通和封闭的矛盾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这种现象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矛盾的表现之一,其实孩子也有沟通的愿望,只是需要一个平等交流的基础。所以,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沟通。第2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一网络游戏,让人欲罢不能案例:上初二的明明,是家中的“独苗”,爷爷奶奶惯着,爸爸妈妈顺着,口袋里总有花不完的“零花钱”。最近他对网络游戏越来越着迷。叫他吃饭,他不吃,问他作业写完了没,他说没作业。夜里十一点了,爸妈要他关电脑睡觉,他不但不愿意,反而还顶嘴。只有当爸爸发火了,明明才很不服气地关了机。可关机后他变得不安稳了,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站立,不愿睡眠。后来,明明开始留连网吧,回家也很晚了。他和同学串通好,如果家长问及,便说在同学家温习功课。父母也就相信了。可是没想到没过多久,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明明旷课了……第3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分析:1、网络成瘾是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2、网络成瘾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及家庭环境引起的青少年不良个性心理形成有关。明明的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他过于溺爱,明明对父母依赖性过强,形成了“以孩子为主导”的倒置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强硬的个性。一旦不顺着他,就冷眼相对、傲慢无礼,无法与人和睦相处。受挫后,得不到理解、赞赏的孩子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平等与关爱,寻求依赖和归属感。3、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和不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也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如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由祖辈老人带大,孩子体会“分离”;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家庭中缺乏学习的气氛、交流的传统,父母整天打麻将甚至赌博,家长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觉得“被冷落”,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容易向网络寻求亲情与关爱,开始逃学、沉迷网络。第3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策——从家庭着手,改善小环境改变以往溺爱或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平等、尊重、鼓励,多与孩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多陪同孩子上网,了解孩子浏览网页的内容,获悉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登陆健康网站;明确拒绝他们染指有“黄、赌、暴力”内容的网站和游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组织由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令其体验付出的价值、参与的乐趣;对孩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对其错误指明缘由,并说明父母只是不喜欢你做的这件事,不是不爱你这个人,避免孩子误会父母的态度是针对他的人格,而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正确处理学习、上网与休息的关系。合理分配学习、上网与休息的时间,控制上网时间在每天2小时以内。第3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二追星——迷失自我案例:小林刚刚步入高中校门,是“超级女生”的重量级粉丝。自从2005年那个夏天开始,她就成了一名百分百“玉米”:从发型到穿衣,都要向自己的偶像看齐,就连说话做事的风格也要讲究一个字——酷。每逢节假日,小林就出入北京各大超市和商场,购买所有与偶像有关的书籍、影碟、相片等。每晚,小林都准时回家,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要看一下娱乐新闻的播出时间,因为她害怕错过自己崇拜的偶像;每天在学校,小林都与其它的玉米一起讨论偶像最新的消息,分析偶像的性格,探讨偶像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并随时准备与那些“凉粉”和“笔迷”们展开口角大战。现在他们正四处筹集资金,准备集体参加偶像的演唱会,为自己的偶像呐喊和疯狂。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父女俩之间的冲突一天天加剧。第3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幻梦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追星成为了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心理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2、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孩子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平等、尊重的孩子进行沟通,倾听他们心声,理解与宽容。要“疏”不要“堵”,尽量减少与孩子在这些事情上的正面冲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注重与孩子的相处关系,不要只注重教育。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3、理性引导而非粗暴干涉学生压力大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第3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年期的心理卫生(30~60)

——事业、家庭(一)中年期的心理特点1、中年期具有稳定性的心理特点——体力、智力、精力和人格结构2、中年人具有紧张性的特点——事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第3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中年期心理保健1、事业上量力而行——智力和体力的协调2、保持家庭和谐幸福——家庭问题求大同,存小异3、人际关系问题的妥善处理——换位、宽容4、情绪的调控——掌握适当的放松方法第3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一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累案例:王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销售经理,工作兢兢业业,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但最近几个月,她感觉失去了以往的干劲儿,老是觉得累,记忆力也变差了,不能集中精神,还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每天腰酸背痛的,还常觉得头痛,嗓子不舒服。于是,工作10多年从未休过假的她第一次给自己放了假,休息了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完全放松了一周后,她不但没有感觉好转,反而觉得更累了。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第3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分析王女士其实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负担造成的。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身体由盛转衰,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也开始减退;另一方面,中年人社会责任感强,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照顾好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子女,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疲劳。对策:1.重新为自己定位。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不要过分追求十全十美。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所取舍,学会放弃。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3.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工作的奴隶。第3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题二为什么我的婚姻亮起红灯案例:吴女士今年43岁。她感觉近几年来与丈夫的沟通越来越少,彼此在感情上的交流也日益平淡。每每想到和丈夫的关系,心里感觉空空的,有时甚至有一种厌烦的感觉。吴女士想过改变一下婚姻的这种窘迫局面,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心里觉得很烦乱。这使她不仅在工作中无法集中精力,对待孩子的问题时也往往由于两个人意见不统一而引发夫妻争吵。她开始觉得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心理分析:最初不良的结婚动机导致婚姻危机爆发。夫妻双方沟通不够。中年回顾和展望心理引发夫妻问题。第3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策1.不时赞美对方。感情需要互相鼓励。面对再亲密的人,也要懂得赞美、欣赏与包容。夫妻之间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这样对方才会变得越来越“可爱”。2.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与活力。尽量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3.培养孩子健康成长。4.生活里的“加减乘除”。生活虽然不像算数那样简单,但是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却可以使婚姻少一些烦恼,多几分乐趣。加法:从事新活动,开辟新天地。如果现在的婚姻模式让你感到厌倦,何不尝试一下新方式。减法: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终止你不再喜欢的东西。乘法:扩大和他人及周围生活的交往和接触。孤独的二人世界会产生许多意料不到的矛盾,这时最需要的是出去走走,外面的世界就像幸福婚姻的补氧器,外界的人和生活也能帮助你确定婚姻的真实存在。除法:将夫妻二人的职责分作较易处理的几个部分由两个人共同承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